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名士胸怀,高人杖履——徐新周篆刻艺术(下)

名士胸怀,高人杖履——徐新周篆刻艺术(下)

  徐新周的交游

  徐新周结交者多是同时代之名人大家。在徐新周的印谱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为蒲华(作英)、潘飞声(兰史)、顺德蔡守、周庆奎(紫垣)、平湖葛昌楹、谢磊明等人治印甚夥,有的达二三十方甚至更多,也曾为黄宾虹等书画家刻印。

  蒲华(1832—1911),晚清“海派”画坛具有创造精神的代表画家。原名成,字作英,号胥山野史,种竹道人,浙江省嘉兴人。后寓上海鬻书画为生。曾结鸳湖诗社,发起组织上海书画研究会。与吴昌硕、何汝穆、徐新周友善。与任伯年、虚谷、吴昌硕齐名的“海派四家”之一。擅画墨竹,不拘于形似,笔墨纵逸奔放,苍劲老辣,豪拓有情势。亦善书法。曾游历日本,艺为彼邦人士所重。著有《芙蓉庵燹余草》。

  《徐星州印存》初集2册收录朱迹共34方,竟为潘飞声(兰史)刻老兰填词、罗浮、翦松阁、桃叶渡填词等18方。已过半数。其中“词赋动江关” 一印的边款记曰:“老兰先生著作等身,足迹半天下,刻印奉赠。滨虹记,星州刻。”边款文字为黄宾虹撰文,星州奏刀,是两人的合力之作。

  马国权《近代印人传》记曰:“与广东印人邓尔雅有交谊,尝为其制印数十方。岭南画派大师高剑父、高奇峰兄弟所用印,多出所制。”王中秀《黄宾虹年谱》中多次提到徐星州刻印事。1917年7月,胡适留学归国,道经上海,与之(黄宾虹)相晤。不久,胡适北上就北京大学教授职,托南下过沪之马小进带印石三方与润金请黄宾虹转求篆刻家徐星洲为之治印。

  徐新周与岭南蔡守交往尤多。蔡守《印林闲话》对星州用心于精丽妩媚之小印多有赞语。他说:“徐新周之学吴(昌硕),无论工细觕(粗)豪,都能毕肖,故称入室弟子。且吴六十后,凡有求印者,亦必言明只可自己摹印,而嘱徐新周奏刀。徐定能会其意。吴氏只捉刀署印款,而每字已定笔金十两。余请新周治印约数百钮,多半乃昌硕篆,而徐新周奏刀者。但徐新周早年能刻至工至小之印,且余与邓尔雅早年凡遇有难配字之印,多请徐新周、杨千里二人篆刻。盖徐、杨二人篆印无论如何难配之字,亦必能安稳。”

  《印林闲话》集印史、印论、技法、印人、流派、用具及所见名印为一书,是蔡守撰著的一部重要的印学著述。它阐发印学精微,颇多卓见,知重当世。《印林闲话》在香港《华字日报》连载,流播深远。“余请新周治印约数百钮”,一位篆刻家为一人刻如此多印,古今未闻,实为奇事,但亦决非虚言。其必然性可从蔡守在书画篆刻界的地位、蔡守与吴昌硕的交往、蔡守收藏家的身份等几个方面考察:

  1905年,蔡守在上海与黄宾虹(1865—1955)共同协助邓实(秋枚)编辑《国学丛书》。后为《国粹学报》从事《博物图画》的创作。1909年任《天荒杂志》、《国粹学报》主笔。《国粹学报·博物图画》出版了一百多期,多工笔钩勤,或没骨画,所绘动物等珍禽猛兽、奇花异草皆栩栩如生、真实感人。辅以长篇题跋,真草隶篆,兴由己出,变化多端,无不精妙。钤记启首、压脚、姓名、斋馆印一应俱全,十分讲究;有的一画用六印,一般也有两三方印;一百多方印文不同、款式各异的印章皆出自蔡守之手,属岭南印派流风,精妙有致。《博物图画》轰动海上,影响艺林,奠定了蔡守在书画篆刻界的地位。

