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清华简”研究初见成果解读周文王遗言

编者按:为海内外学界瞩目的“清华简”整理工作,自去年7月份以来,于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有序开展,目前已初见成果。由于“清华简”“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前所罕见的重大发现”,故本刊自今日起,开辟“解读清华简”专栏,给予关注。欢迎广大读者阅读,同时也期待学者们发表意见。 清华大学在2008年7月,经校友捐赠,收藏了一批极为珍贵的战国竹简。有关情况,我在2008年12月1日《光明日报》刊出的《初识清华简》小文中已经叙述过了。事实上,从7月15日竹简到校时起,清华就组建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对这批文物进行清理保护。已经知道,这批竹简的年代是战国中晚期之际,这一点已经碳14测定证实。文字风格主要是楚国的。简的数量,连同少数残断的在内,一共有2388枚,在迄今发现的战国竹简中为数较多。  >由于数量庞大,文字难释,简又经过流散,需要缀合、排比、释读,整理任务无疑是沉重和长期的,何况技术性的保护工作还正在继续进行,目前要全面了解清华简的内容,还是不可能的。不过,从开始清洗竹简时起,在观察间总是不断有所发现,有些还确实是惊人的。这里想介绍给大家的,是我们最早编排起来的一篇简书,原来没有篇题,现据篇文试题为《保训》。 >《保训》全篇一共有11支简,每支22-24个字,其中第2支简上半残失,还没有找到,不过篇文大体已经齐全了。这些简有一个特点,是简的长度只有28.5厘米,字体也有点特别,所以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 >这篇简书完全是《尚书》那种体裁,开头说:“惟王五十年,不瘳,王念日之多鬲(历),恐坠宝训。”大家知道,古代能在位五十年的王很少,刚好是五十年的只有周文王。《尚书》里的《无逸》记载周公的话说:“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因此,我们看到这第1支简,便猜测是指文王。后来找出后面的简文有“王若曰:发(武王名)”,设想就证实了。 >篇文没有记出月份,只有日子的干支:“戊子,自靧(即頮或沬字,洗脸)。己丑,昧爽……”。这是文王发布遗言的准备仪式,和《尚书·顾命》所记周成王死前的仪式相似,只是简单一些。 >文王对太子发讲了两件上古的史事传说,用这两种史事说明他要求太子遵行的一个思想观念——“中”,也就是后来说的中道。 >第一件史事是关于舜的,文王说:“昔舜旧作小人,亲耕于历丘,恐求中,自稽厥志,不违于庶万姓之多欲。厥有施于上下远迩,迺易位迩稽,测阴阳之物,咸顺不扰。舜既得中,言不易实变名,身滋备惟允,翼翼不懈,用作三降之德。帝尧嘉之,用受厥绪。” >这段话讲的是舜怎样求取中道。由于舜出身民间,能够自我省察,不与百姓的愿求违背,他在朝廷内外施政,总是设身处地,从正反两面考虑,将事情做好。这使我们想到子思所作《中庸》所载孔子的话:“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近期首都师范大学黄天树教授有《说甲骨文中的“阴”和“阳”》论文,论证“殷人已能定方位、辨阴阳,有了阴阳的观念”(见《黄天树古文字论集》),所以文王提到“阴阳”并不奇怪。如果考虑到文王与《周易》的关系,更使我们产生不少联想。 >第二件史事是关于微的。微即上甲,是商汤的六世祖。文王说:“昔微假中于河,以复有易,有易服厥罪。微无害,迺归中于河。”这里讲的是上甲微为其父王亥复仇。王亥与上甲都见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在甲骨文发现后,王国维等学者从《周易》、《山海经》、《纪年》等文献中钩稽出这段久已湮没的史迹:商人的首领王亥曾率牛车到有易地方贸易,有易之君绵臣设下阴谋,将王亥 ... 害,夺取了牛车。后来王亥之子上甲与河伯联合,战胜有易,诛 ... 了绵臣。 >周文王所说微的“假中”,是什么意思还需推敲,但按《保训》,微由此把“中”“传贻子孙,至于成汤”,于是汤得有天下。和上面讲的舜一样,“中”的观念起了重要作用,这是《保训》篇反复强调的。 >大家都熟悉,《论语·尧曰》载尧命舜:“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并云:“舜亦以命禹。”这与《保训》周文王所说有所不同,不过孔子确实重视中道,其孙子思所作《中庸》就引述了孔子有关的话,然后做了专门的发挥:“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把“中”提高到哲理的高度上来阐述,同时与“和”的观念沟通结合,有很大的发展。无论如何,《保训》的思想与儒学有共通之处,很值得探索研究。 谈到这里,自然难免牵涉到宋儒的“道统”论。朱子撰《中庸章句》,序的开首即讲“道统”,他说:“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明夫尧之一言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朱子说的舜授禹之言,见于东晋以下流传的《尚书·大禹谟》,号称“十六字心传”,阎若璩等已经明辨其伪。现在看《保训》篇文,似乎尧舜以来确有“中”的传授,相信会引起各方面的兴趣。《保训》简的图片和释文,不久也会公布,供大家研究。(李学勤)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清华简”研究初见成果解读周文王遗言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孔祥熙是如何成为孔子75代孙的?

