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是民间流传已久的防病保健小谚语。生姜,起源于中国。相传神农在南山采药时,误食了一种毒蘑菇而晕倒,等他慢慢苏醒过来时,将一散发着香气的尖叶子植物的块根放在嘴里嚼,过了一会儿身体全好了,因它能够使神农起死回生,作用神奇,故命名为「”生姜”。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写了这样的诗句来说明生姜的作用于功效:桂霭桐阴坐举殇,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敌腥还

「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是民间流传已久的防病保健小谚语。生姜,起源于中国。相传神农在南山采药时,误食了一种毒蘑菇而晕倒,等他慢慢苏醒过来时,将一散发着香气的尖叶子植物的块根放在嘴里嚼,过了一会儿身体全好了,因它能够使神农起死回生,作用神奇,故命名为「 ”生姜”。 我们的祖先很早 就写了这样的诗句来说明生姜的作用于功效: 桂霭桐阴坐举殇,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生姜对气候适应性广,种植起来比较容易,然而在种植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病虫害,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果实的品质与产量。特别现在这种天气,时而艳阳高照,时而狂风骤雨,最容易爆发姜瘟病。 姜瘟病持续时间长、危害程度大、传播速度快,且发病集中,严重影响了生姜的品质和产量,轻则造成植株失水萎蔫,重则造成植株折断而倒伏。那么到底什么是姜瘟病,应该如何科学防治,及时控制病害呢? 今天,我们就从姜瘟病的症状表现、发生规律、传播途径、发生时间及防治措施这五方面进行分析,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一、姜瘟病的症状表现 此病主要发生在植株的茎基部和地下的根茎(姜块)上,通常发生在离地面较近茎基部和地下根茎(姜块)上。发病初期,病部变为黄褐色,呈水渍状,并失去光泽; 此时若用刀将病茎基部或根茎部剖开,能够观察到维管束变褐,姜农朋友称之为「 ”黑眼圈”,用手按压,维管束中会溢出污白色菌脓,这是在田间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 根部受到侵染后,病根也变淡黄色、水渍状,最后全部腐烂消失。茎部发病,多从茎基开始,其后逐渐向上扩展,病茎初呈暗紫色,后变黄褐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 病株叶片由下而上呈萎蔫状,叶尖和叶脉呈鲜黄色,后变黄褐色,最后萎黄枯死。病株常从腐烂的茎基部折断而倒伏。 二、姜瘟病的发生规律 (一)病原 姜腐烂病为一种细菌性病害,其病原菌为青枯假单孢杆菌,极生鞭毛1-4根。这种病菌寄主广泛,不仅侵染生姜,还能侵染番茄、茄子、辣椒、等茄科作物。该病原菌在5~10℃的温度范围内可存活,生长和繁殖的最适温度在25℃左右,52℃的高温下,仅10分钟就会死亡。 (二)发生原因 姜瘟病的病发状况与温度、湿度、肥料与种植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1. 姜瘟病的发生与温度的关系 生姜喜阴凉忌高温高湿。姜瘟病开始发病时日均气温在25-30℃,此时恰逢7、8月份雨季。姜瘟病逐渐趋于缓和多在16℃以下时。另外,姜瘟病的发生发展与5厘米地温也有关系。病害流行阶段一般在7-8月,田间平均5厘米地温在25℃以上,病害发生趋于平稳多在9月中旬地温逐渐降到20℃以后,此外,若在8月到9月之间,气温忽高忽低会加速姜瘟病。 2. 姜瘟病的发生与降雨的关系 姜瘟病发生的早晚和轻重受降雨的迟早、降雨量大小的直接影响,姜瘟病的蔓延受雨后天晴得快、气温高、空气湿度大的影响,传播迅速发展。 3. 姜瘟病的发生与土壤湿度的关系 姜瘟病的轻重与地块的自身情况有很大关系,土质疏松、地势高燥、排水流畅等对其影响则较轻。诱发姜瘟病的因素包括土壤黏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块土壤湿度大等,常引起发病率增加。 4. 姜瘟病的发生与施肥的关系 姜农在生姜种植过程中偏向于施加氮肥,氮肥施加量越多,发病越严重;而对于偏施豆饼肥的生姜种植地,发病较轻;偏施土杂肥的生姜种植地,发病程度居中。施肥偏好明显影响着姜瘟病的始发期和发病程度,化肥始发期早且发病重,而豆饼肥则恰恰相反。 5. 姜瘟病的发生与连作的关系 姜瘟病致病菌在病残体和土壤中可自然存活3~5年,而部分姜农为提高自家的经济收入,常常在同一块田地上连续多年种植生姜,使该地的土壤肥力大量流失,难以恢复,还会造成土壤中病源基数增大,使发病率大大增加。 三、姜瘟病的传播途径及发生时间 姜瘟病菌可在种姜、土壤及含病残体的肥料上越冬,一般可存活2年以上。病菌一般从茎部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在田间主要通过以下4个途径进行传播: 1. 种姜传播。带菌种姜是田间主要初浸染源,并能通过姜种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用带菌种姜播种,发病率会明显增大。 2. 土壤传播。若上一年的病残体未及时清理,仍遗落在地里,会增加土壤的病源基数。如果常年连作重茬,发病会较重。因此,带菌土壤是姜瘟病的重要浸染源。特别是有些常年连作的老姜区,病害发生越来越重。 3. 肥料传播。若使用病株残体或带菌土壤沤制圈肥作为基肥施入姜田,病菌也会随之传入,从而导致发病。 