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姓名】:尉迟恭>【生卒】:隋开皇五年585年―唐显庆三年658年>【描述】:隋末唐初名将>【籍贯】: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城区)人。>【人物简介】>尉迟恭(公元585年 ―― 658年),字敬德,朔州鄯阳(今山西朔县)人,唐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兵器:雌雄双鞭,龟背驼龙枪。座驾:踏雪乌骓马。传说其面如黑炭。>尉迟恭与秦琼为中国两位传统门神。 隋大业末,尉迟敬德从军于高阳,以武勇称,累授朝散大夫。 隋大业十三年刘武周起,收罗尉迟敬德为偏将,与宋金刚南侵,陷晋、浍二州。尉迟敬德破永安王孝基,俘虏孤怀恩、唐俭等。武德三年,唐太宗征讨刘武周,刘武周令尉迟敬德与宋金刚在介休抵御。太宗遣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前往劝降。尉迟敬德与寻相举城投降。太宗大悦,赐以曲宴,引为右一府统军。>武德九年(626),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任泾州道行军总管等职。晚年信方术,杜门不出。>【世家】>尉迟敬德先祖为后魏时迁居长安的于阗尉迟部族(藏语:Vijaya,Saka语:Visa) 。>【尉迟恭先祖】>后魏平东将军尉迟说(Vijaya kirti)>隋朝州西镇将:尉迟罗迦>【尉迟恭子女】>尉迟保琳,官至卫尉卿。>【历史故事】>隋朝大业末年,尉迟敬德在高阳从军,时隋炀帝杨广统治残暴,骄奢荒淫,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参见隋末农民起义),尉迟敬德多次随军出征,以武勇称著,被授朝散大夫之职。>义宁元年(67年)二月,马邑(治善阳,今山西朔县)鹰扬府校尉刘武周杀太守王仁恭,起兵反隋,并遣使归附突厥。三月,刘武周称帝,建元天兴,成为隋北方地区最大的割据势力。刘武周闻知尉迟敬德作战勇猛,便将其网罗到自己麾下,担任偏将。>太原起兵的唐国公李渊建唐后,部将宋金刚建议刘武周“入图晋阳(今山西太原),南向以争天下”(《旧唐书・刘武周列传》),刘武周遂于武德二(69年)年三月,在突厥支持下举兵南下,尉迟敬德也在其中。九月,刘武周占领太原。尉迟敬德随宋金刚继续南下,攻克晋州(治今山西临汾)。十月,又攻占浍州(治翼城,今属山西)。此时夏县(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人吕崇茂起兵响应刘武周,击败唐右仆射裴寂。唐高祖李渊诏令永安王李孝基、工部尚书独孤怀恩、陕州总管于筠、内史诗郎唐俭等率兵讨伐吕崇茂。双方对峙于夏县。>是月,秦王李世民奉命统关中兵进攻刘武周。十一月,自龙门关(今山西河津西北)乘坚冰过黄河,屯兵柏壁,与宋金刚军对峙,并同固守绛州(治正平,今山西新绛)的唐军形成犄角之势,进逼宋金刚军(参见柏壁之战)。>十二月,吕崇茂向宋金刚求援,宋金刚即遣尉迟敬德和寻相率兵潜往夏县,接应吕崇茂。尉迟敬德与吕崇茂里应外合,夹击唐军,大败唐军,李孝基、独孤怀恩、于筠、唐俭及行军总管刘世让全部被尉迟敬德俘获。唐高祖李渊为救回被俘诸将,便免去其罪,派人招降了吕崇茂,拜夏州刺史。同时还让吕崇茂暗中除掉尉迟敬德,尉迟敬德闻讯后,将吕崇茂杀死。>尉迟敬德、寻相击败唐军后,还军浍州。李世民闻讯后,即派兵部尚书殷开山、总管秦叔宝等在美良川(今山西夏县北)截击尉迟敬德军,尉迟敬德豪无准备,被唐军斩首2000余级,大败而归。>不久,尉迟敬德、寻相秘密率精骑前往蒲坂(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救援王行本。李世民又亲自率步骑3000连夜从小路赶到安邑(今山西运城东北安邑),截击尉迟敬德、寻相军,尉迟敬德这次败的更惨,除自己与寻相只身脱逃,其众全部被唐军所俘。唐将独孤怀恩也乘机逃走。>当时独孤怀恩本欲反唐自立,在狱中曾将此事告诉了唐俭,独孤怀恩逃回后,又奉命攻蒲坂。唐俭闻讯后,恐独孤怀恩反唐,便说服了尉迟敬德允许他派人给李渊报信。李渊遂将独孤怀恩诛杀。由此可看出尉迟敬德当时已有归唐之心。>武德三年(620年)四月,与唐军相持约5个月的宋金刚军终因粮秣断绝,被迫以寻相部为后卫,向北撤退。李世民即率军跟踪追击,大败宋金刚军。宋金刚率余部2万精兵退至介休(今山西介休),出西门而战,宋金刚惨败而逃。刘武周放弃并州(治晋阳,今山西太原)与宋金刚逃往突厥,后为突厥所杀。尉迟敬德则收拢残兵,坚守介休。李世民知其武勇出众,便派任城王李道宗和宇文士及进城劝降。尉迟敬德遂与寻相以介休、永安(今山西霍县)二城降唐。李世民见尉迟敬德来降,非常高兴,任命尉迟敬德为右一府统军,让他继续统领旧部8000人,与诸营相参。