  蔡守精篆刻,与吴昌硕、丁辅之、王福庵等人均友善。叶为铭(叶叶舟1866—1948)编著《广印人传》于1916年出版,时年蔡守38岁,叶为铭51岁。此书为“篆刻家传记,搜辑并记述历代篆刻家约1800人,又日本篆刻家60余人。其中间有仅记姓名,而无事略者。为研究篆刻史之重要资料。”(岑久发主编《书画篆刻实用辞典》574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88年10月版。)该书扉页列参阅姓氏(笔者以为类似今日之顾问或艺术顾问者)汪厚昌、胡钻钁匊邻、吴昌硕、王寿祺福庵、缪荃孙、丁仁辅之、费砚龙丁、吴隐石潜、日本河井仙郎筌庐、王毓岱海帆、蔡守哲夫、丁上左等18人里籍、姓名、字号,并附传曰:“蔡守……工书画、富收藏、善篆刻。著有《寒宬碑目》、《寒宬金石跋》、《续说文古籀补》、《宋锦》、《宋纸考补》、《缪篆分韵》、《印雅》等书。”从传略中的评价及著述来看,在1800名篆刻家中,岭南地区仅蔡守一人列于扉页“参阅姓氏”之列,可见当时蔡守声望远播和叶氏对蔡守推崇之高。

  《印林闲话》记曰:“己酉(宣统元年,即1909年)冬南社第一次雅集于虎丘。余与黄宾虹同如姑苏。时瑞徵为江苏巡抚。老友诸贞庒宗元在其幕中,过访衙斋,与吴昌硕连日晤言一室。吴氏亦在瑞氏幕中,亦自谓印全得力于汉印,教门人治印,亦必先摹汉印为主。濒行,赠己所集《缶庐印存》四册,与后来西泠印社所辑略异。西泠所辑者,初尚是借印原钤;后再版则昌硕不肯借印,乃用锌版制印钤之。故远未逮初印也。……”蔡守凭当时在书画篆刻界的地位以及与吴昌硕的关系,与徐新周友善也是不奇怪的。

  蔡守精书画篆刻,善诗词,喜收藏。嗜好骨董,对书画、篆刻、博物、碑帖有广泛的研究。先生性嗜茶,有赠他佳茗者,辄以书画为报。喜蓄壶,曾收藏名壶百余把,有“壶帝”之誉。所接触的朋友也皆为同时之名家,相互唱和,互赠书印,以及历年的寻访购藏,收藏颇丰。人入其室,凡吉金乐石、文房四宝、名人墨迹、瓷器茶壶、秦砖汉瓦、碑帖拓片、名画法帖等触目皆是,琳琅满目,如置身在古玩店中,尽可观赏永日。尝得宋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归来堂校书砚,清罗两峰夫妇龙尾画砚,诧为奇宝(见郑逸梅《南社丛谈》)。

  求诸吴昌硕刻印,必嘱徐新周奏刀。且每字已定笔金十两。徐新周“绝似缶庐”,“取值不昂”,不若直接请徐新周刻印,故有“治印约数百钮”的可能,也足见蔡守对徐新周篆刻艺术的赏识与肯定。

  笔者在徐新周的各种印谱中查找这为蔡氏所刻的“数百钮”印时,可以肯定为蔡守刻者,仅获见“蔡守”(图28)、“寒道人”(图29)两印,蔡守说新周治印“无论工细粗豪,都能毕肖(吴昌硕)”,此两印皆雄强豪迈一路,与缶翁“浑厚朴茂”风格稍异。

  据笔者推测,这“数百钮” 印大多毁于日寇占领广州、南京的烧掠中。

  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施行惨绝人寰的大屠 ... 。蔡守夫妇逃难当涂。1938年4月,月色师回宁,在淮海路住宅废墟中仅拾得“三个陶瓶两古砖”,终年苦心经营收藏的古董尽付于火,破国亡家之恨并上心头,于是赋诗三首述怀。同年9月,蔡守夫妇在广州收藏的千余册善本书籍、碑帖、印谱、画册及众多文物古玩亦毁于日军侵占广州的战火之中。谈师请虞虞山刻“丁丑十一月七日当涂罹难,戊寅八月二十八日广州家破”,黄肇豫刻“寒翁六十家破后登来”数印,寄托自己愤懑的心情。

  尽管蔡氏夫妇两遭家破,但月色师的藏品中仍有一盒民国早期著名篆刻家的印作(图30),可见其视如珍宝,避难当涂时也随身携带,实属珍贵。这盒印作计32方。其中徐星周刻20方,杨千里刻5方,邓尔雅刻5方,月色师、今颀各一方。

  来源:《收藏/拍卖》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名士胸怀,高人杖履——徐新周篆刻艺术(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曹植的《洛神赋》,看其对后世艺术创作的影响程度?

