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试论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是儒家之学

  对于中国古代科技史,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非常重视道家、道教对于古代科技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他曾经说过:“道家对自然界的推究和洞察完全可与亚里士多德以前的希腊思想相媲美,而且成为整个中国科学的基础。”[ ]“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 ]然而,李约瑟也充分肯定儒家对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积极作用,他甚至明确指出:“天文和历法一直是‘正统’的儒家之学。”[ ]笔者以汉代儒家对天文历法的研究为例予以说明。

  汉代儒家普遍对天文历法感兴趣,并有所研究,这不仅有其政治方面的原因,也与儒家讲“天人合一”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汉代儒家中,对天文学颇有研究的,至少有扬雄、桓谭、刘歆、贾逵等。

  西汉时期,天文学上有所谓浑、盖之争。关于宇宙的结构,中国古代早就有天圆地方之说。西汉初,有《周髀算经》提出所谓“天似盖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的盖天说;另有一种盖天说则认为“天员如张盖,地方如棊局”,“天形南高而北下,……天之居如倚盖”,也就是说,天有所倾斜地盖着地平面;并且认为,“天旁转如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随天左转,故日月实东行,而天牵之以西没”;与此同时,浑天说也已出现,这就是后来张衡在《浑天仪注》中所说的“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又中分之,则半覆地上,半绕地下”。[ ]然而,在西汉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是盖天说。

  天文学上的浑、盖之争引起了当时儒家的注意。两汉之际,桓谭与扬雄就浑、盖问题曾多次交锋。桓谭(约公元前23——公元56年),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淮北市)人。他“博学多通,徧习五经,皆诂训大义,不为章句,能文章,尤好古学,数从刘歆、扬雄辨析疑异”[ ];著作有《新论》。桓谭对天文学也颇有研究。他曾经在主管刻漏时,发现刻漏的度数随着环境的燥、湿、寒、温的变化而不同,因而在昏、明、昼、夜的各个时候,刻漏的度数是不同的。所以,他在白天还参照了晷影,在晚上还参照了星宿,从而得到了正确的时间。[ ]此外,在宇宙结构问题上,他反对盖天说,主张浑天说。

  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他博学多才,在语言学、文学和哲学方面较为突出。曾摹仿《周易》作《太玄》,仿《论语》作《法言》。

  扬雄重视对自然的研究,他曾经说:“通天、地、人曰儒;通天地而不通人曰技。”[ ]扬雄认为,儒家学者应当“通天地”,就是要研究自然,并进一步“通人”。显然,在他看来,儒家也包容科学,而不是排斥科技,不是轻视科技。

  扬雄对天文学很有兴趣。在宇宙结构问题上,他起初相信盖天说,后来因多次受到主张浑天说的桓谭的责难而发生了改变,接受了浑天说,[ ]而且,还提出“难盖天八事”:[ ]

  其一云,“日之东行,循黄道。昼夜中规,牵牛距北极南百一十度,东井距北极南七十度,并百八十度。周三径一,二十八宿周天当五百四十度,今三百六十度,何也?”

  其二曰,“春、秋分之日正出在卯,入在酉,而昼漏五十刻。即天盖转,夜当倍昼。今夜亦五十刻,何也?”

  其三曰,“日入而星见,日出而不见。即斗下见日六月,不见日六月。北斗亦当见六月,不见六月。今夜常见,何也?”

  其四曰,“以盖图视天河,起斗而东入狼弧间,曲如轮。今视天河直如绳,何也?”

  其五曰,“周天二十八宿,以盖图视天,星见者当少,不见者当多。今见与不见等,何出入无冬夏,而两宿十四星当见,不以日长短故见有多少,何也?”

  其六曰,“天至高也,地至卑也。日托天而旋,可谓至高矣。纵人目可夺,水与影不可夺也。今从高山上,以水望日,日出水下,影上行,何也?”

  其七曰,“视物,近则大,远则小。今日与北斗,近我而小,远我而大,何也?”

