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成色不足的「 ”忠烈”,「 ”二元君主观”视角下的庞德评价

在《三国志》中,庞德以「 ”忠烈”的形象出现。在他的本传中,毫不夸张地说,有三分之二的内容都和他的「 ”忠烈”有关,如果单从比例上来说,甚至超过另外一位以「 ”忠”闻名的人物关羽。在提到他的儿子庞会时,也被称为「 ”忠壮勇烈”「 ”有父风”。然而我们稍作留意,就不难发现这其中叙事的逻辑问题。首先庞会被称为「 ”忠壮勇烈”,援引的事迹却是他不支持诸葛诞,众所周知诸葛诞淮南起兵反对的是篡夺曹魏的司马氏。由此观之,庞会的「 ”忠烈”已经是不知道付诸于谁了。这种逻辑上的乖悖,背后暴露的是本传「 ”刻意”要给庞德贴上「 ”忠烈”的标签,这难免给人以欲盖弥彰之感。 庞德誓死不降关羽,表面看起来其「 ”忠烈”成色十足且无可争议。然而,除了历代都有史家和学者否认庞德的「 ”忠烈”以外,质疑其「 ”不忠”的声音还来自其同时代的曹魏内部。可见对于庞德是否「 ”忠烈”的评判,并不只是立场问题。相比起制度的更易演进常常有章可循而言,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观念的变化,则更有「 ”润物无声”之感而不易被人察觉。应该说,庞德是否「 ”忠烈”的争议就来自于这种观念上的分歧。说得更具体一点,对于庞德「 ”不忠”的批判,就是建立在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里所说的「 ”自东汉下半节已有此端,至三国而大盛”的「 ”二元君主观”基础之上的。 一、因为「 ”二元君主观”,马超成为庞德的道义负担 庞德先是马腾的手下,早年间一直跟随马腾马超父子作战,直到马腾入邺,成为曹操的人质。随后庞德跟随马超,并参与了马超针对曹操的「 ”叛乱”。马超在渭南被曹操击破以后,奔往汉中投奔张鲁,庞德也随着马超一起留在张鲁麾下效力。可以说,马腾马超父子,是庞德「 ”如假包换”的故主,而庞德则相当于马超的「 ”故吏”。 「 ”故吏”一词在东汉其实有特定含义,但庞德和马超的关系与此类似 本文的开篇已经提到过,东汉以来,政治关系中开始已经开始出现「 ”二元君主观”。所谓的「 ”二元君主观”,按钱穆先生的解释,指是士大夫似乎具备两重的君主观念。那么,何谓「 ”两重君主观念”呢?我们都知道,帝王和大臣之间是君臣关系,而东汉地方太守是可以自行征辟官吏的,所以当时太守的属吏和太守的之间,也是有君臣名分的。而东汉具有征辟属吏权力的官员除了太守以外还非常多,比如太尉、司徒、司空和各种将军。由此,和征辟有密切关系的这种「 ”第二重君臣关系”便广泛地存在于东汉政治生态系统中。 《日知录》卷二四《上下通称》: 「 ” ... 有以郡守之尊称为本朝者。《司隶从事郭究碑》云:‘本朝察孝,贡器帝庭’;《豫州从事尹宙碑》云:‘纲纪本朝’是也。亦谓之郡朝。《后汉书·刘宠传》:‘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是也。” 郡府不仅被看作是「 ”朝廷”,郡守和属吏之间也存在有实际的「 ”君臣”关系。属吏有向上司进谏忠言的义务自不必说,《仪礼·丧服》中甚至还有「 ”旧吏”要为「 ”故主”服丧的规定,这就是东汉「 ”旧吏”为「 ”故主”奔丧的理论来源。代表东汉官方意识形态的《白虎通》对此也加以了确认。 关于这种「 ”故主”和「 ”旧吏”之间的「 ”君臣关系”,这里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例子,那就是汉末风云人物公孙瓒。 公孙瓒为故主效忠,因此被举为孝廉 《太平御览》注引《英雄记》: 「 ”公孙瓒,字伯珪,举上计吏。郡太守刘其以事犯法,槛车征。伯珪褠衣平帻,御车到洛阳。