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安石不出,奈苍生何,具有双重身份的谢安

走在幽深狭长的小巷里,身旁是一栋栋以黑白为主色的典型江淮风格古建筑,这些建筑就是当年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故居,而这条小巷也就是妇孺皆知的乌衣巷。如今身处小巷中,耳边似乎还能听到当年王谢豪族那些杰出的子弟们引经据典,激烈辩论的声音。虽有唐代诗人刘禹锡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告诉我们这些历史早已一去不复返,昔日权倾一时的士族豪强们也早已化作一抔黄土,但总有些人让后人始终铭记,其中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江左名相——谢安。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了解名相谢安,一起谈谈何为谢安的双重身份。 1. 出仕前的谢安——风流名士,琴棋书画样样通 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于豪门大族谢氏。由于出身书香世家,谢安自幼便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谢安本人也以年少聪慧著称于世。 《晋书.谢安传》记载桓温之父桓彝有一次到谢家做客,见到了当时年仅四岁的谢安,便大为赞赏道:「 ”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 王东海即王承,是东晋初年的大名士。桓彝把幼年谢安与当时闻名于世的王承相比,足见桓彝对谢安的赞赏之情以及此时谢安的与众不同。自小衣食无忧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还有自身与生俱来的天赋,使得谢安得以拥有充足的机会去学习各种艺术文化。当时的谢氏一族,自永嘉南渡以来显赫一时,谢安的许多长辈都是身负要职在身,在朝中极有话语权,此时的谢安并不需要承担起复兴家族的重任,所以谢安在出仕之前一直是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年少之时的谢安,就已经得到名士王蒙及宰相王导的器重,并在上层社会中享有较高的声誉。然而谢安并不想凭借出身、名望去猎取高官厚禄。朝廷最初征召谢安入司徒府,授任他佐著作郎之职,都被谢安以有病为借口推辞了,但即便如此,朝廷仍是屡次下达命令征召他,于是谢安干脆跑到外地游山玩水去了。谢安之风流可见一斑。谢安在游山玩水时,结识了王羲之,许询,支道林等一批饱学之士,也因此喜欢上了清谈这一在魏晋年间风靡一时的活动。但谢安只把清谈作为志趣,并不因为清谈而误国误民。在这一点上谢安与东晋的大名士王衍是截然相反的。 《世说新语·轻诋》记载:「 ”桓公入洛,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虚,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桓温北伐之时发出的这句感叹,直言王衍需要负神州陆沉的责任,正是因为在他看来,王衍作为当时庙堂之上乃至天下时望最高之人,崇尚清谈,而不以国事为务,影响是极其恶劣的。而谢安热爱清谈是一方面,但他也清楚地认识到坐而论道于国无益,所以只把清谈作为一项爱好。出仕前的谢安精通艺术,长于清谈,常携歌女出游,可谓风流名士。但当国家和家族需要他的时候,他将一改前半生的放荡不羁,以全新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 2.身负重任的谢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由于朝廷征召的压力越来越大,更重要的是谢万在北伐战争中失利被贬为庶民导致谢氏一族的权势受到极大威胁,谢安不得不出仕,担起复兴家族的重任。升平四年,已经四十岁的谢安成为桓温帐下的一名司马,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此后不久,谢万在悲愤中去世,谢安便以守丧为由趁机摆脱桓温的控制。离开桓温的谢安是如鱼得水,在往后十几年中不断升迁,并挫败桓温篡位之意,最终官至尚书仆射。与谢安自身气运逐步上升相反,东晋国运却在缓缓衰败。而此时东晋宿敌前秦却在王猛的治理下国力日益强盛。 终于在太元八年,东晋与前秦爆发了著名的淝水之战。当时,前秦之主苻坚率领主力军加上辅兵号称八十万大军直逼东晋都城建康。朝野上下一片震动,甚至有人提出投降。谢安却神情自若,仿佛此时并没有大军压境。随后他以征讨大都督的身份负责 ... ,力排众议选定谢玄等一批年轻将领,以北府兵为主力与前秦军队展开大战。谢玄手下的北府兵虽然勇猛,但双拳难敌四手,更何况前秦军队足有东晋军队十倍之多,所以当时大部分人都是不抱希望的。但在同年十一月,谢玄部将刘牢之却率奇兵突袭,一举取得洛涧大捷。十二月,双方军队决战于淝水,谢安处在后方运筹帷幄,又有精兵强将在前线奋勇 ... 敌,最终战胜了不可一世的强秦,取得了不可思议的胜利,谢安的声望也因此达到了顶峰。常言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谢安的得利自然会遭到其他人的嫉妒,因此谢安的晚年并不算平静。 3.谢安的晚年——急流勇退,具有大智慧 淝水之战以及随后的一系列的北伐战争,使得谢安达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俗话说,飞鸟尽良弓藏,东晋朝廷已重新稳固,再加上权臣司马道子的陷害,东晋孝武帝与谢安逐渐生隙。此时的谢安深知自身处境,于是主动交出权力,自请出镇广陵,谢安由此退出权力中心。同年十月,谢安病逝于建康,一代名相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总结 南齐名臣王俭这样评价谢安:「 ”江左风流宰相,惟有谢安。”在世人眼里,宰相似乎就应该是端正恭谨的样子,哪里跟风流扯得上边呢?但谢安就是如此,曲水流觞是谢安,携歌女出游是谢安,寒雪日内集也是谢安,这是属于谢安的风流;另一方面,淝水之战的决策者是谢安,不慕名利知进退以保全国家也是谢安,这是谢安的家国担当。所以说,谢安一人却具有双重身份,不可思议的是风流与端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能在一个人身上出现。谢安真正做到了我想风流即是风流,我欲端庄即是端庄。一代名相谢安就是如此,潇洒一生无所求,却又能在国家危亡之时挺身而出,他无愧于「 ”安石不出,奈苍生何”的至高评价!