李世民的过分信任引起唐军众将的不满,李世民行军元帅长史屈突通怕尉迟敬德会反复,多次向李世民提起此事,均被李世民拒绝。>七月,秦王李世民奉命率军东征隋洛阳守将王世充(参见洛阳、虎牢之战)。九月,寻相和刘武周的一些旧将相断叛变逃走,唐朝诸将对尉迟敬德也怀疑起来,认为尉迟敬德必叛,就把其关押在军中。二十一日,行台左仆射屈突通与尚书殷开山向李世民进言道:“敬德初归国家,情志未附。此人勇健非常,絷之又久,既被猜贰,怨望必生。留之恐贻后悔,请即杀之。”李世民却说:“寡人所见,有异于此。敬德若怀翻背之计,岂在寻相之后耶?”李世民当即释放尉迟敬德,引入内室,赐以金宝,并说:“丈夫以意气相期,勿以小疑介意。寡人终不听谗言以害忠良,公宜体之。必应欲去,今以此物相资,表一时共事之情也。”(《旧唐书・尉迟敬德列传》)李世民这番话,使尉迟恭内心十分激动,从此终生对李世民效力,成为君臣关系的楷模。>当天,李世民率500骑兵巡视战场,至魏宣武帝陵(洛阳北邙山上)时,被突然而至的王世充所率万余(一说数万)步骑兵包围。王世充骁将单雄信挺槊直逼李世民,在此危急时刻,尉迟敬德及时跃马大呼,横刺单雄信 *** ,救了李世民,王世充军见状稍退,尉迟敬德趁机护卫李世民杀出重围。随后尉迟敬德再率骑兵突入王世充军中,奋勇冲杀,如入无人之境。后屈突通率大队唐军赶到,大败王世充军,尉迟敬德活捉其冠军大将军陈智略,斩首000余级(一说3000余级),俘虏6000,王世充只身逃脱。战后,李世民对尉迟敬德说:“比众人证公必叛,天诱我意,独保明之,福善有征,何相报之速也!”(《旧唐书・尉迟敬德列传》)特赐金银一箧。自此,君臣关系愈加密切。>尉迟敬德精通武艺,尤其有一个绝招:善于“解避槊”,即夺取敌槊反刺对方。每次单骑冲入敌阵,敌人持槊攒刺,都不能不能伤到尉迟敬德,而尉迟敬德常常夺取敌人之槊还刺敌军。所以当天救李世民出入重围,并没有受伤。>当时齐王李元吉也善于使马槊,听说尉迟敬德的本领后,很不以为然,要求与尉迟敬德比武。比武前,李元吉命令部下将槊刃去掉,以竿相刺。尉迟敬德说:“纵使加刃,终不能伤。请勿除之,敬德槊谨当却刃。”(《旧唐书・尉迟敬德列传》)两人交手后,李元吉多次以槊刃刺向尉迟敬德,都未能刺中。在一旁观战的李世民:“夺槊、避槊,何者难易?”尉迟敬德答道:“夺槊难。”(《旧唐书・尉迟敬德列传》)于是李世民命尉迟恭夺李元吉之槊。李元吉执槊跃马,志在刺之,不料尉迟敬德片刻之间便三夺其槊。李元吉向来骁勇,虽然叹服其技艺,但也甚以为耻。>秦王李世民由于长年在外征战,所以选千余精锐骑兵作为亲兵,皆着黑衣黑甲,号称玄甲队。每次冲锋陷阵,李世民都披上黑甲亲率玄甲队作为先锋,伺机进击,所向披靡,敌人畏惧。尉迟敬德归唐后,与骁将秦叔宝、程知节、翟长孙共同统领玄甲队,保护李世民。武德四年(62年)正月,屈突通与赞皇公窦轨带兵巡营,猝与王世充军遭遇,交战不利,李世民即率玄甲队驰赴救援,大败王世充军,俘其骑将葛彦璋,斩俘6000余人,王世充逃回洛阳。>三月,夏王窦建德率0 余万大军西援洛阳,水陆并进,与王世充部将郭士衡数千人会合,进屯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西)东广武山,并在板渚(今河南荥阳高村西北牛口峪附近黄河南岸)筑宫,与王世充相呼应,威胁唐军侧背。李世民命齐王李元吉等继续围困洛阳,亲率精兵步骑3500人于二十五日进驻虎牢。>二十六日,李世民率骁骑500出虎牢,在其东20多里处侦察窦建德军营,沿途设伏,令李世绩、程知节、秦叔宝分别统领。然后与尉迟敬德仅带4骑继续前进。李世民对尉迟敬德说:“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又说:“贼见我而还,上策也。”(《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九》)在离其营3里处,猝与窦军游骑相遇,李世民于是大呼“我秦王也”,引弓射杀一将。窦建德军中大惊,窦建德急忙派五六千骑兵前来追逐。4名骑兵见状大惊,李世民说:“汝弟前行,吾自与敬德为殿。”(《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九》)于是尉迟敬德随李世民殿后,且战且退,当追兵将要追上时,便引弓射杀一人。追兵见状惧而止步,随后又追来,如此再三,每次都有死者,李世民前后射杀数人,尉迟敬德在保护李世民的同时,也杀十余人,窦建德军不敢再逼。待李世民将追兵引入伏击处,李世绩等奋起进击,大破之,并斩首300余级,俘其骁将殷秋、石瓒。>窦建德军被阻于虎牢东月余(一说20余日)不得西进,几次小战又都失利,将士思归。五月初二,窦建德军倾巢而出,擂鼓挑战。时王世充侄子王琬在窦建德军中,骑着隋炀帝的骢马,铠甲甚鲜。王琬骑着骢马故意到阵前炫耀于众。李世民是爱马之人,不禁赞叹道:“彼之所乘,真良马也。”