其当徙日南,伯珪具豚酒于北芒上祭,辞先人,举觞祝曰:‘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或不还,与先人辞于此。’再拜,慷慨而起。其时州里人在京师者,送行见之,及观者莫不歔欷。” 这件事同时还被《后汉书》和《三国志》所记载,公孙瓒的故主刘其犯法被发配日南,而公孙瓒一路护送刘其。当时日南地处边远而「 ”多瘴气”,公孙瓒此举其实是有生命危险的,「 ”恐或不还”。公孙瓒不避艰险,事故主以忠并慷慨陈词,旁观者都非常感动,「 ”莫不歔欷”。 而公孙瓒的事迹在东汉并非孤例,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 《后汉书·戴就传》: 「 ”杨州刺史欧阳参奏太守成公浮臧罪……就慷慨直辞,色不变容……曰:「 ”奈何令臣谤其君,子证其父。” 戴就为了证明自己故主长官的清白,甚至不惜为其死节。通过这些例子我们看到,这种「 ”二元君主观”并不只是名义上的。相反地,下属和上司的「 ”君臣关系”是有实际政治内容的。 并且,这种「 ”二元君主观”还随着汉末皇权的衰落,地方豪强的进一步崛起而变得「 ”大盛”,愈发深入人心,成为政治上意识形态的主流。而庞德,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 庞德和马超分开的原因不甚明了 关于庞德为何在其故主马超投奔刘备以后,就留在张鲁处因而和马超分开。史书中没有留下记载,因此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史书中也没有任何关于马超对庞德「 ”不义”的记载,两人之间未见有任何矛盾。因此,当马超尚在的情况下,时人对庞德另投曹操,甚至张鲁,都难免颇有微词。这或许同样能解释,为什么关羽「 ”千里走单骑”追寻刘备的行为会受到如此广泛的赞誉。 《三国志·庞德传》: 「 ”侯音、卫开等以宛叛,德将所领与曹仁共攻拔宛,斩音、开,遂南屯樊,讨关羽。樊下诸将以德兄在汉中,颇疑之。” 这则史料透露出了两个信息,一是在时人眼里,庞德效忠的对象或许本来就该是刘备,而不是曹操,这里显示出一个悖论,那就是庞德投降曹操,本身就是一种「 ”不忠”。所以庞德是以对马超的「 ”不忠”而「 ”效忠”曹操,这种行为本身已经丧失了政治道德;其次,因为第一层关系,庞德在曹操阵营中其实是饱受众将猜忌的。但是我们注意到,曹营里降将众多,那为何单单庞德饱受质疑?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众将对庞德的这种质疑显然不仅仅只来自于庞德的降将身份。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庞德的故主马超尚在,又没有任何对其不义的地方。对庞德而言,实在是单方面有失「 ”君臣”大义。 处于这种环境之下的庞德,自然就会有一种比起曹军诸将来说,更迫切地想要表达自己「 ”忠诚”的心态。 二、「 ”二元君主观”下庞德的自我救赎,激进的「 ”表忠”态度 经过前文对庞德在曹操阵营处境的分析,我们也许就不难理解在《三国志》中关于庞德的记载,有非常多的内容都是他用各种方式在宣示自己的「 ”忠”——不管是语言上的,还是行动上的,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恨不得把「 ”忠”字刻在自己脸上的庞德形象。 庞德的言行,给人以「 ”刻意”之感,这可能和他背负的压力有关 《三国志·庞德传》: 「 ”德常曰:‘我受国恩,义在效死。我欲身自击羽。今年我不 ... 羽,羽当 ... 我。’” 「 ”将军董衡、部曲将董超等欲降,德皆收斩之。自平旦力战至日过中,羽攻益急,矢尽,短兵接战。