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私学是百家争鸣出现的基础?儒墨法三家是如何按各自意志办私学的

文|飞鱼说史 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痈,诸侯曰頖宫。——《礼记·王制》 西周的立国,经济基础仍为井田制。 这种以周天子所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致使生产资料完全被「 ”国家”垄断。 而教育作为上层建筑,自然在被垄断的范围之内,又加上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决定了教育只能由官府统辖,所以「 ”学在官府”成为了西周在教育上的最为的显著特点。 相比较夏、商两代而言,西周在教育上形成了一套严密的官学教育体制,不过这套体制的「 ”最高决策者”仍是周天子,正如开篇引用所言,天子命令诸侯办教育,诸侯才可以设立学校。 西周等级示意图 在这种体制下,教育就成为了旧贵族和奴隶主的「 ”独享”,奴隶和平民自然被排斥在了教育之外,正所谓:惟官有书,而民无书,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到了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使得井田制开始土崩瓦解,随之而来的是奴隶经济逐渐崩溃,封建经济开始兴起,而新兴的地主阶级也走向了政治舞台。 在这种变革下,西周极具特色的「 ”学在官府”的教育体制也走向了衰亡,官学亦逐渐被私学所取代,而正是因为私学的兴起,促进了春秋时期思想和学术上的「 ”大解放”。 所以,可以说「 ”私学”是百家争鸣这一盛况得以出现的基础,那么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儒、墨、法三家是如何按照自己派系的意志开办私学的呢? 西周被官府垄断的”书简「 ” 本篇飞鱼就从西周的「 ”学在官府”说起,进而聊聊百家争鸣中儒墨法三家在教育上的「 ”较量”。 西周维护政治统治的「 ”官学”。 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礼记·王制》 西周的官学,其实是维护政治统治、为贵族政治培养培养人才的一种手段,正如上述引用所说,以诗书礼乐「 ”造士”,学校教育和国家选拔官吏直接相关,经过官府对造出的「 ”士”进行评定,根据其学识和品行,进行选拔授官试用,合格的封以爵位,然后发放俸禄。 这种教育方式还有另外一个特征——「 ”官师合一”,也就是说学校的老师是国家的官员,而天下的学生,皆把官吏当为老师,正如《文史通义》记载:三代盛时,天下之学,无不以吏为师,周官三百六十,天人之学备矣。 西周官学的教育科目 这种以官吏为师,也就代表了学生和老师之间,并非是单纯的「 ”师生关系”,在政治上还是上下级的从属关系,老师不仅可以 ... 学生,还可以用国家政策来「 ”处置”学生。 如《礼记·王制》记载:不变,屏之远方,终身不齿,意思就是说,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说明已经不适合为官,就把他们「 ”流放”到边缘的地区,终身不再录用,在这种教育体制下,老师也就成为了学生敬畏的角色,想必「 ”不尊师”的情况也不会发生。 「 ”士”的活动与私学的兴起。 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犹信。——《左传·邵公十七年》 随着官学的逐步崩溃,官府培养出来的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知识分子开始走向民间,这就造成了”教育「 ”下移,而这些知识分子也把被官府垄断的图书典籍带入了民间,这就为”私学「 ”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这部分知识分子,又被称为”士「 ”,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崛起,迫切需要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人才,而掌握知识的”士「 ”成为了其积极拉拢的对象,这就造成了”士「 ”在民间开始活跃,于是也就出现了上述引用中孔子所说的 ... 面。 西周宗法制度下,”士「 ”的地位 在西周森严的等级制度下,「 ”士”原本处于贵族阶级的最底层,受过官学教育的他们,对于「 ”六艺”是通晓的,他们虽然可以「 ”食田”,但奴隶制崩溃的潮流下,他们的地位受到了冲击,其中一部分只能靠着掌握的知识来谋求生存,也就是说,历史的发展促使着士与新兴地主阶级相结合。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中牟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意思是说中牟地区的民众放弃田地而研习私学的人数占了全县的一半,足见民众读书读书力争成为知识分子的风气之盛,所以可以说士阶层的活动促进了私学的兴起,也为百家争鸣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儒墨法的阶级意志与百家争鸣。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 说到私学,就不得不说孔子,虽然私学的首创者并不是他,但是他创办的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正如上述引用所言,孔子弟子有三千之众,拔尖的有七十二位。 先师孔子 随着这些弟子在全国各地的开枝散叶,”儒家学说”也走向了发扬光大,可以说即使到了2000多年之后的今天,其思想亦在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汉书·艺文志》 意思是儒家思想源自掌管教化的司徒,其宗旨是辅助君主顺应阴阳提倡教化,注重研习六经,专心于仁义,也就是说儒家的教学内容比较丰富,不仅注重古典书籍的传授,还十分重视思想和道德方面的教育。 