安石不出,奈苍生何,具有双重身份的谢安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南北朝十六国,甘肃人建立了一半,来看看你知道几个

    甘肃的魏晋南北朝之一南北朝十六国,甘肃人建立了一半,来看看,你知道几个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礼崩乐坏,生灵涂炭,体制奔溃,君王丧命,城头变幻大王旗。这是一个上接秦汉,下启隋唐的时代,人们称之为魏晋南北朝。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代,魏晋南北朝。分裂和动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大的特点。

  2. 苻坚:淝水之战大败被嘲笑千年,可有谁知道他也是一代仁君呢?

    说起苻坚,大家一定听过很多关于他的典故吧。淝水之战,就是苻坚被中华历史嘲笑了几千年的败绩。

  3. 「大燕帝国简史」前燕 后燕 西燕 北燕 南燕 慕容复的复国梦

    大燕帝国是鲜卑族慕容部建立,包括前燕,西燕,后燕,南燕,北燕多个政权。八王之乱后,鲜卑慕容部先后击败鲜卑段部,鲜卑宇文部,成为辽东最大的割据势力。350年慕容恪击败了冉闵,占据了河北地区。后燕阶段384年,慕容垂起兵占据邺城,称帝并建立后燕。北燕阶段407年,冯跋发动政变,拥立慕容云为帝,取代后燕,建立北燕。慕容德死后由慕容超即为。410年被刘裕出兵消灭,慕容超遭斩首。

  4. 这个喜欢种菜的老汉,后代竟然出了四位开国皇帝

    今天说的这个老汉就是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刘太公名叫刘煓,也叫刘执嘉,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成年后,刘煓娶妻王氏,生了伯、仲、季三个儿子和一女儿,王氏因病去世后,刘太公又续娶了一位李氏,生下了小儿子刘交,这样,刘太公就有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分别是大儿子刘伯、老二刘仲、老三刘季、老四刘交,女儿刘氏。

  5. 都是诸侯争霸 为何春秋战国走向统一东晋十六国走向对峙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和东晋十六国时期均出现了秦晋燕赵魏楚等各国争霸,但最终春秋战国由秦国一统而东晋十六国却走向了南北朝对峙。本文尝试着提供一种新的思路,通过换一种角度重新梳理历史来探究其背后的发展规律和内在原因,以供参考。

  6. 刘裕出身寒微,原是一介无赖,为何能取代东晋、夺取皇位?

