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曹操古墓_曹操的墓穴真正的位置在哪?

曹操的墓穴真正的位置在哪?

曹操墓即安阳高陵,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在曹操王都邺北城西12公里处。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葬在邺城的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

2009年12月27日,经中国考古学界一致确认,国家文物局最终认定,经考古发掘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墓主为曹操。2010年6月11日,安阳曹操高陵入选“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2013年5月,曹操高陵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6月,曹操高陵及邺城遗址入围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批准的《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

国家文物局表示,“曹操高陵的考古发掘、学术认定和研究成果公布等程序,符合考古工作规程”。个别学者例如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徐苹芳、魏晋南北朝文学专家袁济喜、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魏晋南北朝史博士张国安、中国盗墓史研究学者倪方六 等,对曹操墓持有争议意见,不过因质疑者大多非考古业内人士,所以不具有权威性。

2018年3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曹操高陵2016-2017年度考古发现,曹操遗骸基本被确认。

曹操高陵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斜坡墓道长39.5米,宽9.8米,最深处距离地表大概是15米,墓平面略呈梯形,东边宽22米,西边宽19.5米,东西长18米,大墓占地面积740多平方米。

曹操高陵,是一座多墓室的大型砖室墓。墓平面呈甲字形,墓葬坐西向东,墓葬全长近60米。墓室墓圹平面呈前宽后窄的梯形,东面最宽处宽22米,西面较窄处宽19.5米,东西长18米,墓圹面积接近400平方米,整个墓葬占地面积740平方米左右。由墓道、墓门、封门墙、甬道、前后主室和四个侧室组成,结构复杂,规模宏大。

墓道为斜坡状,上宽下窄,两壁分别有七个台阶,逐级内收。墓道上口宽9.8米,底部宽4.1米。全长39.5米,最深处距地表15米左右。在墓道与墓门接合处,南北两侧各有一道长5米、高4米的护墙。每面墙的墙体内立有五根原木立柱,作为龙骨。原木关节纹理清晰可辨。墓道填土含有大量料礓石,经平夯夯实,夯土层厚12—42厘米不等,十分坚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曹操墓

真正的曹操墓究竟有没有被发掘?

一千多年来,关于曹操墓的位置,有七十二疑冢之说,有许昌城外说,有漳河水底说,莫衷一是,谜团重重。

2008年在河南省发现的曹操高陵,印证了文献中对曹操高陵的位置、曹操的谥号、他所倡导的薄葬制度等有关记载是确凿可靠的信史。被认为是真正的曹操墓,有以下六大证据支撑:

1、墓葬总长度近60米,砖券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与已知的汉魏王侯级墓葬类似,与曹操的魏王身份相称;该墓未发现封土,也与文献记载曹操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情况相符合。

2、墓葬出土的器物、画像石等遗物具有汉魏特征。

3、墓葬位置与文献记载、出土鲁潜墓志等材料记载完全一致。据文献记载,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病逝于洛阳,二月,灵柩运回邺城,葬在了高陵,高陵在“西门豹祠西原上”。当时的西门豹祠在今天的漳河大桥南行一公里处,地属安丰乡丰乐镇。这座大墓就在西门豹祠以西。1998年,西高穴村西出土的后赵建武十一年大仆卿驸马都尉鲁潜墓志,也明确记载魏武帝陵的具体丶位置就在这里。

4、文献还记载,曹操主张薄葬,他临终前留下《遗令》:“殓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也在这座墓葬得到了印证:墓葬规模不小,但墓内装饰简单,尽显朴实。兵器、石枕等有文字可证皆为曹操平时“常所用”之器,一些玉器等装饰品也应是曹操日常佩戴之物。

5、最为确切的证据就是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和石枕。据文献记载,曹操生前先封为“魏公”,后进爵为“魏王”,死后谥号为“武王”。出土石牌、石枕刻铭称“魏武王”,正是曹操下葬时的称谓。曹丕追尊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

6、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经鉴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应为曹操遗骨。

曹操真正的墓找到吗

没找到,要是找到了 ... 肯定尽快公诸于众,然后设成旅游景点赚钱。

《三国演义》中称,曹操临终前令设七十二疑冢,以便使后人不知道他的墓址,但这并非史实。从现存史料和考古发现来看,曹操并没有秘葬,更未设疑冢,只不过是主张丧葬从简,没想到这“简办”了的丧事反而给历史平添了不少繁杂。近来出土了可证明曹操墓位置的石碑、石刻,虽然还不能确定曹操墓的准确位置,但基本上可以认定其大致范围,即在河北磁县时村营乡中南部和讲武城乡西部或河南安阳县安丰乡境内。专家们相信经过考古发掘,最终可以解开曹操墓之谜。

破解千古之谜 ,邺城遗址,曹操葬在邺城之西。

铜雀台遗址,曹操曾让后人登此台望其陵,今仅存台址。

《三国演义》中称,曹操临终前令设七十二疑冢,以便使后人不知道他的墓址。这并非史实,但七十二疑冢之说也不是罗贯中所创,从宋代开始曹操墓的所在就成了个谜。

近来,一些文物、文史工作者为寻找曹操墓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并出土了可证明曹操墓位置的石碑、石刻,虽然还不能确定曹操墓的准确位置,但基本上认定了其大致范围,即在河北磁县时村营乡中南部和讲武城乡西部或河南安阳县安丰乡境内,两地虽属两省,但隔漳河相邻。专家们相信经过考古发掘,最终可以解开曹操墓之谜。

从现存史料和考古发现来看,曹操并没有秘葬,更未设疑冢,只不过是主张丧葬从简,没想到这”简办”了的丧事反而给历史平添了不少繁杂。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公元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运到邺城,葬在邺城西边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没有封土建陵,没有随葬金玉器物,也没有建设高大坚固的祭殿。数百年后,墓葬简单的曹操墓就湮没在历史的陈迹之中了。宋代以后曹操被视为奸雄,其墓址不详也成了他奸诈的一个证明,七十二疑冢等说法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广为传布,不少人信以为真。