    南京......成立以后,孔祥熙历任实业...、财政...、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和中国银行总裁等职。

  2. 树欲静而风不止,下一句流传了2000多年,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

    品读历史,解读优秀家庭文化。

  3. 这本书险些被秦始皇烧掉,从古墓盗出后发现,彻底颠覆了历史

    不过有一件事儿,无论是在史书中,还是被改编的电视剧中,都是毫无争议的;那就是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的史实!其实秦始皇的初衷是为了巩固权利、让天下人更好地服从于他。然而有一本书原本应该也被秦始皇烧掉才对,但他却在西晋时由一个盗墓贼从魏襄王的古墓中给找到了。

  4. 名人启示录:老子原创《道德经》,为何孔子修订《六经》名声更响

    撰文:郭珣;图片:网络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我国古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5. 批判孔子、干翻朱熹,76岁用剃刀自尽,大明第一狂人真不简单​

    我们大家都生过病,也都治过病。不知道大家寻思过没有,诊断与治疗的差别?诊断是摸清楚你得了什么病,治疗是对症下药。

  6. 了解一下,古代六位「 ”仁宗「 ”皇帝

    仁,在古代儒家学说中,被认为是道德规范的最高标准,也被认为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

  7. 读史明智:从《史记·鲁周公世家》入手,看西周姬姓诸侯的兴衰史

    提到春秋时期的鲁国,我们知道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但是不要忘了还有一位比孔子更早的牛人也是鲁国人,他就是鲁国的建立者周公旦。

  8. 中国人为什么不应该 ... 孔子和商鞅?

    一些中国人经常...孔子,说孔子的思想虚伪、腐朽、落后,看不起女人和劳动人民,为统治者服务等。我们可以...思想落后的当代人,却不能...孔子和商鞅,为什么呢?孔子和商鞅是2300多年前的人物,他们生前是风云人物,改变了当时的历史。今天的人凭什么...家?孔子、商鞅的时代,是中国的婴幼儿时期或者小学阶段。

  9. 孔子最喜欢的年青人是什么样子?

    长者喜欢一个年青人,无过于把他收为女婿。

  10. 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是要人类倒退吗

    过去,由于传播手段的落后,普通人接触到的通常都是儒家经典,其他诸子言论即便见到,也是经过筛选后的辅助读物。像《老子》这样尊道贵德而轻仁薄礼的经典,除非改造成符合统治者的口味,否则是很难进入大众视野的。因此有人认为,通行本《道德经》存在着很多被篡改和增删的嫌疑。

随机推荐

  1. 试论郭资一生之官职

    试论郭资一生之官职纵观郭资一生,为官四十八年,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三朝元老,己属不易,而历仕五朝,实为非同一般。作为明初重臣,历史名臣,郭资,在四十八年官宦生涯中,具体都担任那些职务?郭资像一是翰林院户科庶吉士。严格意义讲,并非官职,而是高于进士之学位。如果言进士是硕士学位,而庶吉士则为博士。庶吉士,从进士里优中选优而成,所以,地位优于进士。但不为正式官职,亦无品级。