  其八曰,“视盖橑与车辐间,近杠毂即密,益远益疏。今北极为天杠毂,二十八宿为天橑辐,以星度度天,南方次地星间当数倍。今交密,何也?”

  在汉代天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桓谭对于盖天说的责难以及扬雄的“难盖天八事”,实际上促进了浑天说的发展,对于后来浑天说取代盖天说的地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汉初的历法基本上是沿用秦以来的颛顼历。颛顼历是一种古四分历,以365 1/4日为回归年长度,29 499/950日为朔望月长度,十九年七闰。汉武帝时,公孙卿、壶遂、司马迁等受命议造汉历;最后,在18种改历方案中选定了邓平所造的八十一分律历,称太初历。太初历以365 385/1539日为回归年长度,29 43/81日为朔望月长度。西汉末年,刘歆修订太初历而更名为三统历。

  刘歆(?——公元23年),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沛(今江苏沛县)人。他集六艺群书,撰为《七略》,包括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西汉末年,他建议将《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皆立于学官,移书责备太常博士,遭今文经学家的反对。王莽执政时,刘歆任国师,后因谋诛王莽,事泄而自杀。

  《三统历》的主要内容是运用“三统”解释历法。[ ]刘歆说:“三统者,天施、地化、人事之纪也。”《周易》乾之初九,音律黄钟律长九寸,为天统;坤之初六,林钟律长六寸,为地统;八卦,太簇律长八寸,为人统。刘歆的《三统历》采用太初历的日法八十一,并说:“太极中央元气,故为黄钟,其实一龠,以其长自乘,故八十一为日法。”

  至于一个朔望月的日数,刘歆根据《周易•系辞上传》所谓“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说:“元始有象一也,春秋二也,三统三也,四时四也,合而为十,成五体。以五乘十,大衍之数也,而道据其一,其余四十九,所当用也,故蓍以为数,以象两两之,又以象三三之,又以象四四之,有归奇象闰十九,及所据一加之,因以再扐两之,是为月法之实。”用算式表达:

  {[(1+2+3+4)×5-1]×2×3×4+19+1}×2=2,392

  2,392÷81=29 43/81 日

  这就一个朔望月的日数。按照十九年七闰,所以,

  (19×12+7)×29 43/81÷19=562120/1539=365 385/1539日

  这就是一回归年的日数。

  刘歆又根据《周易•系辞上传》所谓“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说:“并终数为十九,《易》穷则变,故为闰法”;“日法乘闰法,是为统岁”,即:

  (9+10)×81=1,539年=562,120日

  “三统,是为元岁”,即:

  1,539×3=4,617年

  由于干支记日法60日为一周期,一统的日数562,120除以60,余数为40,所以,若以甲子日为元,一统后为甲辰,二统后为甲申,三统后才又到甲子,因而三统为一元。刘歆说:“历数三统,天以甲子,地以甲辰,人以甲申。”

  在这一基础上,刘歆根据《周易•系辞上传》所谓“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说:“阴阳比类,交错相成,故九六之变登降于六体。三微而成著,三著而成象,二象十有八变而成卦,四营而成易,为七十二,参三统两四时相乘之数也。……以阳九九之,为六百四十八,以阴六六之,为四百三十二,凡一千八十,……八之,为八千六百四十,……又八之,为六万九千一百二十,天地再之,为十三万八千二百四十,然后大成。”用算式表达:

  {[(3×3)×(2×4)×(9+6)]×8×8}×2=138,240

  接着,“以乘章岁,为二百六十二万六千五百六十,而与日月会。三会为七百八十七万九千六百八十,而与三统会。三统二千三百六十三万九千四十,而复与太极上元”。用算式表达:

