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历史上的今天4月11日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逝世

前479年04月11日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逝世

在2493年前的今天,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五月初四),儒家的创始人孔子逝世。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3]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 ... 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孔子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欲起用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由于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鲁、齐夹谷之会,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齐景公欲威胁鲁君就范,孔子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使齐侯不得不答应定盟和好,并将郓、龟阴三地归还鲁国。孔子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他为了提高国君的权威,提出“堕三都”、抑三桓(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能成功。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女,终日迷恋声色。孔子则大失所望,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此间“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鲁国季康子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才派人把他从卫国迎接回来。

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老”,但仍不得重用。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他先后删《诗》、《书》,订《礼》、《乐》,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老而喜《易》,曾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

69岁时,独子孔鲤去世。71岁时,得意门生颜回病卒。孔子悲痛至极,哀叹道:“天丧予!天丧予!”这一年,有人在鲁国西部捕获了一只叫麟的怪兽,不久死去。他认为象征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现又死去,是天下大乱的不祥之兆,便停止了《春秋》一书的编撰。72岁时,突然得知子仲由在卫死于国难,哀痛不已。次年(前479年)夏历二月,孔子寝疾7日,赍志而殁。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lishixinzh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上的今天4月11日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逝世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历史上的今天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朱棣,而交给朱允炆?

    太子的早逝,将朱元璋的部署全部打乱,他只能重新立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其实只有两个选择,燕王朱棣和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元璋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让他继承大统。

  2. 孔祥熙是如何成为孔子75代孙的?

    南京......成立以后,孔祥熙历任实业...、财政...、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和中国银行总裁等职。

  3. 树欲静而风不止,下一句流传了2000多年,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

    品读历史,解读优秀家庭文化。

  4. 名人启示录:老子原创《道德经》,为何孔子修订《六经》名声更响

    撰文:郭珣;图片:网络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我国古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5. 批判孔子、干翻朱熹,76岁用剃刀自尽,大明第一狂人真不简单​

    我们大家都生过病,也都治过病。不知道大家寻思过没有,诊断与治疗的差别?诊断是摸清楚你得了什么病,治疗是对症下药。

  6. 了解一下,古代六位「 ”仁宗「 ”皇帝

    仁,在古代儒家学说中,被认为是道德规范的最高标准,也被认为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

  7. 王阳明一出山就把刁民横行的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见心学的强大

    从贵州到江西,这一路王阳明足足行了一个多月。而我们的主角王阳明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接管了庐陵。不出所料,王阳明第一天上班,在县衙外面击鼓鸣冤的百姓便有黑压压的一大群。但实际上,他们对于王阳明的承诺丝毫不抱希望。做出承诺以后,王阳明派人把庐陵的各种税收单子调了出来,发现这里的杂税多如牛毛,而且大多来历不明。

  8. 读史明智:从《史记·鲁周公世家》入手,看西周姬姓诸侯的兴衰史

    提到春秋时期的鲁国,我们知道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但是不要忘了还有一位比孔子更早的牛人也是鲁国人,他就是鲁国的建立者周公旦。

  9. 历代王朝虽是以儒为政,但杂家才是整个古代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当代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自然都基于统一的国家制度框架,不过当中的具体执行者却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也都各具其能、各安其职。

  10. 中国人为什么不应该 ... 孔子和商鞅?

    一些中国人经常...孔子,说孔子的思想虚伪、腐朽、落后,看不起女人和劳动人民,为统治者服务等。我们可以...思想落后的当代人,却不能...孔子和商鞅,为什么呢?孔子和商鞅是2300多年前的人物,他们生前是风云人物,改变了当时的历史。今天的人凭什么...家?孔子、商鞅的时代,是中国的婴幼儿时期或者小学阶段。

随机推荐

  1. 关于期待的句子 给下一个遇见,给未知的明天-感人的情话

    我会毁掉你所爱的一切四、我看上我蓝颜了,但是我不敢说有谁懂我??

  2. 捉鸡 ... 狗是什么意思?

    【拼音】zhuōjīmàgǒu【解释】犹指桑...槐。比喻表面上...这个人,实际上是...那个人。【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次日,张氏晓得了,反怪媳妇做格,不去勾搭儿子干事,把一团美意,看做不良之心,捉鸡...狗,言三语四,影射的发作了一场。”【例子】无【相关】百度“捉鸡...狗”

  3. 态度暧昧的龙云,能否成为汪精卫立足的最后稻草?