德谓督将成何曰:‘吾闻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 「 ”水盛船覆,失弓矢,独抱船覆水中,(德)为羽所得,立而不跪。” 在前两段记载中,庞德随时把「 ”殉国”挂在嘴边,难免给人一种急于以死明志,自证清白的感觉。仿佛除了「 ”殉国”,庞德已经难以自我救赎了。其实,纵观樊城之战中曹军诸将,庞德的这种姿态,可谓是独一份。其他曹军诸将见不到这种表现,难道我们就能说曹军之中,唯有庞德一人是「 ”忠”吗?我们只能说通过庞德的这种「 ”刻意”,能感受到他平时背负的巨大「 ”不忠”压力和谴责。而当他被关羽擒获以后,「 ”立而不跪”的表现,其实也很有深意,胡三省将庞德的这个举动解释为表示自己不屈服于关羽。可以说,庞德已经到了不想在任何一个细节上有所闪失,被人抓住把柄予以攻击的地步了。 应该说,庞德的这种表「 ”忠”的行为,已经超出一般意义上的表明心迹,甚至显得有些欲盖拟彰了。与其说这是庞德「 ”忠心耿耿”的表现,毋宁说这是背负「 ”二元君主观”政治道德压力下庞德的自我救赎。 三、「 ”侠烈”还是「 ”忠烈”?「 ”二元君主观”视角下的庞德评价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北攻樊城水淹七军,庞德在此战中被生擒。关羽曾经劝降庞德,庞德誓死不从。 《三国志·庞德传》: 「 ”羽谓曰:‘卿兄在汉中,我欲以卿为将,不早降何为?’德 ... 羽曰:‘竖子,何谓降也!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遂为羽所 ... 。” 《三国志》这段记载,其实颇值得玩味。庞德不仅不愿意投降,还把刘备斥之为贼痛 ... 了一番,又说自己托身国家,庞德的这番话甚至还表现出了一定的道德优越感,表明自己忠于的是「 ”国家”。而认同庞德确实「 ”忠烈”的人,也多从这个角度加以论述,认为庞德以身殉国,是当之无愧的「 ”忠烈”之士。曹丕更是对庞德大加赞赏,把他比如做古代的名将先轸和王蠋。 《三国志·庞德传》: 「 ”文帝即王位,乃遣使就悳墓赐谥,策曰:‘昔先轸丧元,王蠋绝脰,陨身徇节,前代美之。惟侯式昭果毅,蹈难成名,声溢当时,义高在昔,寡人愍焉,谥曰壮侯。’” 曹丕不愧是文学家,话说的非常漂亮。然而曹丕大力褒奖庞德,称赞其「 ”忠烈”的这个举动显然另有深意,除了是在宣示自身的正统外,其实也有针对于禁的成分在里面。 曹丕将曹魏另一位元勋于禁羞辱致死 《三国志·于禁传》: 「 ”欲遣使吴,先令北诣邺谒高陵。帝使豫于陵屋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禁降服之状。禁见,惭恚发病薨。” 曹丕将曹魏另一位元勋于禁羞辱致死,这个做法实在令人汗颜。即令我们不把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单就庞德是否配得上先轸和王蠋之誉而言,笔者的看法是,庞德显然是无法和两位古之名将相提并论的。先轸和王蠋都是坚守清白,以身死国。特别是王蠋,更是喊出了「 ”忠臣不事二君”这样的强音。(《史记·田单列传》)而纵观庞德的一生,所谓的「 ”不事二君”放在他身上显得多少就有些讽刺。 尊刘立场的罗贯中倒是非常赏识庞德 庞德拒绝投降关羽的理由,其实很难站得住脚,他自己口中的「 ”宁为国家鬼”,宣示了个人的政治立场。然而庞德一生前后两次与曹操为敌,他的投降曹操,也并不是他的主动选择,而是随张鲁一起降曹,所以这里实在很难看出来他这种「 ”忠”来自于他的政治认同。 庞德先后两次与曹操为敌 况且他所谓效忠「 ”国家”听起来也让人莫名其妙,当时东汉 ... 依然存在,退一万步讲,就算庞德政治水平低到他把曹操和汉室划上等号,但是他效忠曹操的理由却又是曹操「 ”带甲百万,威振天下”而刘备是「 ”庸才”。这明明就是比钳子,庞德却非要往政治立场上套,来显示自己的优越感,实在不知所云。 