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木槿花开畏日长,时摇轻扇倚绳床"——画说大唐「 ”绳床”与椅子

唐代高元珪墓中的早期椅子形象 高元珪为大宦官高力士之弟,官至明威将军,从四品,死于天宝十五年(756年)。该墓中出现了早期的椅子图像。椅子绘于墓室主壁,椅居中放于室内,由于壁画脱落,只见椅子的部分。墓主人端坐在椅子上,椅足四方形立柱状,可能为四足,非常粗大。靠背的立柱与横木之间,由弓形搭脑相托,两端出头并翘起,有扶手,椅腿上细下粗,形象拙朴。这幅图像表明在当时较高级的官员家中已使用了这种新式高足坐具。 学者一般认为椅子是经过爱琴海、古埃及、中亚、西亚、南亚等地缓慢传入中国,尤其以印度最为直接。椅子与早期文献中提及的绳床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如程大昌《演繁露》中说:"绳床,以板为之,人坐其上,其广前可容膝,后有靠背,左右有托手,可以搁臂,其下四足着地。"这里所述绳床的样式与高元珪墓壁画中所绘的唐代椅子形式并无大异,是一种木质带扶手的靠背椅。 又如钱起《避暑纳凉》诗云:"木槿花开畏日长,时摇轻扇倚绳床。" 这里"倚"字说明了绳床可以背靠,而可以背靠也正是椅子的特点。为何将这种可以背靠的木质坐具称为绳床有学者推测,可能是因为开始时在座位和靠背上以绳子编的蒲团做垫子而得名。 但绳床与椅子的概念范畴也并不是完全重合,贞元十三年(797年)《济渎庙北海坛祭器杂物铭・碑阴》中记载:"绳床十,内四倚子。"即是指在十件绳床中有四件是倚子,说明绳床应是比倚子范围更大的一个概念,而倚子是绳床的一种形式。这里所说的"倚子"即是"椅子"早期的名称。 宋人黄朝英在《靖康缃素杂记》卷四中记载:"今人用倚、卓字多从木旁,殊无义理。字书从木从奇乃椅字。于宜切。《诗》曰:"其桐其椅是也……倚、卓之字虽不经见,以部意测之盖人所倚者为倚,卓之在前者为卓。" 唐卢楞伽《六尊者像》 说明了椅子因为可以倚靠,因此起初称之为"倚子"。绳床最早应为僧人所专用,而后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一些学者认为椅子是伴随着印度佛教的传入而传入中国。公元前2世纪时,印度人已经有了坐椅子的习惯,在桑淇第一号塔的北门清楚地刻画了具有靠背及椅脚的椅子形象。 公元7世纪初叶的玄装《大唐西域记》卷二也记载了印度贵族:"至于坐止,成用绳床。王族大人,士庶豪右,庄饰有殊,规矩无异。君王朝座,弥复高广。珠现间错,谓师子床。敷以细叠,蹈以宝几。凡百庶僚,随其所好,刻雕异类,莹饰奇珍。" 中国使用椅子的记载和图像最早多与佛教僧人相关联。如公元6世纪初叶慧皎《高僧传・佛图澄传》卷九记载东晋佛图澄:"坐绳床,烧安息香,咒愿数百言,如此三日,水泫然微流。"同一时期的《张兴硕等造像》造像碑上出现了僧人坐椅子的图像,这可能是中国图像中最早的椅子。 此后,莫高窟西魏285窟、隋代427窟初唐34窟、中唐202窟等壁画中都出现了对僧人坐椅子的描绘。