昔日的邺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一带,曹操墓引发了当地一些文物、文史工作者的极大兴趣。近人邓之诚《骨董琐记全编》中记载,1922年磁县农民崔老荣发现过一个古墓,其刻石所叙为曹操,刻石由县署保存。邯郸市的考古工作者对这一线索进行了专门的核实,结果没有找到可靠的依据。

二 在帝王丧葬史上“另起一段”

新华社石家庄12月20日电 (记者王文化)曹操的丧葬比较简单,却在历史上留下很深的痕迹。因为简单,使之在以厚葬为主的中国帝王丧葬史上“另起一段”。

我国帝王厚葬源远流长,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震惊世界,汉武帝以天下贡赋的三分之一为之修陵,唐太宗昭陵“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就是最后一个帝陵光绪崇陵,虽然墓主生前很郁闷,但陵墓还是颇壮观。薄葬古已有之,但在帝王薄葬中,曹操是开先河者,不建封土堆、不植树、不随葬金玉器物。汉代一个诸侯王刘胜死后都穿着2498块玉片、1100克金丝构成的金缕玉衣,号为武帝的曹操却只穿补过的衣服入殓。曹魏以至两晋帝王都有薄葬者,但唐代以后,帝王厚葬又成了传统,最后一个帝陵修到1915年,这已是民国的第四个年头了。

自古以来厚葬是主流,这有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孝莫重乎丧”“以孝治天下”的统治者重视丧葬,也不全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占有欲望。曹操虽然引领几位帝王,书写帝王丧葬史上薄葬的一段,但终不能产生更多影响。而且在厚葬为主的氛围中,薄葬者不被理解和支持也是难免,曹操墓之所以成谜,或也与此有关。许多人不相信,贵如曹操会简单地打发自己。魏晋的薄葬,与汉末战乱,许多厚葬之墓被盗掘有关,人们希望以薄葬来获得死后的安宁。这一愿望曹操没能实现,他虽被视为奸雄之首,却未能料到自己简办的丧事会成为光怪陆离的千古之谜,近1800年过去,还吸引着人们注意。

三 曹操墓之谜也许可以揭开

新华社石家庄12月20日电 (记者王文化)从宋代开始曹操墓何在就成了个谜,一些文物、文史工作者为寻找曹操墓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出土了可证明曹操墓位置的石碑、石刻,虽然还不能确定曹操墓的准确位置,但基本上认定了其大致范围。专家们相信经过考古发掘,最终也许可以解开曹操墓之谜。

曹操主张丧葬从简,没想到这“简办”了的丧事给历史平添了不少繁杂。据史料记载,曹操葬在邺城西边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没有封土建陵,没有多少随葬品。数百年后,简单的曹操墓就湮没在历史的陈迹之中了。宋代以后曹操被视为奸雄,墓址不详成了他奸诈的一个证明,七十二疑冢等说法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广为传布,被不少人信以为真。

昔日的邺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一带。临漳县文物保管所所长王福生介绍说:“邺城民间传说中,曹操墓有四种说法:在邺城以西(今河北磁县境内)设七十二疑冢;在漳河河底;在许昌城外;在邺城的铜雀台等三台之下。这些传说都没有多少依据,七十二疑冢大体上处在曹操自己安排的墓葬方向,但真正的墓主是北朝皇家贵族。其他说法与史实不符,也没有考古发现的证据。文史界的许多专家学者虽不相信七十二疑冢之类传说,但由于曹操墓千余年来无人知晓,河道、区划等地理因素变动很大,对曹操墓的具 ... 置也看法不一,认为在临漳、磁县和河南安阳的都有。”

邯郸市历史学会会长刘心长多年潜心于曹操墓研究,在对历史文献进行研究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认为曹操墓可能在磁县时村营乡中南部和讲武城乡西部约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他认为:曹操生前对自己墓葬位置有明确安排,说在“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这里方位与之相符;还说要其后人“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经实地考察,这一带处在从铜雀台一带登高西望所见最好位置;这里地势较高,漳河不能灌溉,土质较差,至今这里不少土地仍难以耕作,符合曹操所说“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的要求;《三国志》《晋书》等正史中都有曹操葬于这一带的有关记载。他还认为当地的地名如武吉、西曹庄、朝冠、东小屋、西小屋等也与守陵和祭祀有关。

临漳县文物保管所近来征集到后赵建武六年(公元340年)的勒柱石刻,上面刻有重建西门豹祠的一些情况,西门豹祠是曹操墓最重要的一个参照物。王福生说:“曹魏时期西门豹祠的资料目前尚未发现,这一石刻距曹操去世只有120年,其中提到的西门豹祠殿基应该是曹魏时西门豹祠的旧址。这一石刻是二十多年前在河南安阳市安丰乡出土的,由在当地打工的临漳时固村村民运回临漳村中放置,征集时才引起人们注意。由此推测西门豹祠位置应该在石刻出土的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境内,曹操墓也应在安丰乡一带。”

河南省安阳市文物部门也在安丰乡出土了后赵十一年鲁潜墓志,其上记载鲁潜是葬在曹操墓的西北角,这也可说明曹操墓可能位于河南安丰乡。刘心长对鲁潜墓志进行了研究,认为鲁潜墓志反映的曹操墓位置,与他判断的曹操墓位置只隔一条漳河,属于一个方向,以漳河为界,时村营乡和讲武城乡可视为北区,安丰乡属于南区。他认为曹操主张“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而从这一带的情况看,南区北临漳河难以埋葬公卿大臣,且土壤肥沃不符合曹操要葬在瘠薄之地的要求,从多种情况分析曹操墓在北区的可能性较大,可对南、北两区都进行考古发掘。

四 见证历史“轻”与“重”

