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洪武八年三月起,鉴于北方官学没有像样的教师和教官、学生学业由此而废的不堪形势,先后命令大明御史台和吏部分别从国子监和南方学官中选调,还有从民间也选拔一些有学行的儒士,不拘人数名额。一旦选上,免除其家中赋税徭役,以此来鼓励学官儒士们到北方去支教,改变那里的文化教育落后面貌。此项政策果然管用,执行下去后北方教官教师缺额的局面顿时得到了改观。但不久又有人上报说:北方学校没书可读。朱元璋随即命令,由大明礼部出面,颁行书籍于北方学校,相当于现在的时髦做法“送书下乡”。据说当年有一阵子书籍断货,洪武皇帝就下令,让南京国子监抓紧时间,刻印“五经”“四书”及其他子史诸书。还不够的,就让人上福建去采购,然后再送往北方去。如此举措对于北方官学的恢复发展起到了积极扶持和推动的作用。> >   除了北方,洪武帝对帝国边远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也十分关心,不断下令督促驻守边地的军卫机构与各地方衙门兴办官学。由此,一些十分偏远的边地甚至少数民族地区也开始发展起了当地的官方教育。譬如广西庆远府忻成县“山洞蛮衣冠不具,言语不通,自古以来宾兴所不及”,可就为了响应洪武皇帝的号召,当地也办起了官学。朱元璋听说后很高兴,当即指示“边夷设学,姑以导其向善耳,免其贡”。洪武时期官学教育普及到了边夷地区,这是历史上所从来没有的。明人皇甫录曾赞叹道:地方州县设立郡学开始于宋仁宗,但像明太祖朱元璋这样大搞官学普及化,“其视前代相去甚远矣”。> >   第四,最为重要的是明朝洪武年间开始将地方官学的老师也编入了“公务员”的行列,甚至连学生的衣食问题也由 ... 买单,这就使得地方教育落到了实处。老师收入稳定,免得他们“不安分”,老想“跳槽”。学校由 ... 解决经费,所以也不用变着法子向学生收钱或搞什么辅导班让家长来掏腰包,甚至更不用绞尽脑汁将家长的血汗钱全部榨干用来缴纳那个什么的培养费、生活费、课本教材费、资料费……相反600年前朱元璋时代的学生生活由 ... 来买单(饮食一类),这倒与现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公费教育相差不远了。总之,这样的做法使得地方官学中师生都安心,中国地方教育由此真正开启,朱元璋功不可没。> >   对于地方官学有激励促进的机制远不止于此,朱元璋还采取了一些相应的针对性措施加速和促进各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   第一,将地方办学与教化视为官吏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 >   洪武五年朱元璋在给中书省的特敕中这样说:“令有司今后考课,必书农桑、学校之绩,违者降罚,民有不奉天时负地利,及师不教导,生徒惰学者,皆论如律。”> >   朱元璋重视教育不仅仅停留在发号施令上,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以是否对地方教育发展有所贡献作为擢黜官员的主要依据之一。洪武九年五月,山东日照知县马亮考满进京觐见,地方州衙门在他的考课评语中这样写道:此人“无课农兴学之绩,而长于督运”。朱元璋知道后十分不爽,随即跟主管人事的吏部官员这番说道:“农桑,衣食之本;学校,风化之原。这两者本是守令们所必抓的主要政务啊,这个叫马亮的倒好,不知要务,却乐此不疲地搞什么长途运输,弃本务末,能算得上称职吗?应该将他黜降,这样也可让其他地方官有所警戒!”> >   第二,重视学官选拔,优礼师儒。> >   在朱元璋看来,“学官所以造就人材,模范后进,非老成笃学之士,莫宜居是”。因此洪武时期特别重视对学官的选拔与任用。洪武十五年,朱元璋让礼部官员下文到各地,命令地方按察司严格考核儒学教官,不通经术的送中央吏部即人事组织部调任他职,而对于那些精通经典且有才能却又被压制的教官儒士,朱皇帝要一一过问,做出好的安排。洪武二十六年,定学官考课法,专以科举为殿最:“九年任满,核其中式举人,府九人、州六人、县三人者为最。