其实,从庞德这些「 ”高大上”的拒降理由,我们多少能从里面嗅到一点心虚的味道。笔者无意否定庞德的「 ”壮烈”,然而在「 ”二元君主观”占统治地位,「 ”旧臣”和「 ”故主”君臣关系的神圣性还强烈的存在的东汉,庞德「 ”忠烈”的成色又有几何呢? 其实,对于庞德这种「 ”忠烈”的表现,历来的评价其实可以说颇有微词,并不十分认可。清代学者韩菼对庞德的表现就显得有些不以为然,他说「 ”庞德尽节曹氏,诚为侠烈,但少依马腾,腾族于曹,而德为曹用,且超与德兄俱在蜀,而反与蜀弃好即仇,未为合宜。”韩菼首先肯定了庞德的「 ”侠烈”,但是马上又对庞德一生做了个全景式回顾,认为庞德的故主先是马腾,后为马超,而马腾被曹操灭族,马超也入蜀归了刘备,况且庞德的哥哥也在刘备手下效劳,自己反而视蜀汉为仇敌,这样的做法实在是「 ”未为合宜”。 「 ”二元君主观念”中,故吏甚至有为故主报仇的义务 这里,韩菼用了「 ”侠烈”一词,显然是不认可庞德的「 ”忠烈”。关于「 ”忠烈”的词义无需赘言,而「 ”侠烈”一词又当作何解呢?「 ”侠”在汉代是一个有特殊含义的词,荀悦《汉纪》里说,「 ”游侠之本,生于武毅,不挠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见危授命”。应该说,「 ”骁勇尚气力”是「 ”侠”的一大特点,其层次比起儒家「 ”天下至德”的「 ”忠”来讲,还存在着天壤之别。 文学作品中,庞德用毒箭射中关羽手臂 无独有偶,《三国志补义》的作者康发祥也有类似的看法,相比起韩菼的委婉批评,康发祥就没有那么客气了。他甚至有些严厉的批评说「 ”庞德身为降将,不死于马超、张鲁,而死于曹操,犹五代时周臣韩通不死于汉而死于周也。虽死作壮语以死,君子无取焉。”康发祥的态度甚至还有点嗤之以鼻的味道在里面,他把庞德比作五代十国时期的韩通,尤言庞德甚至有些虚伪。所谓「 ”虽死作壮语以死”,不过是一种缺乏真正感染力,空洞口号式的壮胆而已。显然在康发祥眼里,庞德是配不上「 ”忠烈”这个赞誉的。 庞德痛斥关羽所用的理由,实在不知所云 而毛宗岗同样站在「 ”君子无取焉”的角度,做出过一番更为精彩的论述。「 ”马超既与关公为一家,而庞德乃与关公死战,是亦与战马超无异也。以关公敌马超,犹未为损重;而以庞德斗马超,毋乃为背主乎?其后既不肯背曹操而降关公,其初何以背马腾而降曹操?故庞德之死,君子无取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庞德矛盾行为背后的逻辑乖悖。 在笔者看来,以上几人的观点,都无一例外地建立在「 ”二元君主观”之上,认为庞德背弃故主,反而「 ”效忠”于故主的敌人,实在是难以自证清白。就韩菼、康发祥和毛宗岗对庞德的评价来看,其实基本都不太认可庞德的「 ”忠”,只是鉴于庞德身死,没有否认庞德的「 ”烈”而已。 康发祥对庞德的批评非常尖锐 结语 庞德宁死不降,他是否「 ”忠烈”?这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似乎是一个根本无需讨论的问题。然而就像笔者在本文开篇提到过的那样,政治观念的流变是一个润物无声悄然行进的过程。当我们对汉末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观念「 ”二元君主观”有所了解之后,也许就会发现历代对庞德的评价之所以充满争议的原因所在了。 对「 ”忠”的解读,是理解汉唐间君臣关系甚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而汉唐间的君臣关系又无法脱离「 ”二元君主观”这个框架。庞德的事迹,刚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例子,能够帮助我们理解「 ”二元君主观”这个相对抽象的问题。