新华社石家庄12月20日电 (记者王文化)简办的丧事,被视为耗资巨大的骗局;移风易俗的改革,成了奸诈的证明。但史料终究未被民间传说、文学作品所淹没,曹操墓千百年来的遭际,显示出史实的无奈与顽强,见证了在人言、道德、时间重压下,历史真实之“轻”与“重”。

曹操的墓葬,在史料中没有多少疑问。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中有曹操葬于高陵的记载,元人胡三省注中还指出高陵位置。但在众口相传的民间舆论面前,史料显得苍白无力。在曹操墓之谜的众多说法中,七十二疑冢之说流传最广,曹操确实葬在这一地区,且当地是有众多古墓,但这属北朝墓群,葬有北魏皇帝元善见、北齐兰陵王等人,这些人在历史上并非默默无闻,弄清究竟,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但就是这不难廓清的流言却在千百年里广泛地传播。罗贯中写《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志》是其所本,平添了原书中没有的内容,显然是有意为之。曹操做了许多大事,在其当世就对之褒贬不一,宋以后曹操开始被视为奸雄,愈应符《曹操疑冢》诗写道:“生前欺天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三国故事中,曹操成了“反面人物”的代表。这种情况下,有关曹操的史实受道德评判左右,就不难理解了。

随着时间流逝,历史的情况、史书的记载距现实越来越远。活跃在现实生活中的,是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记者长大的地方距所谓七十二疑冢所在地不远,知道这一传说的时间比知道历史上有三国还要早,前几天在出租车上听广播里播评书《三国演义》,还在讲曹 ... 前,令在讲武城外设七十二疑冢。在时间的不断冲刷下,历史的痕迹越来越淡,所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然而历史毕竟是历史,“古今多少事”虽会在笑谈中轻舞飞扬,但终没有随风而逝。

这是2004年11月拍摄的邺城遗址。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证明,曹操葬在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一带的古邺城之西。

从宋代开始曹操墓何在就成了个谜。一些文物、文史工作者为寻找曹操墓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出土了可证明曹操墓位置的石碑、石刻,虽然还不能确定曹操墓的准确位置,但基本上认定了其大致范围。专家们相信经过考古发掘,最终也许可以解开曹操墓之谜。

五 一个本不是谜的千古之谜

新华社石家庄12月20日电 (记者王文化)曹操墓本不是谜,但从宋代起就无人知道曹操墓所在,并有了设七十二疑冢的传说,经过《三国演义》等的宣扬,曹操墓就成了个妇孺皆知的千古之谜。

曹操对自己的丧葬有明确“说法”,他死前一年多《终令》称“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临终前《遗令》中更是明确了要穿着平时衣服入葬,不要珠宝陪葬。他的儿子曹丕、曹植都有文描述葬礼和入殓的情况,交待了葬在邺城之西,晋代文人陆机、陆云作品中也有关于曹操丧葬情况的介绍。史书中司马懿、贾逵等人的传记里有他们护送曹操灵柩到邺城入葬的记载。如曹操设疑冢的话,那他就是在留给后人的许多史料上都作了假,不仅在生前,改朝换代后还有人出力,且随后的几百年无人发现,这有些荒诞。

史料显示,由于丧葬从简,过了没几年,曹操墓上的祭殿就毁坏了。没有随葬金玉器物,也不为盗墓者所重视,再加上没有封土建陵,没有植树,几个朝代之后,曹操墓所在便无人知晓了。到唐代人们对曹操墓的位置还没有什么疑问,唐太宗 ... 曾为曹操墓作祭文,但从北宋开始,虽然曹操墓位置在史书上有记载,但现实之中没有人知道曹操墓的所在。也是从北宋开始,曹操被定型为奸雄,其墓址不详也成了他奸诈的一个证明。邺城以西有北朝墓群,被传为曹操的七十二疑冢。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称,曹操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渲染了曹操的奸诈。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曹操冢》点出曹操墓可能在其设的七十二疑冢之外,更显示出其诡诈。随着这些杰作的流传,曹操墓之谜就更加引人注目,也更加扑朔迷离了。

曹操墓在哪里?

三国时代魏国的开创者曹操,是个争议极大的人物。他生前没有作成皇帝,死后才被追封为魏武帝。陈寿写的《三国志》称誉他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而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却称他为“汉赋”、“奸雄”。根据《三国演义》改编的三国戏,也把他刻画成一个大白脸的奸臣形象,使他成了个妇孺皆知的人物。

曹操晚年曾为自己安排过后事,《三国志》中写他临死前两年下了一道命令,叫人为他在西门豹祠西边高原上的瘠薄之地建造一座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意即陵墓要建在高地上,地面上不要堆起高高的坟头,也不要做什么记号。《三国志》还讲到,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曹 ... 于洛阳。

二月,葬于高陵。这高陵可能就是指西门豹祠西原上已建造好的寿陵。而《三国演义》中讲到曹操临死时的遗嘱却有另一种说法,他叫人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72座,不让后人知道他的遗体葬在什么地方,怕有人去掘他的墓。

《三国演义》虽然是部小说,但是它主要是根据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写的,只是做了些文学加工,内容是七分纪实,三分虚构。那么它对曹 ... 后的陵墓记载,就不能不考虑到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这样,对曹操陵墓的记载便有了不同的说法:一是西门豹祠西原上,号称高陵;一是彰德府讲武城外,有疑冢72座。

要想弄清曹操的陵墓究竟在哪里,首先应当弄明白西门豹祠和彰德府的所在地。历史上有西门豹治邺的记载,所以西门豹祠一定是在邺城,即曹操被封为魏王时的都城,也就是今天河北与河南交界处的临漳。而彰德府,其实在三国时并没有这个地名,它是金朝时才有的,即今天河南与河北交界处的安阳市。临漳与安阳,今天分属于河北河南二省,是紧挨着的。古代还没有分省的时候,那两个地方多数时候称为邺城,到金朝则称彰德府。说来说去,邺城和彰德府其实是一个地方。