(《旧唐书・尉迟敬德列传》)尉迟敬德见状,便请求将马抢过来。李世民急忙制止道:“岂可以一马丧猛士?”(《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九》)但尉迟敬德决心已定,率高甑生、梁建方直入窦军,擒王琬,引宝马而归,窦军虽众,却无人敢挡。待到中午,窦军饥疲思归,李世民见时机成熟,遂下令出击,窦军士卒迅速崩溃,窦建德也为唐军所俘。唐军主力回师洛阳,王世充见大势已去,被迫于五月初九率太子、群臣等2000余人投降。>七月,窦建德旧部刘黑闼起兵反唐(参见刘黑闼起兵反唐之战),很快占据河北大部郡县和河南部分地区(参见刘黑闼攻唐河北之战)。九月初四,突厥又入侵原州(治平高,今宁夏固原),唐以尉迟敬德为行军总管,将其击退。十二月十五日,李世民命奉命征讨刘黑闼。>武德五年(622年)三月,李世民和在水以南扎营。刘黑闼多次挑战,李世民均坚壁不战,以挫其锋。此时双方已相持60余日,刘黑闼暗中率军袭击李世绩军,李世民率略阳公李道宗袭击刘黑闼军侧后以救援李世绩,结果被刘黑闼包围。此时尉迟敬德率勇士冲入包围,大破帮阵,将李世民和李道宗救出。二十六日,唐军大败刘黑闼,刘黑闼逃入突厥。随后尉迟敬德又随军平掉响应刘黑闼的徐圆朗。尉迟敬德因功被授予秦王府左二副护军。>唐统一大业基本完成后,北方的突厥不断南侵,成为唐朝的主要敌人,尉迟敬德在与突厥的作战中也屡立战功。早在四年九月,尉迟敬德便曾击退过突厥军。武德六年 (623年)七月初九,突厥侵犯原州。十一日,进攻朔州,右武侯大将军李高迁被击败,尉迟敬德奉命带兵救援。武德七年(624年)七月十二日,突厥袭扰陇州(治源,今陕西陇县),尉迟敬德(时任护军)再次奉命进击突厥。>从太原起兵到统一全国过程中,李世民屡建奇勋,威望很高,并形成了以秦王府谋士和勇将为核心的实力雄厚的政治集团,秦叔宝便是其中之一,对太子李建成构成严重威胁。李建成为保住太子地位及皇位继承权,与齐王李元吉结交,共同反对李世民。武德七年六月,李建成乘李渊去仁智宫(在今陕西宜君境)避暑,指使亲信杨文干发动叛乱,企图除掉李世民,夺取帝位,但叛乱被很快平息,李建成也受到唐高祖李渊训斥。武德九年(626年)六月,李建成在夜宴酒中下毒,致使李世民心中暴痛,吐血数升。>鉴于秦王府多骁将,李建成、李元吉欲收买诸将,以为已用。由于尉迟敬德是李世民手下大将,所以便先向尉迟敬德下手。李建成首先用 *** 厚禄收买尉迟敬德,派人以他说:“愿迂长者之眷,敦布衣之交,幸副所望也。”并赠金银器物一车。但尉迟敬德不为所动,推辞道:“敬德起自幽贱,逢遇隋亡,天下土崩,窜身无所,久沦逆地,罪不容诛。实荷秦王惠以生命,今又隶名邸,唯当以身报恩。于殿下无功,不敢谬当重赐。若私许殿下,便是二心,徇利忘忠,殿下亦何所用?”(《旧唐书・尉迟敬德列传》)李建成闻讯大怒不已,从此不再与尉迟敬德往来。事后,尉迟敬德将此事告诉李世民,李世民对他说:“公之素心,郁如山岳,积金至斗,知公情不可移。送来但取,宁须虑也。若不然,恐公身不安。且知彼阴计,足为良策。”(《旧唐书・尉迟敬德列传》)李元吉等深忌尉迟敬德,知道他在李世民身边要想除掉李世民就非常困难,见软的不行,便来硬的。李元吉派刺客去行刺尉迟敬德,尉迟敬德知道后,故意把几重门都大开,自己则安卧不动,刺客几次潜入尉迟敬德庭院内,见此情景反而不敢下手。李元吉见行刺不成,便在唐高祖李渊面前陷害他,李渊也正想剪除李世民的羽翼,便下诏将尉迟敬德逮捕,准备问斩。李世民闻讯赶忙营救,经多方面周旋,才将尉迟敬德释放。这样,李建成、李元吉对尉迟敬德的软硬兼施均未得逞。李建成、李元吉收买程知节、段志玄等秦府勇将的计划也没能成功(而李世民却用重金收买了李建成部将常何和太子率更丞王)。于是改为陷害秦府谋臣房玄龄、杜如晦,二人被唐高祖李渊逐出秦府。此时李世民的心腹只剩下长孙无忌尚在秦府中,尉迟敬德、长孙无忌与雍州治中高士廉、左候车骑将军侯君集等日夜劝李世民杀李建成、李元吉,但李世民仍犹豫未决。>时突厥郁射设率数万骑兵入塞,围攻乌城(今山西盂县西北)。李建成乘机推荐李元吉代李世民督诸军北征,李渊命其率右武卫大将军李艺(为 *** 人)等前去救援。李元吉奏请抽调秦府勇将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和秦叔宝等随军,以消弱李世民实力,然后乘机将其除掉。李世民从王那里得知李建成欲於为李元吉饯行时杀害他,便将此事告诉了秦府的文臣武将。尉迟敬德知道后,便与长孙无忌一起劝李世民:“大王若不速正之,则恐被其所害,社稷危矣。”李世民听后叹息道:“今二宫离阻骨肉,灭弃君亲,危亡之机,共所知委。寡人虽深被猜忌,祸在须臾,然同气之情,终所未忍。欲待其先起,然后以义讨之,公意以为何如?”尉迟敬德说:“人情畏死,众人以死奉王,此天授也。若天与不取,反受其咎。虽存仁爱之小情,忘社稷之大计,祸至而不恐,将亡而自安,失人臣临难不避之节,乏先贤大义灭亲之事,非所闻也。以臣愚诚,请先诛之。