    我想对于我国历史比较了解的人来说,应该都不会对刘裕感到陌生吧,他在我国的历史上也有着较多的记载,不知道大家在阅读相关的历史时,心中会不会出现些许疑问,他出身于平民家庭中,在年轻时就是民众口中所讥讽的无赖,为何后期能够得到如此的发展,甚至还篡夺了晋王朝的江山呢?

  7. 皇帝贪杯失言,被张贵人用被子捂死,没被追究,只因真凶另有其人

    自晋元帝司马睿衣冠南渡,在江东建立东晋,与「”琅琊王氏”共天下以来,东晋朝廷的权柄,一直都落在士族门阀手中。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在短短七十年内,先后粉墨登场,他们专擅朝政,将皇帝架空,九五之尊如同傀儡一般,这个局面一直维持到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统治时期。古代君王司马曜的童年,生活在被大司马桓温支配的恐惧当中,等到司马曜登基坐殿,权力中心转移到以谢安、王坦之为首的陈郡谢氏和太原王氏门

  8. 皇帝一直无子,请算命先生算也无用,最后算命先生指了指洗衣房

    《晋书》上记载,晋太宗司马昱的妃子李陵容「”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昆仑”。早在秦代,中国便接受四夷朝贡,外邦奴隶也随之产生。他们「”深目高鼻发拳色黑”,多来自于南洋诸岛和非洲地区。由于身份低微,没有名字,国人将他们称为「”「”昆仑奴”。李陵容也是这样,早在幼年便被贩卖到中国,成了司马昱府中的洗衣女工。(李陵容剧照)司马昱是晋元帝的小儿子,妥妥的皇族之后。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被封为会稽王,享受会稽、宣

  9. 祖逖北伐效果显著,为何最后却不了了之?

    元康二年,东海王司马越携晋惠帝北伐成都王司马颖,祖逖于军中相随,大军于荡阴山大败,退守洛阳。

  10. 中国史上十二位传奇女将军,巾帼不让须眉,后世传为佳话

    她们统军作战,战功毫不逊于男将,为后世留下一段段传奇佳话。妇好去世后被厚葬,谥号为"辛",故又称"后母辛"。毛皇后被俘后拒降,最后被斩首,年仅20岁。侯景乱起,南梁高州刺史李迁仕举兵响应,冯宝夫妇率兵平叛。623年,平阳公主去世,唐高祖下诏以军礼下葬,极尽哀荣。洪宣娇不仅容貌娇美,而且英勇善战,史称其"年不满三十,艳绝一世,骁勇异常,从女兵数百名,善战,所向有功。

随机推荐

  1. 会衣是什么?会衣简介

    会衣是什么?会衣简介  基督宗教会衣,原为古代罗马帝国一般百姓的日常服装,随着教会制度与服务范围的发展,教会人士的服装,也逐渐各式礼仪、场合、职位的不同,逐渐发展出会服制度。  天主教的会衣,分为圣职人员祭衣及修会人士会衣。圣职人员祭衣依其职等分为:教宗、红衣主教、枢机...

