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跨征鞍,横战槊,不知铁槊大如椽:古代马槊的出现

「 ”憍萨罗国有五百强盗作乱,被国王派大军征剿,在一场惨烈的激战之后,五百强盗战败被俘,遭受酷刑,被挖去双眼,放逐山林。佛闻众盲盗哭嚎哀求,心生怜悯,施以神通,吹雪山香药入盲眼,使这五百人复明。强盗们皈依佛法,剃度出家,隐于山林诚心修炼,终成无上正觉而登佛国。” ——《大般涅槃经·梵行品》 这个五百强盗成佛的故事也见于东汉时期成书的《大方便佛报恩经·慈行品》,是一个著名的佛教故事。此外它被绘于敦煌莫高窟第285窟(该窟壁画为西魏时期,西魏即北魏分裂出的割据政权之一)。该组壁画共有八个场景,被合称为《五百强盗成佛因缘》。其中有一幅画专门描绘观官兵与强盗之间的激烈战斗,强盗一方皆为步兵,手持刀盾或弓箭,官兵一方有重装骑兵,即所谓的「 ”甲骑具装”。这些骑兵所持的兵器均为长柄马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壁画中的马矟有一人多长,作战时以双手持握,刺向敌人。行进时则单手持握,斜扛于肩部。 莫高窟第285窟·五百强盗成佛因缘 五百强盗成佛的故事虽然渺不可寻,但是这幅壁画可谓南北朝时战斗场景的忠实再现,在南北朝时期至唐代,关于马矟(槊)的记载常见于史书: 「 ”显达马矟从步兵数百人,于西州前与 ... 战。再合,大胜。手 ... 数人,矟折。官军继至,显达不能抗...”(《南齐书.陈显达传》); 「 ”侃执槊上马,左右击刺,特尽其妙”(《南史》折树槊的典故); 「 ”齐主将西行,百官辞于紫陌,帝使矟骑围之”(《资治通鉴.梁敬帝太平元年》); 敬德善解避矟,每单骑入贼阵,贼矟攒刺,终不能伤”(《旧唐书.尉迟敬德传》)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矟在当时是常用的兵器,那么矟到底是什么,和同音的槊是同一种东西吗?它们跟矛的区别又在哪里? 影视剧中曹操舞槊之场景 先来看矟和槊,二者同音,在史书当中,也都能看到相关的记载,研究古史者及考古专家普遍认为,矟和槊是同一种东西。关于它们的起源,南朝的梁简文帝有武术专著《马槊谱》一部,专门记载如何有效使用马槊,可见当时对这种兵器的偏好和重视。可惜的是《马槊谱》已经散佚无存,只留有《马槊谱序》,其中记载说「 ”马槊为用,虽非远法,近代相传,稍已成艺。”由此可见,在梁朝人的心目中,马槊不是一种非常久远的武器,在南北朝时才慢慢形成了一门独特的武艺。 在略早于南北朝两晋之际,陇山一带有歌谣流传,名为《壮士之歌》,其中有「 ”垄上健儿字陈安,头小面狭腹中宽,丈八长槊左右盘”之语。 关于矟和矛,也没有非常绝对的区别,如果硬要找的话,长度可以视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标准,在东汉末年成书的《释名》中对矟的解释是「 ”矛丈八者谓之矟,马上所持”,意思是长度达到丈八的矛,就可以称为矟了,而且这是马上所用的兵器。 无论如何,槊或者矟,均可视为丈八长矛,长柄加上锋利的刃部,使得这类兵器很适合骑兵使用,骑兵执矟者即为矟骑。正如大家所知,在马槊出现之前,无论车兵还是骑兵,所用的长柄武器主要为戈、戟,为什么戈戟会被逐渐取代呢? 首先,戈戟类兵器均有还有一个向侧面伸出的小枝(即援部),工艺相对而言比较复杂,综合成本更高(考虑到原材料,锻造时间等)。但在军中,普遍装备的兵器要求质量好、数量大、出货快,因此性价比更高的槊取代戈戟完全合乎逻辑。 汉代铁戟·徐州博物馆藏 其次,马战冲锋时,若能够借助强大的冲击力,用尖锐武器刺穿敌人铠甲,那是最好的 ... 伤效果。但戈戟类武器更适合回拉钩削,就穿刺能力而言远不如槊,面对重甲士兵没有 ... 伤优势。早期骑兵之所以使用长戟,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在两汉时,虽然骑兵的作用不断提升,但是骑兵所用的武器多为马戟,这一点直观地体现在汉代的画像石材料当中。其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的马具还不够发达,人在马背上的稳定性不够高,所以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使用马戟这种可刺可勾的武器。而到了汉末魏晋,随着高桥鞍、马镫的相继问世,骑马体验大为改善,自然也就给马槊的普及创造了条件。 东汉画像石中汉骑兵以马戟勾 ... 匈奴骑兵的场景 再次,南北朝时期,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他们使用兵器喜好和习惯极大地影响了这一切。在北朝的少数民族中,主要的统治民族为鲜卑人,而他们的传统兵器正是槊。在长期的 ... 对抗过程里,南朝的骑兵无法避免地深受北方影响,甚至精锐骑兵亦选用鲜卑人,那么武器上的同步也就不足为怪了。下图是辽宁北票喇嘛洞墓地出土的十六国时期的铁兵器,这片墓地很可能属于当时的慕容鲜卑。右侧的铁矛头长度达到了三、四十公分,远比普通的矛头大,应当就是槊上所用的。 从这时,一直到中国封建王朝的终结,在马背上使用长槊都是骑兵的典型作战方式。

跨征鞍,横战槊,不知铁槊大如椽:古代马槊的出现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2. 说一说古代传说中的最牛七种武器

    在冷兵器时代,虽无现代战争那般火力全开枪林弹雨的破坏力和即视感。但古文字里记载那些口口相传的兵器,往往却也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力。譬如,资深武侠大师古龙先生曾灵感突发,炮制出七种武器,如孔雀翎、多情环,浪漫而隐秘着。当然,若将古时传说中武器做个名目,林林总总,却也纷呈,若归纳七宗最出名的,大可如下:1、...的斧斧头这玩意,最早使用者应该是...。

  3. 猪八戒和宇文成都的兵器,竟是抗倭神器,还 ... 日本枪术发展?