    虽然在储君的争夺中,曹植没有能够胜过曹丕,但在文学领域,他绝对是曹家最为出色的人,后世很多人对于曹植的评价都非常高,其中谢灵运更是直接就表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三国剧照可由于三国以及后来南北朝的乱战,使得曹植的很多文章都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他还是有部分作品能传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这篇文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名篇,对于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曹植《洛神赋》洛神又称

  2.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3. 元代赵孟頫两信札成交2.67亿

    2019年11月19日晚,赵孟早期书札《与郭右之二帖卷》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历时一个小时7分多钟的漫长竞价后以2.67亿元成交。这一价格创下赵孟作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新纪录。拍卖现场,历时一个多小时的竞价赵孟《与郭右之二帖卷》以2.67亿元成交赵孟《致郭右之二帖卷》,此卷凡二帖,名为《应酬失宜帖》和《奉别帖》,皆写给元代大藏家右之(郭天锡),为赵孟早年书法作品。一通写赵孟在

  4. 民国画坛国粹派的代表——金城「 ”山水花鸟,师法宋元,笔墨谨严”

    在民国画坛上,金城作为国粹派的代表,称誉当时,允为翘楚。这主要缘于他的艺术成就以及组织画会,对艺术的传播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再重新审视民国初期的北京画坛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不难发现,毕生尊崇传统的一代艺术巨子金城在当时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5. 王羲之家族真的是一个书法家辈出的世家吗

    王羲之这个家族,就是非常重视文化的一个家族。王羲之除了把书法传给王羲之和所有的儿子以外。王羲之的后代在唐代武后时期,还有一位叫王方庆的,给武后献出了王氏家族十人的书法作品,这就是著名的《万岁通天帖》。王羲之家族确实是一个善于书法传统的家族。说到根本上来说,还在于王羲之家族非常庞大,而且重视文化教育,是文化水平较高的家族。

  6. 从中外历史上的文人看 你们认为的所谓「 ”斜杠青年”能有多跨界

    要学习鲁迅先生,永远对青年充满希望,爱接近她们,爱向他们学习。斜杠青年不知道按谁的定义,比如学艺术史、当过策展人、然后写小说、而且研究文艺复兴,还出了书,在美院上课。这应该就是大部分人眼中的斜杠青年了吧。

  7. 宋画遗珍!游丝描笔法和精微墨法,再现了 唐玄宗 的宫廷游乐场面

    《明皇击球图卷》纸本水墨32.1cmx523.2cm辽宁博物馆藏,描绘唐玄宗打马球的场景。位于画面正中的这个人就是李隆基,骑一骏马,神情专注。围在他身边的这些人有的头戴官帽,有的头上插着簪花,手持球杆,和皇帝争抢着地上的小球。画上无作者款印,后有明傅著、吴干、董其昌、年羹尧的题跋。流传中一直被目为李公麟所作,从画风被判断应是南宋人所画。画面布局疏密有致,线条流畅。画中人物姿态各异,静中有动,富于变化。

  8. 明朝最高冷的书法家,29岁开始隐居,上流人士为了见他挤破头皮

    可下面这位大佬,他从29岁就开始隐居了,这样的奇闻您可能还是头一回听说吧!雅君就不给大家卖关子了,他就是明朝文学家、书法家陈继儒。在陈继儒看来啊,人世间最高的追求莫过于高雅的志趣和崇高的品性。

  9. 南宋画僧法常的作品意境深远,深受日本尊崇,宋元时期却饱受诟病

    中国绘画史上的画家里,法常是对日本画坛影响最大、最受日本喜爱与尊崇的一位画家。网络图片南宋的画家里,梁楷和法常都不自觉地受到宋代文人画热潮及一些非文人出身画家的影响。与寺庙的和尚们往来频繁,法常看到梁楷的绘画后,潜移默化受到很大的影响。圆寂后的法常,元代一些鉴赏家对他的绘画颇有微词。

  10. 秦始皇另一功劳,莫过于篆书变成隶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今天来讲讲秦文化和篆书以及隶书间的故事,从中可以了解到由篆书到隶书的一个演化过程,从而也看到了先进的秦文化,它对我们后世的影响可是非常巨大的。

