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斋”里一“药翁” “大石斋”里一“药翁”唐云生于杭州市一条名叫忠肃古里的街旁一座普通院落里。因他生于农历七月初六,即俗称“七巧节”的前一天,所取奶名叫“阿巧”。关于“大石斋”,有一种说法是唐云在抗战时期,举家迁居浙江富阳的岳家,住在大石山,他有诗写到:“乱点墨浓江上树,轻描淡写水中山。富春南岸三年住,积想无端下笔顽。”唐云署名,常用“老药”、“药翁”,有人说是因为唐云早些年常生病,取“药罐头”之意。
仇英的生平与绘画 仇英的生平与绘画“吴门画派”是中国绘画史中的一个著名画派,这个画派的代表人物是被称为“明四家”的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徐邦达“仇英的生卒和其它”考定为卒于“嘉靖三十一年壬子腊月之前。”。仇英在苏州其间,结识了许多著名的人物,如项元汴、文徵明、祝允明、唐寅等,这对他绘画无疑是极为重要的。《柳下眠琴图》是仇英的佳作之一。仇英另一幅表现人物的《春夜宴桃李园图》也是精心之作,这一画题历代不乏描绘者。
足以乱真的吴琚书法 足以乱真的吴琚书法初学书法不外临摹名家名帖,并以形似逼真为准绳。孝宗崩,光宗以疾不能执丧事,吴琚劝太皇太后不要垂簾而立宁宗。吴琚的书法如果不看署名或印章,是很难与米芾书法分辨的。贵戚悠哉优哉的生活使吴琚下意识地侧重于米芾书法中温润雅致的书风追求,这是非常自然的结果。喜欢米芾书法的人在欣赏吴琚书法时竟也体验到了老米的风采,这其实就是吴琚书法成功的重要一面。
新安画派早期画家李流芳考略 新安画派早期画家李流芳考略李流芳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沧庵、檀园、古怀堂、香海、六浮道人、慎娱居士等。由于迄今相隔三百余年,加上侨居嘉定的原因,作为新安画派的画家,人们对他了解甚少。由此足以证明李流芳确是歙县西溪南人。李流芳以“遂使山壑化为酒场”为“秽杂可恨”。清代新安诗人、画家程庭鹭曾评价过李流芳的画,认为所以能“修然尘外”,是与他数年“往来两峰三竺,跌宕湖山”分不开的。
周昉的仕女画 周昉的仕女画周昉字景玄,一作景元。周昉见于著录的画作有百数十件,但目前仅存几件,如《挥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调琴啜茗图》、《内人双陆图》等,其中以前两幅最为著名。今天我们一提起唐人仕女,会马上联想起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来,似乎唐仕女就是周昉笔下的样子,可以说,周昉绘画的“周家样”已是深入人心,影响深远了。
探幽索微 濯古来新--韩天衡书法篆刻臆说 探幽索微濯古来新--韩天衡书法篆刻臆说“传统万岁,出新只是万岁加一岁。”海上名家韩天衡先生似乎也正是走的这样一条艺术大道,而他的书画篆刻在今天均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峰,起码韩先生的篆刻艺术已无可厚非地站在了大家的行列中去。——豆庐印说论韩先生书法,以行草、篆书造诣为最高。其不稳论似可移来论韩先生书法。
刚健婀娜古浣子--邓石如的书法艺术 刚健婀娜古浣子--邓石如的书法艺术邓石如是清代一位杰出的书法、篆刻家。邓石如祖父邓士沅、父邓一枝皆工书法,终身无功名。在祖父、父亲的影响下,邓石如对诗文、书法、篆刻产生了兴趣。无法照顾子女,遂娶同邑程氏。邓石如六十三岁时,结束了辛勤的一生,驾鹤西去。邓石如很早就以书刻自给。下面试分析邓的书艺。能与邓石如篆、隶书相提并论的是他的篆刻艺术。
潘天寿的书法艺术 令人欣慰的是现在随着对潘天寿先生研究的深入,他的书法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确实,骨力是潘天寿先生艺术中最典型的本质与灵魂。潘天寿先生作为一位杰出的画家,对书法作品的视觉及形式的重视自是顺理成章的事。关于形式美,我们不妨结合潘天寿先生的题跋艺术一同来探讨。
郑板桥的书法艺术 郑板桥的书法艺术最能体现郑板桥书艺特点的,是被称为“六分半书”的作品。隶书又被称作“八分书”,而郑板桥的书法是“书法《瘗鹤铭》而兼黄鲁直,合其意为分书”。郑板桥虽诗文、书法、绘画兼擅,但论者往往评其书法为第一。篆书虽高古,可在抒情方面不及行草,但郑板桥是注意篆书的,在他“六分半书”中常可见到篆书笔意,这是郑板桥善学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