因为西门豹治邺给邺城一带的老百姓带来了很大好处,所以今天临漳一带,也包括今天的安阳市一带,有许多西门豹祠。

按照《三国志》中的说法,曹操的陵墓是在西门豹祠的西原上,但究竟是哪一所西门豹祠却很难确定,因为那是一座“不封不树”,什么记号也没有的陵墓,要想找到它是很难的。

有人认为曹操虽然在生前规定他的陵墓“不封不树”,但是他的儿子曹丕等人安葬他的时候,为了上坟祭祀的需要,不可能一点记号也不做,难道把他埋了以后就什么也不管了?这恐怕有些不近情理,也不符合中国人“慎终追远”的孝道。

《三国志》明确记载曹操的陵墓称为高陵,即使“不封不树”,但在地名上也许会留下叫高陵的村庄。如果能对今天临漳、安阳一带的新旧地名进行一次深入的挖掘和普查,也许可以找出一些关于曹操陵墓的线索。

那么彰德府讲武城究竟有没有72疑冢呢?在今天临漳县三台村以西八里处,确实有个地方叫讲武城,有人认为那可能就是《三国演义》所说的彰德府讲武城。从那里向西一直到磁县,也就是今天安阳市北郊的丰乐镇一带,的确有许多像小山头那样的大土堆,当地有人叫它们“曹操坟”。这些可能就是所谓的72疑冢。从前有人盗掘过其中的几座,也的确挖掘出了一些墓碑之类的东西,但是那些都是北魏和北齐时代的王公大臣的坟,比曹操晚了二三百年。如果那些大土堆原先的确是曹操的疑冢,是后来被北魏、北齐的王公大臣坟上筑坟,加以占领,那么不知当年他们坟上筑坟时是否深挖过,有没有在其中的一座挖掘到曹操的遗体或其他与之有关的随葬品之类。查遍北魏北齐的史书,不见有这方面的记载。

也有人认为曹操生前叫人修72座疑冢,是故意布下的迷魂阵,很可能72座疑冢都是空的,曹操的遗体则葬在另一个秘密的地方。足智多谋的曹操不可能想不到,如果他葬在72疑冢中的某一座之中,那么后人把72疑冢全都挖开,不就找到他的遗体了吗?看来曹操决不会这么傻。

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到讲武城至丰乐镇一带的曹操72疑冢处凭吊,并想对曹操的陵墓进行探索和考察,但是都没有什么收获。曹操曾有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他生前多次设下计谋,欺骗了许多人,到死时居然还设下这样诡秘的计谋,不让后人知道他的陵墓在哪里,从这里足可以看出曹孟德狡猾、多疑、攻于心计的性格特点。

曹操墓是如何发现的

盗墓者在倒卖东汉大墓陪葬品时被抓了 才”发现”东汉大墓.

至于下面到底是否是曹操 还有很大争议

个人人为不是的 曹操自己要求薄葬 结果挖出个号称值千万的珠子

很奇怪盗墓的人难道不先拿这个价值最高的东西,反而到处乱丢? 有作假嫌疑 砖家说法很矛盾

挖出猪圈 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曹操有养猪的爱好么

魏武王常用?! 我不清楚历史其他王 是不是喜欢给自己常用的东西立碑 然后盗墓的不拿”最贵”的珠子 却拿些了残碑破玩意 最后还会被抓

曹操墓到底在哪里

曹操墓的位置在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

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二号墓地的考古挖掘最终解开了曹操墓所在地之谜:经过权威考证,这座东汉大墓的主人正是大名鼎鼎的魏武王曹操。

此次墓 ... 出土刻铭石牌59件,有长方形、圭形等,铭文记录了随葬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其中8件圭形石牌分别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等铭文。

在追缴到的从该墓被盗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铭文。这些材料为确定墓主身份提供重要的、最直接的历史学依据。

在墓室清理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专家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3个个体,其中墓主人为男性,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的卒年66岁相吻合。经研究,认定这座东汉大墓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高陵的发现,印证了文献中对曹操高陵的位置、曹操的谥号、他所倡导的薄葬制度等有关记载是确凿可靠的信息。

扩展资料:

从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村向西出发,到达西高穴村不过七八公里的路程。丰乐镇是西门豹祠所在地,这跟《元和郡县图志》推测的曹操墓在西门豹祠西7.5公里正好相同。

在西高穴村南,远远就可以看到两座银色的钢制大棚,现场封锁严密,两三米高的石棉瓦围得严严实实,大门入口处拉起绳索,村民说,这就是曹操墓的发掘现场。

墓地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券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

墓地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通过一个39.5米的斜坡墓道,直接通到墓室门口,距离地面15米。如果有一座建筑的话,墓地就位于该建筑的地下五层。

在墓室门口,可以清楚地看到,墓室分为前室和后室,中间有甬道相通,前后室顶部为四角攒顶,甬道为砖券拱形顶。前后墓室东西两侧各有一个耳室。

考古人员说,仅在墓口一看,就可以发现葬制规格非常高,墓主人的身份也是非常显赫。

走进墓室,可以看到多个盗洞。考古人员介绍说,从目前收集到的材料看,从魏晋时期一直到现在,墓室曾遭到多次盗扰,不光是文物丢失,很多历史遗迹也遭到破坏。

不过,考古人员还是找到了一些幸存的重要随葬品,共出土器物250余件,有金、银、铜、铁、玉等多种质地。器类主要有铜带钩、水晶珠、玛瑙珠、石圭、石璧、石枕、刻铭石牌、陶俑等,其中以刻铭石牌和遗骨最为重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曹操墓被确定:随葬“寒酸” 2位佳人陪葬

曹操 出土陵墓引发“质疑” 曹操墓真的找到了吗

不确定,有争议。

曹操墓即安阳高陵,位于河南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在曹操王都邺北城西12公里处。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葬在邺城的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

2009年12月27日,国家文物局认定,经考古发掘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其就是曹操墓[1] 。2013年5月,安阳曹操高陵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6月,河南安阳曹操高陵及所在的邺城遗址入围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批准的《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发掘单位和国家文物局认为此墓为曹操墓,但是以闫沛东、倪方六为代表的所谓“学者”和民间对于“是否是曹操墓”这个问题仍有些不同意见。考古界专家一致认同官方考古结论

