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农历五月初五被称为端午节,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基本都会吃一些应节的食品,如:粽子等。在端午这个小长假里,我们过节之余,不要忘了要注意身体健康哦,其实端午节的习俗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都是古人留下来的智慧结晶。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端午节如何养生呢?

农历五月初五被称为端午节,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基本都会吃一些应节的食品,如:粽子等。在端午这个小长假里,我们过节之余,不要忘了要注意身体健康哦,其实端午节的习俗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都是古人留下来的智慧结晶。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端午节如何养生呢? 吃粽子 粽子又称「 ”角黍”、「 ”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汉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 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 红豆 粽子中一般含有红豆,红豆不仅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营养物质,而且具有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等功效。人体常为湿热阻遏,红豆能够利水湿,解热毒,与绿豆相辅相成,堪称消夏良药。 红枣 红枣粽子中一般含有红枣,红枣能补益脾胃和补中益气。 对于脾胃虚弱和肠胃不佳的人士,如消化不良、经常吐泻或便秘人士都有好处。此外,红枣又能补气血,对于中气不足及气血亏损人士特别有帮助,能减少平日气促气喘的情况,又能针对肌肉无力等症状,增加体力。 糯米 天气日益炎热,身体表面血流增加,肠胃功能逐渐下降,人容易苦夏消瘦。吃糯米正好能够改善这一问题。且不说其中的配料,仅就清香的叶子和柔软的糯米,就足以让人食欲大开。对于那些胃酸少消化能力差,传统称为「 ”胃寒”的人来说,糯米是非常好的食品。 粽子不宜作为一餐当中的惟一食品,一定要配一些菜。因为消化快,血糖上升迅猛,下降也比较快。如果多吃些蔬菜来配合,吃粽子之后就不会有这么强的饥饿反应。吃粽子时最好能同时喝茶水,可帮助吞咽和消化,同时,在吃粽子时最好搭配一些蔬菜、水果,最好是凉拌菜,这样可增加纤维素的摄入,而维生素本身就是一种消化酶,可促进粽子的消化。 挂香囊 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 ... 。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两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致密的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 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家长可以将香囊放在孩子的衣兜里或枕边,对于流感、白喉、水痘、流行性脑膜炎、麻疹等传染病均有一定的预防和辅助治疗的功能。 夏天气温高,很多人经常觉得没胃口,也在身边放个香囊。因为香囊里中药的香气被人体吸收以后,可以促进消化腺活力,增加分泌液,从而能够增强食欲。 由于香囊中的药物有通窍的作用,孕妇要慎用。另外要保持香囊的干燥,注意防水、防潮。若香囊接触皮肤处出现红疹、瘙痒等现象,请立即取下香囊,挂于室内空气流通处或车内。 赛龙舟 龙湫水也就是龙舟竞渡过的水,人们认为那是好水、活水,故常有喜喝龙湫水、洗龙湫水浴的习俗,民间也就有「 ”五月节洗龙湫水”的俗语流传。划船运动对「 ”坐”班族更有益。 双桨同时划的动作,可以使身体的双侧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划船运动中的后拉、前推、摇桨等动作,对上半身的肌肉是非常好的锻炼,提高了肌肉质量,以及协同工作能力。划船运动过程中一般都会有腰腹的前后俯仰动作,这能很好地锻炼腰腹部肌肉,减少腹部脂肪的效果也很明显;对改善腰肌劳损、肌肉僵硬,以及椎间盘等健康问题,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煮大蒜 大蒜是一种中药,味辛甘,能 ... 毒灭菌,熟食能清肠胃毒素,疏通血脉。端阳节早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以疏通血脉,消毒灭菌。 大蒜的味道那也是众人皆知,吃完大蒜敢开口说话的人没几个。但是你知道吗?其实,大蒜被称为人类的「 ”健康卫士”。大蒜中含有约0.2%的挥发油,其中的主要成分大蒜辣素具有 ... 菌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大蒜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保护肝脏、调节血糖,保护心血管,抗高血脂和动脉硬化,抗血小板凝集。营养学专家发现,大蒜提取液有抗肿瘤的作用,建议每日生吃大蒜3—5克。 吃五黄 端午节里为何要吃「 ”五黄”?