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星言夙驾,说于桑田。凭借日影定方向,楚丘建宫正开工。卫文公受命于危亡之际,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卫国日渐强盛。卫文公称得上是卫国的中兴之君,诗歌对他的颂扬可谓相人得宜。第三章描述卫文公对农桑的重视,也是对国之根本的重视。喜欢诗经、喜欢美文的朋友,请点击右上角查看官方账号进行关注哦!
【原文】
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桑。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然允臧。
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牝三千。
【生僻字注音】
揆(kuí) 騋(lái)
【译文】
定星行至南正中,楚丘开始建新宫。凭借日影定方向,楚丘建宫正开工。种植榛树和栗树,还有椅桐与梓漆,将来可作琴瑟用。
登上高高废墟顶,眺望楚丘的地形。看见楚丘和堂邑,仰望连绵的山峰,走下桑田察农情。占卜结果也吉利,天下终将得太平。
好雨纷纷又淅沥,吩咐倌人早早起。披着星光即驾车,劝耕歇在农田里。他是个正值的人,胸怀百姓心地宽,强壮母马三千匹。
【品析】
这首诗主要是歌颂卫文公不辞辛劳、勤政爱民的诗歌。
据记载,公元前660年,狄人攻卫,卫人无斗志, ... 懿公死,卫亡。卫国遗民不足千人,在宋桓公的帮助下渡过黄河,齐、宋援卫,立戴公,不久戴公死,卫人又立戴公弟文公。齐桓公发兵戍守亡而复存的卫国。漕邑不宜建都,前659年,齐桓公率诸侯助卫迁于楚丘。卫文公受命于危亡之际,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卫国日渐强盛。卫文公称得上是卫国的中兴之君,诗歌对他的颂扬可谓相人得宜。
诗的第一章写在楚丘建立宫室。在古代科学技术还相当原始的时代,他们利用自然界的气象星辰来定位,是很聪明智慧的做法。在建设宫殿的同时,还不忘在周边种植一些树木,“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桑”,等这些树木长大后,还能拿来做琴瑟,看得出,卫文公内心宏达志远、信心十足。
第二章写了建筑宫室的过程。登高望远,观察地形,眺立丘陵,勘察农田。这些细微的描写,在反应筑城过程的同时,连绵的山峰、宽阔的土地,还彰显出卫文公内心的豁达,以及对未来的无限向往。后两句写占卜,显示天地人和,卫国之兴,史之必然。
第三章描述卫文公对农桑的重视,也是对国之根本的重视。卫文公亲自躬耕农亩,规劝农桑。“好雨知时节”,一场绵绵细雨之后,文公黎明即起,见天已放晴,催促车夫赶紧套车去桑田。通过对具体细节的描述,一个亲民爱民的贤君形象,立刻跃然纸上。本章末尾三句,是全诗的重点。“匪直也人,秉心塞渊。”赞扬文公不是一般的平庸之辈,而是心胸豁达、心系民生、志存高远的贤君。“騋牝三千”,看似与全诗无甚关系,实则是文公各种操劳后的结果,也是对美好未来的象征。
总之,这首诗赞扬的是一位勤政爱民、心胸豁达、志存高远、亲民勤政的好国君。
喜欢诗经、喜欢美文的朋友,请点击右上角查看官方账号进行关注哦!
或加微信号:shijingqinghua
【声明:著作权所有,侵权必究。欢迎您的分享与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