  138,240×19×3×3=23,639,040年

  “太极上元”实际上是5,120元的大周期。

  《三统历》在运用“三统”解释历法时,还涉及历法理论,有节气、朔望、月食及五星等的常数和运算推步方法,还有基本恒星的距度。与以往的历法相比,《三统历》包含了不少新的内容。它提出了所谓“朔不得中,是为闰月”的设置闰月的方法,即以没有中气(二十四节气中,从冬至起,奇数的为中气,如大寒、雨水、春分、谷雨等十二节气)的月份为闰月。《三统历》还提出以135个朔望月为交食周期,其间有23次月食,并且给出了月食发生的月份的推算方法。此外,《三统历》所测的五星行度和会合周期的精度都较前有明显提高。《三统历》在中国古代历法的发展中具有很高的地位,被认为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完整的天文学著作”,“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历的雏形”。[ ]

  三统历施行一百多年后,“历稍后天”[ ].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三统历“失天益远”,于是,章帝“召治历编訢、李梵等综校其状”,并下诏改行四分历。在修订东汉四分历的过程中,任左中郎将的贾逵与治历者进行了多次的讨论。(历史论文 www.lishirenzhi.com)因此,东汉四分历实际上是贾逵会同编訢、李梵等人集体讨论修订的。

  贾逵(公元30——101年),字景伯,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刘歆弟子贾徽之子,东汉重要的经学家,撰有《左氏传解诂》、《国语解诂》等。建初元年(公元76年),汉章帝诏贾逵指出《左氏传》大义长于《公羊》、《谷梁》二传者。于是,贾逵摘出了明显义长者三十事,受到嘉许。后来,汉章帝又“诏诸儒各选高才生,受《左氏》、《谷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由是四经遂行于世”[ ].

  贾逵在天文学上颇有造诣。他所参与修订的东汉四分历比以往各家历法有了显著的进步。[ ]另外根据《续汉书•律历志中》中的“贾逵论历”,贾逵在天文学上的贡献还可归结为三点:其一,明确否定了冬至日在牵牛初度的说法,确定冬至日在斗二十一度四分度之一。这为后来岁差(冬至点逐年西移)的发现作了准备。其二,主张用黄道坐标测算日月运行的轨道,认为以赤道坐标测算会出现误差。该建议被采纳,永元十五年(公元103年)七月,“诏书造太史黄道铜仪”。其三,认为当时史官“推合朔、弦、望、月食加时,率多不中,在于不知月行迟疾意”,明确提出月行速度有迟疾;并且还认为,月行迟疾“乃由月所行道有远近出入所生,率一月移故所疾处三度,九岁九道一复”。

  除了以上所述之外,还有儒家学者蔡邕、陆绩对天文学也颇有研究。蔡邕(公元132——192年),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东汉经学家。东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奏求正定“六经”文字,并自书册于碑,镌刻立于太学门外;史称“熹平石经”。蔡邕曾于东汉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受诏与刘洪一起补续《律历志》。他认为,在宣夜、盖天和浑天三家中,“宣夜之学,绝无师法。《周髀》术数具存,考验天状,多有违失。惟浑天近得其情”[ ].他还试图根据史官所用铜仪,推断其中的道理。陆绩(公元187——219年),字公纪,吴郡吴县(今属江苏)人。博学多识,星历算术无不应览。著作有《周易注》、《太玄注》。陆绩也极力推崇浑天说,造浑象,著有《浑天图》,试图推断浑天之意。

  注释:

  [ ]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科学思想史》,北京:科学出版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页。

  [ ]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科学思想史》,第175页。

  [ ]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四卷《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2页。

  [ ] 以上参见《晋书•天文志上》。

  [ ] 《后汉书•桓谭冯衍列传》。

  [ ] 桓谭在《新论•离事》中说:“余前为郎,典刻漏,燥湿寒温辄异度,故有昏明昼夜。昼日参以晷景,夜分参以星宿,则得其正。”

  [ ] 扬雄:《法言•君子篇》。

  [ ] 参见桓谭:《新论•离事》。

  [ ] 以下引自《隋书•天文志上》。

  [ ] 见《汉书•律历志上、下》。

  [ ] 陈遵妫:《中国天文学史》(第三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430页。

  [ ] 《续汉书•律历志中》。

  [ ] 《后汉书•郑范陈贾张列传》。

  [ ] 陈遵妫:《中国天文学史》(第三册),第1433页,注④。

 

