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1. C(A.cūn,jūn,jūn,quān.B.kē,kē,kè,kē.C.都读è.D.nà,ruì, nà,ruì)

2. B(A“题”应为“提”,C“赢”应为“营”,D“防”应为“妨”)

3. C(A逢凶化吉:遇到凶险转化为吉祥、顺利。这是带有迷信的说法,用在这句中不合适。B 杀回马枪:指回头来给追击者以突然袭击。C沙里淘金:比喻好东西不易得。也比喻做事费力大而收效少。D抽薪止沸:比喻从根本上消除祸患或解决问题。与句意不符。)

4. D(A“可以堪称”词语重复累赘。B缺少主语。C表意不明。)

5. 示例:①宿舍的灯关了,却关不住自由的思想。②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拧开水龙头,畅快地洗净生活的烦恼。(3分。“词语超常搭配”合理2分,效果1分。)

6. ⑴错位。(2分)⑵违背规律的现象值得关注。合乎要求,意思对即可给分。(2分)

7. 这则材料我们可以谈对待“苦难与不幸”的内容。可以从教育方面的问题谈,也可以从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谈。一方面是对小女孩“孝”“有责任感”的赞扬,另一方面可以是对社会“缺乏责任与爱心”的批判。

参考示例:我认为这种对待苦难的观点是一种畸形文化的滋生,是逃避现实的一种美化手段,是对苦难的一种扭曲的理解。千年古训已被当今社会浪潮冲刷得变了形状,褪了颜色。我们需要正确地理解苦难,对待苦难。(当然,答案也可以从正面赞扬肯定。要求有明确的观点,简要的分析。观点2分,分析2分,语言连贯流畅1分。)

8. D (“15个音节符号”只是指目前专家已经确认的音节符号。)

9.B(此项是对发掘的石板上的字迹的介绍,不属于破译难度的原因。)

10.A(B塔特西安斯部落同样是“罗马帝国之前的部落”。C天主教徒是“最早试图破译”的人。D沿袭的是“腓尼基语或希腊语字母”的一些书写习惯。)

11.西南文字是2500至2800年前的某个部落创造的改编自腓尼基语或希腊语字母的伊比利亚半岛最古老的书面语言。

12.在文章中暗指那个诚实人,(1分)是他的另类行为改变了整个国家的状态,(1分)作者这里用的是反讽的手法,(1分)用对一个诚实的人的否定来证实社会的欺骗性。(1分)

13.起承上启下作用。(1分)呼应上文诚实人想努力适应人们约定俗成的伦理道德和生存方式,给贼留下行窃的机会,但人格的尊严和正义道德不允许他去偷盗,所以去 “看河水打桥下流过”;(1分)引出下文富人为了不让自己变穷,雇人行窃,建立警察局和监狱的情节。(1分)(简要地分析即可得分。)

14.贫富差距会让穷人铤而走险,而警察局和监狱保护着富人的利益不受侵害,成为富人掠夺和欺骗穷人的工具,(2分)这句话揭示了文明社会在华丽外衣之下掩饰着的卑鄙和龌龊,罪恶与冷酷。(2分)

15. 小说运用夸张和隐喻的手法,虚构了一个子虚乌有的国家,这个国家所有的人都靠偷别人和被别人偷幸福而又祥和地居住在一起,一个诚实的人的到来,打破了这个“幸福”的规则。(2分)此小说中的人物都无名无姓,仿佛一个个运行的符号,有象征意味。(1分)情节荒诞、可笑、离奇,主题深刻、冷峻。(1分)

16.(1)文明的进程从来都是以牺牲那些不应该牺牲的人的生命和利益为代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牺牲是公众共谋的结果。(2)在不正常的社会里,正常的反而不正常,不正常的反而正常。任何不正常都带有潜规则,谁要是触犯了这些规则,就要受到惩罚。(3)从人性的角度看,自私、占有、不劳而获是人的本能。社会规则能约束这种本能,也能激发这种本能。(4)呼吁社会维护正义,倡导诚信,让美好的人性复归。(答出任何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17. D (D项“戮”解释为“羞辱”。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断可知。)