从宋代开始曹操墓何在就成了个谜,一些文物、文史工作者为寻找曹操墓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出土了可证明曹操墓位置的石碑、石刻,虽然还不能确 定曹操墓的准确位置,但基本上认定了其大致范围。

安阳西门豹祠

专家们相信经过考古发掘,最终也许可以解开曹操墓之谜。

史料记载,曹操葬在邺城西边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没有封土建陵,没有多少随葬 品。数百年后,简单的曹操墓就湮没在历史的陈迹之中了。宋代以后曹操被视为奸雄,墓址不详成了他奸诈的一个证明,七十二疑冢等说法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 广为传布,被不少人信以为真。[8]

昔日的邺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香菜营乡、习文乡和河南省安阳市北郊一带。临漳县文物保管所所长王福生介绍说:“邺城民间传说中,曹操墓有四种说法:在邺城以西(今河北磁县和河南省安阳市安丰境内)设七十二疑冢;在漳河河底;在许昌城外;在邺城遗址的铜雀台等三台之下。这些传说都没有多少依据,七十二疑冢大体上处在曹操自己安排的墓葬方向,但真正的墓主是北朝皇家贵族。其他说法与史实不符,也没有考古发现的证据。文史界的许多专家学者虽不相信七十二疑冢之类传说,但由于曹操墓千余年来无人知晓,河道、区划等 地理因素变动很大,对曹操墓的具 ... 置也看法不一,认为在临漳、磁县和河南安阳的都有。”

曹操墓的位置(4张)

邯郸市历史学会会长刘心长多年潜心于曹操墓研究,在对历史文献进行研究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认为曹操墓可能在邯郸磁县时村营乡中南部和讲武城乡西部约5平 方公里的范围内。他认为:曹操生前对自己墓葬位置有明确安排,说在“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这里方位与之相符;还说要其后人“时时登铜雀台, 望吾西陵墓田”。经实地考察,这一带处在从铜雀台一带登高西望所见最好位置;这里地势较高,漳河不能灌溉,土质较差,至今这里不少土地仍难以耕作,符合曹 操所说“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的要求;《三国志》《晋书》等正史中都有曹操葬于这一带的有关记载。他还认为当地的地名如武吉、西曹庄、朝冠、东小屋、 西小屋等也与守陵和祭祀有关。

安阳市安丰乡出土的后赵建武六年

(公元340年)的勒柱石刻,上面刻有重建西门豹祠的一些情况,西门豹祠是曹操墓最重要的一个参照物。王福生说:“曹魏时期西门豹祠的资料目前尚未发现,这一石刻距曹操去世只有120年,其中提到的西门豹祠殿基应该是曹魏时西门豹祠的旧址。这一石刻是二十多年前在河南安阳市安丰乡出土的,由在当地打工的临漳时固村村民运回临漳村中放置,征集时才引起人们注意。由此推测西门豹祠位置应该在石刻出土的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境内,曹操墓也应在安丰乡一带。”

河南省安阳市文物部门也在安丰乡出土了后赵十一年鲁潜墓志,其上记载鲁潜是葬在曹操墓的西北角,这也可说明曹操墓可能位于河南安丰乡。刘心长对鲁潜墓 志进行了研究,认为鲁潜墓志反映的曹操墓位置,与他判断的曹操墓位置只隔一条漳河,属于一个方向,以漳河为界,时村营乡和讲武城乡可视为北区,安丰乡属于南区。他认为曹操主张“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而从这一带的情况看,南区北临漳河难以埋葬公卿大臣,且土壤肥沃不符合曹操要葬在瘠薄之地的要 求,从多种情况分析曹操墓在北区的可能性较大,可对南、北两区都进行考古发掘。[9]

根据出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的石牌、鲁潜墓志、以及西门豹祠位置,经过多位专家充分论证,最终确定安阳市西高穴村就是曹操墓所在地,千百年来所有的猜测所有的争论终于停止,千古谜团终破解。

曹操究竟盗取了谁的墓,养活军队三年

在三国时代,群雄争霸,怎么争?那你必须有军队,光有军队还不行,还必须要有钱有粮草,诸葛亮不是说过一句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也就是说想要打胜仗就必须要有充足的粮食和钱,因为当时处于战乱的年代,物资相对是比较少,军队的钱和物资从哪里来?这就要说到曹操盗墓了。

其实,在东汉末年,因为三国争霸,战争不断导致国力匮乏,所以盗墓者有很多,可为什么史料上的记载对曹操的盗墓尤为的多而详细呢?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了,曹操盗的这个墓不是一般的墓,里面的金银财宝足够他的军队用三年,所以,史料记载的详细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到底谁的墓能有这么多的金银珠宝,能养活曹操的军队三年之久,那就是梁孝王刘武,那这个刘武又哪来的这么多钱呢?梁孝王刘武是汉武帝刘彻的堂叔,活着的时候享受的封地多达40多座城,史料记载:他的财富比西汉国库中的财富还多,多到刘武的夜壶都是用金子做的,真是富得流油,也难怪盗墓者曹操会盯上他的墓!

还有一点值得说的是,其实他本该不应有这么大的墓地,因为他活着的时候野心很大,曾与汉景帝争过皇帝,但因得不到支持最后以失败而告终,自此以后,他安分守己,两耳不闻外事,在他死后,汉灵帝看在他年轻时立下汗马功劳的情分上,最后用皇家待遇安葬了他,再加上他本身就富有,所以墓中金银数不胜数!