黄色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尊贵的颜色,五月麦熟,也是丰收景象,带有吉祥意味;雄黄之黄,克 ... 邪毒,也有驱除五月气候中邪气的作用。所以说,吃「 ”五黄”的目的是驱邪毒、求吉祥。 端午节最大的风俗就是吃,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这就是‘五黄’。在端午节的中午,最适宜吃五黄餐,就是把五种黄色食物混在一起吃。因为中医理论认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可利用端午节节气的力量,抑制霉运、提升自己的精力。 用艾草 艾草,作为一种传统而又有效的草本植物,可做菜可做药,有着「 ”医草”的美称。一年356天,也仅有在清明节前后一个月,才会出现在大家的眼中。流传一句谚语云:「 ”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艾草春天生苗,高约二、三尺,叶形如菊叶,表面深绿色,背面密生灰白色绒毛。叶与茎具有油腺,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有驱蚊蝇、虫蚁,消毒 ... 菌,净化空气的作用。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草置于家中以「 ”避邪”,又或者使用干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之目的。 艾草医用 艾草具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止血、抗凝血,镇静、抗过敏和护肝利胆等作用。 在诗经时代,艾草就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一般用于针灸术的"灸"。所谓针灸其实分成两个部份。"针"就是拿 ... 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点燃之后去熏、烫穴道疗法。艾叶,晾干陈放数年后,将艾叶打成绒,色泽金黄,被称为金艾绒。可制成艾条、艾柱,点燃后于相应穴位做温和的处理。 艾叶之温通经络、散寒止痛,通过火的温热缓缓渗入皮肤,入于经络,而能调经络、肌腠、脏腑之沉寒痼冷。有温补阳气,又能散寒活血之功效。艾叶以存放得越久越好。 艾草食用 嫩艾当作食物,可以治痢疾以及泻血。《本草纲目》有曰:「 ”春月采嫩艾做菜食,或和面做馄饨如弹子。吞三五枚,以饭压之,治一切鬼恶气,长服止冷痢。又以嫩艾做干饼子,用生姜煎服,止泻痢,及产后泻血,甚妙。” 1 艾粄 艾粄因加有艾草,故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功能。有消食健胃,散寒除湿,消肿散结,平喘、镇咳、祛痰、护肝利胆的作用。 食材: 艾叶、 糯米粉、芝麻 、花生、红豆 步骤: 1.把芝麻、红豆、花生分别炒熟,研磨成粉。 2.艾叶过一遍开水后用刀剁碎,再放入锅里加一点点水和少量糯米粉炒成糊。 3.铲到大量糯米粉上,揉成面团;分成小剂子,压成一个小圆形。 4.把研磨好的馅料包入其中,不漏即可。 5.全部包好后,给每一个艾粄垫上一片叶子,水开后入锅蒸15-20分钟。 6.刚出炉的艾粄,趁热吃最好。摊凉后,放入保鲜盒保存好,第二天还可以吃。 2 艾粿 此品表皮光滑,色泽翠绿,清香扑鼻,甘中带苦,质柔有韧性,食而不腻。不仅风味独特,且能温肺暖脾,散寒除湿,有防病保健之功效。 食材: 鲜艾、糯米粉 步骤: 1.以鲜艾加碱煮至烂熟,滤干水,捣成艾泥。 2.再对半配上干糯米粉揉匀,然后分成小坯,包馅上蒸笼。 3.蒸笼底下要铺上大白菜叶子,然后旺火蒸熟即成或用油炸。 小贴士 馅料为糖、猪油、芝麻粉,亦可用猪肉为馅;也可用冬笋、白萝卜、腊肉炒熟,然后加上佐料,用这个作为馅更好吃。 形状一般为饺子状,也可做成圆形。由于它很有韧性,可以把它做成不同好看又有创造性的东西,像可以把它捏成蘑菇、兔子、冰糖葫芦等等的新奇玩意,只要你不嫌麻烦以及自己喜欢就好。 3 艾叶煮鸡蛋 艾叶煮鸡蛋,是一道对女性很有好处的食疗偏方。体寒的女性常吃,能起到温经暖宫的效果。有痛经的朋友更可通过服用艾叶煮鸡蛋,来达到改善的效果。 艾叶煮鸡蛋主要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将鸡蛋打碎跟艾叶一起煮成蛋花汤,另一种是将生鸡蛋放在艾叶水里煮熟。 食材: 艾叶100g、食盐适量、调和油适量、鸡蛋3个。 步骤: 1.艾叶拣去杂质,去梗,泡水。 2.洗净的艾叶切碎,并将3个鸡蛋打散。 3.锅里烧开水,水煮开后倒入艾叶煮开。 4.倒入鸡蛋液煮开,煮开后转中小火。 5.放适量盐、油煮开即可。 4 艾草茶 艾草茶,采摘的嫩艾草经过脱水干燥处理而成,与泡茶叶一样,用沸水冲开即可。喜欢甜一点的话,可以加入少许蜂蜜调味。对慢性咽炎的人来说,简直是年度最佳饮品。 它不仅能祛除体内寒凉之气,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人体抵抗力,有效预防空调病等现代病。 艾草驱蚊 有「 ”神仙草”美誉的艾草,具有抗病毒作用。其熏香效果良好,可以驱蚊,还能除湿脱臭,净化空气,有益人体支气管保健并帮助免疫力提升。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编辑:金小洣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养生艾叶端午习俗艾叶煮鸡蛋中药香囊健康养生中国习俗中医中药粽子健康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