18. B( A项:介词,因为;连词,相当于“而”。B项:介词,通过。C项:介词,到;介词,给。D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

19.C(其它加点词均活用作动词。)

20. A(A项“自认为”错,无中生有。)

21.(1)如果山东各州发生兵变,敌人的轻锐部队从南向北出击,在我们的家乡炫耀武力,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后果呢?(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假令”,如果;“南”,从南向北;“桑梓”,家乡,各1分)

(2)现在我们应当派人前去吊唁祭奠,慰问他那些孤儿寡女,同情他们不幸的遭遇,这些都是展示我们美德的事情啊。(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存”,慰问;“恤”,同情;判断句式,各1分)

22. 诗人凭高而望,注意力正被凄清的秋景所吸引,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寻声望去,在那远处高高的楼头,依稀可见倚楼吹奏横笛的背影,令诗人黯然神伤。(2分)可见“倚楼”二字选景典型、韵味清远。(1分)

23.移情或拟人,(1分)篱畔的紫菊静穆闲雅,令人忆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表达了作者向往归隐之心;(1分)枯荷败叶憔悴含愁,勾起作者青春不再、好景无常的伤感。(1分))

24.(1)管仲非仁;管仲为仁(2)孔子评价管仲并没有像普通人那样要求他拘于小节小信,而肯定了他的大信大节,(1分)从孔子对待仁的观点可以看出孔子知权达变,具体人物具体分析,所以我们看待人、事时,也不宜用统一的标准衡量,要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分析对待。(1分)。

25.(1)昨夜西风凋碧树 山长水阔知何处 (2)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3)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5)鼎铛玉石,弃掷逦迤

26.请参考2008年浙江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从小爱好文学,对于天文、阴阳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也无不涉猎,当时没人能和他相比。太祖因为他擅长书法,常把他安排在自己的身边。太祖晚年用法严峻,内廷许多亲近的人,都因为细小的过失而受到惩处,于是大家无不逃避躲藏,只有崔浩慎守职事,努力不懈,有时还成天不回家。崔浩就是这样,不因仕途的阻滞或顺利而改变自己。

太宗初年,被授官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太宗喜欢天文地理及八卦,听说崔浩讲解易经以及洪范五行学说,就对他很好,于是命崔浩观察星相,考查推定疑难异象。

神瑞二年,秋天的作物没有成熟,太史令王亮、苏垣通过华阴公主等上言谶书说国家应当定都于邺地,劝太宗迁都。崔浩和特进周澹对太宗说:“如今国家迁都到邺,可以救今年的饥荒,但这不是长久的计策。现在我们处在北方,如果山东各州发生兵变,敌人的轻锐部队从南向北出击,在我们的家乡炫耀武力,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后果呢?到了春天草木复苏,饮用的乳酪就将要产出,再加上有蔬菜水果,足以接到来年的秋天。如果能够有一半成熟,事情就可以成功了。”太宗十分赞同这种说法。又派中贵人问崔浩和周澹:“如今百姓糊口都无法到来年的秋天,来年秋天(作物)或许又不成熟,将又拿它怎么办呢?”崔浩等人回答说:“可以挑选贫穷的人家,到各州去接受官府救助获得谷物。如果来年秋天没有收成,希望另作打算。只是不可以迁都。”太宗听从了崔浩等人的意见,于是分派百姓到山东三州求食,各州发放粮仓里的谷物来供给他们粮食。来年谷物成长顺利获得了大丰收。

刘裕死后,太宗想夺取洛阳。崔浩说:“陛下不因为刘裕突然发迹,接受他的使臣带来的贡品,刘裕也恭敬地侍奉陛下。现在刘裕不幸去世,我们趁人家遭遇丧事而攻打他们,即使得手了也是不好的。《春秋》上说:晋国的士丐率领军队攻打齐国,听说齐侯去世,就班师回国了。君子重视的是,不乘敌国丧乱的机会去进攻,认为恩德足以使孝子心服,道义足以使诸侯感动。现在我们应当派人前去吊唁祭奠,慰问他的那些可怜的儿女,对他们遭遇这样的不幸表示同情,这些都是展示我们的美德的事情啊。”太宗没有听从。