曹操盗墓并不是自己亲自去盗墓,而是他组建了一个专门盗墓的团队,并取名为“摸金校尉”,其实前面咱们有提到,在当时,盗墓者非常多,但在盗墓方面有长远打算的也就只有曹操了,从他的“摸金校尉”就能看出来曹操的良苦用心,把盗墓当作一种专业的事来办,并且还是由专业人组成的团队。

曹操的“摸金校尉”也算是给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除了前面我们提到的梁孝王刘武的墓地,曹操的盗墓团还盗了一个非常大的墓地,那就是永城芒砀山王陵墓群,这个墓地真是有着数不尽的财宝,因为墓中埋葬着王侯将相,以及王后嫔妃等等有一定身份的人,陪葬的珠宝自然不会少,不得不说,曹操的“摸金校尉”为曹操军队的供给提供了非常丰厚的保障,不但可以养三年,而且发到每个士兵手上的军饷还算比较充足!

三国时期曹操的墓地到底在哪里?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生性多疑,他这种人死的时候想必也要好好把自己的墓藏起来,所以史书上说,他一共修了72个疑冢,来迷惑世人。他的真坟究竟在哪,历代史书说法不一,就是到了当今,这还是史学界的公案。为什么难找,我总结下,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曹操生性多疑,其人更是施诡计的高手,他一连为自己修了72个疑冢来防范2:还是曹操这个人善于谋略,相传,他死后,曾散步了大量坟墓的消息,真真假假,眼花缭乱,有的估计都是乱编的,这也给人们的探索增加了难度

3:沧海桑田,多少年过去了啊!!!,地形地貌早就变了,即使哪一天有人考证出真正的坟墓在哪,要挖出来也非容易的事。你想啊,咱中国能人多了去了,咱们的盗墓事业何其壮大,几千年来都不曾听说有人找到曹操饿墓,难度可见一斑。你要是感兴趣的话,也可以钻研下,跟曹操斗智,等哪天找到他的墓你就名扬天下了!呵呵

曹操墓在啥地方

关于曹操墓所在地,1000多年来说法众多,诸如许昌城外说,漳河水底说,铜雀台下说,河北彭城说,最著名的莫过于七十二疑冢之说——曹操临死前害怕坟墓遭到盗掘,吩咐死后将72座棺木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抬出邺城,埋葬在漳河旁72个不同的方位,布下迷局。众多的传说中,哪些更为可靠?真相如何?曹操墓究竟在何地?

据说许昌有两座曹操墓

今年夏天,在许昌采访三国文化遗迹时,曾听到曹操墓在许昌之说,这勾起我们探访曹操墓的兴趣。

我们的寻访首先从许昌开始。在许昌,据说有两处曹操墓:一处在今魏都区大十字街原土特产门市部的后院,这里传说在日军侵占许昌时,曾遭到日军一个连队的盗挖;上个世纪50年代,遗迹尚存,但已经没有文物可做佐证了;我们今日探访,已经看无可看。

另一处在许昌清潩河中。说曹操墓在此河中,来源于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曹操冢》一文:“许城外有河水汹涌,近崖深黯。盛夏时,有人入浴,忽然若被刀斧,尸断浮出。后一人亦如之。转相惊怪。邑宰闻之,遣多人闸断上流,遏其水。见崖下有深洞,中置转轮,轮上排利刃如霜。去轮攻入,中有小碑,字皆汉篆。细视之,则曹孟德墓也。破棺散骨,所殉金宝尽取之。”

在该文的最后,蒲松龄还曾感叹地说:“后贤诗云:‘尽掘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家藏君尸。’宁知竟在七十二疑冢之外乎?奸哉瞒也!”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多采自民间志怪传奇,但这篇似乎言之凿凿,成为曹操墓所在地众多说法中的一种。

许昌市文物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说,由于缺乏实物佐证,曹操墓在许昌之说不足为凭。而真正的曹操墓很可能在漳河两岸的安阳与河北临漳境内。

曹操七十二疑冢说最流行

在关于曹操墓地的说法中,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莫过于“七十二疑冢”了。曹操做过盗墓贼,挖掘过黄巾军将领张角的坟墓,而其生性多疑且又奸诈的性格,使很多人相信:他完全有可能临死设下“七十二疑冢”。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特别写道:“(曹操)又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

安阳市原地名办主任许作民介绍,曹操七十二疑冢的说法最早产生于宋代,正如《三国演义》所说,曹操是怕后人盗挖才设下的。古代写曹操疑冢的诗词很多,如北宋王安石《疑冢》诗云:“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蝼蚁往还空陇亩,麒麟埋没几春秋。”这里所说的“八九丘”即指七十二疑冢。

在南宋诗人范成大《拦辔录》中,写他出使金国途中经过相州时看到“(讲武)城外有(曹)操疑冢七十二,散在数里间。传云操冢在古寺中”。古寺即好事者所建的曹公庙,在七十二疑冢中。

元代纳新的《河朔访古记》中也曾提到“(讲武)城外高丘七十二所,参错布置,垒然相望,世云曹操疑冢。初,操之葬为惑后人,不致发掘故也。冢间有曹公庙,殿屋甚华丽”。

在明代的《邺乘》中也曾记载:“疑冢在漳河南北,垒垒不绝,大小殊状,俗曰曹氏疑冢。”

关于七十二疑冢,还有一个颇为蹊跷的传说:在清朝同治年间,有个叫牛伢儿的少年在讲武城东南的彭村打柴时,突然在一人多高的蒿草丛中发现一座大冢,大冢墓砖已显露,墓前倒卧一块石碑,他赶忙从几里外的村子里叫来一位私塾先生,辨认石碑上的字。一读,才知道这是魏武帝曹操陵墓。于是村人立即将这件事报告到磁州县衙门。县令得知后,马上坐轿赶到彭村,可是再拨开蒿草丛看,那座大冢竟无影无踪,连石碑也找不到了。县令十分生气,认为私塾先生欺骗他,命役卒将他一顿毒打,而再去寻找牛伢儿,这少年却从此没了下落。 在这些文字记载与传说中,七十二疑冢毫无例外地都跟“讲武城”有关。讲武城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从安阳市出发,沿107国道向北二三十公里,即到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村,该村隔漳河与河北磁县讲武镇相望,其间相距不过两三公里。通过漳河大桥,即可到达讲武镇地界。相传曹操疑冢就设在讲武城外,即今磁县及相邻的临漳县境内,都有着数丈高甚至数十丈高的墓冢,这些墓冢长期被当做曹操的疑冢。