而后世儒家学派的继承人和发扬人,亦是坚持这一教育理念开办私学,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不被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君主「 ”赏识”,但却不影响儒家在学术、思想、文化等教育方面占有的优越性。 儒家经典书籍——《论语》 所以儒家的阶级意识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以「 ”礼”教化民众,使其服从官府管理,其学说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基础,显然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代并不具备,这也造就了儒家在此时的处处碰壁。 到了西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几乎奠定了中华的疆域,稳定的社会基础,儒家学说摇身一变成为了统治阶级治国而服务的思想,汉武帝提出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则切实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汉书·艺文志》 意思是说,墨家学派起源于看守宗庙的官员,住在以柞木作椽子的茅草屋而崇尚俭朴,赡养三老五更而更懂博爱,这就道明了墨家学派所主张的「 ”兼爱非攻”的教育思想。 墨家学派十分注重在实践和科学知识的教育,并鼓励民众参与社会劳动,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正如《墨子·借用》记载:凡天下百工……使各从事其所能,此外,《墨子》一书中还记载了许多,几何学、光学、力学、手工等方面的知识,这些宝贵的知识,皆是在实践中的总结。 墨子 墨家学派对于学生的生活教育也很是重视,时刻教育弟子要能吃苦、耐劳,正如《庄子·天下》记载: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屐蹻为 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 所以墨家的阶级意识更偏向民众,这也就导致了墨家思想虽接地气,但却无法走进官府,为统治阶级服务,不过基于兼爱和非攻的理念,墨家弟子的性格又偏向于「 ”侠义”,从而使其游离于统治阶层之外。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汉书·艺文志》 意思是说,法家学派起源于掌管司法的官员,主张有功者必赏,有罪者必罚,以刑法辅佐礼制,这就导致了法家教育学生的内容多是是国家、官府等颁布的法令,提倡用法来约束民众,从而实现”言谈者必轨于法「 ”的境界。 在百家学说中,法家可谓出现的最晚,但却很快成为了各路诸侯争相变法而推崇的思想,这是因为不到布衣力量急剧膨胀的时刻,法家是无用武之地的,于是乎在战国时代,法家受到了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君主的推崇。 法家 所以,法家和儒家一样,也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这也决定了儒、法两派为争夺君王的”宠爱「 ”,实现自己阶级的利益,而斗争不断。 总的来说,法家学说适应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势「 ”,又加上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君主迫切地需要加强中央集权来强大自身实力,导致法家教育出来的人才,被各路诸侯所欣赏。 飞鱼说: 私学是百家争鸣出现的基础,儒墨法三家是如何按自己意志办私学的?总的来说,儒家想要培养的是维护奴隶主旧制度统治的”君子「 ”,墨家想要培养的是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 ”,法家想要培养的是懂得和坚决执行以法治国和旧贵族势不两立的”斗士「 ”。 当然百家争鸣中并非只有这三家学派,不过其余各家,亦是如此,都是为了培养传承和发展为自己阶级利益服务的”学生「 ”,由于各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这也造成了彼此之间在思想上的”斗争「 ”不断。 百家争鸣 而百家学说之间的不断碰撞,也进一步促进了私学的繁荣,两者相得益彰,可以说春秋战国时期各家的私学,在古代教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现今的教育理念亦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就拿现在的教育来说,其实也是更高层次的”百家争鸣「 ”,学生可以选择各个高校所设立的不同学科,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本事,实现个人价值,进而为社会所服务,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各层次的人才,而教育的目的则是源源不断为社会提供所需的人才。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资料:《礼记》、《左传》、《文史通义》、《史记》、《韩非子》、《墨子》、《汉书》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私学是百家争鸣出现的基础?儒墨法三家是如何按各自意志办私学的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孔祥熙是如何成为孔子75代孙的?

