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诗经》:滮池北流,浸彼稻田——闲话古代早期城邑的供排水设施

早期城邑的供排水设施 大约在公元前2600前2100年间,即龙山文化时期,在黄河中下游平原出现了人口聚集的域邑,水井和濠沟是城邑形成的基本标志。水井可以为生活在城内的居民提供有保障的生活水源;濠沟环绕城的外围,具有排水或防护功能。具备这些基本设施的城邑,后世统称"城池",是域市的代名词。 龙山文化遗址中城邑保存较好的河南安阳后岗、登封王城岗、辉县的孟庄、淮阳县的平粮台等处都有这些市政设施存留。 同时期长江流域的城邑也有类似的发现,其中以中游湖南澧县东溪乡域头山遗址和成都古蜀国遗址邦城保存较为完好孟庄遗址位于今河南辉县孟庄镇东部的坡地上,城垣呈正方形,每边长约400米。城墙残高0.2-1.2米不等,部分地段高约2米。主墙顶宽5.5米,底宽8.5米,另在墙内外各加筑宽约10米的夯土。整个城墙用集东木棍夯筑,夯层厚8-15厘米。域墙外面有一周深约5.7米的护城河。平粮台域垣呈正方形,边长185米,域垣用土夯筑,有城门,城内房子均用土坯砌筑,公共区域有陶制排水管道。湖南澧县域头山遗址,城垣略呈不规则圆形,长约310米,四边有城门。域垣坡度内缓外陡,外有宽35-50米的护城河,认为是利用自然河道再加以拓展改建而成。 这些早期的城邑,域墙并不陡直,必须与城濠结合才能起到防卫作用,与战国以来的古城是不一样的。四川成都平原相当于龙山时代的古蜀国城址有新津的龙马三城、温江的鱼凫域、邮县的三道堰古城、都江堰的芒城和崇州的环河古城。这些域的地面都还保存有很好的城垣,其夯筑 ... 同长江中游地区的域址几乎一样。 殷商时期至战国时期的古城遗址反映出这时的城市市政设施有较大的完善。在商都城殷墟(今河南安阳小电)城池依河而建,陶制下水道将城内雨水外排,是很完善的市政设施。到战国时期,在城市中陶制下水管道的应用更普遍,如河北易县的燕下都和秦都成阳等都修建有系统的域市下水管道,这些设施的建设,能够为城市提供较好的生活环境。 二、沟洫与沟洫制 沟洫是水利中最早出现的工程之ー,它最初应是为排水而开挖。当大禹及其追随者面对经年不消的滞涝时,开沟渠是最容易做到的消除积水、留下生存空间的技术手段。《准南子・原道训》"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寻找洪水通道最好的老师是洪水本身,这也是沟洫规划最早的依据。 相传夏禹治水时"左准绳,右规矩","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这是测量技术在沟洫规划与建设中被应用的最早记载。付诸于水利工程实践的测量应是始于西周。与西周的起源同步的是衣业的发生。被后人称为赞禹之绪的后稷是西周始祖,他是洪水既平乃植菽麦的拓荒者。后稷的曾孙公刘则是先秦文献中记载的农田灌溉的先驱者。在周族定居的泾河平原上,相传公刘"既溥既长,既景乃岗,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军三单,度其限原,彻田为粮",这段文字包括了水源查、沟洫规划与建设,这是灌溉工程最早的文字描述,证明了在周入的农田中已经有灌溉沟渠。 股商时,具有沟洫的农田是富足的象征,只有王族或少数贵族才可能拥有稳定的灌溉水源和沟洫,因此他们的农田可以有稳定面高产的收获。 《诗经》:"滮池北流,浸彼稻田"这是西周时公侯稻田有灌既设施的写照。滮池位于成阳以南润水支流滮水的上源,滮水自南向北注入渭水。池临西周的都城丰城和镐城(今映西西安西南)。引滮池水"浸彼稻田"不是一般农户能够做到的。《诗经》还有对平整耕地,引水灌溉的描写:"原隰既平,泉流既清"",原是高地,隰是洼地,经过平整的耕地和有保证的灌溉水源,这是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实际诉求。 公元前7世纪左右,西周统治阶层推行的田制一一井田制,企望将诸侯封地内的人一土地一沟渠(或道路)作为整体来管理。沟洫原为井田的构成,战国时推崇西周政治的知识阶层,将沟洫提升到制度的层面来推行,随即产生了层级分明、功能明确的渠系规划,他们更在理论方面对堰流及明渠水流予以阐释,其概括之精准,后人少有能够超越。 《周礼・遂人》对沟洫系统有最为系统的描述,可谓农田水利及其管理的最早阐释:"遂人,掌邦之野。凡治野,夹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干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以达于畿。" 遂人,是西周时管理乡野的官人,遂人对治下的公共设施负有管理责任,遂人的属官有管沟和径的夫。夫分十夫、百夫、千夫、万夫,按照沟洫及道路的级别、数量设置。这段对沟和路分级的描述,实际是古代版的衣田水利工程系统阐述。 同样是《周礼》,《稻人》篇所记述的则是更为详细的农田灌溉渠系的布置和管理:"稻人,掌稼下地,以潴蓄水,以防止水,以沟荡水,以遂均水,以列舍水,以浍泄水。"稻人不是官人,而是渠道的管理人员。稻人管的沟、遂、列是渠系不同层级的渠道,类似于今天的干渠、支渠、斗渠、农渠、毛渠。《稻人》描述了灌溉工程的完整体系。"以潴蓄水,以防止水",存水的陂塘为潴水,止水的防是指堤。而引和排的渠道则有级别或功能的划分:"沟"以引水、输水,是为"荡";"遂"是田间配水渠,用以分水,所谓"均";"列"是停蓄水的田间沟或塘,即为"舍";"浍"为排水沟。 同一时期成书的《考工记·匠人》描述了沟洫形制"匠人为沟洫,耜广五寸,二耜为耦,一耦之伐,广尺、深尺谓之畎。田首倍之,广二尺、深二尺谓之遂。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成,成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方百里为同,同间广二寻、深二仞谓之浍,专达于川。" 后世论及沟洫制,多有人认为《考工记·匠人》所指的沟洫是排水渠系。这些沟洫工程体系没有见到实施的记载,或许这只是西周至战国时期对沟洫制的理想描绘。

