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我们知道,“九二共识”是两岸协商交流的基础,是处理两岸关系的基本原则。“九二共识”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精髓是求同存异。“九二共识”是处理两岸关系的基础原则,坚持一个中国是大陆方面的底线原则,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12月3日,海基会回函海协,对达成共识未表示异议。“九二共识”这一新名词被苏起提出之后,不但得到了国、共双方的认同,也得到美国的认同。“九二共识”到底是如何诞生的?
我们知道,“九二共识”是两岸协商交流的基础,是处理两岸关系的基本原则。那么“九二共识”是怎样形成的?“九二共识”一词又是由谁首先提出的呢?
“九二共识”是两岸交往的基础,其核心内容是:
1、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2、两岸努力谋求国家统一;3、台湾省但书:一个中国的含义认知各有不同;4、大陆但书:一个中国原则在事务性商谈不涉及其政治含义。
“九二共识”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精髓是求同存异。“九二共识”是处理两岸关系的基础原则,坚持一个中国是大陆方面的底线原则,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 在最近的“九合一”大选中惨败,也让岛内的党派认识到,台湾省不论哪个政党上台执政,都绕不过“九二共识”。
九二共识的形成
1987年底,长达三十多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随之发展起来,同时也衍生出种种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台湾省不得不调整“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于是,1990年11月21日台湾省方面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权的民间性中介机构——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出面处理官方“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与之相对应的,大陆方面则于1991年12月16日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与之会谈。
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两会在香港就海峡两岸事务性(公证书使用)商谈中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海协的基本态度是:海峡两岸交往中的具体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应本着一个中国原则协商解决。在事务性商谈中,只要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态度,可以不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表述的方式可以充分协商。
台方虽然也同意两岸公证书使用是中国内部的事务,双方均应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并表达了谋求国家统一的愿望,但在文字表述方案上,两会很难达成一致。
在会谈即将结束时,海基会拿出了他们的最后表述内容:“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还建议“用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
香港商谈结束后不久,1992年11月16日,海协会正式致函台湾省海基会表示:“我会充分尊重并接受贵会的建议”。“现将我会拟作口头表述的要点函告贵会: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
12月3日,海基会回函海协,对达成共识未表示异议。至此,关于一个中国原则表述问题的讨论告一段落。这就是后来所谓的“九二共识”。
data-filtered="filtered" 台湾省安全会前秘书长苏起
“九二共识”一词的提出
香港商谈中双方达成的“两岸一中”既确认了双方的共同立场,又搁置了双方的政治分歧,是双方发挥政治智慧、照顾各方利益的结果。正是在这一政治基础之上,1993年两岸成功举行了“汪辜会谈”,为打开两岸政治僵局展露一线曙光。
但是,海基、海协两会在1992年的香港会谈,并没有达成广泛的共识,“九二共识”这个名词在当时也尚未出现。
此后,国、共两党之间,在“一个中国”问题上的分歧与斗争不断升级。1993年年底的APEC会议上,双方就“一个中国”的内涵再次引发争议,1995年李登辉访美,两岸也为此进行了激烈斗争。1997年香港回归后,台湾省当局为摆脱国际社会逐渐形成“一国两制”适用于台湾省的印象,于1999年抛出“特殊国与国关系”,导致两岸两会商谈全面中止。
此后,台湾省方面不断重申九二香港会谈中达成的“两岸一中”共识就是“一中各表”:大陆则强调“一个中国”。
为了打破僵局,2000年, ... 第一次失去政权,于4月28日政权移交前,当时的陆委会主委苏起首次提出“九二共识”,用以在字面上替代 ... 自1992年至2000年间使用的“一中各表”之内涵,并随后纳入 ... 党纲之中。
在苏起创造“九二共识”名词之前,两岸关于九二会谈的 ... 公文或学术作品中,都不曾使用“九二共识”来概述九二会谈成果。
2005年, ... 主席连战访问大陆,“连胡”会面后,大陆开始使用“九二共识”,并将其阐述为“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
“九二共识”这一新名词被苏起提出之后,不但得到了国、共双方的认同,也得到美国的认同。
后来,苏起曾表示,他提出“九二共识”,意在同时涵括 ... 主张的“一个中国,各自表述”、 ... 的“各自表述”、中国大陆的“一个中国”等不同立场,以模糊性的概念让各方解释都有交集,以便两岸关系解套与发展。他还曾对媒体公开解释说,以“九二共识”取代“一中各表”,主要是基于中国 ... 不喜欢“各表”,而即将执政的 ... 无法接受“一中”。自创“九二共识”,是为两岸在“两国论”后关系解套、 ... 执政后继续交流沟通而营造双方均可接受的共同点。
可以看出:“九二共识”是 ... 自主性的主张,2005年后被大陆接受。所以后来 ... 指责 ... 的“九二共识”附和 ... ,简直是颠倒黑白,信口雌黄。(非常历史 老农)
长按右图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