    龙云系云南地方实力派,一贯以保持其地位和实力作为其决策的主要出发点。1938年底,汪精卫发表《艳电》,全国纷纷声讨,但龙云却保持沉默。26日,蒋决定派白崇禧赴滇,防龙叛变,同时对龙进行安抚。龙云王克敏张发奎1939年3月21日,军统行刺汪精卫未成,龙云派警务处长李鸿谟去河内慰问。由此可见,日本方面对汪已有不满,以及汪急于有所表现的心理。

  4. 孕妇梦见掉头发是什么意思 厄运好运详细解梦

    孕妇梦见掉头发不一定孕妇梦见不同的掉头发,有不同的征兆。孕妇做梦梦见自己掉头发,说明要多注意胎儿和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此外,也有说法是说孕妇梦见掉头发可能是产后脱发的预见性。孕妇梦见梳头时候掉头发,说明怀孕期间要多注意自己的行动和身边发生的事。梦见掉头发是什么意思头发通常是厄运,佛家把头发看成世间烦恼的象征。在梦中,头发就意味着厄运。

  5. 对爱人说的深情话语 尽管你身材纤弱娇小

    爱你的话,说也说不完,恨你的话,说也说不出,想你的话,如滔滔江水,拥有你的话,如惊涛拍岸。期待着与心爱的你相逢!尽管你身材纤弱娇小,说话柔声细气,然而却很有力量,这是一种真正的精神美!那欣长健美的身材,优雅迷人的风度,尤其是那一头乌亮的秀发,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

  6. 梦见买衣服梦到买衣服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买衣服好不好

    梦见买衣服,好兆头,预示著家庭和睦。吵架的夫妻梦见买衣服,会很快和好。梦见换衣服梦到换衣服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换衣服好不好商人梦见自己买衣服寓意着你最近的财运是非常的旺盛的,建议你最近的一段时间可以尝试一些资金上的投资或者资金运作等方面的事情,但是前提是你需要做好一些提前的准备等应急的方案,一旦成功你获得的不仅仅只是单纯的资金收入更是金钱买不到的一种经验。

  7. 背着母亲去旅行

    背着母亲去旅行大陆上有一位姓王的孝子,他的母亲出生于一九○三年,高龄一百多岁。在母亲老年的生活里,子女中的王先生最常陪着妈妈、背着妈妈,在村子里走动,和颜悦色地对待母亲。他有了这五千元,就用苦行僧的方式,背着妈妈,踏上了旅程。由于他和母亲相差三十九岁,因此第一次到南京时,他也将近六十岁了。

  8. 虚言折福气

    虚言折福气梁武帝微时。及即位游于苑中。此人奉敕而往会。君书其疏许施钱五百。梁武帝尚未显贵的时候,曾经认识一个贫困的人。于是梁武帝就说:‘明天来谒见我,我给你当个县令。’这人就奉皇帝的命令去觐见,但却见不到。他觉得很奇怪,就想要请问沙门宝志。当时宝志和尚正在为大众讲经,有几千人在听,因此他根本无法近前去问。宝志和尚告诉众人说:‘有人有问题想来问我,请大家开道让他过来。’于是大家就让出一条通道。

  9. 8.后、妃之争:卫子夫受宠,陈皇后遭废

    >>因陈皇后之故,卫子夫入宫一年多都没有得到武帝宠幸。>>汉武帝除打理朝政游猎读书外,几乎都住在卫子夫这里,再不去陈皇后那儿。甚至有时他去游猎,都要带着卫子夫,这事让陈皇后十分恼火。看着卫子夫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陈皇后妒火中烧,她要除掉卫子夫。武帝得知后,怒不可遏,下令查处此事。>>阿娇被废以后,卫子夫日益受宠,一连为武帝生了三个女儿,后来又生了一个儿子。

  10. 是选择处于颓势的英、法,还是不可一世的德国,蒋介石该如何抉择?

    1940年7月5日,蒋介石在七中全会讲话,阐明中国的外交方针是广泛团结友好国家,孤立日本。两大国不变,则太平洋形势如旧。6月30日,美国舰队调回夏威夷。美国扩军、增防等行为,均足以威胁日本,有助于中国抗日。尽管英国和法国长期侵略中国,蒋介石个人极端不喜欢英国,但是,在反对德国侵略欧洲这一点上,英法是站在正义方面,蒋介石表示要“一本立国仁厚的精神”,在可能范围内“还要帮助他”。蒋介石的这一估计是正确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