随机推荐

  1. 梦见遭遇“车祸”_周公解梦梦到遭遇“车祸”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遭遇“车祸”好不好

    从前面又开过来一个装载机撞了过来,自己也受了伤,在梦里按照法律判了终身监禁。梦中你的“车子”代表你的某些性格特点。

  2. 人体的最佳状态是阴在上阳在下,上热下寒就是阳不归位

    上热下寒是现代人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其主要表现是热证与寒证并存:常年上火,总是口腔溃疡、舌疮、慢性咽炎、失眠,同时又表现出很多体寒症状,如舌体胖大、大鱼际发青、下肢冰凉等。在饮食上,这类人群也非常挑剔,吃点儿热的就上火,吃点儿寒的就伤阳,只能吃温的东西。

  3. 生日祝福语_给好朋友生日祝福语真挚_生日语录

    亲爱的朋友,今天是你的生日,祝你生日快乐,让我的祝福陪伴你每一个春夏秋冬。给好朋友生日祝福语真挚1.留不住的是时间,带不走的是思念。

  4. 盘点:中国历史上那些因误服 *** 而亡的皇帝们

       徐福为秦始皇寻长寿药,一去不复返,不知是借机跳槽,不跟嬴政合作了,还是发生了海难,或者是寻不到长寿药怕回来杀头?或者是寻到了,却自己享用起来?徐福如果真的寻到了长寿药,让嬴政吃了,嬴政就不会暴毙吗?他可是严刑酷法,杀了不少人。人是可以杀死的,他就想不到自...

  5. 禅门公案:云门饼

    云门胡饼云门文偃禅师,俗姓张,浙江嘉兴人。于广东乳源云门山创建了禅宗“一花开五叶”之云门宗。禅师常以各种方式接引、教化弟子,其中以“云门饼”最为有名。此公案又叫做云门糊饼、云门胡饼、韶阳糊饼。对于求佛问祖之事,文偃禅师却认为禅悟是超越一切文字形像之事的,任何执着都是偏离,与道相去甚远。

  6. 梦见驯鹿_周公解梦梦到驯鹿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驯鹿好不好

    做梦梦见驯鹿好不好?梦见狗猪_周公解梦梦到狗猪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狗猪好不好女人梦见驯鹿,显示出自己是个温柔,富有爱心的人,将会有健康可爱的宝宝。男人梦见驯鹿,表明自己对自己要求很高,因此在事业上能够不断创新,取得优异的成绩。梦见喂驯鹿吃东西,在爱情方面有好运气。梦见驯鹿走进自己家院子,将受到有力人士的积极援助,而获得名声和地位。

  7. 五百罗汉系列—第311尊-会法藏尊者

    第叁佰壹拾壹尊--会法藏尊者会法藏尊者,为阿弥陀佛的前世身。原是一位国王,捐弃王位,出家为僧,法号法藏。以教法含藏多义,故称法藏,或指含藏此等教说之圣教、经典等;经典含藏众多之法门,故有此称。以其所闻教法护持不失,聚集众多,故《无量寿经》译作“法藏”,即法的积聚之义。法藏,音译昙摩迦、昙摩迦留。

  8. 开元之治是哪个皇帝? “开元盛世”是由唐朝哪个皇帝开创的?

    唐玄宗 唐玄宗 唐玄宗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唐玄宗(李隆基), 生于垂拱元年(685年), 卒于宝应元年(762年), 死后被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故自唐朝后期起, 人多称其为“孝明皇帝”、“明皇”、“唐明皇”等. 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 唐高...

  9. 淡然处之是什么意思?

    【拼音】dànránchǔzhī【解释】以冷淡的态度对待它,不拿它当回事。【出处】【例子】【近义词】淡泊明志【反义词】勇往直前【相关】百度“淡然处之”

  10. 历史上佛教为什么多次被灭?统治者为何厌恶佛教,道教为何幸存?

    隋唐时期,佛教蓬勃发展,出现了三教合一的潮流。从这些都可以看出当时佛教有多兴盛,但是佛教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历史上有不少统治者曾经下令要消灭佛教,命令百姓要信仰其他的宗教,最为著名的就是三武和一宗的灭佛事件。为什么佛教遭到了当权者的厌恶呢?儒家主张积极的入世,而佛教主张出世。在打击佛教的同时,统治者也开始大力提倡在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道教,主张清欲无为,在人们的心灵上也实现了一种救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