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网上展馆] 绚丽多彩光绪瓷

[网上展馆] 绚丽多彩光绪瓷

清光绪 景德镇窑粉彩云龙纹荸荠瓶 高31.7厘米。

清光绪 粉彩太狮少狮纹双耳瓶(一对) 高42.5厘米,口径18厘米,底径13厘米。

清光绪 矾红描金“金玉满堂荣华富贵”烛台 高23.5、23.8厘米,口径11.6厘米。

清光绪 景德镇窑粉彩花鸟帽筒(一对) 高29.8厘米。

清光绪 景德镇窑五彩开光花鸟纹棒槌瓶 高27.4厘米。

清光绪 景德镇窑青花缠枝莲纹赏瓶 高38厘米。

清光绪 景德镇窑粉彩龙凤纹赏瓶 高39.5厘米。

清光绪 景德镇窑青花竹石芭蕉图玉壶春瓶 高29厘米,口径8.8厘米。

清光绪 景德镇窑茶叶末双铺首方瓶 高31厘米,口径9.5*6.8厘米,底径9*7.3厘米。

清光绪 景德镇窑粉彩百蝠纹帽筒(一对) 高28厘米。

清光绪 景德镇窑粉彩花鸟纹八角缸 高33.5厘米,口径39厘米。

清光绪 景德镇窑蓝釉描金皮球花赏瓶 高38厘米,口径9.3厘米。

清光绪 景德镇窑粉彩万花地开光花鸟纹扁瓶 高25.5厘米。

清光绪 景德镇窑素三彩花鸟瓶 口径3.2厘米,高27.5厘米。

清光绪 景德镇窑青花五彩花卉纹鼻烟壶 高5.3厘米。

清光绪 景德镇窑五彩五开光龙凤纹盘 高3.2厘米,口径20.3厘米,底径10厘米。

清光绪 景德镇窑青花人物纹笔筒 高12.5厘米,口径9.8厘米,底径9.1厘米。

清光绪 粉彩朵云百蝠纹大盘 直径51.5cm

清光绪 景德镇官窑红釉贯耳方瓶 高29.8cm、口径10.9 x8.8cm、底径12.1x9.8cm。

清光绪 景德镇窑黄釉小梅瓶

清光绪 景德镇窑五彩三国故事图棒槌瓶 高79.5cm、口径19.3cm、底径18.5cm。

清光绪 景德镇窑乾隆款粉彩九桃图天球瓶 高54cm 口径12cm 底径22.5cm

清光绪 景德镇窑青花红彩描金云蝠纹瓶 高32厘米

清光绪 景德镇窑五彩人物折沿大盘 口径52.4cm

清光绪 景德镇窑鳝鱼黄荸荠瓶 高31cm

清光绪 景德镇窑青花牡丹凸蝶纹瓶 高21.5cm 口径8.2cm 底径8.5cm

清光绪 黄地紫绿龙纹碟 直径11.7cm

  对现在的瓷器收藏者来说,所藏之物可能都是些不甚值钱的民窑器“大路货”,多为近现代的仿品,能收藏几件光绪瓷器也算不错了。闲暇之余,把玩这些瓷器,也能自得其乐了,这里谈的是光绪瓷器的一些特点。

  1644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三件大事:明朝末崇祯皇帝自缢身亡,李自成退出北京城,大清定都北京。此后,清朝经历康、雍、乾三代盛世。至乾隆后期,有史学家称之为“落日的辉煌”。大清一朝,开始由盛而衰,到了光绪年间,暮气沉沉。中国古代瓷器,经宋、元、明,屡创辉煌,至“清三代”,到达另一个高峰。清嘉庆以后,瓷器艺术日暮西山,一代不如一代。光绪年间所产瓷器,却令人耳目一新,当刮目相看。一些古瓷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封建社会回光返照在艺术上的反映。

  光绪为清朝倒数第二位皇帝。光绪时期出产的瓷器,多姿多彩。如龙的形象,清中期以后,龙即不断出现在瓷器上,至光绪年间,则大量出现。这时期的龙,一改往日神圣不可侵犯,少了些威严、呆板,使龙仿佛从深宫走进平常生活,似乎还有些可爱。另外,瓷器中还不断出现外国人生活的场景,且“洋味”十足。这时期仿古瓷器也大量出现,如仿宋五大官窑瓷器,不少作品技法高超,几可乱真。无论是青花、粉彩瓷器等,无不造型生动、胎体坚硬、釉色温润、韵味十足。