世祖即位以后,世祖身边的人都嫉妒崔浩正直,一起排挤诋毁他。真君十一年六月终于诛杀了崔浩。

当初,崔浩才二十岁的时候,太原郭逸把女儿嫁给了她。崔浩大器晚成,没有显示出他的才华和风采,所以当时的人并不了解他。可是郭逸的妻子王氏,常常对崔浩的才能感到惊奇,自以为找到了乘龙快婿。不久她的女儿不幸过世了,王氏深深地引为伤痛遗憾,又把她的小女儿嫁给他续弦。崔浩诋毁佛法,而他的妻子郭氏敬信喜好佛典,时不时在家诵读。有一次,崔浩听到后大怒,夺过来烧了,把灰倒在厕所里。等到崔浩被拘禁,把他关在木囚笼里,送到城南,让数十个卫士在他头上撒尿,叫喊声一片,路人都能听到。自古以来,宰相一级的官员被羞辱的情形,没有比得上崔浩的,世人都认为这是报应的证明啊。

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1)上述语段中.子贡和孔子对管仲的看法各是什么? (2)从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孔祥熙是如何成为孔子75代孙的?

    南京......成立以后,孔祥熙历任实业...、财政...、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和中国银行总裁等职。

  2. 树欲静而风不止,下一句流传了2000多年,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

    品读历史,解读优秀家庭文化。

  3. 名人启示录:老子原创《道德经》,为何孔子修订《六经》名声更响

    撰文:郭珣;图片:网络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我国古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4. 批判孔子、干翻朱熹,76岁用剃刀自尽,大明第一狂人真不简单​

    我们大家都生过病,也都治过病。不知道大家寻思过没有,诊断与治疗的差别?诊断是摸清楚你得了什么病,治疗是对症下药。

  5. 了解一下,古代六位「 ”仁宗「 ”皇帝

    仁,在古代儒家学说中,被认为是道德规范的最高标准,也被认为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

  6. 读史明智:从《史记·鲁周公世家》入手,看西周姬姓诸侯的兴衰史

    提到春秋时期的鲁国,我们知道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但是不要忘了还有一位比孔子更早的牛人也是鲁国人,他就是鲁国的建立者周公旦。

  7. 中国人为什么不应该 ... 孔子和商鞅?

    一些中国人经常...孔子,说孔子的思想虚伪、腐朽、落后,看不起女人和劳动人民,为统治者服务等。我们可以...思想落后的当代人,却不能...孔子和商鞅,为什么呢?孔子和商鞅是2300多年前的人物,他们生前是风云人物,改变了当时的历史。今天的人凭什么...家?孔子、商鞅的时代,是中国的婴幼儿时期或者小学阶段。

  8. 孔子最喜欢的年青人是什么样子?

    长者喜欢一个年青人,无过于把他收为女婿。

  9. 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是要人类倒退吗

    过去,由于传播手段的落后,普通人接触到的通常都是儒家经典,其他诸子言论即便见到,也是经过筛选后的辅助读物。像《老子》这样尊道贵德而轻仁薄礼的经典,除非改造成符合统治者的口味,否则是很难进入大众视野的。因此有人认为,通行本《道德经》存在着很多被篡改和增删的嫌疑。

  10. 读书人在古代地位高吗?其实不然,看他们三个就知道了

    文/晨曦水滴人生感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识字,历来被人们看做是高端的行业,端坐庙堂之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随机推荐

  1. 大辩若讷是什么意思?

