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印祖故事:师徒相见太平寺,叶氏记述两法师

1927年秋,弘一法师到上海,寓江湾丰子恺家。印光大师阴历七月十七下普陀山,七月十九到上海,处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等书的印送事务。七月二十八到杭州各地说法,逗留近一个月。八月三十(9月25日)又回到上海住太平寺。 9月25日, 叶圣陶饭后去上工的路上,见到劈面来三辆人力车。最先是个和尚,他并不措意。第二是子恺先生,他惊喜似地向叶先生颠头。叶先生也颠头,叶先生心里就闪电般想起“后面一定是他”(弘一法师)。人力车夫跑得很快,第三辆一霎经过时,叶先生见坐着的果然是个和尚,清癯的脸,颔下有稀疏的长髯。叶先生的感情有点激动,“他来了!”这样想着,屡屡回头望那越去越远的车篷的后影。第二天,叶圣陶就接到子恺先生的信,约他星期日(10月2日)到功德林去与弘一法师会见。到了星期日,丰子恺、夏丐尊、叶圣陶等十几位教育、文学界的朋友们与弘一法师在功德林共进午餐。饭后,弘一法师说约定了去见印光法师,谁愿意去可同去。于是七八人与弘一法师同去见印光法师。弘一法师已于民国十三年正式拜入印光大师门下,是印光大师唯一的出家弟子。下面是叶圣陶先生记述的弘一法师带大家去见印光大师的情景:到新闸太平寺,有人家借这里办丧事,乐工以为吊客来了,预备吹打起来,及见我们中间有一个和尚,而且问起的也是和尚,才知道误会,说道,“他们都是佛教里的。”寺役去通报时,弘一法师从包袱里取出一件大袖,僧衣来(他平时穿的,袖子与我们的长衫袖子一样),恭而敬之地穿上身,眉字间异样地静穆。我是欢喜四处看望的,见寺役走进去的沿街的那个房间里,有个躯体硕大的和尚刚洗了脸,背部略微佝着,我想这一定就是了。果然,弘一法师头一个跨进去时,就对这位和尚屈膝拜伏,动作严谨且安详,我心里肃然,有些人以为弘一法师该是和尚里的浪漫派,看见这样可知完全不对。印光法师的皮肤呈褐色,肌理颇粗,一望而知是北方人;头顶几乎全秃,发光亮;脑额很阔;浓眉底下一双眼睛这时虽不戴眼镜,却用戴了眼镜从眼镜上方射出眼光来的样子看人,嘴唇略微皱瘪,大概六十左右了,弘一法师与印光法师并肩而坐,正是绝好的对比,一个是水样的秀美,飘逸,一个是山样的浑朴,凝重。弘一法师合掌恳请了,“几位居士都欢喜佛法,有曾经看了禅宗的语录的,今来见法师,请有所开示,慈悲,慈悲,”对于这“慈悲,慈悲,”感到深长的趣味。“嗯,看了语录,看了什么语录?”印光法师的声音带有神秘味,我想这话里或者就藏着机锋吧。没有人答应。弘一法师就指石岑先生,说这位先生看了语录的。石岑先生因说也不专看哪几种语录,只曾从某先生研究过法相宗的义理。这就开了印光法师的话源。他说学佛须要得实益,徒然嘴里说说,作几篇文字,没有道理;他说人眼前最紧要的事情是了生死,生死不了,非常危险;他说某先生只说自己才对,别人念佛就是迷信,真不应该。他说来声色有点儿严厉,间以呵喝。我想这触动他旧有的忿忿了。虽然不很清楚佛家的“我执”“法执”的涵蕴是怎样,恐怕这样就有点儿近似。这使我未能满意。弘一法师再作第二次恳请,希望于儒说佛法会通之点给我们开示。印光法师说二者本一致,无非教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等。不过儒家说这是人的天职,人若不守天职就没有办法。佛家用因果来说,那就深奥得多。行善就有福,行恶就吃苦。人谁愿意吃苦呢?──他的话语很多,有零星的插话,有应验的故事,从其间可以窥见他的信仰与欢喜。他显然以传道者自任,故遇有机缘不惮尽力宣传;宣传家必有所执持又有所排抵,他自也不免。弘一法师可不同,他似乎春原上一株小树,毫不愧怍地欣欣向荣,却没有凌驾旁的卉木而上之的气概。在佛徒中,这位老人的地位崇高极了,从他的文抄里,见有许多的信徒恳求他的指示,仿佛他就是往生净土的导引者。这想来由于他有根深的造诣,不过我们不清楚,但或者还有别一个原因。一般信徒觉得那个“佛”太渺远了,虽然一心皈依,总不免感到空虚;而印光法师却是眼睛看得见的,认他就是现世的“佛”,虔敬崇奉,亲接謦[KAI] ,这才觉得着实,满足了信仰的欲望。故可以说,印光法师乃是一般信徒用意想来装塑成功的偶像。弘一法师第三次“慈悲,慈悲”地恳求时,是说这里有讲经义的书,可让居士们“请”几部回去。这个“请”字又有特别的味道。房间的右角里,袋钉作似的,线袋、平袋的书堆着不少:不禁想起外间纷纷飞散的那些宣传品。由另一位和尚分派,我分到黄智海演述的《阿弥陀经白活解释》,大圆居士说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口义》,李荣祥编的《印光法师嘉言录》三种。中间《阿弥陀经白活解释》最好,详明之至。于是弘一法师又屈膝拜伏,辞别。印光法师颠着头,从不大敏捷的动作上显露他的老态。待我们都辞别了走出房间,弘一法师伸两手,郑重而轻捷地把两扇门拉上了。随即脱下那件大袖的僧衣,就人家停放在寺门内的包车上,方正平帖地把它摺好包起来。然后,弘一法师就要回到江湾子恺先生的家里,石岑先生、予同先生和叶圣陶先生就向他告别。弘一法师一生与印光大师见面并不多,这次在上海太平寺的见面,有着特殊的意义。弘一大师带去的都是文化界的人,他们的有的信佛,有的不信佛。一般社会对佛教的了解还是不够的,这次见面经过叶圣陶先生的著名散文《两法师》而传诵一时,留下了佳话,也给知识分子了解佛教打开一扇窗口。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印祖故事:师徒相见太平寺,叶氏记述两法师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一位民国数学家,他身边人全是大师,杨振宁:当年读他文章受教了

