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欲成大事,先了心病

有人说:自古以来有大成就的人,大部分都是由儒入道。至少在曾国藩身上,这句话体现得很明显。 欲成大事,先了心病。《道德经》就是一本根治心病的奇书,自古治愈无数能人,其中就包括曾国藩。曾国藩大悟老子,改变了他为人处世的态度、脾性,助他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越是困境,越是大悟的契机 曾国藩年少得志,40来岁就做到五个部的副 ... (侍郎)。后来以书生身份带兵打仗,平定太平天国,兴办洋务运动,成为晚清的中兴重臣,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缺少、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非常受 ... 、蒋介石的推崇。 因为少年得志,早年的曾国藩是一个愤怒青年,单线思维、唯我独尊、愤世嫉俗、矫激傲岸,做起事来手段单一、风格强硬、纯刚至猛、一往无前,因此处处碰壁、动辄得咎。他刚开始带兵办团练(杂牌民兵)时,完全看不惯湖南官场的老旧 ... 作风,与长沙官场格格不入,与绿营军(国防军)矛盾重重,差点发生火并。 在他最艰难的时候,他病了。那是咸丰七年,曾国藩在江西瑞州围剿太平天国的部队,但面临的是「 ”江西长毛气焰仍旧嚣张, ... 毫无进展,银钱陷于困境”的局面;又有朝中的对手暗放冷箭诬陷;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其父在家乡去世。 在回家奔丧的途中,望着枯浅的河水,想起自己满腔热血,一颗忠心为了收复皇上的江山、捍卫孔孟名教的尊严,却落得个皇上猜疑、地方排挤、四面碰壁、八方龃龉,几乎陷于举国不容的境地。 曾国藩回想这几年,除了痛苦,又得到了什么呢?论官职依旧只是个侍郎,那些相处较好的同僚们各有升迁,一些才质庸劣、心地又坏的小人更是一个个加官进爵、手握重权,天下的事真是太不公平了。想想自己,他不禁心灰意冷。 我们每个人都遭遇过这样的处境,有过这样的迷惑和愤怒。 这还没完,曾国藩居丧家中,咸丰皇帝又开了他兵部侍郎的缺,命他在籍守制。次年盛夏,湘勇捷报频传,胜利已现曙光,而他却像一个弃妇被朝廷冷落。想向皇上请缨,又怕上头怪罪其出尔反尔,思前想后,左右为难。于是他脾气越来越坏,病情愈来愈严重,心情愈来愈烦躁,尽做噩梦…… 这段时间,他又从头至尾读了《左传》《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希望从这些史学名著中窥测前人处世行事的诀窍,从中获取借鉴。但这些前史并没有给予他解开郁结的钥匙,反而使他更加痛苦不堪:前人循法度而动成就辉煌,偏偏我曾国藩就不能成功! 在二弟曾国潢的陪同下,曾国藩来到碧云观拜访丑道长。丑道长对他说:「 ”岐黄医世人之身病,黄老医世人之心病,愿大爷弃以往处世之道,改行黄老之术,则心可清、气可静,神可守舍、精自内敛,百病消除、万愁尽释。”并为他开了一纸治其心病的药方。 这个药方,正是《道德经》。 曾国藩早已熟背《道德经》,但从未有特别感受。在丑道长的着力推荐下,他关起门来再次一遍一遍读《道德经》。果然,在这样的状况下重读《道德经》,他觉得字字在心、句句入理,真有大彻大悟之感。 人总是要经历够了世事、到了一定时候,才能真正体悟一些高深的道理。在此之前,哪怕再熟也难解其中真意。曾国藩大悟《道德经》,自此开始了自己以及整个人生的脱胎换骨。 那么,他究竟从《道德经》中悟到了什么? 深悟水之七善,打下深厚心性基础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则有七善: 第一「 ”居善地”,一个人要像水一样甘居下位,这是做人的智慧;第二「 ”心善渊”,人的心境要像水一样深沉渊默有深度;第三「 ”与善仁”,待人要像水一样友爱仁善;第四「 ”言善信”,说话、承诺要像潮水那样准时而有信;第五「 ”政善治”,从政要像水一样保持平衡,治理、管理要保持一碗水端平;第六「 ”事善能”,做事要像水一样发挥最大的效能;第七「 ”动善时”,行动要像水一样把握时机。 修心修身、做人做事的道理,全在里面了。 这七善带给曾国藩巨大的启迪。老子说「 ”善战者不怒”,善于打仗的人不会发怒;「 ”善胜敌者不与”,能够胜敌的人不会放弃;「 ”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善用人的领导是谦下不争、以成就他人来成就自己的。 此后,曾国藩便一改过去锋芒毕露、舍我其谁的硬朗作风,精神状态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他自己说:「 ”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退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意思是:上天久长永恒,而我所经历的只是很短的一瞬,所以当忧患、不幸、灾难到来的时候,应当容忍、隐忍,慢慢的等待这一切安定下来、结果清晰起来,而不要盲目冲动、鲁莽行事。 他还说:「 ”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意思是:大地广大厚重,我所处的仅仅是很小一块,所以当遇到荣辱、利益之争的时候,退让而主动处于下势才是正确的做法,如此则不受其害、受人爱戴,舍小利而谋大局。 