《诗经》:滮池北流,浸彼稻田——闲话古代早期城邑的供排水设施的更多相关文章

  1. 12000余尊彩塑,一览中国古代雕刻的最高水准

    山西古代彩塑总数有12000余尊,是不折不扣的彩塑艺术大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长治古代彩塑分别是:长治郊区梁家庄观音堂,长子县法兴寺,长子县崇庆寺以及沁县南涅水石刻。长治▼观音堂彩塑(明代)▼法兴寺彩塑(宋代)▼崇庆寺彩塑(宋代)▼南涅水石刻看完这些,果然美不胜收,但长治只是作为整个山西的缩影被推在了风口浪尖。

  2.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3. 消失的神兵利器——古兵器「 ”戈”的整理考证(终章)

    西周武士复原图从商朝渔猎的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制的周朝,西周事实上完成了一个文化、心理、行为规范一致的共同体,也奠定了延续至今的中华文化的根基。出身殷商和宋国王室的孔子,开创儒学,为礼乐文化奔走终生,商、周文化正源之争,终于尘埃落定。有趣的是,与倡导农本的后世儒家不同,孔子本人的言论多显轻农思想。他从不介意爱徒子贡经商,却在背后嘲笑以务农为志愿的弟子樊迟。

  4.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5. 夫妻「 ”合葬墓”遍地黄金,被盗3次后,考古家:至少还有20亿文物

    560年后,这座夫妻墓被发现,考古专家赶到时,发现了3个盗洞。仅是一个魏妃,就有着价值上亿的珠宝陪葬品,考古学家们粗略地估计了一下梁王墓中随葬品的价值,梁王墓中的文物不是瓷器就是黄金和玉器,其他的陶制品都很少,因此考古专家认为梁王墓中的文物价值超过了20亿。专家大呼:快挖,还剩下20亿文物!从梁王的墓志铭来看,在梁王去世后,皇帝为他赐谥号为:庄。

  6. 定陵是如何成为考古界的一个深刻回忆与极大的损失的?

    此处的定陵,特指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皇陵区的明定陵,明定陵是大明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寝,也是第一处被官方主动考古发掘的帝陵,但就是这次的挖掘,却造成了一次巨大的考古损失,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下面慢慢道来。鉴于这次灾难性的后果,在郭沫若在此请求挖掘武则天的陵墓时,上面冷冷的说:不允许,而且今后再也不准主动挖掘帝后陵墓!!!

  7. 羊舌大墓扑朔迷离,墓主是晋文侯吗?答案可能在墓地

    曲沃羊舌墓出土的大师氏姜匜在晋国公侯墓发掘中,晋文侯在曲村的墓葬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发掘出羊舌大墓后,这个争论愈争愈烈,至今未搞清雄才大略的晋文侯墓葬,自然成为晋国考古的一大缺憾。两墓遗留的历史碎片在曲村—天马的九侯十九墓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之序。按序排列,m93/m102位置,应是殇叔和他的夫人。

  8. 郭沫若本是文化名人,为何热衷于挖坟掘墓,梦想是破解秦始皇陵

    早年的郭沫若确实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人称「”孔夫子挂腰刀”,写过很多不错的文集,然而解放后,身为中国科学院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却把自己的大多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开棺1956年,郭沫若和吴晗等人向国家建议挖掘明朝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刚开始就遭到了大多考古学家的反对,主要当时国家文物保护技术很不成熟,就是挖掘成功,也难以对陵墓出土的文物进行妥善的保护,可是当时反对者人微言轻,加上郭沫若的一意孤行,