王若不从,敬德言请奔逃亡命,不能交手受戮。且因败成功,明贤之高见;转祸为福,智士之先机。敬德今若逃亡,无忌亦欲同去。”(《旧唐书・尉迟敬德列传》)但李世民仍然犹豫未决。长孙无忌又说:“王今不从敬德之言,必知敬德等非王所有。事今败矣,其若之何?”李世民说:“寡人所言,未可全弃,公更图之。”尉迟敬德又说:“王今处事有疑,非智;临难不决,非勇。王纵不从敬德言,请自决计,其如家国何?其如身命何?且在外勇士八百余人,今悉入宫,控弦被甲,事势已就,王何得辞!”(《旧唐书・尉迟敬德列传》)>在众人的劝说下,李世民终于决定先发制人。但还需与房玄龄、杜如晦二人再仔细商讨一下,于是便去召二人,但二人由于已被赶出秦府,不准他们再进。李世民又让长孙无忌密召二人,但二人却说:“有敕不许更事王,今若私谒,必至诛灭,不敢奉命。”(《旧唐书・尉迟敬德列传》)李世民闻讯大怒不已,便对尉迟敬德说:“玄龄、如晦岂背我耶?”然后又将自己的佩刀摘下交给尉迟敬德,并说:“公且往,观其无来心,可并斩其首持来也。”(《旧唐书・尉迟敬德列传》)尉迟敬德知道房玄龄、杜如晦是李世民的重臣,对起事的成败起着很大的作用,于是又与长孙无忌一起晓示二人:“王已决计克日平贼,公宜即入筹之。我等四人不宜群行在道。”(《旧唐书・尉迟敬德列传》)房玄龄、杜如晦二人也知事关重大,于是穿上道袍,改变妆束,与长孙无忌一同进入秦府。尉迟敬德为防止别人看见,便从另一条路返回秦府。>六月初三,李世民密奏建成、元吉 *** 后宫妃嫔,并欲杀他,似为王世充、窦建德报仇,李渊愕然,声称明日早朝鞫问。>四日清晨,李世民率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将伏兵玄武门(长安太极宫北面正门)内。李建成、李元吉行至临湖殿感觉有变,慌忙掉马准备返回东宫和齐府。李世民从后面招呼他们,李元吉张弓即射,仓促间控弦不开,皆未中的,李世民则趁机射杀李建成。此时,尉迟敬德率70骑赶至,左右箭射李元吉,李元吉中流矢坠马,逃入树林中。李世民纵马追赶,但衣服被树枝挂住,坠马落地。李元吉见状,立刻赶到,夺弓将扼杀李世民。在此危难之时,又是尉迟敬德及时赶到,跃马喝叱李元吉,李元吉见到尉迟敬德,放开李世民,欲趋武德殿,尉迟敬德边追边射,将李元吉射杀。这时,东宫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副护军薛万彻和屈唾至直府左车骑谢叔方率东宫、齐府精兵2000人赶来,猛攻玄武门,形势危急。关键时刻,尉迟敬德持建成、元吉首级赶到示众,东宫、齐府士卒遂溃散。>此时唐高祖李渊正在海池划船,李世民即命尉迟敬德带甲进宫宿卫。尉迟敬德披甲持矛,直至李渊处。李渊见尉迟敬德如此妆束,大惊失色,问道:“今日作乱是谁?卿来此何也?”尉迟敬德答道:“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旧唐书・尉迟敬德列传》)李渊这才放心,但事已至此,无力回天,只好说李世民做的正确。当时宫城的南衙、北门一带以及太 *** 、秦王府附近仍在厮杀,尉迟敬德便请李渊下手敕 “诸军兵并受秦王处分”。李渊见大势已去,只得依从,至此,玄武门事变以李世民的全胜而告终。尉迟敬德居功至伟,李渊也称其:“卿于国有安社稷之功。” (《旧唐书・尉迟敬德列传》)还赐给他很多珍宝。>初七,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尉迟敬德因功被授予太子左卫率。当时李建成、李元吉的亲信有百余人被捕,诸将都要求将这些人治罪,尉迟敬德对此坚决反对,他说:“为罪者二凶,今已诛讫,若更及支党,非取安之策。”(《旧唐书・尉迟敬德列传》)在他的再三争取下,才没将这些人治罪。>八月初八,李渊退位。初九,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此时,突然发生的意外,原来突厥颉利可汗认为李世民刚即帝位,内部矛盾尚未全部解决,统治秩序还未安定,遂与突利可汗合兵20万,大举入侵唐边,很快进至泾州(治安定,今甘肃泾川北泾河北岸)、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武功镇)一带。二十四日,突厥军进至高陵县(今属陕西)。当时唐朝在长安的兵力远不及突厥,各地的援军又来不及赶到,情况十分危急。尉迟敬德临危受命,任泾州道行军总管,在泾阳(今属陕西)突厥交战,大破突厥,擒获突厥俟斤(官名)阿史德乌没啜,斩首千余级。二十八日,颉利可汗率军进至渭水便桥北岸,唐太宗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直驰至渭水河边,大声斥责颉利可汗背弃盟约。俄而各路唐军陆续赶到,旌旗盔甲遮天蔽日。唐太宗命大军迅速布阵,自己仍单独与颉利可汗对话。颉利可汗见唐军阵容齐整,似早有准备,大为恐惧,遂请求讲和。