  探讨光绪瓷器为何绚丽多彩,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1840年,大清帝国在英国船坚炮利的攻击下,被迫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随后,“洋风”吹来,吹进这古老、尘封已久的帝国大门。此后,有关西洋体裁的作品,不断出现在“中国制造”瓷器上。至光绪年间,不仅“洋风”仍吹,同时科举被废,新学诞生。实际上,中国的单一文化,已渐渐融入多元文化。这一切无不对瓷器艺人的思想及创作产生重大影响。

  光绪时期,瓷器艺人创新意识有所增强,在绘画题材上,在釉色处理上,无不追求艺术境界。这里所说的创新,实际上是“复古”。工匠们有感于嘉庆以后瓷器艺术不断走下坡路,深为惋惜。一些有所作为的工匠,纷纷仿效明代青花、“清三代”青花的艺术效果, ... 上精益求精,往往在器底写上“大明某某年制”、“大清某某年制”,就是明证。大量仿宋代的单色釉瓷器,之所以仿得惟妙惟肖,亦出于工匠们的责任感。反映在一件光绪时期“三星老人”青花瓷碗,很有特色。有关“三星老人”的制品,是个传统体裁,但光绪时期工匠们追求艺术效果,使之造型端庄,青花釉色纯正,细看,颇有些康熙瓷的味道。这一时期,洋人不断进入国内,大量购买中国瓷器,把中国瓷器带进带出,造成瓷器需求量上升。这也是光绪瓷器得以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

  来源:市场报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上展馆] 绚丽多彩光绪瓷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古代中国两大绝密技术为何会被盗?

    「”丝绸之路”,是一条陆地交通线,由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1877年提出来的,他曾七次沿着这条商路来到中国,著有三卷本的《中国》一书。「”陶瓷之路(TheChinaRoad)”,是一条海上航线,起源于唐代中后期,当时,中外通商,依赖这条海上大动脉。瓷器跟丝绸不一样,怕碰,易碎,最适合海路,因此,「”陶瓷之路”,又称「”海上丝绸之路”。工业革命来临之前,中国贸易几乎具备压倒性的优势,最牛气的,莫过于丝

  2. 宋朝3只「 ”逆天”瓷器流落日本,中国至今无法超越!丨聚镁Art0X

    毕竟唐朝是公认的最强大的朝代,唐朝应该说是综合实力最强的朝代,但是宋朝的经济文化才堪称是所有朝代中最顶尖的,没有之一。宋朝市集当时的宋朝的经济和文化堪称是世界第一,相信大家肯定喜欢宋朝的瓷器,宋朝的瓷器那绝对是堪称世界级的文化精粹,而且...出的很多文物我们现代的科技居然都无法复制,估计大家都觉得不相信。

  3. 铜川老照片:耀州中学,王石凹,红旗桥,矿务局,文化宫,百货

    上世纪50年代,国家「”一五”时期156个重点项目建之一——耀县水泥厂在西北高原上拔地而起。,60年代的俱乐部曾经的耀州中学奋发向上多努力朝气蓬勃向前进(70年代王石凹矿中学运动会)曾经的铜川红旗桥有变化吗原来的小河沟地区那个高楼就是曾经的铜川宾馆人口普查宣传车。大同桥建设图片这个是大香山原来的模样铜川街道那个年代的宜君礼堂影剧院。▲铜川矿务局医院三里洞的煤矿工人雕塑铜川文化宫铜川新风大楼曾经的登

  4. 清代磨刀石卡伦雁过拔毛,卡官穷凶极恶,当年闯关东就是这么难

    (文/陈达)磨刀石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南近郊,是个具有百年历史的无名小镇,上世纪初俄国建设中东铁路时,在此设有火车停靠站,因自俄罗斯海参崴站起到该地为第十站,乃留有「”十站”的旧称。(磨刀石站)聂士成笔下的「”磨刀石”清代光绪年间,磨刀石又被称为砀石店,宁古塔副都统衙门在此设置有兵房,有数名清兵把守这个边境咽喉之地。光绪二十年早春,清代爱国将领时任山西太原镇总兵的聂士成,率武备学堂学生张祖佑、鄢

