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品三国:浅析诸葛亮《隆中对》的两个基础和四个对策。

《隆中对》的提出是在建安十二年,也就是赤壁之战发生的前一年。《隆中对》的提出无疑给刘备提供了一个基本正确的政治选择,改变了刘备东奔西走,没有明确战略方针,颠沛流离没有主攻方向的尴尬处境。以后历史发展的进程,很大程度上也证明了《隆中对》预见的正确性。 《隆中对》的成功,很大原因在于它是依据事实基础的预见,而不是凭空的想象和臆断。具体来讲,《隆中对》的事实基础有两个: 一、曹操在北方的统治基础已经十分牢固,其凭借「 ”挟天子以令不臣”的优势,天下已经无人能与之争锋,也没有人能够拥有与之妥协的资本,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 二、曹操凭借其具有的优势,准备向南方用兵,而此时南方有三股割据势力,分别是荆州刘表、江东孙权和益州刘璋。但这三股割据势力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甚至还有一定的利益冲突。因此如何更好的让他们团结起来共同对抗曹操,是时下的关键所在,这也是刘备能够借此机会,发展壮大自己的关键所在。如果这次错过这个机会,刘备将再也没有发展壮大自己的机会。 根据对当前形势的基本估计,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对策作为近期的目标: 一、取刘表,取荆襄九郡为基业,这是可行的一步棋,但是刘备不敢这么做。 因为刘表尽管没有大的作为,但是平常情况下,在荆州地界也做到了保境安民,刘备如惊弓之鸟、寄人篱下,在荆州当地缺少足够的根基,凭借手下的几千人马就像吞并刘表,如果没有非凡的才干和胆略,是无法获得成功的,而刘备最缺少的就是这些。当曹操的部队大兵压境的时候,刘备从新野赶紧赶往襄阳,这个时候刘表已经死了,幼子刘琮继位。 诸葛亮劝刘备借此机会夺取襄阳,自己做荆州之主,但是刘备回答说自己不忍这么做。很多人因为这件事就说刘备仁德高义,从刘备之前的作为和之后的表现来看,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我们如果仔细看一下刘备之前的人生经历,就会发现刘备的做法和所谓的仁义相距甚远,朝秦暮楚、反复无常的做派并不比吕布上多少,因此恪守政治信义并非刘备的特点。当孙权准备向刘备借道入蜀的时候,刘备又说出了下面的话: 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刘备的态度很坚决,你孙权要是灭蜀,我就隐居山林不过问世事,以免失信于天下人。听到刘备的说辞,孙权和周瑜也就只好暂时放弃了攻取西川的想法,因为刘备当时具有荆襄之地,他不借道孙权只能放弃,否则就要和刘备刀兵相见,这是当时的孙权并不想做的事。但不久之后,刘备借着入蜀帮助刘璋对抗张鲁的机会,就借此机会把刘璋取而代之了。当让刘备最开始还是「 ”不忍”,那是有原因的,因为刘璋对他还心存芥蒂,还不到下手的最佳时机。 备自江陵驰至涪城,璋率步骑数万与备会。张松劝备于会袭璋,备不忍。——《后汉书》 请注意,这里最关键的原因是刘璋和刘备会面带了步骑兵数万,也算是有备而来,并非毫无防备,如果刘璋带几百人就来迎接刘备,恐怕刘备就要兵不血刃的夺得益州之地了。 别人取蜀是不行的,因为那是我的囊中之物,你们取了是不仁,我取而代之是因为刘璋薄弱无能,为了救益州百姓出水火,我才勉为其难接替刘璋的,在双重标准下,刘备根本就不顾及政治信义。因此刘备不取襄阳不是因为「 ”不忍”,而是因为「 ”不敢”。 二、取刘璋。占据益州之地,对于当时还没有立足之地,寄居于刘表手下的刘备而言,似乎有点遥不可及。 对于仅有几千人马的刘备而言,这个似乎并不是当前的紧要之事,但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坚持认为刘备应当取益州为基业,并植根于此,利用益州易守难攻的地理条件,割据一方、静待时变。 三、承认东吴孙权的割据势力,并与之结盟共同对抗曹操。 孙刘结盟的主动权,并不在刘备和诸葛亮手里,而在孙权和鲁肃的手里。当时的情况下,曹操占据荆州之后,下一个打击目标就是孙权。对于曹操或战或和是个问题,江东内部的意见并不统一,江东的世家大族很多主张投降,因为这样他们自己的利益不会受到影响,受损失的只不过是孙权这个外来户。 但是孙权和鲁肃、周瑜等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都认为必须坚决抗曹,鲁肃更是提出了必须和刘备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曹操,以增加赤壁之战的胜算。对于孙权来讲,排在第一位的是要保住江东的基业,因此必须和曹操一战,不战而降是不能接受的。这就决定了为了增加战胜曹操的砝码,他必须救援刘备,因此刘备是求救,孙权则是不得不救。孙刘联盟对于双方都有利,这时候双方的矛盾还没有暴露出来,因为他们首先要面对共同的敌人——踌躇满志、气势汹汹,意图一统天下的曹操。 《隆中对》针对刘备当时的处境,提出的近期方略就是以上的三个,其目的是让刘备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并和孙权结盟共同对抗曹操,成三足鼎立之势。 四、至于《隆中对》的远期方略,则是关于入蜀、治蜀和通过秦川和宛洛北伐中原,最后达到天下一统目的的战略规划。 综合这些因素来看,《隆中对》似乎是一个开拓进取的方略,对于缺少战略规划的刘备来说似乎十分合适。这个方略能执行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客观条件;二是刘备自身坚定的信念。那么刘备是不是坚定的执行了诸葛亮《隆中对》里面的谋划了呢?显然没有,否则就没有刘备的夷陵猇亭之败了。尽管如此,历史还是按照诸葛亮《隆中对》里的方向向前发展,这证明《隆中对》总体上符合客观条件,具有无形的力量。 刘备并没有坚定的执行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方略,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才得到了彻底贯彻的机会。 很多人愿意提刘备得诸葛亮后如鱼得水,和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故事,以说明诸葛亮多么得到刘备的赏识和重用,多么推崇诸葛亮《隆中对》中的战略规划。但事实上,直到刘备生命的最后时刻,蜀汉的基业才正式交到诸葛亮的手里。可以说刘备得诸葛亮后,也没有带在身边形影不离,刘备的谋主是法正,智囊是庞统,诸葛亮最开始的角色不过是辅政之臣。 刘备以为关羽报仇为理由,准备兴兵讨伐东吴的时候,有人主战,有人主和,但正史里没有记载诸葛亮的意见。如果从夷陵猇亭之战失败后,诸葛亮的说法来看,他的内心是不支持伐吴的,否则就没有下面的话了。 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 ”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三国志》 这段话传递了两个信息:第一是诸葛亮认为法正能够影响刘备的决策;第二以法正之能,伐吴就算不胜也必然不会全军覆没。可见当时诸葛亮在刘备的心目中的地位,并没有我们认为的那么重要,至少在 ... 方面,刘备是不认可诸葛亮的能力的,蜀汉的谋主是法正。 直到刘备夷陵猇亭之败后,蜀 ... 才凋零,面临随时倾覆的危险时,刘备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没有可以托付之人了,这个时候诸葛亮是唯一的选择。在诸葛亮正式辅佐刘禅,开始正式领国主政的时候,他的《隆中对》方略才开始彻底按步骤和计划的执行起来。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品三国:浅析诸葛亮《隆中对》的两个基础和四个对策。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三国群英传2,大乔小乔,两女胜过千军万马