  [ ] 《晋书•天文志上》。

试论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是儒家之学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名人启示录:老子原创《道德经》,为何孔子修订《六经》名声更响

    撰文:郭珣;图片:网络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我国古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2. 批判孔子、干翻朱熹,76岁用剃刀自尽,大明第一狂人真不简单​

    我们大家都生过病,也都治过病。不知道大家寻思过没有,诊断与治疗的差别?诊断是摸清楚你得了什么病,治疗是对症下药。

  3. 王阳明一出山就把刁民横行的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见心学的强大

    从贵州到江西,这一路王阳明足足行了一个多月。而我们的主角王阳明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接管了庐陵。不出所料,王阳明第一天上班,在县衙外面击鼓鸣冤的百姓便有黑压压的一大群。但实际上,他们对于王阳明的承诺丝毫不抱希望。做出承诺以后,王阳明派人把庐陵的各种税收单子调了出来,发现这里的杂税多如牛毛,而且大多来历不明。

  4. 读史明智:从《史记·鲁周公世家》入手,看西周姬姓诸侯的兴衰史

    提到春秋时期的鲁国,我们知道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但是不要忘了还有一位比孔子更早的牛人也是鲁国人,他就是鲁国的建立者周公旦。

  5. 历代王朝虽是以儒为政,但杂家才是整个古代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当代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自然都基于统一的国家制度框架,不过当中的具体执行者却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也都各具其能、各安其职。

  6. 中国人为什么不应该 ... 孔子和商鞅?

    一些中国人经常...孔子,说孔子的思想虚伪、腐朽、落后,看不起女人和劳动人民,为统治者服务等。我们可以...思想落后的当代人,却不能...孔子和商鞅,为什么呢?孔子和商鞅是2300多年前的人物,他们生前是风云人物,改变了当时的历史。今天的人凭什么...家?孔子、商鞅的时代,是中国的婴幼儿时期或者小学阶段。

  7. 孔子最喜欢的年青人是什么样子?

    长者喜欢一个年青人,无过于把他收为女婿。

  8. 地球的自转速度,是怎么计算得出的?又是谁算出来的呢?

    答:其实,出处不详,很有可能是古希腊人。

  9. 且看「 ”坏人”孟子是如何给齐宣王「 ”下套”的

    孟子学有大成后,一直周游列国想要实现自己用「”仁爱「”治国的抱负。但是苦于当时礼崩乐坏,一直都未能如愿。虽然周游的国君一直都认为他说的话是没有错的,但是没有一个君主愿意采用他的政治思想。孟子说话总是很赋有技巧性,下面来看一下孟子这个”坏人「”是如何给齐宣王”下套「”的。一、你可以是这样的人齐宣王问孟子说:"老先生,你能给我讲讲齐桓公和晋文公的故事吗?"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弟子没有讲齐桓公和晋文公的

  10. 说韩愈不配当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人,怕是没读过他19岁的这16字神作

    对于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位置,不少人是不解的,毕竟排在其后的还有王安石、欧阳修和苏轼。

随机推荐

  1. 有肝炎的人,可能自带「 ”两黑一臭”,你有没有?

    肝炎,是一个许多人畏惧的词。根据其病因,可以将肝炎分为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肾炎等,如生活中被人们熟知的乙肝就属于病毒性肝炎的一种,是因为患者体内携带者乙肝病毒,导致肝细胞感染受损。而乙肝的传播途径也主要是血液、体液或是母婴,所以正常的共同进餐或是近距离接触,通常情况下都是不会传播乙肝病毒的,大家也不必过分恐慌。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排毒解毒器官,出现肝炎的时候,身体也并不是无声无息的。

  2. 梦见长瘤_周公解梦梦到长瘤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长瘤好不好

    做梦梦见长瘤好不好?梦见长瘤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长瘤的详细解说吧。梦见身上长瘤,吉兆,表示身体健康等好事。梦见自己长了脓瘤甚至破裂流脓了,说明身体会保持健康状态,好运连连。梦见头上长了肿瘤,说明疾病缠身,可能不久于人世。梦见口中长肿瘤,家庭运势下降。原版周公解梦梦背上生瘤,吉。必有重负不能脱去,囊中有物之象,羁留远行之兆。

  3. 【 *** 钠】的意思是什么?【 *** 钠】是什么意思?