    南京......成立以后,孔祥熙历任实业...、财政...、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和中国银行总裁等职。

  2. 树欲静而风不止,下一句流传了2000多年,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

    品读历史,解读优秀家庭文化。

  3. 名人启示录:老子原创《道德经》,为何孔子修订《六经》名声更响

    撰文:郭珣;图片:网络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我国古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4. 批判孔子、干翻朱熹,76岁用剃刀自尽,大明第一狂人真不简单​

    我们大家都生过病,也都治过病。不知道大家寻思过没有,诊断与治疗的差别?诊断是摸清楚你得了什么病,治疗是对症下药。

  5. 《鹤唳华亭》陆英当的御史中丞,是个什么官?一文盘点御史的历史

    最近热播剧《鹤唳华亭》,故事讲述的时代背景说实话我是真没看懂,百度上说小说背景是南朝,皇帝也姓萧,但是服饰却是宋朝的,傻傻搞不清楚。《鹤唳华亭》剧照《鹤唳华亭》里面第一集就是女主的父亲陆英要进京升职为御史中丞,太子太傅希望陆英成为太子新的依靠,剧中御史中丞就是御史的首领,位高权重。真实的历史中,这一个类似于现在国家检察长的官职,是如何顺利剥夺了本该属于御史大夫的权利?

  6. 了解一下,古代六位「 ”仁宗「 ”皇帝

    仁,在古代儒家学说中,被认为是道德规范的最高标准,也被认为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

  7. 王阳明一出山就把刁民横行的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见心学的强大

    从贵州到江西,这一路王阳明足足行了一个多月。而我们的主角王阳明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接管了庐陵。不出所料,王阳明第一天上班,在县衙外面击鼓鸣冤的百姓便有黑压压的一大群。但实际上,他们对于王阳明的承诺丝毫不抱希望。做出承诺以后,王阳明派人把庐陵的各种税收单子调了出来,发现这里的杂税多如牛毛,而且大多来历不明。

  8. 读史明智:从《史记·鲁周公世家》入手,看西周姬姓诸侯的兴衰史

    提到春秋时期的鲁国,我们知道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但是不要忘了还有一位比孔子更早的牛人也是鲁国人,他就是鲁国的建立者周公旦。

  9. 历代王朝虽是以儒为政,但杂家才是整个古代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当代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自然都基于统一的国家制度框架,不过当中的具体执行者却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也都各具其能、各安其职。

  10. 中国人为什么不应该 ... 孔子和商鞅?

    一些中国人经常...孔子,说孔子的思想虚伪、腐朽、落后,看不起女人和劳动人民,为统治者服务等。我们可以...思想落后的当代人,却不能...孔子和商鞅,为什么呢?孔子和商鞅是2300多年前的人物,他们生前是风云人物,改变了当时的历史。今天的人凭什么...家?孔子、商鞅的时代,是中国的婴幼儿时期或者小学阶段。

随机推荐

  1. 许褚怎么死的 历史上曹魏虎将许褚是怎么死的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许褚是曹操帐下数一数二的猛将。许褚与张辽分别担任曹操军中重要的文武代表,二人经常作为曹操的心腹爱将而并列。在接上来就由小编来探讨下许褚是怎样的。>附《三国志魏书许褚传》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其后太祖与遂、超等单马会语,左右皆不得从,唯将褚。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太和中,帝思褚忠孝,下诏褒赞,复赐褚子孙二人爵关内侯。

  2. 姜维投降蜀汉后,其家人结局如何,曹魏的做法出乎预料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发生在诸葛亮施展「”空城计”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诸葛亮、关兴和张苞。原文如下:(诸葛亮)急唤关兴、张苞分付曰:「”汝二人各引三千精兵,投武功山小路而行。如遇魏兵,不可大击,只鼓噪呐喊,为疑兵惊之。彼当自走,亦不可追。待军退尽,便投阳平关去。”又令张冀先引军去修理剑阁,以备归路。又密传号令,教大军暗暗收拾行装,以备起程。又令

  3. 柳影花阴是什么意思?