  2. 隋朝高孝基能识人,看到两年轻人大有作为,却没想最后灭了隋朝

    隋朝曾有一位高官,叫高孝基。高孝基善于量才授官,在文帝一朝名声很好。>>关于高孝基的“知人”,最著名的例子要数他对房玄龄、杜如晦两个年轻人的点拨。>隋文帝时期,年轻的房玄龄和杜如晦相继被吏部选拔为候补官员。时任吏部侍郎的高孝基是他们二人的顶头上司。高孝基密而不答。只是,高孝基可能预想不到,房玄龄杜如晦没有成为隋朝的守护者,反而加入了隋朝掘墓人的队伍。

  3. 通鉴攻略:你在研究技术,同事在研究如何搞你,你该如何取胜?

    出处:资治通鉴第四十六卷汉纪三十八【原文】马防击布桥,大破之,布桥将种人万余降,诏征防还。留耿恭击诸未服者,斩首虏千余人,勒姐、烧何等十三种数万人,皆诣恭降。恭尝以言事忤马防,监营谒者承旨,奏恭不忧...,坐征下狱,免官。【译文】马防进攻布桥,布桥大败,率领部众一万余人投降。章帝下诏,命令马防回朝。留下耿恭讨伐那些尚未归顺的部落,斩...俘虏了一千余人。于是,勒姐、烧何等十三个部落共数万羌人,全部

  4. 梦见要和男朋友结婚了,未婚(有男友)

    后来回到自己家里,亲戚朋友都来了,听他们说新郎也快到了。这时候我才发现自己没有梳头,也没有化妆,真是着急死了!这个梦提醒你不要急于求成。

  5. 司马丕为什么会毒死?真相是什么

    咸康八年,司马丕受封为琅邪王。晋成帝去世,本应司马丕登基,但中书令庾冰因害怕其登基后失去权势就以司马丕年幼为理由反对,于是司马丕叔父晋康帝司马岳登基,改元建元。司马昱为桓温逼迫,罢免殷浩。同月,司马丕因服药过多发病在西堂去世,时年二十五岁。司马丕死后谥号为哀,和王皇后并葬于安平陵。晋哀帝司马丕没有后嗣,他死后,皇太后褚蒜子下达诏令,司马丕弟弟琅邪王司马奕继承帝位。

  6. 污渍

    污渍小区里发生了一宗命案,现场没有打斗痕迹和血液,只留下一大滩类似墨汁的污渍。更奇怪的是法医无法从尸体上找到任何致死的原因,这宗命案也就这么不了了之。>警方问过曾经离死者最近的家属、朋友或是同事,各人都声称没有任何能引起注意的线索。尖刀的影子没入他的身影里融为一体,一些黑色的墨点从刀身影子旁喷溅出来,而后汇集成块,如液态一般从墙体流至墙角,拐了个角映在地面上,化成一滩墨色的污渍。

  7. 戒 ... 延寿

    赵某惊问这是怎么回事。一到亲戚家,赵某就听到内室传出的哭声,心里更加害怕了,急急忙忙乘船回家。到了后半夜,亡仆果然没来,赵某也就没事了。时隔十年,赵某至今还健在。

  8. 梦见孤儿被别人收养

    周公解梦梦见孤儿被别人收养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孤儿被别人收养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李自成生死之谜、吃人之谜、宝藏之谜

    李自成生死之谜、吃人之谜、宝藏之谜  闯王李自成之谜  李自成从北京城败走之后,就留下了很多的有关于他的谜题,其中最著名的有三个,分别是李自成生死之谜、李自成吃人之谜、李自成宝藏之谜。  李自成皇冠  李自成生死之谜,所讲的就是李自成在兵败之后,他的生死之谜,这其中有五...

  10. 【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意思是什么?【冒天下之大不韪】是什么意思?

    【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意思是什么?【冒天下之大不韪】是什么意思?  【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意思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汉语大词典》第7118页第5卷663★「冒天下之大不韪」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冒天下之大不韪mào tiān xià zhī dà bù wěi(冒天...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