    《说唐全传》当中,天宝大将军宇文成都所用的凤翅鎏金镋,可以说是古典小说戏曲中最负盛名的兵刃之一了。▲制造较为简陋的镋耙可以确定的是,抗倭战争确实对猪八戒的形象造成一些影响。在湘西南地区的舞龙会中,猪八戒形象使用镋耙而非九齿钉耙作为兵刃,可见抗倭战争留下的痕迹。

  4.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5.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6. 消失的神兵利器——古兵器「 ”戈”的整理考证(终章)

    西周武士复原图从商朝渔猎的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制的周朝,西周事实上完成了一个文化、心理、行为规范一致的共同体,也奠定了延续至今的中华文化的根基。出身殷商和宋国王室的孔子,开创儒学,为礼乐文化奔走终生,商、周文化正源之争,终于尘埃落定。有趣的是,与倡导农本的后世儒家不同,孔子本人的言论多显轻农思想。他从不介意爱徒子贡经商,却在背后嘲笑以务农为志愿的弟子樊迟。

  7.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8. 一辈子都在抗击匈奴的汉武帝,为什么最后将江山托付给一个匈奴人

    汉武帝而金日磾当时不过是一个匈奴战俘,一次偶然相遇中,将两个地位悬殊的男人联系在了一起。让疑惑的是,这个匈奴人究竟有多大的才能,让汉武帝如此重用,打了一辈子匈奴的刘彻最后把江山交给一个匈奴人来辅佐,在这背后是不是又另有玄机?古代骑兵一手策划匈奴征讨之战的汉武帝,他深知骑兵是战胜匈奴的关键,而马匹就是骑兵的重中之重,想要战胜敌人,就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9.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10.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随机推荐

  1. 他参加了九次国军与日军的会战,最后一次牺牲,后追授陆军上将

    他参加了九次国军与日军的会战,最后一次牺牲,后追授陆军上将但凡是在与日军的战斗中牺牲死后被追授...陆军上将的将领,往往都是留名青史的民族英雄,其中除了像张自忠、赵登禹这样如雷贯耳的名字,还有一些相对无名却同样传奇的英雄,比如王甲本。

  2. 梦见在老家

    周公解梦梦见在老家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在老家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梦见被人找

    周公解梦梦见被人找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被人找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雷咆】的意思是什么?【雷咆】是什么意思?

    《文选郭璞<江赋>》:「水兕雷咆乎阳侯。」李善注:「《说文》曰:咆,嗥也。」吕延济注:「咆,声也。出而有声如雷。」雷咆的拼音léipáo雷咆是什么意思雷咆léipáo咆哮如雷。

  5. 林彪战绩卓越的9条指挥心得:失败中摸爬出来

    就是在这些最危险、最困苦,不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而是一个失败接着一个失败的环境中,摔打出了一个林彪。林彪不是命运的幸运儿。当然,林彪这个人是个悟性很好的人,凡作战吃过亏的,他没有忘记,一笔一笔记下来,把吃亏作为他下次指挥作战的基础,这也是他一个非常重要的过人之处。林彪说,这个摸清上级意图,和我们想的不一样。林彪讲不打无准备之仗,但是任何一次战斗都不可能完全具备各种条件。

  6. 像蜗牛一样靠自己的壳

    像蜗牛一样靠自己的壳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7. 西晋最后一个皇帝,投降是迫于无奈

    西晋最后一个皇帝,投降是迫于无奈  晋愍帝司马邺(300年―317年),313年―317年在位,字彦旗,晋武帝司马炎之孙,吴敬王司马晏之子。出继给秦献王柬,袭封秦王。去世时年仅18岁。司马邺是西晋的第四个皇帝,也是最后一个皇帝。  说明:司马邺去世的时间按农历是公元31...

  8. 带有弦字的成语

    包含有“弦”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韦弦之佩——韦:熟牛皮,弦:弓弦。离弦走板——比喻言行偏离公认的准则。朱弦三叹——指称音乐的美妙。应弦而倒——随着弓弦的声音而倒下。弦外之意——弦:乐器上发音的丝线。弦外有音——比喻话语中另有间接透露、没有明说的意思。铁板铜弦——形容豪迈激越的文章风格。繁弦急管——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动人心弦——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

  9. 捞石兽

    从前,沧州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水”用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十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之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尊石兽。石兽逆流而上,实乃一个沉甸甸的忠告:别过于信赖常识常理,它们断非适用于任何场合。

  10. 甜蜜的祝福给亲爱的老妈

    今天是母亲节,愿你永远健康,美丽;一切事情都顺心,如意。妈妈,我无法用言语表达我对你的爱,因为我知道这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就是母爱,从小到大,您一直我的骄傲,就像是我的导师一样,什么事情都是您帮我处理好,您为...劳了太多太多了,妈妈,我爱你,母亲节快乐!妈妈,在今天的母亲节里,我想对您说:您是我母亲、知己和朋友的完美结合。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