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话分两层说,首先是诸葛亮搞北伐是否就一定让蜀汉短命,亦既诸葛亮搞北伐的目的是什么?作为实际上的统治者诸葛亮只有把事情最好把蜀汉帝国发展壮大才能巩固自己地位。所以,诸葛亮七出岐山,看似消耗了国力,实则整合了内部资源,恰恰使蜀国延续了寿命。有人认为,如果诸葛亮不搞北伐而是专心建设,同时往南发展说不定可以变得很强大。

诸葛亮如果不搞北伐,蜀国能否强势续命?话分两层说,首先是诸葛亮搞北伐是否就一定让蜀汉短命,亦既诸葛亮搞北伐的目的是什么?第二,诸葛亮如果不搞北伐,蜀国是否一定能够长久? 首先是第一个问题:诸葛亮北伐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有人说诸葛亮屡次搞北伐是为了巩固自己地位,目的不是什么克复中原而是打击政敌!对于这种说法,我认为有一定道理,但不全对。我们知道,刘备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已名正言顺的成为蜀汉一哥,虽然也有李严等一干蜀中地方势力掣肘,但并不足以影响大局。作为实际上的统治者诸葛亮只有把事情最好 把蜀汉帝国发展壮大才能巩固自己地位。睿智如孔明,他如果明知北伐会导致蜀汉衰弱的话,他是决然不会去做的,这样只给政敌以口实。所以,从决策角度讲,北伐的初衷只能壮大蜀国而不是相反。从功利角度讲,北伐的确也是打击政敌的手段,因为他客观上可以有效整合蜀汉内部力量。因为对于一个新生政权来说,内部不和,政出多门肯定是极大的隐患,必须尽早排除。蜀汉是属于外来的政权了,那么本地的资源和权力都主要集中在了当地的大族手里,这件事对于蜀汉的发展就非常不利了,所以我们看他一方面是在维系着东西两川士族的平衡,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把权力集中起来,那么对外的战争就是最好的方式了,这可以把整个国家的资源都给集中到一起,那么作为统兵的诸葛亮来说就都到了他的手里了。如果没有诸葛亮的北伐,内部不和长此以往的话,很难想象有后主刘禅的近四十年稳定统治。 所以,诸葛亮七出岐山,看似消耗了国力,实则整合了内部资源,恰恰使蜀国延续了寿命。 第二个问题,如果不搞北伐,蜀汉政权是否能够长久? 有人认为,如果诸葛亮不搞北伐而是专心建设,同时往南发展说不定可以变得很强大。其实这是一种想当然的想法。诚然,历史上有一种说法叫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讲的是蜀地因为地势险要,历来都是搞割据的好地方。但是,我们仔细翻看历史也会发现,尽管蜀地总是很适合割据,但没有哪一个大一统政权是没有包含蜀地的。也就是说,蜀地尽管一段时间不易征服,但终归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最终必然复归统一。中国历史上几大乱世,如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概莫能外!这是民族性决定的,强者如诸葛亮也不可能改变历史走向。另外,诸葛亮如果锐意发展南方是否可能?我的答案是否!三国时代蜀汉的南方不同于今日,《三国志》写得很清楚,过泸水就基本是不毛之地,烟瘴之气弥漫,中原人士几无生存可能。这泸水就是金沙江,距离成都平原不过四五百公里。所以说南中地区看似广袤,实则可利用开发的价值不高,绝大多数地区属于化外之地,要不然诸葛亮也不会把打得的土地返还给孟获。这样的土地,要开发也不是不可能,但不知道要花上几百上千的时间,早就不是一个诸葛孔明能够考虑的范畴了。由此可见,蜀汉政权在失去荆州之后就失去了问鼎天下的资格,再厉害的人物也回天乏术。这个角度讲,刘禅不战而降、乐不思蜀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本文标签:诸葛亮蜀国诸葛亮北伐三国人物三国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