  5. 泰兴号中国商船于道光二年意外沉海,外国盗宝人发现后掠夺走

    1822年1月,一艘叫"泰兴号"的中国商船从厦门港出发,朝古称爪哇的印尼驶去,为避海盗抢掠绕道西沙,不幸触礁沉没,1802条生命永远地沉睡在了南中国海的海底。与之一同被埋葬的,还有上百万件珍贵的清代瓷器等宝贝。100多年后,一外国人私自闯入海底盗宝,挖走了价值三四十亿元的中国宝藏。

  6. 许景澄,四十万两白银与八国联军侵华

    说的是清朝的许景澄,四十万两白银,八国联军侵华的故事。被慈禧里通外国罪。徐景澄因在俄国存有四十万两白银。故通报朝廷,取出在俄国的白银。1892年,沙俄出兵侵占中国新疆帕米尔地区,他曾作为中方谈判代表,据理驳斥沙俄侵略行径,俄军拒不撤退。1898年,许景澄代表清...与沙俄议定,在边界未划定前双方军队维持现状。许景澄往来于彼得堡、哈尔滨之间,为签订协议奔波。1898年8月28日,许景澄参加了中东铁路开工典礼。

  7. 民国时,景德镇瓷器式样守旧,差点被工业化瓷器生产拍死在沙滩上

    民国景德镇瓷器景德镇制瓷业不合理行规清朝以来,由于细瓷需求的兴起,柴窑成为景德镇瓷业生产的主要窑炉。洋货盛行的背后是中国手王业产品的衰退,景德镇瓷器也不例外。民国景德镇瓷器尽管商品消费并不完全和质量有关,但景德镇瓷器产品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产品销售的重要因素。景德镇瓷器式样守旧,不能生产出时代特色的产品自然无法得到市场认可。景德镇瓷器质量要优于日本,但日本瓷器式样新颖,深受欧美消费者认可。

  8. 他以船业出名,儿子是老年「 ”王思聪”,拍卖的瓷器能买北京的豪宅

    在香港,有个来自江苏无锡的商人,通过这里的不懈奋斗,最终以造船业闻名于世。

  9. 价值过亿的天球瓶,不只是皇家专属,普通人也能买回家

    天球瓶这种瓷器,以造型大器天成、极具气势而出名。这种深受外国文化影响的瓷器,每次在拍卖场上现身,都会拍出高价:普通的天球瓶400万元起价,官窑天球瓶至少是要千万元。

  10. 清朝其实有两位末代皇帝,一位是溥仪,另一位活到1942年才去世

    1898年9月18日,谭嗣同和梁启超等人在北京懒眠胡同谭嗣同住处,共商戊戌变法下一步行动。

随机推荐

  1. 姓库男孩起名字_姓名测试

    库凤晴库澍库孟娴库逸霆库雅涵库嘉琪库俊奇库培泉库珈霖库思成库世奇库立宸库浩弘库深淼库桓山库忆纱库雨阳库鑫仪库豪哲库芯雨库棚博库秉承库嘉澜库文语库福银库乔竣库汝平库傅劝库琢成库贝贝库步俐库冠义库函厶库宇峻库天栩库曼翎库夏凉库宸禾库安然库天傲库堆赞库奕君库桂凤库海军库星辰库得民库衍桥库彤彤库宇鸣库晓柯库业多库珂铭库冰冰库恬库楚榕库晔库语晨库铮库阳库宗胜库海鑫库佳灵库颖辉库思雨库海赋库伯乐库干库运杰库大

  2. 梦见死人打架 梦见死人打架什么意思

    梦见死人打架是什么意思?梦见死人打架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死人打架的详细解说吧。在梦中梦到与自己并不相熟的死者打架,则代表了近期之内自己很有可能会与陌生人发生争执,或者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梦见打死人,要注意交通安全,外出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走神。中老年人梦见朋友打死人主健康,较有可能发病的是肾脏部位,要注意对腰部的护理,不要太疲劳。

  3. 王昌龄简介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七绝圣手王昌龄生平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集》。而《新唐书文苑传》称其为江宁人,或为误会。《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璠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龄为太原人,《唐才子传》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

