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南京是明初的都城,它紧邻长江且水系发达,自然也就成了造船出海的首选之地。另外,根据考古专家们多年研究,也准确的找到当年宝船厂的遗址,就位于现在的南京鼓楼一带。2003年,恰逢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所以南京市...决定,对宝船厂遗址进行发掘保护,并建立遗址公园以向市民展示600年前那次伟大的壮举。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相信很多读者们早已经烂熟于心了,您对郑和下西洋的交通工具(宝船)了解多少呢?郑和的宝船是在哪造的呢?船上的核心部件船舵是用什么材料制造的呢?如果您对这些还不了解,看完小编的揭秘就知道了。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南京是明初的都城,它紧邻长江且水系发达,自然也就成了造船出海的首选之地。另外,根据考古专家们多年研究,也准确的找到当年宝船厂的遗址,就位于现在的南京鼓楼一带。 2003年,恰逢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所以南京市 ... 决定,对宝船厂遗址进行发掘保护,并建立遗址公园以向市民展示600年前那次伟大的壮举。于是,考古专家们就准备对其中的六号船坞(即六作塘)进行清理。 专家在保护性的清理发掘时发现,六作塘为梯形结构,长大于421米,上宽大于44米,下宽大于12米,而且下面的淤泥估计至少也有二三十米深。六作塘考古对于专家们来说,这显然是个极具困难的「 ”大工程”,但同时也让专家们都欣喜不已,因为淤泥下面肯定有重要的历史文物。至于到底有什么「 ”宝贝”,那就要等清理完了才知道! 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专家们对六作塘的清理工作开始了。这些可都是几百年没见过太阳的淤泥,基本上每挖一铲子,就会窜出来一股难闻的怪味。因此,专家们也都全副武装,身穿防护服,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 十几天后,专家们终于有了发现——一根长木,而且基本保存完好,专家们都很重视,也很兴奋,毕竟忙碌这么久才看到「 ”宝贝”。于是,专家们拿小铲子,一点点的将长木周边的淤泥刮干净。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忙碌,长木也终于现出了原型,方头扁尾,还有不少有规律的孔洞和凹槽。经过测量,它竟然有11米多长。 这根长木究竟是什么呢?难道它是宝船上的部件吗? 经过专家们的深入研究,确定了长木不仅是宝船的部件,而且还是核心部件——船舵,即安装舵片的主轴。专家们当时就被震惊了,船舵都有10米多长,那这宝船该有多大。后来,专家按照比例进行模拟测算,发现船的长在100米以上,宽在50米以上,而这在当时绝对算是个庞然大物。 真正让人疑惑不解的是,这件舵杆在淤泥中埋藏了几百年,为什么还能保存的如此完好呢?专家们都感到很惊奇,怀疑这也许是稀有的铁梨木(一种生长在热带的树木,是制造船体关键部位的首选材料)。于是,专家就对木料取样,用光谱仪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可结果发现,这种木料并不是铁梨木,那它是什么木料呢? 根据光谱的显示,它有些接近我们现在用的一种高端木地板,叫做南洋红木,俗称「 ”金不换”, 「 ”金不换”的主产地在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地区。那么到底是不是「 ”金不换”呢?很多专家都摇头,因为「 ”金不换” ... 地板还可以,但却不是 ... 船舵的好材料。看来,想要搞清船舵究竟是什么材料,只能等待专家进一步的研究才能确定了。 六作塘的发掘和清理工作已经完成,同时竣工的宝船厂遗址公园,也成了南京市民休闲观光,回顾历史感受造船文化的好去处。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本文标签:考古文物郑和下西洋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