    大乔小乔分别是孙策和周瑜的妻子,三国里出名的美女,正所谓美女配英雄,而孙策周瑜是三国里有名的英雄人物,大乔在演义中的描写相对较少,主要原因就是孙策牺牲太早,小乔的描写就比较多了,和周瑜是珠联璧合,才子佳人的一对赤壁之战,三国最出名的战役,战前诸葛亮曾引用曹植的铜雀台赋成功激怒周瑜,让周瑜借坡下驴,誓战曹操,唐代大诗人杜牧也曾写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的诗,最主要的这好像还是初中要求背

  2. 说一说古代传说中的最牛七种武器

    在冷兵器时代,虽无现代战争那般火力全开枪林弹雨的破坏力和即视感。但古文字里记载那些口口相传的兵器,往往却也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力。譬如,资深武侠大师古龙先生曾灵感突发,炮制出七种武器,如孔雀翎、多情环,浪漫而隐秘着。当然,若将古时传说中武器做个名目,林林总总,却也纷呈,若归纳七宗最出名的,大可如下:1、...的斧斧头这玩意,最早使用者应该是...。

  3. 刘璋号称暗弱,却为何能把刘备、庞统打得如此悲惨?

    如果刘璋不给,那么刘备就有借口了,至少在明面上说得过去。这一年来,刘备借攻打张鲁为名,在刘璋这儿吃吃喝喝,都快把刘璋给吃穷了。可没想到,刘璋竟然没发火,而且一口答应给刘备人马报销火车票,只是资助的人马与物资减半,不管如何,已经相当够意思了。

  4.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5.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6. 这个金字塔位于中国,发现者是一个外国人,与埃及同出一源?