    民国时期的大师,多如繁星,每一位都是名满天下的人物,在皓月之光的照耀下,还有一些知名度不那么高的教育家,他们的实力非常强,只是知名度不高罢了,今天野哥的这篇文章,就是为了纪念一位名声传播不那么广泛,但是却一直未我国教育作出贡献的数学家,他的名字叫刘薰宇。杂志面世以来,得到了广大的师生好评,除了刘薰宇等人外,还吸引不少各个领域的大咖来为《中学生》杂志撰稿。

  5.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6.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7.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8.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9.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10.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随机推荐

  1. 牛僧孺简介 牛僧孺的后人

    牛僧孺牛僧孺出生甘肃灵台,是唐穆宗、唐文宗时期的宰相,也是牛李党争中牛党的代表人物,与李...李德裕势不两立。李德裕当政后,牛僧孺被罢免,贬为循州长史,直至唐宣宗继位,李德裕被...后他才得以恢复原官。牛僧孺简介>牛僧孺,字思黯,安定鹑觚人,唐朝宰相,牛李党争中牛党领袖,著有《玄怪录》等作品。>牛僧孺的后人>据《唐书》说,牛僧孺有两个儿子也做了大官。

  2. 供佛鲜花,得佛授记

    供佛鲜花,得佛授记一时,佛在舍卫城,一日清晨,佛陀着衣持钵到城中化缘,途中正巧与一位乘马车的婆罗门的同路,这位婆罗门见到世尊心想:大清早出门便遇见比丘乞食,很不吉祥。世尊放光,光绕三千大千世界后,最后入于佛的白毫间以示那位乘马车的婆罗门将得到独觉的果位。

  3. 梦见家具被搬走

    周公解梦梦见家具被搬走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家具被搬走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aabb式的词语大全

    aabb式的词语大全   一、【偷偷摸摸】   二、【风风火火】   三、【风风雨雨】   四、【迷迷糊糊】   五、【潇潇洒洒】   六、【弯弯曲曲】   七、【大大方方】   八、【洋洋洒洒】   九、【唯唯诺诺】   十、【堂堂正正】...

  5. 史上曾有五位帝王向佛法发难,史称“三武一宗灭佛”。

    中国历史上曾有五位帝王向佛法发难,四次酿成灾难,史称“三武一宗灭佛”。三武一宗四位帝皇灭佛情节各异,结局却惊人的雷同。次年民间即传出武宗灭佛折寿10年、阴曹索命之说。他恢复佛法,如同太宗登基后废止高祖灭佛的政策。宣宗在位13年,励精图治,民富国兴,承平安定,史称“大中之治”。而王朴却另有寓意,柴荣在位五年六个月,五六正和三十之意。当晚发病,胸生恶疮。不久,胸疮溃烂而死。

  6. 虐吏天资害物深!欺上瞒下, ... 人如麻的唐朝第一酷吏——来俊臣

    「”人皆可罪,罪人须定其人。罪不自招,密而举之则显。人无不党,罪一人可举其众;供必无缺,善修之毋违其真。事至此也,罪可成矣。”——《罗织经》。上面这句令人触目惊心的话出自《罗织经》,这是世上首本讲解如何罗织罪名、诬陷他人的书,连...人如麻的武则天看过之后,都惊出一身冷汗,不禁感叹道:「”如此机心,朕未必过也。”能写出这种书的,自非寻常人物,其作者正是唐朝的第一酷吏——来俊臣。逼供天才来俊臣(图源

  7. 释迦牟尼佛传 (十三)

    第十三章苦行林中劝谏仙人太子走到远远的地方,迅速的回过头来一看,见到悲啼着的车匿牵着白马向王城的路上走去,他这才毫无罣碍的进入跋伽仙人的苦行林。

  8. 梦见墙开裂倾斜_周公解梦梦到墙开裂倾斜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墙开裂倾斜好不好

    梦见墙开裂倾斜意味着,畅快的运气,之前压抑在胸中的问题出现解决的征兆。梦见墙开裂倾斜,代表着隐患。梦见自己家房子墙开裂倾斜:有小小的意外发生,当心遇到骗子。男性梦见老家房子墙开裂倾斜主旅行,解释:吉,旅途上要小心小偷。

  9. 走与不走,留与不留,我不想懂

    情断了,绑不住,试着放手,走与不走,留与不留,我不想懂。

  10. “业障”是自己所作所为的结果

    很多人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都会归咎于业障。还是自我认命的咒语?业障真的存在吗?业障又要如何消除?父亲在不得已之下,只好把他送到英国念书。她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业障”一词,以现代语来说,就等于是自己所作所为的结果。解铃还须系铃人,希望大家把自己所谓的“业障”一一摊开来,放大看清楚并分析。用清净的身、口、意,来缔造自己的生命与未来。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