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出现了「 ”汉朝法律儒家化”现象

由于秦帝国的滥用民力,致使爆发陈胜、吴广大起义,起义引燃了黄河两岸、长江上下各处的反抗之火,战乱四起,连年不断,社会生产遭受到严重破坏。 西汉创建之初,「”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 迫于这样的严峻形势,汉朝统治者明白,国家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 ”若要取之,必先予之”,他们对人民采取「 ”休养生息”政策,意在恢复经济,发展生产。 汉朝统治者总结的秦亡的教训之一,就在于秦帝国一味奉行法家思想,「 ”法网”无处不在,严酷禁锢百姓。使得人民对秦帝国缺乏好感,更谈不上支持。所以,汉初统治者决定转变立法治民的指导思想,以「 ”无为而治”为核心的黄老思想成为首选。 这种统治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了农业的发展,汉朝的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逐渐强大,「 ”文景之治”呈现繁荣景象。 (休养生息) 「”从民之欲,而不扰乱,是以衣食滋殖,刑罚用稀”(《汉书.刑法志》),虽然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使社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国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 ”无为而治”的负面效果 在「 ”无为而治”的思想指导下,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全国各地土地兼并开始日益严重,农民出现了流离失所现象,沦为地主家帮工的农民越来越多,甚至出现流民。 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的制度,使诸侯国的权力扩大,威胁皇权统治,从文帝时陆续出现同性诸侯王叛乱事件,景帝时「 ”七国之乱”爆发,尽管每一次诸侯叛乱事件平息后,中央 ... 都对诸侯的权力进行了削弱,但诸候坐大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面对这种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显然,黄老思想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需要一种新的理论来调解社会的矛盾。汉武帝以其雄才大略的能力与气魄,着手建立一套与统一封建帝国相适应的政治模式。 儒家思想作为稳定民心、控制民心的得力工具,被皇帝采纳并着力推广,它逐渐对汉王朝政治、伦理道德、民风民俗、社会行为规范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对治国维稳的法律也产生了作用,直接的表现就是「 ”法律儒家化”。 (汉武帝) 「 ”法律儒家化”的解析 法律儒家化,是指将儒家道德精神注入到法律、法令中,使封建法律具有伦理化的性质,也就是以儒家思想为立法及司法实践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汉代统治者通过「 ”引经决狱”(主管刑狱之人直接引用儒家经典来断案)、「 ”引礼入律”(将儒家的道德礼法引入到法律中)方式,将儒家思想贯彻到立法、司法、守法的整个法律实施过程中,使儒家思想成为刑事、民事、行政、诉讼等各法律部分的灵魂,促使儒家学说的伦理道德获得法律上的效力和权威。 这与秦帝国秉持的「”峭其法而严其刑”,单纯以刑固法、以刑控民、摒弃德治、否定德化的做法截然不同。 立法思想的儒家化 公元前134年(元光元年),西汉大儒董仲舒上书汉武帝,提出: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法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 意思就是各家学说,对治国理政的主张各不相同,使得君主无所适从,朝令夕改,官民不知道如何守法,最好的办法就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 汉武帝从巩固皇权的角度考虑,认为千家言不如一家论,让兆民百姓全都步调统一,接受一种思想控制,对皇权最有利。于是他欣然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将其他各家的博士罢免,官办太学,设置儒家五经博士,讲授儒家经典。 董仲舒主张「 ”德主刑辅”、「 ”礼刑并用”,即「 ”刑者,德之辅”,「 ”大其德而小其刑”(《汉书.董仲舒传》),与之配套的便是「 ”三纲”理论,即「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旨在维护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及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有效调整社会各种关系,成为汉代立法的指导思想。 法律内容的儒家化 儒家思想被立为正统后,汉律全面贯彻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三纲”,严惩触犯三纲的行为。使得「 ”三纲”除了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外,更成为一种强制性的社会行为规范,从此,个人、家庭、社会、政治统治从行为规范到法律制度,形成了内在统一。 为维护君权、父权、夫权,汉朝陆续制定了一些新律法,如张汤制定的《越宫律》(旨在强化警卫,保卫皇帝安全),赵禹制定《朝律》(旨在对朝见帝王礼法制度进行规范)。同时为打击诸侯,汉朝又制定了《左官律》、《酎金律》、《阿党附益法》等律令,严惩中央官吏及在王国任职的官吏与诸侯勾结。 例如: 君为臣纲的体现 在罪名方面,汉律规定任何侵犯皇帝统治的行为均被视为最严重的犯罪,要处以极刑,如汉律规定「 ”欺漫”、「 ”诬罔”、「 ”诽谤”、「 ”腹诽”等罪名,保证臣民对君主的绝对顺从、忠诚。 父为子纲的体现 汉律定罪量刑一项基本原则,是「 ”亲亲得相首匿”,即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夫妻之间,除谋反、大逆罪外,均可首匿犯罪行为,也就是将犯罪的亲人窝藏起来。 本来窝藏罪犯在汉律中是一条罪名,要处以重刑,但汉宣帝地节四年下诏:「 ”自今子首匿父母、孙匿大父母者,皆勿坐”(《汉书.宣帝纪》),父亲犯罪、祖父母犯罪的,儿子、孙子窝藏他们的,可以不加以治罪,晚辈不得告发长辈,否则以「 ”不孝顺”论处,体现的就是儒家父为子纲的伦理观念。 夫为妻纲的体现 在婚姻和家庭关系上,汉律也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法律严格保护夫权。汉律规定了「 ”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婚姻形式,「 ”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丈夫只要「 ”不乱妻妾位”,便可以大量畜妾(只要能养得起),而妻子只能无条件服从丈夫,心中悲愤,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丈夫与别的女人在一起。 这种「 ”夫为妻纲”,倾向于保护夫权,使男女在婚姻家庭权利上严重不平等,妇女们没有独立的人格和个人权利,进一步沦为男人的附属品。 汉代法律儒家化的历史影响 汉代法律儒家化开启了礼法相融合的第一步。秦帝国时代,儒法是相对立的,而汉朝中期以后,儒法开始相统一,礼与法互通合流,推进了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 (百家争鸣) 而统治者正好利用法律儒家化的思想,禁锢和束缚社会民众的思维方式,使统治按照皇帝设计的轨道运转。「 ”三纲”理论建立起一套尊卑等级秩序,使统治者进一步获取高高在上的合法依据。 这种社会等级秩序,固化了普通民众权利诉求的上升渠道。 从此以后,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 ”百家争鸣”的景象,「 ”百家争鸣”成为春秋战国时代的绝唱。 参考资料: 1.《汉书》 2.《汉代法律儒家化表现与影响》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出现了「 ”汉朝法律儒家化”现象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2.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3.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4.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5. 一辈子都在抗击匈奴的汉武帝,为什么最后将江山托付给一个匈奴人