此后,曾国藩甚至努力包容那些丑陋的官场生存者,设身处地体谅他们的难处,交往时极尽拉拢抚慰之能事,必要时还「 ”啖之以厚利”。自古至今人的生存环境、遇到的各色人等都是差不多的,如何更好地身处其中以图成功是门大学问,这也是曾国藩的领悟对于今天的我们之价值。 反思过往,方明迂回之道、柔弱胜刚强 曾国藩当时研悟《道德经》,终于懂得这部貌似出世的书,其实全是谈的入世道理,只不过孔孟是直接的,老子则主张以迂回的方式去达到目的;法家崇尚以强制强,老子则认为「 ”柔胜刚,弱胜强” 「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老子参悟天道以明大事、深彻天下竞争之术的大智慧,全部包含在一句话里——「 ”江河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曾国藩想起在长沙与绿营的龃龉斗法,与湖南官场的格格不合,在南昌与两位同僚的争强斗胜,这一切都是采取儒家直接、法家强权的方式。结果呢?表面上胜利了,实则埋下了更大的隐患。又如参同僚、越俎代庖、包揽干预种种情事,办理之时固然痛快干脆,却没想到锋芒毕露、刚烈太甚,伤害了同僚的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无形中给自己设置了许多障碍。 这些隐患与障碍,如果不是自己亲身体验过,是无论如何也设想不到的;它们对事业的损害,大大超过了一时的风光和快意。既然直接的、以强对强的办法有时行不通,迂回、间接、柔弱的方式却可以达到目的,能够战胜强者且不至于留下隐患,那么为什么不采用呢? 曾国藩少年时就熟记的 「 ”大方无隅”「 ”大音稀声”「 ”大象无形”「 ”大巧若拙”等话,过去一直似懂非懂,这时一下子豁然开朗了。这些年来他在官场内部以及与绿营的争斗,其实都是一种有隅之方、有声之音、有形之象、似巧实拙,真正的大方、大象、大巧不是这样的,它要做到全无形迹之嫌、全无斧凿之工。 「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柔弱、柔弱,天下万事万物,归根结底莫不是以至柔克至刚。能克刚之柔,难道不是更刚吗? 曾国藩领悟至此时,曾兴奋地在《道德经》扉页上写下八个字:「 ”大柔非柔,至刚无刚。”他心中的困惑、胸中的郁结自此烟消云散,整个人完成了涅槃重生。 再悟庄子,一心通明 读罢《道德经》,曾国藩又拿起《庄子》温习。这部他最喜欢的书,在经历过暴风骤雨冲刷后,才有了更多共鸣之处。他后来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信中说:「 ”吾好读庄子,以其豁达足益人胸襟也。” 甚至,他还悟出庄子和孔子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入世与出世,可以而且应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最好的状态恰恰是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如此才能心中豁达、胸有格局,方可立大事业。 曾国藩于是再次提笔郑重记下: 静中细思,古今亿百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当思一搏。大地数万里,不可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夜仅一榻耳,当思珍惜。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一毛耳,当思多览。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所能及者,不过太仓之粒耳,当思奋争。 老庄深邃的哲理如一架梯子,使曾国藩从百思不解的委屈苦恼深渊中,爬了出来。而且这架梯子还是通天之梯,爬出深渊后,曾国藩更顺着爬上了中国几千年来少有人抵达的人生巅峰。 大悟老庄,终成大器 曾国藩从此之后展现给世人的已经不是当年桀骜不驯的「 ”曾剃头”。他为了让自己的学生李鸿章更好地发挥才干,甚至愿意让出自己的位置;为了联络旷世奇才左宗棠,他甚至愿意把自己比作雌,把左宗棠比作雄。 打败洪秀全之后,曾国藩毅然解散了他苦心经营的湘军,老子说的「 ”上善若水”「 ”利而不争”就是这种心态。 凭借于此,曾国藩成就了一番伟业——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进入仕途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成为整个清朝以一介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并在晚清恶劣、剧变的政治环境中全身而退,去世之时获得清廷国葬的最高待遇。 同时,也很好地护佑和影响了家族后代。曾氏满门,平安度过了表面看似风光其实 ... 机四伏的政治险滩。「 ”盛不过三代”是官宦显贵之家难以逾越的魔咒,而曾氏家族却代有英才、长盛不衰。 这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的缔造,让后人看到了老庄智慧的博大深邃,堪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间宝典。