三十日,李世民与颉利在便桥会盟,宰马歃血,并赠其大量金帛,颉利遂率军北撤。由此不难看出,尉迟敬德的胜利虽虽没使突厥主力受损,但在士气上打击了突厥,为唐太宗计退突厥起了重要的作用。>九月,尉迟敬德被封为吴国公。十月,唐太宗大封功臣,尉迟恭与长孙无忌在玄武门事变中功劳并列第一,各赐绢万匹;为了感谢尉迟敬德的救命之功,唐太宗将齐王府的全部财产都赐给了尉迟敬德;还拜尉迟敬德为右武侯大将军;此外,尉迟敬德还食实封一千三百户,与长孙无忌、王君廓、房玄龄、杜如晦相同,仅次于裴寂的一千五百户(《旧唐书・尉迟敬德列传》记载封赏功臣的时间为贞观元年,但《旧唐书・太唐本纪》记载则为武德九年十月,这里以后则为准)。>贞观元年(627年)正月,天节将军、燕郡王李艺反唐,唐太宗诏命尉迟敬德与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率兵征讨。兵未至,李艺已为手下所杀,遂回师。>由于尉迟敬德性情憨直,居功自傲,每次见到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常常当面讥讽他们,议论其长短,有时甚至在宫廷之上厉言争辩,于是和这些人的关系逐渐恶化。此后,尉迟敬德离开京城出任地方官。贞观三年(629年),尉迟敬德出任襄州(治今湖北襄樊)都督。贞观五年(63年),因尉迟敬德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是元勋,各封一子为郡公。贞观六年(632年,两《唐书》记载为贞观八年,但据《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四》记载,尉迟敬德在贞观六年时已为同州刺史,故将任同州刺史的时间定为贞观六年),迁同州(治冯翊,今陕西大荔)刺史。>贞观六年九月二十九日,唐太宗大摆酒宴,已是同州刺史的尉迟敬德也回京赴宴。席间,尉迟敬德见到有人的席位在他之上,大怒不已,说道:“汝有何功,合坐我上?”(《旧唐书・尉迟敬德列传》)时任城王李道宗坐在尉迟敬德的下首,反复劝解。尉迟敬德竟然勃然大怒,殴打李道宗,李道宗猝不及防,一只眼睛几乎被打瞎。唐太宗非常不高兴,规劝尉迟敬德:“朕览汉史,见高祖功臣获全者少,意常尤之。及居大位以来,常欲保全功臣,令子孙无绝。然卿居官辄犯宪法,方知韩、彭夷戮,非汉祖之愆。国家大事,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行,勉自修饬,无贻后悔也。”(《旧唐书・尉迟敬德列传》)尉迟敬德听完这一席语重心长的话,忙磕头谢罪,从此才约束自己的行为。>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分封功臣官爵,可以世袭刺史。册拜尉迟敬德为宣州刺史,改封为鄂国公。>贞观十三年(639年)二月初七,尉迟敬德任州(治洛交,今陕西富县)都督。唐太宗曾对尉迟敬德说:“人或言卿反,何也?”尉迟敬德愤然道:“臣反是实!臣从陛下征伐四方,身经百战,今之存者,皆锋镝之馀也。天下已定,乃更疑臣反乎!”说罢将衣服脱掉,露出身上所受的伤疤。唐太宗见状,泪流不已,激动地说:“卿复服,朕不疑卿,故语卿,何更恨邪!”(《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五》)>唐太宗还对尉迟敬德说:“朕欲以女妻卿,何如?”尉迟敬德叩谢道:“臣妻虽鄙陋,相与共贫贱久矣。臣虽不学,闻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愿也。”(《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五》)唐太宗只好作罢。从这件小事中不难看出尉迟敬德不忘本的品质,值得后人学习。>此后尉迟敬德又出任夏州(治岩绿,今陕西靖边东北白城子)都督。>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尉迟敬德请求回家养老。二十五日,朝廷任命尉迟敬德为开府仪同三司,五天一上朝。二十八日,唐太宗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皆真人大小,尉迟敬德名列其中,位于第七名。>贞观十九年(645年)二月十二日,唐太宗由洛阳出发,亲征高丽(参见唐太宗攻高丽之战)。十七日,唐太宗下诏令太子监国。此时,已经在家养老的尉迟敬德上书进言:“车驾若自往辽左,皇太子又在定州,东西二京,府库所在,虽有镇守,终是空虚。辽东路遥,恐有玄感之变。且边隅小国,不足亲劳万乘,伏请委之良将,自可应时摧灭。”(《旧唐书・尉迟敬德列传》)这本是个很很的建议,但唐太宗志在建功立业,没有采纳,反而让尉迟敬德以本官行太常卿,为左一马军总管,随唐太宗一起出征高丽。回京后,尉迟敬德仍然回家养老,不问世事。