    汉武帝而金日磾当时不过是一个匈奴战俘,一次偶然相遇中,将两个地位悬殊的男人联系在了一起。让疑惑的是,这个匈奴人究竟有多大的才能,让汉武帝如此重用,打了一辈子匈奴的刘彻最后把江山交给一个匈奴人来辅佐,在这背后是不是又另有玄机?古代骑兵一手策划匈奴征讨之战的汉武帝,他深知骑兵是战胜匈奴的关键,而马匹就是骑兵的重中之重,想要战胜敌人,就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6.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7.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8. 鸿门宴上出现的三个「 ”二百五”让刘邦360度无死角完美逃脱

    《鸿门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大意是: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原本是想做局...了他,即历史出名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可是项羽这边出了个头号「”二百五”,非上去客串「”英雄救美”,最后刘邦在张良、樊哙的掩护下成功逃跑的故事。#我要上头条##月薪万元---新作者扶植计划开启##历史冷知识#头号人物项伯最出名的「”二百五”到底是谁呢?那就是项伯。项伯和项梁虽然都是项羽的叔叔,可是智商绝对不在一个leve

  9. 羊舌大墓扑朔迷离,墓主是晋文侯吗?答案可能在墓地

    曲沃羊舌墓出土的大师氏姜匜在晋国公侯墓发掘中,晋文侯在曲村的墓葬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发掘出羊舌大墓后,这个争论愈争愈烈,至今未搞清雄才大略的晋文侯墓葬,自然成为晋国考古的一大缺憾。两墓遗留的历史碎片在曲村—天马的九侯十九墓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之序。按序排列,m93/m102位置,应是殇叔和他的夫人。

  10. 孔祥熙是如何成为孔子75代孙的?

    南京......成立以后,孔祥熙历任实业...、财政...、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和中国银行总裁等职。

随机推荐

  1. 周公解梦 梦见走廊的寓意 – 周公解梦

    周公解梦梦见走廊的寓意周公解梦梦见走廊的寓意寓意:梦见在走廊徘徊,表明做梦人的心中对事物的一种猜测性。梦见走廊笔直整洁,预示梦者在前进的道路上诸事比较顺利。梦见走廊蜿蜒曲折,表明梦者会遇到一些小麻烦。梦见自己站在一条走廊上,通常表示做梦人处于一个过渡的阶段,也许是地点环境的变化,也许是职位的变动。周公解梦梦见窗户是什么意思?