相传为唐代卢楞伽所画的《六尊者像》中出现了七件家具形象:经桌、香案、禅椅、方案、香几等,均为禅僧所用。传为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中僧辩オ坐于禅椅之上。 椅子进入中国人的房室之中,大致在盛唐与五代之际。《太平广记》卷二九九引唐人笔记《异闻录・韦安道》载:"左右施细绳床一,请舅姑对座,遂自门外,设二锦步障,夫人衣礼服,垂佩而入,修妇礼毕。"这是唐代世俗生活中使用椅子的证明。 唐代周舫《挥扇仕女图》 高元珪墓壁画中的椅子形象也是世俗生活中椅子形象的典型代表。除此之外,传世的绘画作品中,也出现了椅子的形象。相传为唐人周舫所画的《挥扇仕女图》中绘制了一官女坐于椅子之上。传为阎立本的《孝经图》中也可以看到椅子的使用情况。五代周文矩的《官中图》和《琉璃堂人物图》、王齐翰的《劫书图》以及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也都有对椅子形象的描绘。 唐章怀太子墓、长安南里王村墓壁画中的凳子 在唐章怀太子李贤墓后室东壁南侧壁画上可以看到方形凳的造型,坐面为正方形,有四足。凳発面上还铺有周边垂流苏的坐垫。李贤死于神龙元年(705年), 说明至退在公元8世纪初方凳已在唐代官廷中流行。在陕西长安县南里王村唐墓屏风画中也可以看到这类方凳,第三幅屏风上一位待女半盘坐在树下的方凳上弹奏琵琶,第四幅屏风上的侍女手持团扇,端坐于同样的方凳之上。 凳子的图像很早就在我国出现,如西汉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一件贮贝器上,个女奴隶主倚坐在四腿的矮凳子上。说明这种家具在西汉时已开始使用。在莫高窟壁画中,最早的方凳形象出现在北魏257窟中,在《沙弥守戒 ... 品》的描绘中,小沙弥师傅坐在四腿的方凳上。而同时期的其他洞窟中也出现了方凳形象但普遍比汉代方凳高。 唐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中,萧翼所坐的坐具正是一张方凳。唐代莫高窟中也出现了大量方凳形象,如盛唐215窟南壁《弥勒经变》的剃度场面中,两女剃度者各坐一方凳。中唐360窟南壁还出现了下带壶门的方。晚唐85窟甬道顶北披《瑞像图》中,有一四足方凳。时至五代,第146窟、61窟的《弥勒经变》中都出现了方凳形象,形制与唐代大同小异。可见方凳在宫廷生活和百姓日常生活中,都是比较常用的家具。 另外,还有一种长凳,供多人共坐。在长安南里王村唐墓壁画宴饮图中,长方形食案与后、左、右三边的长条凳高度基本相同,每条长凳上坐三人,有的一腿盘坐、一腿下垂,有的箕坐。食案上摆放着食物、杯、盘、箸等。这幅饮食场景,与莫高窟中唐474窟西壁龛内北壁屏风画《弥勒经变》中饮食图十分相似,长食案上摆放箸、句等,案两边各一长条凳,各坐四人。 晚唐第12窟东壁门北侧和五代61窟东壁门北的《维摩诘经变・酒肆》中所描绘的场景也同是在长食案两边放长凳,凳上多人并坐,饮食聊天。可见,这种以长凳围绕食案放置的配置方式应是唐代宴饮聚会的一种很普通常见的陈设。 长安南里王村唐墓壁画《宴饮图》