  4. 封神榜:凭一己之力击败诸侯联军几十万,姜子牙落荒而逃

    《封神演义》邬文化在第九十一回出现,是一个身高数丈的大汉,使用的一根排扒木作为兵器。邬文化,光是体型就碾压众人,纣王直接把他发到前线。到了前线,他的第一场仗面对的是姜子牙的弟子龙须虎。邬文化一排木打下来,龙须虎闪身躲过,排扒木的钉竟打进土里。龙须虎会发石头,邬文化个子太大,又笨重,被打得浑身腰疼!邬文化疼痛难忍,倒拖着排扒木望正东逃走了。龙须虎得胜回营,联军众将都觉得邬文化大而无用,不当他一回事。

  5. 章穆皇后郭氏 章穆皇后的子女

    章穆皇后郭氏是北宋初年名将郭守文的女儿,18岁嫁给赵恒,为其第二任妻子。赵恒继位为宋真宗后封郭氏为皇后,不久后,郭皇后去世,最终谥号章穆皇后。章穆皇后郭氏>章穆皇后,郭氏,并州太原人,宋真宗赵恒第二任妻子,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次女。真宗于至道三年三月即位,五月册立郭氏为皇后。宋仁宗即位,升祔真宗庙室,改谥“章穆皇后”。>章穆皇后的子女>郭后生三子,皇子赵祐九岁夭折,追封悼献太子。

  6. 斯波坎女子俱乐部

    斯波坎女子俱乐部是南山社区美丽而持久的固定设施。这栋砖砌的建筑现在基本上保持了1928年11月5日修建时的样子,但它并不是第一座建筑。妇女俱乐部的第一次迭代是1910年在现有场地上建造的一个较小的俱乐部。20世纪20年代末,成员们聘请了著名的斯波坎建筑师古斯塔夫·珀尔森(GustavPerhrson)(他还设计了许多其他著名的斯波坎遗址)来设计这座新建筑,新建筑“实际上将(原来的会馆)包裹在一个新

  7. 鬼新娘

    ★鬼新娘这个故事是我小的时候听妈妈讲的,那个故事是发生在妈妈的老家,也是海边。正是文革期间的时候,破四旧草除一切牛鬼蛇神的时候!姑娘一直都不敢出门,可是因为是黑五类,要进行改造,又不得不去劳动干活!姑娘梳洗打扮好了,一个人走到了坟前,吊死在了这位红卫兵的坟前!后来那条路上就经常的闹鬼,在这个路上发生了多次车祸,而且是莫名其妙的。

  8. 崔鸿简介 南北朝时期北魏著名史学家崔鸿生平

    ,字彦鸾,齐州清河人,著名史学家。崔灵延之孙,崔敬友之子,鸿出身于书香世家。鸿「少好读书,博综经史」仕魏,历官尚书兵部郎中,司徒长史,孝明帝时诏以本官缉修国史。卒赠镇东将军,度支尚书、青州刺史。永平初,为镇南邢鸾行台长史。有《十六国春秋》一百零二卷。仕魏为中散大夫,郎中加前将军。秉性耿介,遇事直陈,为同僚所钦服,主张为官求才,不拘一格。后因世事沧桑,原本失没,今仅有清人汤球《十六国春秋辑补》传世。

  9. 关于爱情的长句子-感人的情话

    人有权力去追求幸福,一个肯于认清这个事实的人,是智慧,而且是进去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十一、如果你的爱作为爱没有引起对方的爱,如果你作为恋爱者通过你的生命表现没有使你成为被爱的人,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就是不幸。《梦里花落知多少》三十四、一个朋友很好,两个朋友就多了一点,三个朋友就未免太多了。

  10. 东坡茶经东坡壶

    具备了这四种东西,苏轼喝起茶来,必然手捋长须,吟诗作对,十分自在。苏轼在宜兴居住的时间不长,但他的“茶经”却在宜兴颇有影响。宜兴本来就以盛产阳羡茶而闻名,而且是我国有名的陶都,出产的紫砂壶闻名海内外。因为苏轼饮茶用的紫砂壶喜欢用提梁式,做壶的紫砂艺人便把提梁壶取名为“东坡提梁壶”,以纪念苏轼。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