  2. 30大于1000万

    他就是“食草堂”老板牛合印,时至今日,他仍然铭记着当初用30元钱买来牛皮的事情,他坦言,如果没有这30元钱的付出,自己是不会取得这样辉煌成绩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30元的价值要远远超过现在的1000万。

  3. 源贺简介_源贺北魏名将秃发破羌_北史·源贺传_源贺,西平乐都人

    秃发保周、秃发破羌等人逃往北凉,不久又投奔北魏。北魏太武帝即位后,赐爵西平侯,加龙骧将军。破羌在北魏被视作宗室,享有宗室的特殊封号直勤。北凉灭亡后,破羌因功迁征西将军,进爵西平公。太武帝因此告诫他,并且赐名为贺,任命为殿中尚书。文成帝将石华处死,并遣使慰勉源贺。期间,源贺数次要求卸任刺史职务,朝廷都没有允许。源贺当时正在抵御柔然,也被召回平城。朝廷命源贺都督三道诸军,并屯驻漠南。

  4. 【麻药】的意思是什么?【麻药】是什么意思?

    ★「麻药」在《汉语大词典》第18079页第12卷1278★「麻药」在《现代汉语词典》第861页★「麻药」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麻药麻药是什么意思麻药máyào即麻醉剂。

  5. 乾隆皇帝火烧妙善寺

    传说乾隆皇的祖宗是姓高的,本是乐清县西乡高岙村人,所以乾隆皇帝游江南时曾化名“高天赐”。为维护先皇的尊严和自己清明,乾隆当天命侍从传旨跟随来护驾的御林军,立即火烧妙善寺。那老者领着可怜的孩子寻到了母亲,并亲眼看到御林军燃起大火,将妙善寺烧毁。事后,那老者知道御林军是乾隆皇派来的,不由兴奋得几天几夜睡不着,逢人就告诉乾隆皇下圣旨“火烧妙善寺”,为民除害的经过。

  6. 太上皇唐顺宗的死亡之谜

    太上皇唐顺宗的死亡之谜  中唐李复言所著《续玄怪录》中的"辛公平上仙"一篇,当是整个唐朝最为隐秘而恐怖的故事。大型类书《太平广记》博收唐朝志怪与传奇,而唯度将此篇排斥在外,实有深意。下面就看看这个故事到底说了些什么。  故事开始后,率先进入我们视野的是两位唐朝的县尉:洪...

  7. 尼古拉二世简介_尼古拉二世生平_尼古拉二世为什么不跑

    1894年11月14日,尼古拉二世结婚。1896年5月18日,尼古拉二世加冕。灾难发生后,尼古拉二世和皇后亚历山德拉依然在当天晚上出席舞会,寻欢作乐,好象未曾有什么事故似的。但是,尼古拉二世对自由派这种温和的请求完全置之不理。尼古拉二世继续留用大部分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时期的大臣、官吏。

  8. 花荣明明有机会有替宋江报仇 为什么他会选择自缢?

    花荣,绰号小李广。宋江死后,其他活着的头领不去报仇,可以理解。他们与宋江的关系没有好到不顾生死去救,且不能提刀砍人去送死,也没有“百步穿杨”的本事。可他花荣,一张弓射遍天下无敌手。他若去杀“四贼”,并不难。一箭射死后,悄悄的藏起来,神不知鬼不觉。可他没有那样做,而是在宋...

  9. 如何磨电剃须刀

    如何磨电剃须刀?用过一段时间的电剃须刀如果不那么快了,可找一个锯蜂王浆瓶子的小砂轮,在电剃须刀网罩的内面,顺着电机的旋转方向磨上几分钟,然后在网罩上薄薄地抹上一层润滑油,装好后剃须会快得多。

  10. 不经意的美好

    一群人在一起畅饮,很不合时宜地,我突然就说起了工作中遇到的苦。彼时的我,恰像失了阿毛的祥林嫂,心酸地诉说不幸却遇到冷漠的耳朵,我只有讪讪地缄了口。不可阻遏地,心中生出了深深的感动。有了这样的精神依赖,便不觉得眼前的苦为苦了,我居然闯过了一道道原以为闯不过的难关。我知道这世上有人会借助酒精恣意地暴露他们的丑恶和欲望,也知道了这世上有人会借助酒精不经意地流露他们连自己都始料未及的美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