成色不足的「 ”忠烈”,「 ”二元君主观”视角下的庞德评价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三国群英传2,大乔小乔,两女胜过千军万马

    大乔小乔分别是孙策和周瑜的妻子,三国里出名的美女,正所谓美女配英雄,而孙策周瑜是三国里有名的英雄人物,大乔在演义中的描写相对较少,主要原因就是孙策牺牲太早,小乔的描写就比较多了,和周瑜是珠联璧合,才子佳人的一对赤壁之战,三国最出名的战役,战前诸葛亮曾引用曹植的铜雀台赋成功激怒周瑜,让周瑜借坡下驴,誓战曹操,唐代大诗人杜牧也曾写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的诗,最主要的这好像还是初中要求背

  2. 说一说古代传说中的最牛七种武器

    在冷兵器时代,虽无现代战争那般火力全开枪林弹雨的破坏力和即视感。但古文字里记载那些口口相传的兵器,往往却也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力。譬如,资深武侠大师古龙先生曾灵感突发,炮制出七种武器,如孔雀翎、多情环,浪漫而隐秘着。当然,若将古时传说中武器做个名目,林林总总,却也纷呈,若归纳七宗最出名的,大可如下:1、...的斧斧头这玩意,最早使用者应该是...。

  3. 刘璋号称暗弱,却为何能把刘备、庞统打得如此悲惨?

    如果刘璋不给,那么刘备就有借口了,至少在明面上说得过去。这一年来,刘备借攻打张鲁为名,在刘璋这儿吃吃喝喝,都快把刘璋给吃穷了。可没想到,刘璋竟然没发火,而且一口答应给刘备人马报销火车票,只是资助的人马与物资减半,不管如何,已经相当够意思了。

  4.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5.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6. 这个金字塔位于中国,发现者是一个外国人,与埃及同出一源?

    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有一个外国的空军飞行员来到了我国,并且在路过西安的时候,非常惊喜地发现地面居然有一个金字塔式建筑,并且把这件事情带回了国内,后来陆续有不少的美国人来旅游,确认了金字塔同样存在于中国,原来这所谓的金字塔是秦汉时期的帝陵,里面埋葬的是秦朝与汉朝的一些皇帝,而它们的外形同样是四条边的一个金字塔,所以被外国人称之为中国金字塔。

  7.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8.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9. 曹操一生之错:实锤奸雄,放虎归山,急功近利失人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10. 开国元帅揭秘:毛主席为何能做到用兵如神?

    一位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位就是一代伟人...。笔者认为,诸葛亮是被《三国演义》高度神话了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当时最杰出的政治家,治理蜀国很有一套,但其并无过人的...才能。

随机推荐

  1. 【埋伏圈】的意思是什么?【埋伏圈】是什么意思?

    【埋伏圈】的意思是什么?【埋伏圈】是什么意思? 【埋伏圈】的意思是:埋伏圈mái fú quān埋伏者所控制的范围。  ●黎汝清《三号瞭望哨》:「鬼子上了我们的当,知道我们有了准备,便想撤退逃跑,正巧落在我们的埋伏圈。」★「埋伏圈」在《汉语大...

  2. 以 ... 亡国: ... 南京政权如何垮台?

