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但是作为人们熟知的清官,包拯这一生却很少被人陷害,这是为什么呢?因父母年迈,包拯辞官不赴任。包拯为官期间以廉洁著称,他执法严峻,不畏权贵,而且就像一个敢死队成员一样,拥有一种悍不畏死的感觉。包拯立即上书弹劾他,但王逵敢如此行事,自然是有依靠的,他与宰相陈执中、贾昌朝关系密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蒙蔽了宋仁宗,得到了宋仁宗的青睐,因此朝廷并没有处置他。

中华文化千年之久,千年之内出现了不少祸害百姓、荼毒生灵的奸臣,也有刚正不阿、一贫如洗的清官,但是往往一个正直的官员,所做的事情会得罪很多人,往往下场都很惨。但是作为人们熟知的清官,包拯这一生却很少被人陷害,这是为什么呢? 根据众多的历史记录来看,贤臣往往是没有好结果的,毕竟得罪了朝廷大佬怎么可能会有好结果。不过包拯却是少数的几个例外,他活到了最后,并且还被追赠了礼部尚书。 包拯生于宋真宗时期,在宋仁宗时考中进士,然后出任建昌知县。因父母年迈,包拯辞官不赴任。然后父母去世后,守孝几年,没有做官,可以说极其孝顺了。在为父母守孝期满了之后,他再次踏上了仕途。 包拯为官期间以廉洁著称,他执法严峻,不畏权贵,而且就像一个敢死队成员一样,拥有一种悍不畏死的感觉。不要让我发现你犯罪,不然能 ... 的就直接 ... 了,不能 ... 的就弹劾你,一直弹劾你。 在他担任监察御史及知谏院时,他发现当时曾数任转运使的王逵,经常巧立名目剥削百姓财务,这导致百姓怨声四起,甚至激起了民变。包拯立即上书弹劾他,但王逵敢如此行事,自然是有依靠的,他与宰相陈执中、贾昌朝关系密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蒙蔽了宋仁宗,得到了宋仁宗的青睐,因此朝廷并没有处置他。 为此,如果是一般的监察御史估计就算了,但是包拯不一样,他不依不饶,直接连续七次上章弹劾,最后一次更直接指责仁宗说:「 ”今乃不恤人言,固用酷吏,于一王逵则幸矣,如一路不幸何!” 言辞激烈,就像指着宋仁宗说你怎么不听人话一样,这使得朝野震动,但最终还是罢免了王逵。除了王逵之外,包拯还弹劾过贩卖私盐以牟取暴利的张可久、监守自盗的仁宗亲信太监阎士良,此外,包拯还弹劾过宰相宋庠、舒王赵元祐的女婿郭承祐和仁宗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等人。小到地方官员,大到皇亲国戚、朝廷大佬,可以说没有人是我包拯不敢弹劾的,我包拯一生不是在弹劾就是在弹劾的路上,满满的平头哥属性。 那么问题来了,包拯如此行事,就没有得罪人?他为何没有得到报复? 一些小的报复应该是有过,但是一些大的,足以让包拯死亡的估计是没有。这首先就与他洁身自好有关,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不是么,包拯跟人交往从不随意附和,从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更是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都断绝,这让那些想报复的人如何下手? 其次宋仁宗对包拯足够信任,这给与了包拯最大的保护,宋仁宗是一个守成之君,可能有些软弱,但绝对不昏庸,他广纳谏言,勤俭律己,对于包拯这个大宋法律的坚实维护者,他自然会站在包拯身后。 一个并非改革派的人,时时刻刻维护国家的法律,每天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而奋斗,这样的人,怎么会有人敢去设计陷害呢?
本文标签:包拯历史宋朝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