"木槿花开畏日长,时摇轻扇倚绳床"——画说大唐「 ”绳床”与椅子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隋朝并非二世而亡,陏共有八位皇帝,有一位活得时间比 ... 长

    众所周知,秦朝和隋朝是历史上短命的大一统朝代,秦朝历秦始皇、秦二世,隋朝历隋文帝、隋炀帝,都只延续了两位君主,称之为「”二世而亡”。但是如果严格来说,秦朝和隋朝都不算是二世而亡,因为秦朝还有秦三世子婴,但子婴不称帝而称王,最后也是惨死项羽手中。至于隋朝,今天小编给读者们介绍「”隋三世”,从知名度上,隋三世没有秦三世高,但秦三世已经降为王,隋三世还是如假包换的皇帝,他就是隋恭帝杨侑。公元605年(大

  2. 唐朝中期发生的一场藩镇叛乱,比「 ”安史之乱”更加严重

    唐朝中期曾爆发过一场险些导致大唐亡国的叛乱事件,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史之乱”。不过,就在「”安史之乱”结束二十年后,另一场后果更严重的叛乱事件又险些终结了唐王朝的统治,历史上将这次叛乱称为「”奉天之难”。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驾崩,时年37岁的皇太子李适继承皇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出生于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阶段,可后来的「”安史之乱”却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

  3. 12000余尊彩塑,一览中国古代雕刻的最高水准

    山西古代彩塑总数有12000余尊,是不折不扣的彩塑艺术大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长治古代彩塑分别是:长治郊区梁家庄观音堂,长子县法兴寺,长子县崇庆寺以及沁县南涅水石刻。长治▼观音堂彩塑(明代)▼法兴寺彩塑(宋代)▼崇庆寺彩塑(宋代)▼南涅水石刻看完这些,果然美不胜收,但长治只是作为整个山西的缩影被推在了风口浪尖。

  4.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5. 夫妻「 ”合葬墓”遍地黄金,被盗3次后,考古家:至少还有20亿文物

    560年后,这座夫妻墓被发现,考古专家赶到时,发现了3个盗洞。仅是一个魏妃,就有着价值上亿的珠宝陪葬品,考古学家们粗略地估计了一下梁王墓中随葬品的价值,梁王墓中的文物不是瓷器就是黄金和玉器,其他的陶制品都很少,因此考古专家认为梁王墓中的文物价值超过了20亿。专家大呼:快挖,还剩下20亿文物!从梁王的墓志铭来看,在梁王去世后,皇帝为他赐谥号为:庄。

  6. 定陵是如何成为考古界的一个深刻回忆与极大的损失的?

    此处的定陵,特指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皇陵区的明定陵,明定陵是大明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寝,也是第一处被官方主动考古发掘的帝陵,但就是这次的挖掘,却造成了一次巨大的考古损失,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下面慢慢道来。鉴于这次灾难性的后果,在郭沫若在此请求挖掘武则天的陵墓时,上面冷冷的说:不允许,而且今后再也不准主动挖掘帝后陵墓!!!

  7. 太监也能「 ”儿孙满堂”?唐代宦官的婚姻与家庭

    大历七年,天下出奇的平静,向称繁复的《资治通鉴》也只记录了寥寥数百字,实属罕见。这年夏天,内常侍员外同正孙希严的夫人刘氏在长安来庭里的宅子里去世,她在家族中排行老八,时年三十八岁。熟悉唐代史料的人们都知道,内常侍是高级别的内侍,也就是宦官,一个宦官怎么会有老婆?

  8. 羊舌大墓扑朔迷离,墓主是晋文侯吗?答案可能在墓地

    曲沃羊舌墓出土的大师氏姜匜在晋国公侯墓发掘中,晋文侯在曲村的墓葬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发掘出羊舌大墓后,这个争论愈争愈烈,至今未搞清雄才大略的晋文侯墓葬,自然成为晋国考古的一大缺憾。两墓遗留的历史碎片在曲村—天马的九侯十九墓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之序。按序排列,m93/m102位置,应是殇叔和他的夫人。

  9. 隋炀帝杨广与唐太宗 ... 的名声好坏之辨

    写在前面隋炀帝与唐太宗这两位相继出现的皇帝,两人的身世、经历、理想都有着惊人的相似,这可能因为两人有着割舍不断的血亲联系。隋炀帝杨广与唐太宗...的惊人相似。隋炀帝帝和唐太宗这对中国历史上相继出现的两个封建帝王,二者的出身、身世、经历以及个人喜好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谈二者的身后名之前有必要看看两人的相似之处:两人均出身望族,年少位高。

  10. 郭沫若本是文化名人,为何热衷于挖坟掘墓,梦想是破解秦始皇陵

    早年的郭沫若确实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人称「”孔夫子挂腰刀”,写过很多不错的文集,然而解放后,身为中国科学院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却把自己的大多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开棺1956年,郭沫若和吴晗等人向国家建议挖掘明朝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刚开始就遭到了大多考古学家的反对,主要当时国家文物保护技术很不成熟,就是挖掘成功,也难以对陵墓出土的文物进行妥善的保护,可是当时反对者人微言轻,加上郭沫若的一意孤行,

随机推荐

  1. 执鞭随镫是什么意思?

