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懂得一切的人,才能拥有一切;舍弃一个,就是舍弃一切

懂得一切的人,才能拥有一切;舍弃一个,就是舍弃一切  

有一个农夫,礼请无相禅师到家里来为他的亡妻诵经超度,佛事完毕以后,农夫问道:“禅师!你认为我的太太能从这次佛事中得到多少利益呢?”无相禅师照实的说道:“当然!佛法如慈航普渡,如日光遍照,不止是你的太太可以得到利益,一切有情众生无不得益。”农夫不满意道:“可是我的太太是非常娇弱的,其它众生也许会占她便宜,把她的功德夺去。能否请您只单单为她诵经超度就好,不要回向给其它的众生。”无相禅师慨叹农夫的自私,但仍慈悲的开导道:“回转自己的功德以趣向他人,使每一众生均沾法益,是个很讨巧的修持法门,『回向』有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小向大的内容,就如一光不是照耀一人,一光可以照耀大众,就如天上太阳一个,万物皆蒙照耀,一粒种子可以生长万千果实,你应该用你发心点燃的这一根蜡烛,去引燃千千万万支的蜡烛,不仅光亮增加百千万倍,本身的这支蜡烛,并不因而减少亮光。如果人人都能抱有如此观念,则我们微小的自身,常会因千千万万人的回向,而蒙受很多的功德,何乐而不为呢?故我们佛教徒应该平等看待一切众生!”农夫仍是顽固的说道:“这个教义很好,但还是要请法师破个例,我有一位邻居老赵,他对我可说是欺我、害我,能把他除去在一切有情众生之外就好了。”无相禅师以严厉的口吻说道:“既曰一切,何有除外?”农夫茫然,若有所失。人性之自私、计较、狭隘,于这位农夫身上可以完全看出。只要自己快乐,自己所得所有,管他人的死活?庶不知别人都在受苦受难,自己一个人怎能独享?如论世间,有事理两面。事相上有多少、有差别,但在道理上则无多少无差别,一切平等。等于一灯照暗室,举室通明,何能只照一物,他物不能沾光?懂得一切的人,才能拥有一切;舍弃一个,就是舍弃一切。舍弃一切,人生还拥有什么?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懂得一切的人,才能拥有一切;舍弃一个,就是舍弃一切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清朝走向灭亡真正原因,从一件看似不起眼的案件都能看出

    就在一个国力鼎盛时期,发生了一件看似非常不起眼的案件,却改变了整个清朝的命运,使清朝走向末期。叫魂案是属于谋反,所以全部涉案人员都被判...。清朝的...几乎都要由皇帝亲自查阅案宗并批准后才能执行,但是交给皇帝之前是要先给军机大臣看。随即,军机处就向乾隆禀明真相后,铁证如山,乾隆也不得不相信这是冤案,所以就释放了涉案人员。

  8.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9.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10.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随机推荐

  1. 弱小面相能否成就大业_看相大全

    少年面相决定财富大小_看相大全

  2. 羊虎的成语有哪些 | 历史新知网

    羊虎的成语有哪些饿虎攒羊、驱羊攻虎、饿虎吞羊、羊入虎群、虎质羊皮、饿虎逢羊、羊质虎形、虎荡羊群、饿虎扑羊、饿虎见羊、羊质虎皮、羊落虎口羊和虎的成语有?

  3. 交字结尾的成语

    第四个字是“交”的成语、最后一个字以“交”结尾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八拜之交——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交:友谊。旧时朋友结为兄弟的关系。 半面之交——同别人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意谓交情不深。 不可开交——开:打开,解开;交:相错,纠缠。形容没法解开或...

  4. 文车妖妃是谁?文车妖妃怎么死的?