欲成大事,先了心病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家族兴衰非是靠权利和财富来维系,家道必须合乎天道

    一座宅子,折射出一个家族的兴衰。时代变迁,家族兴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靠权力和财富所能维系的,家道必须合乎天道。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名门望族,显赫一时。第一类属于文官,清朝的李鸿章和曾国藩,李家与曾家都是当时的大家族,李鸿章和曾国藩也都是清朝重臣,权倾朝野。李鸿章不但为官有道,还非常善于积攒家财,他留给子孙的财产数量惊人。

  2. 党内怪人!他是国共和谈密使,曾收养主席三个孩子,陈赓请他出山

    南京那边证实,此人是南京...的秘使,派往延安联络...中央,请他给予方便。在宋子文的帮助下,孔祥熙为他签署了委任状这一"官身"。同意我兄即返南京,以便迅速磋商大计。董健吾受到毛主席的回电后,离开了瓦窑堡,回南京向蒋介石通报了毛主席的意见。"后来陈赓会见了董健吾,并请他出山任职。

  3.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如何「 ”收拾”东北军的?难怪无人能救张学良!

    众所周知,西安事变是爱国将领杨虎城与张学良发动的兵谏,他们二人背后分别代表着西北军与东北军,是当时中国实力强大的两个势力。他们两人非常痛恨蒋介石打内战的政策,在劝告无果的情况下,果断囚禁蒋介石。西安事变可谓是震惊世界,日本巴不得蒋介石死在战乱中,好进一步瓜分中国。好在西安事变圆满解决,一切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因此,当时蒋介石选择将张学良囚禁起来,谁求情都没用。

  4. 开国元帅揭秘:毛主席为何能做到用兵如神?

    一位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位就是一代伟人...。笔者认为,诸葛亮是被《三国演义》高度神话了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当时最杰出的政治家,治理蜀国很有一套,但其并无过人的...才能。

  5. 毛主席身上的十大神秘「 ”气场”,震古烁今!

    在毛主席的身上,充盈着一种令人极其震撼、并且无法消除、无法躲避的神秘「”气场”。不管你是拥戴者,还是仇视者,都不由自主地受到这股「”气场”的吸引、感染和影响。对拥戴者而言,这「”气场”正如春暖催花开,令其志存高远;对仇视者而言,这「”气场”恰似秋肃扫叶败,令其闻风丧胆!毛主席到底有哪些神秘「”气场”呢?至少表现在如下十个方面:一是令人震撼的「”挥斥方遒”之霸气毛主席少年时,曾豪迈地宣称:「”春来我

  6. 1955年蒋介石以何罪名软禁孙立人 至今未彻底 ...

    1955年遭蒋介石认定叛变被软禁,随着孙案的爆发,孙立人的一切事迹,遭到......的历史删除。1988年台监察院认定孙立人无叛乱意图,2014年7月,台湾省监察机构承认1955年郭廷亮"假藉长官名义为匪工作"间接为其...。1947年11月,孙立人被蒋介石派往编训新兵,1948年10月,孙立人选定台湾省凤山为新军练兵基地,开始他一生最后一次练兵。

  7. 他被父皇写进传位诏书,为何最后却没能当上大清皇帝?

    道光皇帝在择储的问题上,确实费了不少脑筋。在道光看来,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两人各有所长,都具备继承和治理大清江山的资格和能力。但皇位只有一个,道光最终必须面临抉择,舍其一而取其一。关于道光最终敲定奕詝为皇太子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

  8. 第一次蒋桂战争期间,新桂系分崩离析,反倒彻底净化了内部力量

    桂系历史上曾两次打先锋逼迫蒋介石下野,但在历次...较量中屡屡败北,尤其是第一次蒋桂战争期间,总兵力超过20万的桂军土崩瓦解,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等桂系首领也被迫逃往香港避难。这是桂系输得最惨的一次,但此战也将桂系内部的异己力量清除,确保了此后桂系集团内部的稳定。湘鄂两系加入桂军集团1926年北伐时,桂系第7军战功赫赫,位居各军之首。

