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在西周时期,为了长治久安,避免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周公制定了嫡长子继承制。周王朝统治者严格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确定继承人,必须是父死子继,而且是嫡长子。这有效避免了王室内部因为争夺王位自相残...,确保了周王朝前期的稳定。周朝第八位君主是周孝王姬辟方,这个王很特别,因为他是继承了哥哥的王位,抢了侄子的王位,这在西周是独一份儿。

在西周时期,为了长治久安,避免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周公制定了嫡长子继承制。周王朝统治者严格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确定继承人,必须是父死子继,而且是嫡长子。这有效避免了王室内部因为争夺王位自相残 ... ,确保了周王朝前期的稳定。周朝第八位君主是周孝王姬辟方,这个王很特别,因为他是继承了哥哥的王位,抢了侄子的王位,这在西周是独一份儿。 《史记》对于周孝王的记载非常少,只有简短的一句话:「 ”懿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为孝王。”之后再未提及孝王。 周孝王的谥号是「 ”孝”,意思是「 ”慈惠爱亲曰孝”,故谥号孝王。 这个评价是很高的,必定是孝王做了什么了不起的功业才能给这种谥号。可是司马迁对于他在位时期的文治武功丝毫未曾提及,有意回避,就是因为孝王是违背祖制继位的。司马迁是没遇到唐宗宋祖啊,这两位哪一个不是篡位自立的?这两位谁敢瞧不起?司马迁是中国最了不起的史官,但是白璧微瑕,他在写历史的时候也免不了带上一些个人的主观情绪。 今人对周孝王继位缘由的了解主要来自于《竹书纪年》: 孝王的哥哥周懿王之时,懿王无能,周王朝国力衰落,导致宗周镐京备受戎狄威胁,被迫迁都。这对于周王朝统治阶级的威望来说是一种沉重的打击,使其利益和尊严都受到了严重损害。而周懿王的太子软弱无能,不能在危难之时重振周朝,最终周孝王凭借自身能力,在懿王统治无方和太子软弱无为的背景下成功夺得王位。 孝王继位之后,知道当时国力衰微,需要休养生息。所以面对强大的西戎,不是用武力征讨,而是让申国的国君申侯做中间人调停,申侯和西戎沾亲带故,有这个面子。申侯便出面与西戎讲和,西戎果然接受申侯的调解,同意与西周息兵言和,并且表示此后永不侵犯西周边境,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争就这样被申侯化解。 既可以减免士兵和百姓的伤亡,又可以节省军费开支。 几年之后,周孝王励精图治,西败西戎,西戎遣使入朝,进献良马百匹求和。周孝王十分高兴,重赏来使,并回赠许多粮食和布匹等礼物。 西周王朝时,马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无论是祭祀、农耕、还是战争都需要大量优良健壮的良马。但周朝养马业发展一直缓慢,许多优质马匹都靠买进。为了维持军力,孝王命非子为王室养马。 孝王开辟专门的牧场,保证周王朝马匹供应,对于最终解除少数民族的 ... 威胁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同时也是对周王朝内部各诸侯国进行 ... 震慑,加强了宗周的统治力量。 可惜的是,周孝王六年,还没有完成中兴周室的大业的周孝王薨了,死了,壮志未酬啊。他虽违反了周朝宗法制,但他励精图治,打击了西戎对于周王朝的威胁,一定程度上使西周王朝的国力得到恢复。其死后谥为「 ”孝”正是对其在位时期贡献的最好总结。
本文标签:历史西戎春秋战国史记周朝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