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比罗陀守德招福

佛陀时代,有一位名叫修陀罗的长者,拥有无数的财富,平日为人乐善好施,并虔诚信仰佛教,自己更发愿:每年腊八(十二月初八)当天,一定要诚心、竭尽所能布施财物来供养佛陀及众比丘,甚至往后世世代代的子孙都要依此奉行,不可废止。长者一直到临终前,还一再吩咐儿子比罗陀一定要切实遵行此遗训,千万不可忘记。 长者死后,家道日渐衰微,一无所有。比罗陀眼看一年一度的腊八又要到了,而家中已无多余的钱财来供养佛陀及众比丘,想着想着不禁感到愁闷不安。于是慈悲的佛陀派目犍连尊者前去关心、询问比罗陀,比罗陀说:「父亲的遗训,不敢违背忘记,我依旧办理,只希望世尊到时,可不要见弃才好!」随后,比罗陀就向妻子的父母借了一百两银子,用心筹备办理腊八供僧事宜。 当天,佛陀带着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前往比罗陀家中,接受夫妻俩至诚的供养。两人满心欢喜地供养每位比丘僧,从头到尾不曾有任何一丝一毫的后悔及不悦。第二天早上,比罗陀夫妻发现家中以前存放财宝的地方,竟然堆积如以前一般多的宝物,两人感到又惊又喜。但又不知是何原因,会不会遭殃祸?就决定去请示佛陀。 于是比罗陀去到精舍请示佛陀,佛陀告诉比罗陀:「这些宝物,你们安心使用,不须疑虑,这是因为你能守信、不违背父亲的教诲,又能严持戒律、知惭知愧,对佛法僧三宝虔诚恭敬、欢喜供养。因为你具备『信、戒、惭、愧、闻、施、慧』等七种行道者的德行,才有此福报招来财富,所以不会带来灾害。有智慧的人,会依佛法奉行,不论男女,所生之处,福报都是自然而来的。」 比罗陀听了佛陀开示后,更加坚定对佛法的信心,至心顶礼后,欢欢喜喜的回家。将佛陀的教诲一一的告诉妻子,并发愿一定要将佛法一代一代的延续,让子孙都能得受法益。 (责任编辑:admin)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比罗陀守德招福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铁扇公主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为何不是牛精?

    西游里的妖魔鬼怪有不少,最后能活下来的却不多。除了九头虫、黑熊精外,最有名的就是牛魔王、铁扇公主和红孩儿一家三口了。然而,铁扇公主前身是谁,她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是牛魔王之子,为何不是牛精等问题,西游中并没有交待。

  9.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10.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随机推荐

  1. 玄武门兵变,皇位的争夺,秦王 ... 要 ... 的人是他?

    大家都知道,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秦王......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导致最后李渊将皇位禅让给了...,自己做起了太上皇。其实在玄武门兵变的之前,整个形势已经牢牢的握在了...的手里。但万万没想到的是一个亲信临阵倒戈,放...的军队进去后还关上了玄武门,导致了...直接斩...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随后又带领着自己的人民迅速控制了皇帝李渊所在的寝宫,将局势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2. 月缺花残是什么意思?

    【拼音】yuèquēhuācán【解释】形容衰败零落的景象。也比喻感情破裂,两相离异。【出处】唐·温庭筠《和王秀才伤歌妓》诗:“月缺花残莫怆然,花须终发月须圆。”【例子】月缺花残人憔悴,冷落了鸳鸯被。元·商挺《潘妃曲》【相关】百度“月缺花残”

  3. 蹇叔哭师原文及翻译 秦晋殽之战原文及翻译

    作者将战争的胜负与战争的性质、人心的向背密切联系起来,写得纵横开阖,波澜壮阔。文章并没有着力记述正面的军事冲突,而是通过仆偃托言、蹇叔哭师、王孙满论战等场面及其中的人物活动,写出了双方的谋划部署,力量的消长变化,从侧面渲染战争气氛,预示战争结局,用笔不凡,其中“蹇叔哭师...

  4. 梦见自己怀孕快生了孩子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怀孕快生了孩子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怀孕快生了孩子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念大悲咒的真实感应

    念大悲咒的真实感应>我是通过段师兄的博客接触到佛法的,由开始的半信半疑,到深信不疑,无比感恩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在此把我自己的亲身经历说出来,让更多的人获益,以便让更多的人相信佛法。我本来想让母亲念大悲咒的,但是大悲咒好多字的读音和我们正常的读法不一样,母亲选择了读心经。我把我和我母亲在这么短时间内读心经大悲咒的经历写下来,是让更多的读者知道佛法真的是“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的。

  6. 梦见倒树

    周公解梦梦见倒树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倒树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梦见睡莲苗

    周公解梦梦见睡莲苗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睡莲苗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梦见帐篷里睡觉

    周公解梦梦见帐篷里睡觉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帐篷里睡觉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大义灭亲成语故事_成语“大义灭亲”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拼音】大义灭亲dàyìmièqīn 【释义】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主人公】石碏 【近义词】大公无私、不徇私情 【反义词】徇情枉法、徇私舞...

  10. 穿鞋的弥勒佛像

    本来由色拉寺到查叶巴只需一天时间,但由于久未运动,我在天黑时才到了山脚。第二天,我朝礼了七个山洞,其中包括阿底峡大师闭关的山洞及一供有一座两层楼高之弥勒像的大山洞。这尊弥勒像与常见的形相不同,手持鼬鼠而脚上穿鞋。佛经上从未说过弥勒是穿鞋子的,但这尊佛像的鞋却是有一个殊胜典故的。曾经有一个信仰极真的乡下人来到查叶巴朝礼这尊佛像。由于他的至诚,佛像竟然把脚抬起让他量度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