    两天后,即4月23日,第三野战军35军占领已无城防的......所在地南京,至此,...南京政权在中国大陆22年的统治彻底崩溃。8月26日,蒋经国召集上海经管各部门开会,决定由他“统一指挥”检查工作,对违令者吊销执照,没收存货,有关负责人送特刑庭处理。

  3. 七月三十夜,家家地藏香

    七月三十夜,家家地藏香七月的秋天──这是说的旧历──,三十夜,如果天不下雨,这一个秋夜常是黑沉沉地,带来一种严肃的秋意,点点的星在天空闪灼著明亮的眼睛,筛下了清凉的光芒,给人们以多少安慰。在中国,地藏王菩萨缘最多,你看,上面我们不是说过,七月三十,到处夜香,这就指出了地藏和观音一样,几乎是家家人都信奉的。

  4. 梦见盖章 梦见盖章什么意思

    梦见盖章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盖章的详细解说吧。工作人员梦见盖章,表明自己会得到提拔。商人梦见印章,生意会兴隆。梦见写情书梦见写情书什么意思梦见公章,代表着权力。梦见在盖印章,表示你即将要升官了,已不用再担忧。而如果你是把印章盖到一幅画作上,表示你将由一个默默无名的画家,摇身一变成为名声显赫的人物。

  5. 此人是关羽爱女,赵云高徒,怪力少女武艺高强,被诸葛亮许给功臣

    提到关银屏,相信喜欢三国题材游戏的朋友们,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

  6. 证严法师:两个钱的启示

    两个钱带来的妄想一年中秋,家家团圆在外赏月、吃月饼,夫妻俩没有余钱过节,就想不如早点回家休息,走进屋里,看到地上有两个亮晶晶的圆点。为此两人大吵起来,还动手打架,引来左邻右舍关心劝架。夫妻俩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给邻居们听,大家问:「钱在哪里?」夫妻俩说:「进屋时看到地上有。」众人一看,原来是月光透过屋顶破洞照在地上,光影像是两个钱,这不都是贪念妄想惹来的祸。

  7. 祝福语_50句最隐晦的表白语句

    下面为你整理的50句最隐晦的表白语句,供您借鉴。50句最隐晦的表白语句1、【独坐相思椅,手握相思笔,望着相思月,想者相思的你,写着相思信,句句相思语,滴滴相思泪,全部相思你,天是蓝的海是深的,我爱你是真的!关于最隐晦的表白语句精选】46、【遗落的日子不单叫过去,还有名字叫芬芳。最隐晦的表白语句】49、【你轻轻地来,伴随着深邃地眼哞而来,你走到了我地的身边,跨进了我的心扉。

  8. 薛涛是谁 薛涛和元稹相爱过吗历史名人

    薛涛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使元稹大为惊服。元稹遇见薛涛便陷入了“薛涛井”中,而薛涛遇上元稹更是干柴烈火,这是等待了许多年才等来的爱情井喷。元稹以松花纸寄诗赠薛涛,薛涛则造十色彩笺以寄。再者,在离开薛涛之后,元稹很快就将她忘了,投入到了与另外一个女子的热恋之中。可怜薛涛痴情不改,爱慕者众多,却终生未嫁。

  9. 梦到蜘蛛,梦见蜘蛛,蜘蛛相关的周公解梦

    梦到蜘蛛,梦见蜘蛛,蜘蛛相关的周公解梦蜘蛛是灾蜘蛛结网等待蚊虫,象征著不怀好意的人对自己虎视眈眈。男人梦见蜘蛛,意味着自己的财产被他人垂涎,应该时刻小心提防。梦见死蜘蛛,一切灾难都会过去。梦见打死身上的蜘蛛,意味着身体强壮。病人梦见蜘蛛网,会闯过危险期,最后身体会好转。梦见蜘蛛捉苍蝇,不久的将来会在可怕的事故中丧生。梦见挂在蜘蛛网上的蜘蛛,陷入某人的阴谋或陷阱。

  10. 梦见煮水饺 梦见煮水饺什么意思

    梦见饺子,预示著全家人身体健康、自己会心想事成。饺子代表元宝,也就是是有财的意思。梦见逃走梦见逃走什么意思梦见吃饺子的梦不太好,预示你最近需要留意人际关系方面问题,并且经济上可能有点紧张。梦见与家人一起吃饺子,暗示与家人有矛盾,请在心平气和时沟通来消除。孕妇梦见吃饺子,如果吃进了嘴里,预示孩子会健康,聪明。孕妇梦见吃饺子,如果你没吃进去,暗示要注意去医院看一下,可能会流产。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