    【拼音】liǔyǐnghuāyīn【解释】指男女幽会之处。引申为男女情爱之事。【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心不存学海文林,梦不离柳影花阴,则去那窃玉偷香上用心。”【例子】无【近义词】墙头马上【相关】百度“柳影花阴”

  4. 【嫚逆】的意思是什么?【嫚逆】是什么意思?

    【嫚逆】的意思是什么?【嫚逆】是什么意思? 【嫚逆】的意思是:嫚逆màn nì轻侮悖逆。  ●《新唐书•王世充传》:「其黄门侍郎薛德音以移檄嫚逆,崔弘丹造弩多伤士,前诛之。」★「嫚逆」在《汉语大词典》第5472页 第4卷 404嫚逆màn n...

  5. 数学日记三年级

    数学日记三年级日记一:买药的故事星期天上午,我和爷爷到藕塘的药店里买了两盒药片――胃尔舒两盒药一共44元,一盒22元,爷爷付给她一张50元,营业员找给爷爷6元。例如,我在学习解方程这部分内容时,我的“改错本”上是这样记录的。三年级数学日记大全:买门票8月1日,我和爸爸妈妈奶奶还有叔叔全家到蓬莱长岛去旅游。

  6. [专家点评] 明 青花缠枝莲文具盒

    [专家点评]明青花缠枝莲文具盒这件明代中期青花缠枝莲文具盒为长椭圆形,长27.4厘米、宽7.7厘米,通体饰缠枝莲纹,盖边饰锦地纹,盒底边饰卷草纹。在托普卡帕皇宫博物院中,收藏有一万多件中国瓷器,这件文具盒是其中的一件。它们大多是奥斯曼帝国时期留下的文物,来源大致是中国赠送、征服埃及后所获战利品、贸易所得、臣民进贡、没收官员的财产。

  7. 真实的十三阿哥胤祥:为受宠伏地嗅康熙走过的路

    历史上有「”侠王”之称的十三阿哥胤祥怎么就和以阴谋诡计著称的四阿哥胤禛结成死党了呢?康熙皇帝知人善用,十三阿哥胤祥文才武略,可究竟又是为什么康熙皇帝偏偏不给十三阿哥胤祥一个光明的政治前途,甚至还直接致使他落下了一身残疾呢?胤祥出生在一个人口众多的特殊家庭。他的父亲康熙帝玄烨,因早婚、早育、多后妃,生养了众多子女。在清朝皇帝中,玄烨的后妃人数是最多的,与玄烨同葬景陵的一共55位,其中皇后4人,皇贵妃

  8. 西晋奇闻:为何司马炎的姬妾要穿破烂衣服,糟蹋自己的容貌

    杨氏什么都好,就是不容许司马炎染指太多的姬妾,多年来,除了杨氏及其表妹赵夫人外,司马炎几乎没有接近后宫任何一位嫔妃,因为,嫔妃都怕被司马炎亲近后,遭到杨皇后的迫害,所以,后宫诸多姬妾都故意穿着破烂衣服,任意糟蹋自己的容貌。

  9. 同時得罪美俄的亞洲強國,如今卻主動向中國示好,專家:保持警惕

    很多人都知道,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世界上各國之間的版圖和格局基本已經定型,但是令很多西方國家沒有料到的是,世界的中心卻隨著各國的發展慢慢從歐洲轉移到了亞洲,而主要造成這一原因的就是近些年來亞洲相繼出現了多個經濟大國,其中就比如中國、日本、韓國和印度等。中日兩國作為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體的國家,其實力不用多說;而韓國目前的經濟水平一直處於世界前列,同時還是世界為數不多的擁有海陸空完整軍工體系的

  10. 上甘岭战役前两天,志愿军为何只有这支部队孤军血战?

    鲜为人知的是,这次战役打响的前两天,实际上只有志愿军的一个团在孤军奋战。1952年10月14日与15日,由团长张信元率领的志愿军一三五团独自血战上甘岭。美军与志愿军反复争夺的也就是这两个高地,总的名称叫上甘岭。直到10月15日晚上九点前后,面向注字洞南山的志愿军炮群,才全部转回上甘岭地区,支援战斗。但敌军攻上了上甘岭后,夸口胜利,骑虎难下,不得不与志愿军进行反复争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