    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有一个外国的空军飞行员来到了我国,并且在路过西安的时候,非常惊喜地发现地面居然有一个金字塔式建筑,并且把这件事情带回了国内,后来陆续有不少的美国人来旅游,确认了金字塔同样存在于中国,原来这所谓的金字塔是秦汉时期的帝陵,里面埋葬的是秦朝与汉朝的一些皇帝,而它们的外形同样是四条边的一个金字塔,所以被外国人称之为中国金字塔。

  7.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8.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9. 曹操一生之错:实锤奸雄,放虎归山,急功近利失人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10. 开国元帅揭秘:毛主席为何能做到用兵如神?

    一位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位就是一代伟人...。笔者认为,诸葛亮是被《三国演义》高度神话了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当时最杰出的政治家,治理蜀国很有一套,但其并无过人的...才能。

随机推荐

  1. 梦见脸腊黄会怎么样 梦见脸腊黄预示什么 – 周公解梦

    脸色蜡黄有其根源,有些是因为本身的不良生活习惯,有些可能是身体的出现的问题。据临床研究,80%脸色蜡黄问题都与肝、脾、肾功能失调有关。那么,梦见脸腊黄预示什么?梦见自己的脸不好看,将会忧愁悲伤。梦见妻子脸色不好看,会与道德败坏、流浪街头的人打得火热。梦见自己的孩子脸色腊黄,收入会锐减。失业者梦见脸色不好看,能找到一个收入丰厚的工作,生活会富裕。梦见传染病预示什么梦见传染病的含义–周公解梦

  2. 谈修行中的福报问题

    紫虚居士着摘要:本文探讨福报的本质及修行中与福报有关的一些问题。本文就要较深入去研究福报的本质及其在修行中的相关问题,也让我们探讨修成的佛必须俱足福报的道理。参、福报与相法的修行依据前节的探讨可知,福报的本质乃内心「善名色」与「善种子」遇缘的显现。而对修相法的人就完全不同,他们要靠福报的善种子与善名色才得以成就。

  3. 吕不韦选拔人才的「 ”八观六验、六戚四隐”,科学察贤,尽在于此

    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吕不韦深谙「”尚贤为政之本”的道理,作为一国之相,他深知人才对治国的重要性。吕不韦所处的时代是个群雄争霸的时代,在这种残酷的竞争中,人才的重要性和巨大作用更加凸显出来。吕不韦以政治家的眼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把得贤人与得天下直接联系起来,从国家兴亡的高度提出尚贤的重要性,他在《吕氏春秋》中写道:「”身定,国安,天下治,必贤人。”「”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

  4. 同房后梦见蛇咬伤自己

    周公解梦同房后梦见蛇咬伤自己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同房后梦到蛇咬伤自己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1969年中苏铁列克提冲突事件:苏军入侵新疆

    战场位置作者:新华网综合1969年,中苏边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珍宝岛和铁列克提事件。1964年10月14日勃列日涅夫参与推翻赫鲁晓夫的政变,任苏共第一书记。1976年5月,他成为苏联元帅。1977年至1982年他去世前,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苏军在铁列克提侵入中国领土纵深3公里,修建公路,构筑工事。1969年7月21日,163团报请上级批准,组织收割“争议地”的冬麦。1969年8月10日,我边防站一名战士去邻区办事被苏军偷袭牺牲。

  6. 梦见羊毛

    周公解梦梦见羊毛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羊毛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十八罗汉的名字排名及典故_宗教信仰

    十八罗汉的名字排名及典故首先讲讲十八罗汉在佛教中的典故。第四位就是托塔罗汉,托塔罗汉是佛陀所收最后一名弟子,因为佛主怀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第七位就是骑象罗汉,骑象罗汉是佛主的侍者,他原本是一名驯象师。第十五位就是长眉罗汉,跟骑象罗汉一样,也是佛的侍者,传说自从出生时就有了两条长眉了,所以叫做长眉罗汉。第十六位就是看门罗汉,是半托迦的弟弟,为人尽忠职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_宗教信仰

  8. 大吹法螺是什么意思 | 成语大全

    中文发音:dàchuīfǎluó。

  9. 梦见水道流水

    周公解梦梦见水道流水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水道流水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梦见病人被炸死_周公解梦梦到病人被炸死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病人被炸死好不好

    梦见病人被炸死是什么意思梦见病人被炸死意味着,这两天你的爱情运不错,上班时多留意自己的面容与穿着,办公室正是你偶遇桃花幸运场所。女人梦见病人被炸死,戒菸、戒酒、戒零食等,由坏习惯中脱出的好时机。周公解梦关于"病人被炸死"的数理吉凶宜忌分析:梦到病人被炸死相关的周公解梦:梦见病人被炸死的吉凶:承父祖之余德,得长者之栽培,或用人得当,得大成功及发展,原命若喜水木者更佳。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