    白色晶体或粉末。其十水合物俗称「芒硝」。工业上主要是分解天然矿,芒硝脱水,***与氯化钠反应,或从生产重铬酸钠和苯酚的副产物中得到。主要用于制牛皮纸、纸板、玻璃和洗涤剂,也是生产硫化钠和硫代***钠的原料,在印染工业上作稀释剂和助剂,医疗上作泻药和铅、钡中毒的解毒剂。

  4. 修行人的人生

    修行人的人生昨晚,我住进深圳一家海边的酒店,享受着怡人的风景,心情格外舒畅。>由于客人的需求,酒店老板安排工人从夜里两点钟到早上八点之间,不停地宰...着,鱼虾虫鸟狗等旁生都难逃劫难。>如今,寺院里的一些修行人,为了保暖和美观,穿戴被宰...动物的皮草外衣,这真是愚蠢至极,缺乏智慧。深思这点是修行人最重要的责任。生活中如果利益不到众生,也尽可能不伤害他们,这样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更是修行人的人生!

  5. 中秋节祝福语_2018公司中秋节祝福语给员工_中秋节祝福

    2018年中秋节要到了,在这个月圆人团圆的日子里,将自己的祝福送给辛苦的员工吧,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2018公司中秋节祝福语给员工”,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2018公司中秋节祝福语给员工21.长路漫漫,但是有您的陪伴我们不会感到孤单,有您的支持我们一定会做的更好!2018公司中秋节祝福语给员工31.月饼几时有?

  6. 谈玉器价格评定

    谈玉器价格评定中国玉器以其温润莹洁的质地、端庄多姿的造型、华美典雅的纹饰、精美绝伦的做工而为人们所珍爱。中国玉器作为一种有物质材料、具体形态、完整工艺、文化内涵、时代风格的实物,应该和别的文化艺术品一样拥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或市场价格。古代玉器价格评定中国古玉以其承载的深厚中国文化底蕴而著称于世。中国史前玉器具有重要的文化信息与社会功能。

  7. 梦见弹奏竖琴

    周公解梦梦见弹奏竖琴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弹奏竖琴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纪晓岚妙语惊人

    纪晓岚是清代乾隆年间进士,官至协办大学士,学贯群籍,旁通百姓,是位了不起的大学问家。纪晓岚不仅学问渊博,是乾隆欣赏的才子中的首位,他个性豁达开朗、幽默风趣,也是被几代人传诵的妙语大师。纪晓岚不推辞,高兴地上前即席朗声道:>“这个婆娘不是人。”纪晓岚不慌不忙念出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不过,有前两句令人叫绝的妙句,大家张着嘴巴,直瞪着傻眼,知道纪晓岚会说出最后一句惊人妙语。

  9. 汉殇帝刘隆 中国历代王朝中帝王的30个惊人之最 让你一眼看穿历史五千年

    历代王朝中,帝王最多的是商朝,自汤至纣,共历30帝。 历代王朝中,帝王最少的是王莽的新朝、北朝的东魏,均仅历1帝。 历代王朝中,帝王平均寿命最长的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平均每帝享年54岁。 历代王朝中,帝王平均寿命最短的,是北朝时的北周,平均每帝仅享年22岁。 历代王朝...

  10. 明朝为何突然放弃远洋舰队

     明朝为何突然放弃远洋舰队  严重历史问题讨论 class=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