>尉迟敬德晚年迷信方术,在家中设炉炼丹,服食云母粉,以求长生不老。又“穿筑池台,崇饰罗绮,尝奏清商乐以自奉养”(《旧唐书・尉迟敬德列传》),安享晚年。同时谢绝宾客,十六年未与外人来往。>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唐高宗李治以尉迟敬德功大,追赠其父为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都督。>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即公元658年2月25日),尉迟敬德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岁。唐高宗为此废朝三日,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员都去参加吊唁。同时册赠尉迟敬德为司徒、并州都督,谥曰忠武,赐东园秘器。给班剑、羽葆、鼓吹,陪葬昭陵(唐太宗陵园,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北)。>【人物评价】>尉迟敬德作为唐初大将,自归附李世民后,凭借高超的武艺,多次冒险救李世民于危难之中,立下不世之功。尤其在玄武门事变中,不但杀死李元吉,救了李世民之命,还请高祖下令,令诸军皆属李世民指挥,内外遂定,可谓力挽狂澜。尉迟敬德同时还有远见的卓识,如玄武门事变后,对太子的党羽主张释而不杀,这一举措迅速缓和了内部矛盾,同时还为李世民保留了魏征那样的大批栋梁之材。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尉迟敬德,也就没有李世民,也就后来的大唐盛世。在性格上,尉迟敬德纯朴忠厚,自归李世民之后,从无二心,为其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在拒绝娶公主一事上,更显示出高贵的品质。正因如此,后人才将他做为门神,画图流传至今。虽说居功自负是尉迟敬德的不足之处,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了他的的纯朴,做事毫无心机。>【右门神尉迟敬德】>门神的前身是桃符,又称“桃板”。古人认为桃木是五木之精,能克百鬼,故从汉代起即有用桃作辟邪之具的风习,以桃木作桃人、桃印、桃板、桃符等辟邪。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荼、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阴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 >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的,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南朝・梁・宗憬《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门神。” >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荼、郁垒,而是古代的一个勇士叫做成庆的。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短衣大裤长剑。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人们为什么会把他们印在纸上当做门神呢?据说有这么一段传说:一天,唐太宗梦见一位大将军来向他求救。那位将军说:“我是东海的龙王,玉帝命令我到人间降雨,唉!我去迟了,以致河水干了,土地裂了,全国各地都闹旱灾,玉帝知道后大怒,判我 *** ,明天午时由你的大臣魏征监斩,到时候,您如果能想办法让魏征不来,我就能活命。”太宗很同情龙王,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第二天一大早太宗就叫魏征来陪他下棋,从早上一直下到中午,魏征实在太累了,就打了一个盹儿,谁知他竟然在梦中去监斩了。 >从此以后,海龙王的冤魂每晚都来找太宗,抱怨他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将秦叔宝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太宗答应了。那一夜果然无事。太宗因不忍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仔细观察,其中一位手执钢鞭,另一位手执铁锏。执鞭者是尉迟敬德,执锏者是秦叔宝即秦琼。