4. 灌溉水传播。灌溉水和雨水也是病菌传播的媒介,特别在发病盛期,若水源被污染,带菌的水浇到地里,病菌随水也流,引起病害,严重时导致病菌四处扩散,使病害迅速蔓延。 高温多湿,或时晴时雨的天气发病严重。特别是土温变化激烈时有利于本病发生流行。此外,降雨的频率、早晚以及降雨量大小对发病也有影响,特别是6-9月份,每次大雨后的一周左右,就会在田间出现一次发病高峰。 四、姜瘟病的防治措施 (一) 农业防治 1. 种植生姜土壤的选择 为生姜创造营养丰富均衡全面的生长空间,需要姜田要选在土质疏松、地势高燥地块,普遍推广腐杆灵、秸杆还田技术,而且地块要尽量平整,做到浇灌和雨季田间不积水,为生姜创造质丰富、土层疏松、通透性好的生存空间。 2. 优质姜种的选择 选用无病姜种,单独存放无病姜种在无病菌窖内,要严格在无病姜田里选种,严格检疫从外地调的种,播种前再严格挑选,为使8、9月份的田间土壤保持湿润,及时消除姜种带病隐患改善田间小气候。 3. 科学施肥 谷壳灰、硅肥、钾肥均施姜田更能抑制发病,施净肥时,姜田增施谷壳质、硅肥作基肥,种植生姜所有肥料应保证无腐烂病菌,所用有机肥必须经过充分腐熟后方可使用,增施钾肥作追肥,对姜地全面补充 ... 钾和微量元素是针对块根块茎作物忌氯需钾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多用豆饼肥。 均能大大增加对姜瘟的抑制,生姜产量可明显提高。提高抗病力,除了要实行平衡施肥外,还要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并重,要施足底肥,辅以追肥。另外在施肥培土等田间操作时,要尽量小心,避免对植株造成伤口,从而防止病菌的侵入。 4. 合理灌溉 浇净水,采取水旱轮作最益,采用井水灌溉可有效加强田间排水,姜田最好深沟高垅栽植,并注意防止水污染。 5. 轮作换茬 姜田轮作换茬要3-4年以上,已发病的地块,姜瘟病致病菌在土壤中自然存活时间长,一般为3-5年,因此,实行轮作换茬要间隔3-4年才能种姜,番茄、茄子、马铃薯、辣椒等作物为前茬的地块不宜种姜,前茬以选粮食作物、葱茬、蒜茬为宜。 (二) 物理防治 1. 晒土 ... 菌 前茬收获后,及时深翻土壤;于播种前一年夏季,灌水后可使用大棚加地膜将土壤覆蓋,在太阳下暴晒10~15天,提高土温至56~60℃,对土壤进行 ... 菌消毒。 2. 晒姜困姜 播种前2~3天从贮藏窖内取出姜种,选择在晴朗的白天,平铺在地面上晾晒1~2天,于傍晚收进室内堆放,并覆蓋草帘。 3. 遮阳挡雨 进入高温高湿的雨季,在姜田搭棚遮阳挡雨,在棚架上覆蓋遮阳网,透光率30%为宜。9月中旬天气转凉、光照强度减弱时,撤去遮阳网。 4. 诱 ... 害虫 植株出苗后,根据害虫的习性,在田间通过悬挂色板、设置 ... 虫灯等方式来诱 ... 蚜虫、蓟马、姜螟等害虫,也可人工捕捉害虫,从而避免植株上出现伤口,减少病菌侵入与传播机会。 (三) 生物防治 1. 姜种处理 播种后覆土前,使用荧光假单胞菌剂200倍液喷湿姜种。 2. 生长期处理 分别在出苗期、三杈期、小培土期、大培土期,应用荧光假单胞菌剂75L/hm2,稀释200倍后灌于姜苗根系附近,并随水冲施枯草芽孢杆菌30kg/hm2。 (四) 化学防治 1. 苗出期针叶时的防治 因为姜芽很嫩,出土时一不小心就会被土壤里的硬物划破,或被地下害虫啃食,病菌可通过这些伤口进行侵染,这时选用20%噻菌铜500-750倍液灌根,每穴浇100-150ml(具体量根据土壤湿度而定)。 2. 姜苗3~5叶时的防治 6月中下旬,姜螟虫及其它害虫大面积发生,迁飞到姜田,在生姜的叶心上肆意危害,细菌可从破口侵入,若此时空气湿度大,进入生姜心管腐烂,一直破坏每个枝节,病迅速造成生姜根部茎块腐烂,7月初~中旬,病状表现明显,叶片失绿、变黄、甚至失水萎蔫。 因此,生姜生长3-5叶时,要进行重点防治,可使用20%噻菌铜(龙克菌)500倍喷雾,连续喷3-4次,每隔7-10天喷一次。 3. 控制蔓延 发现病株及时铲除,并将病株四周0.5米以内的健株一并去除,挖去带菌土壤。在病穴内及其四周每穴撒施消石灰1千克或漂白粉0.125千克,然后用无菌土掩埋。 4.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叶面喷施20%叶枯宁13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8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亩喷75-100升,每隔5-7天喷1次,或用上述药剂灌根,连续2-3次。 姜瘟病发传播速度快、发生范围广、危害程度深,是一种很严重的病害,为了防止姜瘟病的发生,在种植之前要对栽培生姜的土壤以及生姜品种进行选择,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辅以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 在种植期间要合理施肥,以增强植株的抵抗力,并随时进行果树的除虫工作,以减少病害的传播途径。并进行科学灌溉与合理轮作,同时结合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恶化发病的环境。此外,在对姜瘟病进行化学防治时,要对姜螟虫等害虫进行防治,避免病菌从伤口侵入,并在不同的时间选择对应的药剂进行预防,喷洒的药物一定要合理,太多会造成药害,太少会达不到药效。应用科学的防治 ... ,做好防治工作,就能带来高品质、高产量的生姜,带来丰收。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土壤湿度土壤消毒生姜种植业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