  9. 东北「 ”易帜”—北洋军阀终结的标志

    1926年12月1日张作霖就任「”安国军”总司令,「”安国军”以奉军为主,意图统一中国。却在北伐军、晋军、冯玉祥军的联合打击下,屡战屡败。面对...的不利形势,张作霖自认大势已去,无力挽回。于6月2日发表「”出关通电”,次日即乘专列离京,前往奉天,以期能够卷土重来。可没想到,专列行进至皇姑屯时,被日本关东军提前布置好的炸弹炸毁,张作霖重伤殒命。张作霖为什么日本人想要炸死张作霖呢?要知道当时日本为了

  10. 这位画家,是隐藏在中国三位领导人背后,有骨气的中国女人

    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在弥留之际,将自己最深爱的妻子宋庆龄,托付给了一位朋友。这不禁令人好奇,究竟这个朋友是谁?何香凝,何许人也?她是隐藏在中国三位领导人背后,敢说敢做又有骨气的传奇女人。她出生于富商之家,却无公主之娇气,天生具有不屈和反抗的意识。当时,中国还处在封建时期,女性必须裹小脚,母亲给她裹,每次她都偷偷解开,被发现后母亲打她...她,她依旧我行我素,最后长成了大脚。

随机推荐

  1. 玄武门兵变,皇位的争夺,秦王 ... 要 ... 的人是他?

    大家都知道,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秦王......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导致最后李渊将皇位禅让给了...,自己做起了太上皇。其实在玄武门兵变的之前,整个形势已经牢牢的握在了...的手里。但万万没想到的是一个亲信临阵倒戈,放...的军队进去后还关上了玄武门,导致了...直接斩...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随后又带领着自己的人民迅速控制了皇帝李渊所在的寝宫,将局势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2. 月缺花残是什么意思?

    【拼音】yuèquēhuācán【解释】形容衰败零落的景象。也比喻感情破裂,两相离异。【出处】唐·温庭筠《和王秀才伤歌妓》诗:“月缺花残莫怆然,花须终发月须圆。”【例子】月缺花残人憔悴,冷落了鸳鸯被。元·商挺《潘妃曲》【相关】百度“月缺花残”

  3. 蹇叔哭师原文及翻译 秦晋殽之战原文及翻译

    作者将战争的胜负与战争的性质、人心的向背密切联系起来,写得纵横开阖,波澜壮阔。文章并没有着力记述正面的军事冲突,而是通过仆偃托言、蹇叔哭师、王孙满论战等场面及其中的人物活动,写出了双方的谋划部署,力量的消长变化,从侧面渲染战争气氛,预示战争结局,用笔不凡,其中“蹇叔哭师...

  4. 梦见自己怀孕快生了孩子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怀孕快生了孩子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怀孕快生了孩子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念大悲咒的真实感应

    念大悲咒的真实感应>我是通过段师兄的博客接触到佛法的,由开始的半信半疑,到深信不疑,无比感恩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在此把我自己的亲身经历说出来,让更多的人获益,以便让更多的人相信佛法。我本来想让母亲念大悲咒的,但是大悲咒好多字的读音和我们正常的读法不一样,母亲选择了读心经。我把我和我母亲在这么短时间内读心经大悲咒的经历写下来,是让更多的读者知道佛法真的是“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的。

  6. 梦见倒树

    周公解梦梦见倒树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倒树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梦见睡莲苗

    周公解梦梦见睡莲苗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睡莲苗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梦见帐篷里睡觉

    周公解梦梦见帐篷里睡觉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帐篷里睡觉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大义灭亲成语故事_成语“大义灭亲”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拼音】大义灭亲dàyìmièqīn 【释义】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主人公】石碏 【近义词】大公无私、不徇私情 【反义词】徇情枉法、徇私舞...

  10. 穿鞋的弥勒佛像

    本来由色拉寺到查叶巴只需一天时间,但由于久未运动,我在天黑时才到了山脚。第二天,我朝礼了七个山洞,其中包括阿底峡大师闭关的山洞及一供有一座两层楼高之弥勒像的大山洞。这尊弥勒像与常见的形相不同,手持鼬鼠而脚上穿鞋。佛经上从未说过弥勒是穿鞋子的,但这尊佛像的鞋却是有一个殊胜典故的。曾经有一个信仰极真的乡下人来到查叶巴朝礼这尊佛像。由于他的至诚,佛像竟然把脚抬起让他量度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