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世人都说,「”成化无大器”。人们似乎不明白成化皇帝唯独喜爱玲珑剔透、身形婀娜多姿的瓷器。这背后有一段关于明成化帝和万贵妃的「”旷世奇恋”,真是令人唏嘘不已!我们不禁要问堂堂大明天子为何独宠一个比自己大十九岁的女子?先介绍一下,这段「”凄美爱情”的主角,明代成化皇帝朱见深。档案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初名朱见濬,明朝第八位皇帝,年号成化,在位二十三年,系明英宗朱祁镇

世人都说,「 ”成化无大器”。人们似乎不明白成化皇帝唯独喜爱玲珑剔透、身形婀娜多姿的瓷器。 这背后有一段关于明成化帝和万贵妃的「 ”旷世奇恋”,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我们不禁要问堂堂大明天子为何独宠一个比自己大十九岁的女子? 先介绍一下,这段「 ”凄美爱情”的主角,明代成化皇帝朱见深。 档案 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初名朱见濬,明朝第八位皇帝,年号成化,在位二十三年,系明英宗朱祁镇长子。 那么,这位万贵妃又是何许人也? 档案 万氏(公元1428年-公元1487年)本名万贞儿,山东诸城人。比成化帝大19岁,四岁选入宫中为孙太后宫女及长侍宪宗于东宫。 万贵妃本是成化帝朱见深祖母孙太后宫中的一名普通宫女,她比朱见深大十九岁,既是一位贴心的保姆,又是一位无微不至的「 ”大姐姐”,一直服侍幼小的朱见深长大成人,直至当上皇帝。尽管这个万贵妃容貌平平且身高马大,但朱见深对她十分依恋,一辈子对万氏都非常宠幸,这无疑造就了她跋扈的行为。为此还传出许多关于她百般阻挠其他妃嫔怀孕或有孕者被阴谋堕胎等行径。 即便如此,却丝毫也没有影响成化帝对她的终身依恋。直到成化二十三年正月万贵妃去世时,成化帝竟然长叹一声说道:「 ”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果真不久成化皇帝朱见深就走到生命的尽头。看来他可称得上感情专一的一位皇帝。 为了迎合这位万贵妃,成化帝命景德镇御窑厂烧制各种小巧玲珑、娇柔可人的瓷器,这只纤细的甜白釉玲珑杯就是典型之器。 第一眼看还以为是个茶杯,其实是个喝酒用的杯子,做成了一个深腹向外撇的形状,胎质轻薄,白釉无瑕,薄如蛋壳,系明代成化年制,所以叫薄胎杯。 为什么这么名贵?凡是名贵的文物,背后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一定特别多。按照杜克里斯基的观点,信息量才是文物价值的标准,以下来说一说: 1.首先它是一个甜白釉瓷,创烧于明代永乐时期,创烧的一种白釉。由于永乐白釉瓷制品中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在暗刻花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便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故名"甜白"。其釉色极莹润,能照见光影,比枢府窑卵白釉有更加明显的乳浊感,给人以温柔甜净之感,所以又称"葱根白",素有"白如凝脂,素犹积雪"之誉。 2.为什么叫甜白釉呢?其实,这个名称出现的非常晚,并不是永乐当朝出现的。永乐白釉叫"甜白釉"跟一种东西有关,就是今天家里都有的白糖。16世纪前我国是没有白糖的,都是黑糖或者红糖。白糖的出现使人们对永乐白瓷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就是说这个像白糖,而且有一种内心的感受"甜"从那时开始才叫"甜白釉"。 3.由于胎体很薄,使得这种高白度的釉格外莹润,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在《陶录》释为甜净之意,故名"甜白"。其中以薄胎暗刻花纹者最为珍贵。景德镇甜白釉的烧制成功,为明代彩瓷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为什么成化甜白釉薄胎杯没有像斗彩鸡缸杯那么名声大噪?这种薄而透隐约的暗刻纹给人一种味觉的错位「 ”甜”,同时也是一种美的享受。而成化甜白釉,却因为斗彩的名气淹没了它的存在地位。还因为斗彩为作为贡瓷的创烧品种,被成化皇帝看上和喜欢。而甜白素雅的一道釉品种只能屈尊在彩瓷之下,这也是审美观在不断演化的结果。
本文标签:白釉明朝万贵妃朱见深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