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恭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谁说正宫娘娘不吃香?这几位都是最受宠皇后

    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北齐书·文宣李后传》描绘李祖娥是「”容德甚美”。清代鹅湖逸士的《老狐谈历代丽人记》中说「”高后李祖娥以秀慧而绝艳”,将李祖娥与西施、昭君、张嫣、张宝珠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五大美女”。鹅湖逸士认为李祖娥是「”不幸生于季世,又嫁高氏无礼之家,迭遭污辱,几至玉碎花残。”而后世却因此几乎忘记她的艳丽,其实李祖娥是「”秋波善睐,神光动人”,属于「”亘古所无,所谓横绝千古之丽也”

  2. 隋朝并非二世而亡,陏共有八位皇帝,有一位活得时间比 ... 长

    众所周知,秦朝和隋朝是历史上短命的大一统朝代,秦朝历秦始皇、秦二世,隋朝历隋文帝、隋炀帝,都只延续了两位君主,称之为「”二世而亡”。但是如果严格来说,秦朝和隋朝都不算是二世而亡,因为秦朝还有秦三世子婴,但子婴不称帝而称王,最后也是惨死项羽手中。至于隋朝,今天小编给读者们介绍「”隋三世”,从知名度上,隋三世没有秦三世高,但秦三世已经降为王,隋三世还是如假包换的皇帝,他就是隋恭帝杨侑。公元605年(大

  3. 唐朝中期发生的一场藩镇叛乱,比「 ”安史之乱”更加严重

    唐朝中期曾爆发过一场险些导致大唐亡国的叛乱事件,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史之乱”。不过,就在「”安史之乱”结束二十年后,另一场后果更严重的叛乱事件又险些终结了唐王朝的统治,历史上将这次叛乱称为「”奉天之难”。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驾崩,时年37岁的皇太子李适继承皇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出生于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阶段,可后来的「”安史之乱”却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

  4. 此人弑 ... 隋炀帝,霸占萧皇后,称帝后不到三个月就被 ... 死

    宇文化及弑...隋炀帝后,自立为帝,还霸占了萧皇后。突厥历来是隋朝大敌,所以当杨广得知宇文化及违背命令后,直接将其囚禁,更一度动了...心。好在南阳公主求情,宇文化及才保全了小命。但此时他还没打算弑...杨广,只想着捞好处。在任何一个朝代,弑君之罪都是罪大恶极的,宇文化及弑君之事被有心人加之以利用,很快就传遍天下。两个多月后,窦建德的大军便把他活捉,连同他的两个儿子一起被斩首。

  5. 太监也能「 ”儿孙满堂”?唐代宦官的婚姻与家庭

    大历七年,天下出奇的平静,向称繁复的《资治通鉴》也只记录了寥寥数百字,实属罕见。这年夏天,内常侍员外同正孙希严的夫人刘氏在长安来庭里的宅子里去世,她在家族中排行老八,时年三十八岁。熟悉唐代史料的人们都知道,内常侍是高级别的内侍,也就是宦官,一个宦官怎么会有老婆?

  6. 隋炀帝杨广与唐太宗 ... 的名声好坏之辨

    写在前面隋炀帝与唐太宗这两位相继出现的皇帝,两人的身世、经历、理想都有着惊人的相似,这可能因为两人有着割舍不断的血亲联系。隋炀帝杨广与唐太宗...的惊人相似。隋炀帝帝和唐太宗这对中国历史上相继出现的两个封建帝王,二者的出身、身世、经历以及个人喜好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谈二者的身后名之前有必要看看两人的相似之处:两人均出身望族,年少位高。

  7. 从隋文帝杨坚的过错入手,谈谈隋朝为何昙花一现

    公元581年,中华大地的领导权易主,隋文帝杨坚结束了南北朝两百多年的分裂局面,一统江山并且建立隋朝。但遗憾的是,隋朝不过昙花一现,仅仅历经三十七年就毁于隋炀帝杨广的手中。隋朝版图在笔者看来,隋朝昙花一现杨坚和杨广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下面先来看看杨坚的过错:疑心过重,使得文武百官人心惶惶,上下离心离德。

  8. 以儒为帅 以文制武 北宋一朝文武地位的转换

    中央集权政归皇宋宋代重文轻武,可谓老生常谈。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马背之上夺天下,取代了后周恭帝柴宗训自称皇帝。宋朝虽然建立,但是宋太祖赵匡胤却并不放心,他是军人出身,兵变起家,亲眼目睹了军人干政、武将乱权的局面。因此,一上台后,赵匡胤就开始考虑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保赵宋天下。这里的集权就是改变五代时期武人权重的不正常现象,收回分散于各股势力中的军权、财权、事权于己一身,维护皇权地位不动摇。