  2. 梦见分红红利 梦见分红红利什么意思

    梦见分红红利是什么意思?梦见分红红利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分红红利的详细解说吧。梦见分红,预示你投资成功,收获巨大。如果梦见分红不成,则表示事业经营不善,生意管理不好或是爱情要产生裂痕。梦见财富进家好,梦见家里分财,不用说,是不好!应该是好梦,说是坏梦,是周公提醒梦者不好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原版周公解梦家中分钱,主离散。

  3. 容易和观音菩萨感应的人(图文)

    今天一师兄过来,聊起了观音菩萨,说她去普陀山之前,来抽签问姻缘,都是下下签。经历了许多事情后,才发现,观音菩萨一直在身边,只要我们心存善良。她跟她老公关系不好时,就去诵经做功德求观音菩萨。在苦恼时,第一个念头,是祈求观音菩萨。求观音菩萨,才是智慧的做法。人和人关系出现问题,第一,第一要至诚恳切的求观音菩萨,同时要心存慈悲。善良的人,容易和观音菩萨感应。心善良,是学观音菩萨的基础。

  4. 新三国:董卓费尽心机离间诸侯,难以成功,刘备却轻松瓦解联盟

    所以在袁绍的带头之下,十八路诸侯纷纷相应,打着解救天子的名声去为自己攻城略地。作为先锋的孙坚也是一路过关斩将,甚至拉开后续部队百余里,所以董卓就动了歪脑筋,希望能够通过联姻的方式,将孙坚拉拢过来,但费尽心思却被孙坚拒绝了。打败孙坚以后,董卓也是长驱直入,将十八路诸侯围困城中,但因为城墙坚固,无奈只能诱敌出来以歼灭。但他的计谋却被曹操识破,曹操献计只守不攻等到董卓兵马疲累后再出战。

  5. 啥手相的婚姻能天长地久_看相大全

    啥手相的婚姻能天长地久大家都想拥有天长地久的爱情,两个人浪浪漫漫平平安安的过一生,在手相上,小指部位下面的线为婚姻线,隐藏有很多婚姻爱情方面的信息,下面,我们通过婚姻线来解读一下你的婚姻能天长地久吗?建设这样手相的人晚婚比较好,晚婚在婚姻生活上,会特别的幸福。总之,这类人的婚姻容易天长地久。从手相看谁会成为“必剩客”_看相大全

  6. 【俪辞】的意思是什么?【俪辞】是什么意思?

    ●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下》:「自梁室云季,雕虫道长,平头上尾,尤忌于时;对语俪辞,盛行于俗。」●章炳麟《文学说例》:「自衰宋至今,散行噂沓,俪辞绲殽,《苍》《雅》之学,于兹歇绝。」★「俪辞」在《汉语大词典》第1741页第1卷1741★「俪辞」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俪辞俪辞是什么意思俪辞lìcí对偶的文辞。

  7. 梦见错过车_周公解梦梦到错过车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错过车好不好

    做梦梦见错过车好不好?梦见错过车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错过车的详细解说吧。梦见赶火车,预示著最近生活压力过大,需要注意身体健康。梦见会见_周公解梦梦到会见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会见好不好梦见错过车的案例分析梦境描述:做梦梦见和同学一起准备坐火车去外地,但自己和另外一个同学错过了火车,就在走到火车跟前时火车开走了。

  8. 一把名叫“爱”的菜刀

    太姥姥在母亲结婚时送给她一把菜刀。她当时没弄懂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只是收下了那把菜刀。那天我邀请他到我家做客,到了中午,我想为心爱的他做饭。这时母亲拿出了那把把柄已经斑驳脱落,铁制的刀身已经被时光腐蚀的菜刀,但母亲仍舍不得换。她在思念逝去的爱,和即将失去的宝贝。你二十年如一日在厨房里用这把钝的菜刀体验太姥姥的爱,用十九年的时光用心呵护您的女儿。>在厨房的某个角落里,躺着一把名叫“爱”的菜刀。

  9. 朱富斗贪官

    人们都想找朱富想想办法,如何度荒,怎么样惩治一下贪知县。当晚三更天,朱富换上夜行衣,扎了个头紧脚紧,穿上黑衣,只露两只眼,准备好用的一切东西。"朱富听后,点点头有了主意。近查沂水县令,贪赃枉法,激怒百姓。朱富巧用调包计,为民除害齐称赞。

  10. 神忌机巧

    神忌机巧>河间冯树柟,粗通笔札,落拓京师十余年。每遇机缘,辄无成就。干祈于人,率口惠而实不至。穷愁抑郁,因祈梦于吕仙祠。河间府有个叫冯树柟的人,粗通文墨,还算有点本事。但是,他流落在京城十几年,一直不得志。每次遇到机缘,最后总是落空了。生活上的穷困潦倒、心理上的压抑苦闷,逼得他到吕洞宾的庙里去求梦,祈求仙人能在梦中对他的命运给予启示与引导。那冯树聃,最终落得个饥寒交迫贫病而死。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