    文车妖妃是谁?文车妖妃怎么死的?  文车妖妃,是日本爱国护税奈良时代末期的天皇宠妃。传闻她长的妖艳美丽,是位相貌绝代,风华倾城的大美人。是个人都喜欢美丽的事物,所以文车妖妃进入日本皇宫之后,很快就受到天皇的宠爱。  她的丈夫是将爱国护税王朝的文化培育开花,大发展的村上天...

  5. 李时珍上山采药

    父亲李言闻对药草很有研究,李时珍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常常跟小伙伴一起上山采集各种药草。李言闻自己是医生,却要李时珍读书应科举考试。别人都替他可惜,李时珍却并不因此失望。李时珍是一个正直的医生,看不惯那种乌烟瘴气的环境。>李时珍辞去官职,回家的路上,顺便游历了许多名山胜地。李时珍可并不相信真有什么仙果。>李时珍从长期的医疗工作和采集药物的过程中,得到了不少科学的资料。

  6. 【聊复尔耳】的意思是什么?【聊复尔耳】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聊复尔耳」在《汉语大词典》第11817页第8卷661★「聊复尔耳」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聊复尔耳liáofùěrěr姑且如此而已。宋·辛弃疾《永遇乐检校停云新种杉松戏作》词:「停云高处,谁知老子,万事不关心眼。梦觉东窗,聊复尔耳,起欲题书简。」亦作「聊复尔尔」。

  7. 祝生日快乐语,增添色彩的短信

    祝生日快乐语,增添色彩的短信正如玫瑰逗人喜爱,愿你的生日带给你愉快,因为你是最可爱的妹妹,祝生日快乐!愿我的心是一朵鲜花,盛开在你的天空下,为你的生日增添一点温馨的情调,为你的快乐增添一片美丽的光华!走过万水千山,也曾百转千回,道路坎坷曲折,人生历练风雨,领悟生活真谛,父爱厚重如山,我依然爱您如昔,祝您生日快乐!祝生日乐欢天生日的烛光中摇曳一季繁花,每一支都是我的祝愿:生日快乐!祝母亲生日快乐!

  8. 毕姓男孩子名字大全_姓名测试

    毕学慧毕如军毕帅杰毕治均毕星雨毕文敏毕周毕志铖毕勋毕安顺毕文改毕盼盼毕庆亮毕兵干毕敏娴毕连捷毕心依毕操毕忻颍毕北毕桂芹毕爱佳毕炳先毕恒茜毕立臣毕雪巖毕小素毕荣兴毕新源毕清煊毕越毕伯濒毕骊姬毕书秀毕天朗毕衣服毕铭阳毕德羽毕泉行毕灿芝毕博成毕光毕思巖毕阔毕至远毕四海毕咏恩毕昕宇毕小烨毕元森毕钰萱毕成毕茔宁毕文海毕艳珍毕岗崳毕民跃毕佳琪毕国华毕毅衡毕鹏远毕金鹏毕长升毕枭利毕俊生毕采菲毕范樱毕凡缤毕伏旗毕

  9. “八仙”的真实原型分别是谁?八仙的来历

    虽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流传几百年,但人们心中始终充满疑惑:八仙究竟是凭空杜撰出来的人物,还是确有其人?经过学者多年来的研究发现,“八仙”其实是将历史上的某些人物模拟化,他们有真实原型。因系皇室外戚,故有“国舅”之称。

  10. 獅子恭敬沙門成佛緣

    佛陀於是向阿難尊者及與會大眾敘述過去因緣。佛陀告訴阿難尊者及四眾弟子:「獅子迦羅毘因向著袈裟之人起一念善心,十億萬劫作轉輪聖王;又由於能供給一切眾生所需,廣植福田,而得成佛。其實,迦羅毘就是我的前身;國王提毘因為供養獅子皮的緣故,十萬億劫生於天上人中,尊貴第一,修諸善法,是彌勒菩薩的前身。而當時的仙人即是舍利弗尊者,獵人即是今日的提婆達多。」所有人聽完後,心中非常歡喜,並向佛陀至懺悔。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