    【拼音】zhíbiānsuídèng【解释】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左右。【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8回:“愿将军不弃,收为步卒,早晚执鞭随镫,死亦甘心。”【例子】无【近义词】执鞭坠镫【相关】百度“执鞭随镫”

  2. 父爱如山!健康防癌 是送给父亲最好的礼物

    端午节才过完,很快的,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就到了。每个国家的父亲节虽然日期有异,但为人子女感谢父亲的心意却是一样的。

  3. 梦见喝热水

    周公解梦梦见喝热水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喝热水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 :武力征服台湾省是双输,一定要用和平方式

    台湾省当局前领导人...今天在东吴大学演讲时回应学生提问时指出,台湾省不是一下就能打掉的,用武力征服台湾省是双输的局面,一定要用和平的方式,用各种交流,慢慢让两岸人民产生认同感,才有机会。...表示,...当时只有陆军几乎没有海军与空军,没有两栖作战的经验,现在要...省,没有海军、空军怎么可能,而且台湾省也不是一下就能打掉的。

  5. 毕再遇香豆之计

    公元1206年,宋将毕再遇和金兵交战。打了一会,毕再遇下达了撤军的命令。宋军撤回驻地,休息了两个时辰后,毕再遇又下令出击。就这样,毕再遇采用拉锯战术,一忽儿进攻,一会儿后撤,三番五次地引得金兵又是抵挡,又是追击,把他们搞得坐立不安,精疲力尽。毕再遇下达了第五次出击令。>毕再遇一见计谋得逞,立即命令宋军回兵反击。

  6. 衷心接受

    奥地利维也纳的作曲家卡尔?米勒尔,有一天收到了一位富翁邀请他晚餐的请帖,上面这样写着:“我深信这将会是一个很快乐的晚上。我要我妻子唱歌,女儿用钢琴伴奏,所以请您无论如何驾临赏光。然后晚上9点正用餐。”米勒卡在回条上这样写:“蒙您的邀请,衷心接受。那么我晚上9点一定到。”

  7. 没时间老

    大智关心似的说道:“老师!应该多一些时间休息!”“没有时间老”,这句话后来一直在大智的耳边响着。“没有时间老”,其实就是心中没有老的观念,等于孔子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没有时间老,很好,不能的话,做个四岁的老翁,也很有意义。

  8. 名著读后感2000字

    名著读后感2000字篇1:读《罪与罚》有感-2000字读后感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读后感大全-名著读后感书本中最吸引人的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拉斯科尔尼科夫犯罪前后的心理描述。篇2:《四大名著》读后感2000字中华上下五千年,是一个泱泱大国,它不仅仅仅有着5000年的历史,也是世界四大礼貌古国之一,因此,中国的历史,是不能不了解的,就犹如作为一个中国人,中国四大名著是不能不读的。

  9. 吕雉与戚夫人

     吕雉与戚夫人  吕雉是刘邦的糟糠之妻,却很受刘邦冷落,在刘邦东奔西跑打天下的过程中吃了不少苦,等刘邦天下坐定,身边早有更年轻漂亮的戚夫人了,戚夫人更常常恃宠而骄,嚷嚷着劝刘邦改立自己儿子做太子,这让吕后如何不恨?老公不爱自己,就指望着靠儿子留着家里的地位了,...

  10. 梦见自己抱着个婴儿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抱着个婴儿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抱着个婴儿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