  9. 郴州有个位于闹市的帝王园陵,见证郴州历史发展,却少人来游玩

    义帝陵是秦末义帝的陵墓,现位于湖南郴州市最繁华的地方,来郴州市旅行之前不知道郴州有这么一个历史景点,到达郴州后在宾馆打开地图才发现义帝陵就在宾馆的旁边,而义帝陵公交站就在文化路中段西侧的地方,对于前来游玩的游客来说位置相当好找。

  10.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 ”颜值逆天”的文物?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拜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积淀所赐,每当有文物亮相,都不知会惊艳多少观众的目光。

随机推荐

  1. 人生无常

    人生无常梦觉勇施>有一位长寿道人,他的家财无量,但却经常散财布施,救济贫穷与拔除众人之苦的善事。“牛也因为爱惜它美丽的尾毛,而被人所...。世上有不少痴人,只知道拼命地敛财,贪得无厌,却不知道祸难日近,倘不及早觉醒,无常一到,则‘万般带不去,惟有业随身。’此时,所有的财物,尽皆变成他人享用。既然如此,不如在生前广种福田,免得后患无穷。”

  2. 酒窝的分类_看相大全

    酒窝的分类酒窝可以分成圆形、椭圆形及裂隙形三种类型。有学者曾进行调查过,多数分布在面颊部,口角旁也比较常见,颧部、颏部相对较少。东方民族自然酒窝出现率为1:18,有一个酒窝的占34.2%,2个的占59%,3个的占5.6%,4个的占5.2%。1个酒窝在左侧颊部的占59.6%,酒窝的出现多数为2个,而且大多出现在颊部,以两侧不对称情况居多。

  3. 民国京城四少

    民国京城四少  一、中国第一大收藏家张伯驹  张伯驹(1898—1982),字家骐,号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张伯驹张伯驹的父亲张镇芳,字馨庵,河南项城人。据有关资料介绍,他是光绪三十年进士,袁世凯哥哥的内弟,历任长芦盐运使、直隶按察使等职...

  4. 中国汝窑陶瓷艺术之乡话汝瓷

    中国汝窑陶瓷艺术之乡话汝瓷2008年12月30日,河南平顶山市被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汝窑陶瓷艺术之乡”荣誉称号。清凉寺汝窑遗址之谜汝窑作为中国陶瓷史上最负盛名的瓷窑之一,长期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2001年10月,中国古陶瓷研究会汝州年会暨汝瓷国际学术研究会在汝州召开,专家根据对宝丰清凉寺和汝州文庙、张公巷出土瓷片的科学测试,断定汝州可作为汝官瓷新窑器目标考察发掘地。

  5. 颜太夫人赈灾救人得福报

    颜太夫人是清代颜净甫先生的母亲,秉性仁慈,教子有方,如用现代的名词说来,真可称得上一位模范母亲了。)廉明慈惠,有古代循吏的美风,颜太夫人在官署中受儿子的奉养,常常以爱民便民,教训她的儿子。颜太夫人看到这种情形,主张开启常平仓的米谷,,用以赈济饥饿的灾民,可是按照当时...的严格规定,常平仓的米谷,一定要报请省级长官核准以后,方才可以开启,所以衙门的官员们,都不敢遵从颜太夫人的主张去做。

  6. 取舍有方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有一天走在街头,突然有一位衣衫褴褛的乞丐向他伸出了脏污不堪的手,红肿的双眼里露出的满是希望与乞求。屠格涅夫搜遍全身,也没有找出可以给他的东西,于是就握住那只脏手,诚恳地说道:“兄弟,我真的很抱歉。”除了衣食和金钱的施舍外,还有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真诚地对待和爱心的给予,这位乞丐在饥寒之中领悟并坚持这一点,实属不易。虽为乞身,但取舍有方。

  7. 邢台玉泉的传说

    邢台玉泉的传说“皇寺村前有一景,家家门口有口井”,“泉水绕街流,吃喝不用愁”,这是流传在邢台市西四十里处皇寺村一带的民谣。皇寺,原名玉泉寺。因为这个缘故,后来,人们便把玉泉寺改称为皇寺。皇寺村西头有个玉泉,古称玉泉池。玉泉属于邢台百泉水系,泉水千年不竭,不仅供全村千人饮用,还可灌溉两天千亩,玉泉夕照自古为邢州八景之一。

  8. 器宇轩昂成语故事_成语“器宇轩昂”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器宇轩昂成语故事_成语“器宇轩昂”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释义】  器宇:气度,气概;轩昂:高敞豁达。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风度气概高敞豁达。  【用法】  形容气概非凡,精神饱满。用于称誉气度不凡的人。也作“气宇轩昂”。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

  9. 梦见玩笑嬉戏

    周公解梦梦见玩笑嬉戏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玩笑嬉戏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梦见饭碗碎了

    周公解梦梦见饭碗碎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饭碗碎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