其教官又考通经,即与升迁。举人少者为平等,即考通经亦不迁。举人至少及全无者为殿,又考不通经,则黜降。其待教官之严如此。”> >   至于物质生活等方面优礼师儒,前文已述,这里着重讲讲洪武朝政治隆遇优秀教官与优秀生员。洪武十四年起朱元璋下令对国子监等官学中的优秀教官进行政治隆升,将国子监助教赵新擢升为山西布政使,马懿擢升为江西布政司左参议,王景擢升为湖广布政司右参政,郝仲诚擢升为陕西布政司左参政,试司业张励擢升为山东布政司右参议;洪武十五年上海县儒学训导顾擢升为户部左侍郎。助教、试司业、训导都属于大明公务员行列中最为底层的,因为教学工作成绩突出,一跃而上,或为封疆大吏或为中央副部级干部,实在令人。> >   这里顺便说一下,洪武时期这样的情况并不很多。为了稳定教师队伍,一般原则上不到考满不去调动教官,朝廷还曾下令,严禁官府衙门差遣学官。> >   国子监生当官从优和当大官的更是俯拾皆是:“洪武二十六年,尽擢监生刘政、龙镡等六十四人为行省布政、按察两使,及参政、参议、副使、佥事等官。其一旦而重用之,至于如此。其为四方大吏者,盖无算也。李扩等自文华、武英擢御史,扩寻改给事中兼齐相府录事,盖台谏之选亦出于太学。其常调者乃为府、州、县六品以下官。”> >   与上述相对应的是,教官与生员要是教与学没搞好,或有违规违纪言行的,那将会受到十分严厉的处置。这些举措都对稳定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大有好处。> >   第三,对于书籍出版和笔墨等文具的生产流通实行免税。> >   这项政策在洪武开国时的《大赦天下诏》中就已经明确公示天下。> >   第四,考试选拔地方官学中的优秀生进入国子监深造,形成竞争机制。> >   洪武十六年二月,朱元璋下令实行地方官学岁贡制度,“命礼部榜谕天下府州县学,自明年为始,岁贡生员各一人,正月至京,从翰林院试经义、四书义各一道,判语一条,中式者入国子监,不中者罚之”。同年十一月,应礼部之请,洪武皇帝令各地岁贡生员中考试优秀者入国子监,次等者入中都国子监继续学习,考试不合格者及其相关的教官、提调官等给予相应的处罚。> >   洪武十九年(1386),大明依例在全国范围内的地方官学中进行“优秀生”选拔,当时共选得953人,即明史上所称“中式贡生”。朱元璋下令将其中的683名比较突出的优秀生直接送入国子监学习,其余的270名则送中都国子监。> >   但到了洪武二十年开始就改变了做法:那年全国各地共选得贡生1 200人,优秀的975人送入南京国子监,次等的132人送入凤阳中都国子监,还有93名不合格者则单独列出,后送回原籍重读,这对于地方官学教育无疑起到了鞭策的作用。> >   从洪武二十一年起,朱元璋又对全国各学校的“岁贡”作出定制:府学每年选拔1名贡生,州学每两年选拔1名贡生,县学每三年选拔1名贡生。这样的“岁贡”定制使得国子监有了十分充裕的生源,洪武二十六年全国官民贡生总共有8 124名。> >   这里所谓的“贡生”,即选 ... 的优秀生首先得在地方上进行考试选拔,在县里由知县主持考试选拔,在州里由知州主持考试选拔,在府里由知府主持考试选拔,但到了省里不是由“省长”布政使而是由提刑按察使主持考试选拔,然后再送到国子监深造。贡生进国子监起初是不用考试直接进的,就像上世纪60~70年代“工农兵上大学”那样,后来制度逐渐完善了,进国子监前得经过翰林院考试合格才能进入。这样就形成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完善考试升学制度。一旦进入了国子监,可以说是半只脚踏入了官宦仕途,因为洪武年间科举制正在恢复与成式之中,朱元璋对国子监的毕业生实行“监生历事”和“吏部候选”制度,任用了大量的国子监毕业生。因此对当时人们来说,从地方到中央层层考试最终能步入官场,除了科举之外,进入国子监可谓是最佳的入仕途径了。> >   洪武中晚期后,科举逐渐走向制度化,凡是国子监监生可不参加地方上那种级别繁多的“童试”,而直接参加“乡试”。这样一来,国子监一下子又成为了天下学子们争相挤上的“入仕便捷通道”。至此,从地方上的“岁贡”到国子监监生免去童试直接参加“乡试”,部分地实现了朱元璋的学校“储才以应科目”“科举必由学校”的理想。