  9. 武则天的长女安定公主究竟是谁 ... 的?武则天自己的可能性最大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个「”招黑体质”。这其中有极大一部分原因是,她从本该固守后院的女性,升级成父系社会的主导,扰乱了固有秩序,招致绝大多数维护男权体系之人的反对;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自身确实做出了许多让人跌破眼镜的事。比如,...亲生子女。武则天一共和高宗李治生了4子2女,长子李弘、次子李贤、再次李显、幼子李旦;长女安定公主,次女太平公主。被史书直指为武则天亲手所...(或授意)的

  10. 唐代宦官也有婚姻与家庭?其实他们一点也不简单

    大历七年,天下出奇的平静,向称繁复的《资治通鉴》也只记录了寥寥数百字,实属罕见。这年夏天,内常侍员外同正孙希严的夫人刘氏在长安来庭里的宅子里去世,她在家族中排行老八,时年三十八岁。熟悉唐代史料的人们都知道,内常侍是高级别的内侍,也就是宦官,一个宦官怎么会有老婆?

随机推荐

  1. 人生无常

    人生无常梦觉勇施>有一位长寿道人,他的家财无量,但却经常散财布施,救济贫穷与拔除众人之苦的善事。“牛也因为爱惜它美丽的尾毛,而被人所...。世上有不少痴人,只知道拼命地敛财,贪得无厌,却不知道祸难日近,倘不及早觉醒,无常一到,则‘万般带不去,惟有业随身。’此时,所有的财物,尽皆变成他人享用。既然如此,不如在生前广种福田,免得后患无穷。”

  2. 酒窝的分类_看相大全

    酒窝的分类酒窝可以分成圆形、椭圆形及裂隙形三种类型。有学者曾进行调查过,多数分布在面颊部,口角旁也比较常见,颧部、颏部相对较少。东方民族自然酒窝出现率为1:18,有一个酒窝的占34.2%,2个的占59%,3个的占5.6%,4个的占5.2%。1个酒窝在左侧颊部的占59.6%,酒窝的出现多数为2个,而且大多出现在颊部,以两侧不对称情况居多。

  3. 民国京城四少

    民国京城四少  一、中国第一大收藏家张伯驹  张伯驹(1898—1982),字家骐,号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张伯驹张伯驹的父亲张镇芳,字馨庵,河南项城人。据有关资料介绍,他是光绪三十年进士,袁世凯哥哥的内弟,历任长芦盐运使、直隶按察使等职...

  4. 中国汝窑陶瓷艺术之乡话汝瓷

    中国汝窑陶瓷艺术之乡话汝瓷2008年12月30日,河南平顶山市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汝窑陶瓷艺术之乡”荣誉称号。清凉寺汝窑遗址之谜汝窑作为中国陶瓷史上最负盛名的瓷窑之一,长期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2001年10月,中国古陶瓷研究会汝州年会暨汝瓷国际学术研究会在汝州召开,专家根据对宝丰清凉寺和汝州文庙、张公巷出土瓷片的科学测试,断定汝州可作为汝官瓷新窑器目标考察发掘地。

  5. 颜太夫人赈灾救人得福报

    颜太夫人是清代颜净甫先生的母亲,秉性仁慈,教子有方,如用现代的名词说来,真可称得上一位模范母亲了。)廉明慈惠,有古代循吏的美风,颜太夫人在官署中受儿子的奉养,常常以爱民便民,教训她的儿子。颜太夫人看到这种情形,主张开启常平仓的米谷,,用以赈济饥饿的灾民,可是按照当时...的严格规定,常平仓的米谷,一定要报请省级长官核准以后,方才可以开启,所以衙门的官员们,都不敢遵从颜太夫人的主张去做。

  6. 取舍有方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有一天走在街头,突然有一位衣衫褴褛的乞丐向他伸出了脏污不堪的手,红肿的双眼里露出的满是希望与乞求。屠格涅夫搜遍全身,也没有找出可以给他的东西,于是就握住那只脏手,诚恳地说道:“兄弟,我真的很抱歉。”除了衣食和金钱的施舍外,还有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真诚地对待和爱心的给予,这位乞丐在饥寒之中领悟并坚持这一点,实属不易。虽为乞身,但取舍有方。

  7. 邢台玉泉的传说

    邢台玉泉的传说“皇寺村前有一景,家家门口有口井”,“泉水绕街流,吃喝不用愁”,这是流传在邢台市西四十里处皇寺村一带的民谣。皇寺,原名玉泉寺。因为这个缘故,后来,人们便把玉泉寺改称为皇寺。皇寺村西头有个玉泉,古称玉泉池。玉泉属于邢台百泉水系,泉水千年不竭,不仅供全村千人饮用,还可灌溉两天千亩,玉泉夕照自古为邢州八景之一。

  8. 器宇轩昂成语故事_成语“器宇轩昂”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器宇轩昂成语故事_成语“器宇轩昂”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释义】  器宇:气度,气概;轩昂:高敞豁达。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风度气概高敞豁达。  【用法】  形容气概非凡,精神饱满。用于称誉气度不凡的人。也作“气宇轩昂”。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

  9. 梦见玩笑嬉戏

    周公解梦梦见玩笑嬉戏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玩笑嬉戏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梦见饭碗碎了

    周公解梦梦见饭碗碎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饭碗碎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