这些墓冢是否为曹操的疑冢?有人曾经提出过疑问,因为根据曹操临死时下达的《终令》,曹操要求他的寿陵建在西门豹祠的西原上,“因高为基”,“不封不树”,也就是说,陵墓必须建在地势高的地方,上面既不要封土,也不要种树,没有任何标志。而临漳、磁州境内的七十二疑冢,却是人工封土堆积而成,明显不符《终令》。

疑问最终被证实。1976年,磁县大冢营村北一座墓地被发现;两年后经过发掘,从其墓志铭中得知主人是北齐武成皇帝高湛之妻、北方蠕蠕族的邻和公主。

距蠕蠕公主墓不远,考古工作者随后又发现了北齐后期著名战将兰陵王的墓地。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文物部门开始了对七十二疑冢的系统调查和部分发掘,最终证明“讲武城外”的疑冢并非72座,而是134座,它们也与曹操墓无关,大都是东魏和北齐的皇家墓葬。

许作民说,历史上,邺城作为国都是从曹操时代开始的,十六国时期的后赵、冉魏、前燕及南北朝时期的东魏、北齐,都把邺城作为国都,皇族都把墓葬埋在邺城不远的漳河两岸,是自然的事儿。讲武镇离邺城不过数公里,有大量的东魏、北齐墓并不奇怪;即便在漳河南岸的安阳市安丰乡境内,也有数十座这样的古墓。这些墓显然与七十二疑冢无关。

曹操墓埋在漳河河底

理清讲武镇的疑冢谜团之后,我们沿着漳河河堤前往邺镇(邺城遗址所在地)三台村的途中,不时可以看到漳河河内的景象:这条历史上经常洪水泛滥的河流,如今却干涸得面目全非,河底种满了郁郁葱葱的庄稼,丝毫不见水流的踪影。

曹操墓埋葬在漳河河底是传说之一。这则传说来自清康熙年间褚人获的《坚瓠续集》,其中说:“顺治初,漳河水涸,有捕鱼者见河中有大石板,旁有一溪,窥之黧然,疑其中多鱼,仍由溪入。数十步,得一石门,心怪之,出招诸捕鱼者入。初启门,见其中尽美女,或坐,或依,或卧,分列两行。有顷,俱化为灰也。内有一床,床上卧一人,冠服俨如王者。中立一碑,渔人中有识字者就之,则曹操也。众人因跪而斩之,磔裂其尸。诸美人盖生儿殉葬者,地气凝结,故如生人。继而泄其气,故遽成灰。独操以水银殓,其肌肤尚未腐朽也。”

这种清人笔记体裁的记载,其真实性有多大,则很难判断。

倒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篇探讨曹操墓的文章曾引述财政部副 ... 的信,这位副 ... 抗战时期曾任太行区磁武县县长,对磁武、临漳一带名胜极为熟悉,谈及曹操墓,他说:“古漳河在历史上几经迁徙,铜雀台、冰井台就是在漳河改道时被冲垮的。曹丕说‘欲祭先王于河上,揽省上下,悲伤感切’。”似乎因为漳河滚动把曹操冢淹没了,致使他无处祭祀,“曹操冢被埋在河底,也不是不可能的”。

这位副 ... 的观点很有代表性。许作民说,其实这种说法只是种猜想,没有考证的依据。“欲祭先王于河上”,是曹植在其封地鄄城向曹丕上的《请祭先王表》中提出的,并不是曹丕要祭先王于河上。曹植所说的“河”并非漳河,而是指当时流经鄄城之北的黄河。

铜雀台下有没有曹操墓

从讲武镇向东五六公里,即为河北临漳县的邺镇,这里原为曹操邺城遗址,今位于漳河大堤内,堤外即为三台村,这里即是曹操修建的有名的铜雀三台——铜雀台、金虎台和冰井台所在地。

公元208年春,曹操依邺城城墙开始修建铜雀三台。铜雀三台有现在的10层楼高,之间相隔60步,并有楼阁相连,雄伟壮观,曹操常在其上听歌看舞,作诗赋歌。

在三台之中,最为高大的是铜雀台,其铸铜雀于楼巅,俨然象征着曹魏政权的权威,最为曹操所喜爱,曹操也经常将自己钟爱的美女安排在此台上,故有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之说。

现今三台只存在金虎台一座,高十几米,有长长的台阶直通其上,其下还有曹操的转兵洞,直通台北侧。在北侧,我们才看清这是座土台,夯筑的痕迹很明显,虽壁立却不坍塌。

据讲解员讲,金虎台往北为铜雀台,在明代漳河洪水中被冲刷去一部分,到现在只留下台基一角,而冰井台则在明代洪水中完全被毁。

有传说曹 ... 后被葬在三台之下,当地也有民谣说:“漳河水,冲三台,冲出曹操的红棺材。”从曹操对三台的喜爱程度来看,这种说法似乎有一定的可信性。但实际上,曹操临终时交代子女说:“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这则史料很显然否定了曹操墓在三台之下的传说。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曹操古墓_曹操的墓穴真正的位置在哪?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2. 三国群英传2,大乔小乔,两女胜过千军万马

    大乔小乔分别是孙策和周瑜的妻子,三国里出名的美女,正所谓美女配英雄,而孙策周瑜是三国里有名的英雄人物,大乔在演义中的描写相对较少,主要原因就是孙策牺牲太早,小乔的描写就比较多了,和周瑜是珠联璧合,才子佳人的一对赤壁之战,三国最出名的战役,战前诸葛亮曾引用曹植的铜雀台赋成功激怒周瑜,让周瑜借坡下驴,誓战曹操,唐代大诗人杜牧也曾写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的诗,最主要的这好像还是初中要求背

  3. 说一说古代传说中的最牛七种武器

    在冷兵器时代,虽无现代战争那般火力全开枪林弹雨的破坏力和即视感。但古文字里记载那些口口相传的兵器,往往却也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力。譬如,资深武侠大师古龙先生曾灵感突发,炮制出七种武器,如孔雀翎、多情环,浪漫而隐秘着。当然,若将古时传说中武器做个名目,林林总总,却也纷呈,若归纳七宗最出名的,大可如下:1、...的斧斧头这玩意,最早使用者应该是...。

  4. 刘璋号称暗弱,却为何能把刘备、庞统打得如此悲惨?