洪武时期的“送书北方”和“支教北方”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2.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洪武年间的状元郎丁显真是走了狗屎运。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据说,考官初拟的名次为一百多名,却因为朱元璋的一个怪梦,这位会元中的差生居然逆袭成状元。次年,他入京参加会试,也有幸考中了会元。不过,丁显的成绩在会元中并不出类拔萃,当年会试一共有考生472人,会元为建文帝时期名臣黄子澄,第二名为国子监生练子宁,第三名为浙江高考状元花纶。

  3.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4. 仁厚的朱标,威猛的朱棣,那朱元璋其他儿子都怎么样?

    说到朱标,自然要说说朱标的弟弟们,那些觊觎皇位已久的藩王们。

  5.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6.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7.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8.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在打下江山以后都会封赏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君臣。而且这些造反的人就是当初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大臣,他们也受到了很多封赏,其中就有一个人叫费聚。在他学成以后,正好遇到朱元璋在为自己的队伍招兵买马,所以他就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朱元璋看在曾经和自己打天下的情分下,就同意了。

  9. 历史上的今天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朱棣,而交给朱允炆?

    太子的早逝,将朱元璋的部署全部打乱,他只能重新立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其实只有两个选择,燕王朱棣和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元璋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让他继承大统。

  10. 从「 ”胡惟庸案”,看大明初期政治情况与造成的改变

    胡惟庸是大明初期的一大政治转折点明立国初期,天下未定,南征北伐事务繁多,朱元璋不得不先沿袭元朝的政体,在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其下设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统领百官,掌握全国最高行政权。

随机推荐

  1. 到道场做义 ... 影响往生吗?

    因曾有位义工说,做义工没有时间念佛,所以做义工个个都不能往生。有些人听了这些话就不想再做义工。你看惠能大师当年在黄梅五祖的道场做八个月的义工,你们听到倓虚法师跟我们讲,极乐寺的修无法师,那是做一辈子的义工,你看他最后往生多自在、多潇洒。这真的,一点不假,预知时至,自在往生,没生病。

  2. 榴莲可治痛经,每天八个时间需喝水

    榴莲可治痛经,榴莲可治痛经寒性体质必备食物每天八个时间需喝水,榴莲是营养价值非常高的,尤其是在泰国经常作为病人,产后妇女补养身体的食物。榴莲是可以活血散寒,缓解痛经的食物,特别适合饱受痛经困扰人群常吃。榴莲还可以改善腹部寒凉,促进身体体温上升,是寒性体质必备食物。常吃大蒜的人发生癌症的几率明显更低,而且每天生吃半头大蒜可以降低乳腺癌,卵巢癌的发病几率。

  3. 东林八君子之一 东林党领袖高攀龙简介

    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高攀龙极力反对,上疏驳其荒谬。高攀龙和御史袁可立上疏,指责王锡爵排斥异己,认为皇帝不应无故贬斥大臣,并斥责郑材和杨应宿谗言诬陷,应予罢免。部院提请轻罚二人,神宗下旨贬高攀龙为广东揭阳典史。高攀龙接连上书要求革新政治,以挽救国家濒危的命运。吏部尚书赵南星经复查认为事实确凿,提请将崔呈秀戍边。

  4. 梦见洗头梦到洗头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洗头好不好

    梦见洗头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洗头的详细解说吧。梦见洗头,洗掉忧愁,忧愁会过去。.lishixinzhi原版周公解梦梦见吃枣子梦到吃枣子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吃枣子好不好见洗头者,忧事吉。《周公解梦》洗头迁居,疾病去。

  5. 为什么刘邦行项羽不行,从 ... 和政治方面分析发现刘邦不简单

    项羽所作所为,残暴更甚董卓,功绩反而稍逊。项羽是老派贵族,守旧,尊贵,在当时已经不能顺应时代潮流。项羽自身存在人格缺陷,不具备做领导人的素质。即使宰了刘邦也会有张邦李邦的。如果项羽有王者气质,不...刘邦,刘也夺不了江山。规则给了双方安全感,这种有序值得双方遵守。刘邦、朱元璋等采取...戮清洗,赵匡胤、刘秀等采取温和方式解除他们的权力,其实本质是相同的。

  6. 梦到红灯预示著什么 -周公解梦

    红灯在现实中寓意的禁止,不能做的事情,那么在梦境中是否也是这个意思呢?梦到红灯预示著什么梦中的红灯,代表的是前进中的小障碍。梦中出现红灯,是做梦人心中过于担忧的一种表现。梦见红灯,表明做梦人的计划实施的时候不会十分顺利,会遇到小的麻烦。梦见闯红灯,是在提醒做梦人做事时不要一时头脑发热、感情冲动。

  7. 梦见煮粥梦到煮粥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煮粥好不好

    梦见煮粥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煮粥的详细解说吧。梦见煮粥,预示著家人会发生矛盾。梦见粥,通常是提醒你要注意身体健康。梦见穿旗袍梦到穿旗袍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穿旗袍好不好但病人梦见自己向别人乞粥喝,则预示病情好转,开始恢复健康。《梦林玄解》梦乞粥食,凶,为饥荒之兆,又为贫乏之象。《梦林玄解》梦人授麻粥,吉。《梦林玄解》梦天雨粥,吉。

  8. 动人的英文情话

    因为如果你真爱第一个,就不会去爱其他人。为什么我还是如此的担心失去你,即使你都已经不是我的?走的最急的是最美的景色,伤的最深的是最真的感情。

  9. 梦见吃王八

    周公解梦梦见吃王八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吃王八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元旦祝福语_元旦祝福语大全(群发)_元旦祝福

    生命在运动,节日在于互动。不论亲朋好友节假日发个祝福还是不错的。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元旦祝福语大全(群发),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