    【拼音】dàbiànruònè【解释】讷: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出处】《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真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例子】【相关】百度“大辩若讷”

  2. 说说心情短语带图片-感人的情话

    我不信这个世界上没有在情感上付出后不渴望得到回报的人,只是有些善良的人早已知道自己无法修成正果所以心甘情愿的对对方好直到再也没有越愈的机会。—泰戈尔十一、一个人的品行,不取决于这人如何享受胜利,而在于这人如何忍受失败,没有什么比信仰更能支撑我们度过艰难时光了。—泰戈尔《飞鸟集》十九、我们将怀着满腔诚意,问心无愧地哀悼那将消逝的太阳。少说多做,才是最有力的践行。

  3. 带有骈字的成语

    包含有“骈”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骈四俪六——骈:并列,对偶;俪:成双,成对。指多用四字、六字句对偶排比的骈体文。骈拇枝指——骈母:脚上的拇指与第二趾合成一趾;枝指:手上大拇指帝多生一指。骈枝俪叶——指偶句俪辞。骈兴错出——指不断涌现。同“骈首就戮”。骈首就逮——指一并被拘禁。同“骈首就系”。骈门连室——形容为数众多。同“骈肩累迹”。车马骈阗——车马聚集很多。

  4. ... 空间留言说说短语-感人的情话

    -我讨厌自己必须得装成没事的样子,使大家一团和气。

  5. 那片毫不起眼的枫叶

    从前有一片枫叶刚抽芽,它的父母就凋零飘落了。它觉得自己终有一天也会像他的父母那样消逝,没有人会记住它曾经来过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人会注意这片毫不起眼的枫叶。几乎所有的人看到它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所有的枫叶都为此感到骄傲,但只有那片枫叶仍然闷闷不乐。瑟瑟的秋风吹来,枫叶终于悄然飘落了。他们永远都不知道去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只会一味的去羡慕别人,而叹息自己的命运。

  6. 丧家之狗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sàngjiāzhīgǒu【解释】比喻失去依靠、无处投奔或惊慌失措的人。【出处】《史记·孔子世家》:“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元·郑廷玉《...花》第二折:“他两个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似漏网之鱼。”【例子】操亲掣宝剑押阵,率众连夜追...,剿戮极多,降者不计其数。傕、汜望西逃命,忙忙似丧家之狗。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四回【相关

  7. 倒悬空寺千年不倒之谜 力学的极致表现

    倒悬空寺虽然不是十分庞大,但是仍然十分神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8. 诗经——北风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雱喈(jiē)霏(fēi)飕飕北风透身凉,大雪纷飞漫天扬。情况紧急莫彷徨。北风呼啸狂乱吼,大雪飞扬心凉透。笔者认为,这首诗应该是反应男女私奔的诗。她一刻也不想再待在这个地方,受尽家暴与虐待。诗以自然界的气候变化,象征女子遭受的暴虐,暗喻女子生活的不幸遭遇,女子急于躲避风雪的心里也就自然而然了。喜欢诗经、喜欢美文的朋友,请点击右上角查看官方账号进行关注哦!

  9. qq情侣说说 亲爱旳,我只想和你好好的走下去-感人的情话

    感情跌跌撞撞的前行,只要依赖,只要执著。我们约定好,要好好守护专属我们的独家记忆。,我只想和你好好的走下去!为男子,在浮生流连。那个谁,我爱你爱到可以连自己的情都不要。人总是要错过了才说出后悔的话。你所谓的,并非是我想象的。

  10. 蒋介石为什么一辈子不抽烟不喝酒,没什么不良嗜好

    蒋介石不光自己不会,在他开会时,还很介意别人抽烟。蒋介石的母亲经常告诫儿子不要沾上坏习惯。蒋介石的父亲去世的早,母子俩相依为命,感情很深。就这样,蒋介石养成好习惯。蒋介石讨厌别人抽烟,宋美龄正好有这习惯。宋美龄被迫承认,蒋介石想发火,又压制住了。>蒋介石的良好习惯一直保持他生命最后一刻,有人说了蒋介石长寿与此有关,然后又有人说了,宋美龄什么都会,更长寿,小编也不知怎么说才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