    如果刘璋不给,那么刘备就有借口了,至少在明面上说得过去。这一年来,刘备借攻打张鲁为名,在刘璋这儿吃吃喝喝,都快把刘璋给吃穷了。可没想到,刘璋竟然没发火,而且一口答应给刘备人马报销火车票,只是资助的人马与物资减半,不管如何,已经相当够意思了。

  5.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6. 消失的神兵利器——古兵器「 ”戈”的整理考证(终章)

    西周武士复原图从商朝渔猎的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制的周朝,西周事实上完成了一个文化、心理、行为规范一致的共同体,也奠定了延续至今的中华文化的根基。出身殷商和宋国王室的孔子,开创儒学,为礼乐文化奔走终生,商、周文化正源之争,终于尘埃落定。有趣的是,与倡导农本的后世儒家不同,孔子本人的言论多显轻农思想。他从不介意爱徒子贡经商,却在背后嘲笑以务农为志愿的弟子樊迟。

  7.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8. 这个金字塔位于中国,发现者是一个外国人,与埃及同出一源?

    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有一个外国的空军飞行员来到了我国,并且在路过西安的时候,非常惊喜地发现地面居然有一个金字塔式建筑,并且把这件事情带回了国内,后来陆续有不少的美国人来旅游,确认了金字塔同样存在于中国,原来这所谓的金字塔是秦汉时期的帝陵,里面埋葬的是秦朝与汉朝的一些皇帝,而它们的外形同样是四条边的一个金字塔,所以被外国人称之为中国金字塔。

  9.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10.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随机推荐

  1. ... 伤感短语 我要的不过就是你的久伴不走.-感人的情话

    三十一、[我和寒假分手了,出了个小三叫开学]三十二、熙:[感谢挫折感谢荆棘感谢嘲笑感谢讽刺感谢你没放弃执著孤独的我]三十三、每天提醒自己,认清现状,少点幻想。

  2. 梦见在水里洗澡

    周公解梦梦见在水里洗澡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在水里洗澡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姜子牙的奇门遁甲术是真的吗?奇门遁甲是什么法术?

      传说在四千六百多年以前的上古时期,黄帝的部落(以黄河流域为主)跟蚩尤的部落大战于涿鹿之野,双方打了一年多,不分胜负。黄帝苦闷填心,忧心如焚。一天夜里,忽然梦到了九天玄女娘娘。九天玄女娘娘对他说:你要战胜蚩尤,必须找到九星运转时倒映于地上的奇点和吉门。用背孤击虚之法,...

  4. 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夏娃的名字有什么奥秘?

    可知夏娃这个名字,是亚当为她起的,而这个名字,也有“众生之母”的意思。两个称呼,带出三方面的不同:第一、“女人”著重在夏娃的来源;而称呼“夏娃”,则暗示出她将成为众生之母的前路。

  5. 梦见打仗 ... 人_周公解梦梦到打仗 ... 人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打仗 ... 人好不好

    梦见打仗...人好不好,代表着什么?梦见打仗...人意味着,对问题有打破沙锅问到底及抱持疑问的倾向。女人梦见在打仗...人,款待自己也招待别人。梦见打仗...人,身体焕发出新的活力!女性梦见打仗...人,主旅行有障碍,最好取消。周公解梦关于"打仗...人"的数理吉凶宜忌分析:梦见打仗...人是什么意思梦见打仗...人的吉凶:基础坚固,毫无变动,如立盘石之上发展,达成目的,向上进取,努力奋斗,容易成功富贵,顺利发展,安泰健身长寿。

  6. 银仙 ... 人事件

    ★银仙...人事件一位姓赵的高中女教师在我面前不停哭泣,她的眼泪湿透了一张又一张纸巾。可是这些抱怨和暗...,都不能改变现实的状况,三天之内,她也必须和学生及其他带队的老师呆在这个鬼地方。>其实玩银仙有两种...,一种和碟仙没什么分别,也像碟仙一样不太危险。>赵老师与小蕾因为害怕,都把手缩回来,...中响起小芬的惊叫声:“不好了,银仙生气了!”

  7. 梦见酸菜缸

    周公解梦梦见酸菜缸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酸菜缸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痔疮的「 ”死对头”来了,只要每天吃几口,消灭肉球,不用刀!

    一说起痔疮,很多人都会感到头疼,因为它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交际和生活,而且如果不加以控制和调理,还极易引发直肠癌、甚至肛肠癌的发生,对于人体健康造成难以磨灭的威胁。

  9. 忧伤的情感个性签名 当满地的黄叶堆积,我已不再是青春少年-感人的情话

    以及一份不甘落后,顽强拼捕的精神。是该痛快的流场泪。

  10. 两只公鸡

    从前有两只公鸡——一只在粪堆上,另一只在屋顶上。瓦向下面飞,但是那只风信鸡仍然坐得稳如泰山。>许多路过的鸟儿来拜访这只风信鸡,告诉它一些关于外国、空中旅行队,以及许多猛鸟拦路抢劫的故事。不过它只知道景仰养鸡场的这只公鸡,而不知他已经走进它的场子里,到它的身边来了。>>讲完以后,这只公鸡就拍拍翅膀,把鸡冠竖起来,又啼了一声。但是它并没有压死养鸡场上的那只公鸡,“虽然它有这个意图!”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