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多学科相结合的「夏商周断代工程」

  一。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缘起和目标

  中国古代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有数的独立起源的古代文明之一,而且绵延流传,没有中断,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近几十年来的考古发现表明,中国在公元前第三千纪的龙山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城垣、文字和青铜器,中国古代文明的起始年代比过去估计的年代要早得多。

  但是,司马迁写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只能追溯到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再往上的西周早、中期和夏、商两代,只有世系而无年代。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有两千余年未建立起年代学标尺,这就向中国的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如何填补这一段空白,完善这一年代学标尺。

  从西汉末年的刘歆开始,有很多学者致力于夏商周年代的研究,但在将近两千年的时间内,他们的研究始终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今天看来,在材料不足、研究手段比较落后的情况下,想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确实是很困难的。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考古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一系列成果。其中,夏商周三代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特别是对这一时期的考古学文化所作的分期研究,已经建立起可供测年的分期序列。同时,碳十四测年技术的不断改进,精度有了很大提高,测年的误差进一步缩小。因此,1995年春在河南偃师召开的商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上,从事测年的物理学家提交了《解决商周纪年问题的一线希望》的文章,指出因测年精度的提高,利用碳十四测年技术有可能解决夏商周年代问题。另外,天文历法研究、古文字学研究和青铜器分期研究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多成绩。这样,采用多学科结合,联合攻关,开展夏商周年代学研究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因此,国务院于1996年决定实施「夏商周断代工程」,并将它列为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的攻关项目。

  「夏商周断代工程」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

  1. 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包括西周早、中期和晚期前半段各王,确定比较准确的年代。

  2. 商代后期从商王武丁至帝辛(纣),确定比较准确的年代。

  3. 商代前期,提出比较详细的年代框架。

  4. 夏代,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

  二。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课题设置与组织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夏商周断代工程」设立了9个课题、30个专题。它的特点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组织各学科的专家联合攻关。当然,各个课题、专题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尽一致,各学科交叉结合的情况也有所不同。各学科专家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或手段开展研究,但主攻的方向和目标是一致的。例如:

  从事文献学研究的专家们,把中国历代典籍中有关夏商周年代和天象的材料汇集起来,进行分析和整理,对其中一些重要的文献材料详加考证,逐一判断其可信程度和使用价值,以供使用。

  从事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学者,着重对夏、商都城的地理位置进行考证,为探索夏、商时期的都邑提供线索。

  从事古文字学研究的学者,将吸取考古学研究的成果,做好殷墟甲骨文和西周青铜器及其铭文的分期研究,并选出有年代意义的材料,供天文学家作天文历法方面的研究或进行碳十四测年。

  天文学家们则在总结前人在天文年代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文献学和古文字学家提供的材料,推算出准确的年代。这些年代若能得到碳十四测年中测得的相关年代的支持,可以起到定点的作用。

  考古学家在对三代考古遗存进行系统研究,确立可靠的分期序列的基础上,提供层位关系清楚、文化属性明确、可以构成系列的含碳标本,由物理学家作碳十四测年。测年结果,可以得到与考古分期序列相一致的年代序列。

  从事碳十四测年的学者们,用常规法和加速器质谱法在对设备进行改造后,精度已有提高,误差缩小到千分之五。对含碳样品进行测年,可以提供与三代考古文化分期序列一致的三代年代序列。如果天文学家推算的有关年代对这个年代序列给予支持,那么这个年代序列就为构架较细致的三代年代框架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加工程的有170位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采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办法,联合攻关,共同去攻克夏商周年代学难题。这在中国学术史上还是第一次,在方法论上也具有开拓意义。实施过程中,各个课题、专题都是独立地进行研究。最后,将各专题、课题的研究结果综合起来,进行平衡调整,制订出一份夏商周年表。这份年表是多学科相结合的产物,它比以往由单一学科或单项研究作出的结论要科学、合理得多。

  为了使工程规定的目标能顺利实现,国务院成立了由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为组长、七个部委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 、宋健二人为工程特别顾问。聘任李学勤、仇士华、李伯谦、席泽宗为工程首席科学家,主持由21位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工作。成立了「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及有关工作。

  三。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进展情况

  「夏商周断代工程」于1996年5月16日启动以后,各课、专题经过论证,陆续进入实施。三年来,由于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首先,西周列王的年代学研究,是工程所列九个课题中最复杂、也是设置专题最多的一个。所设的8个专题都已取得显著成绩。例如北京琉璃河遗址和山西的天马──曲村遗址的文化分期与年代测定,已为西周王年的推定提供了很重要的参数。位于北京房山的琉璃河遗址是西周时期的燕国都城,它的起始年代可上推到武王时代。琉璃河遗址发掘的200余座墓葬所分的三期六段,可与丰镐遗址、天马──曲村遗址的分期相对应。从所分三期六段的墓葬资料中采集的含碳标本进行测年,已经取得了与分期序列一致的年代序列。其中,1193号大墓的墓主是周初第一代燕侯,(www.lishirenzhi.com)从墓中采集的含碳标本测定的年代,有助于西周早期年代的推断。位于翼城和曲沃交界处的天马──曲村遗址是早期晋国都城址。所分的四期七段的时代,从西周早期延续至东周时期。遗址内的晋侯墓地发现的8组17座大墓,被推定为自晋武侯起前后相继的8个晋侯及其夫人之墓。由文献可知,这些墓主与西周王世可以对应起来。如墓中出有「晋侯苏」铭青铜乐钟的8号墓,据研究,他就是《史记·晋世家》中所记的晋献侯,他的死亡时间是周宣王十六年,即公元前812年。用墓中采集的含碳标本作碳十四测年,测年的年代为公元前前808年(加减8年)。这个年代与文献记载的年代是一致的。这个实例,说明依西周考古分期进行测年,所得的年代与西周这一段时期内的王世是可以对应起来的。

  按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周「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对「天再旦」这一天象记录,很多人认为日出前发生的日全食现象,即日出前,天已发亮,日全食发生后,天黑下来,日食结束,天又一次放明。工程中有一专题组利用1997年3月9日发生日全食的机会,到新疆北部组织观测,全面掌握了天光变化,证实了早上日出前发生日全食的时侯,确有「天再旦」的现象。结合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840年间中国能见到的全部日食,确认郑地见到「天再旦」日食的年代为公元前899年不误。这一结果为西周列王年代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数。

  对西周青铜器的分期研究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依据分期成果,将青铜器铭文中有纪年、月、干支相等内容,从天文历法的角度进行研究和推算,进而推定列王的年代。这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收获。

  武王伐纣的年代作为商周两代的分界,这是学界同仁公认的。这一年代的推定,对三代年表的建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文献对这一事件的记载十分简略,所以历来对武王伐纣年代的研究,其结论差距很大。据统计,各家对伐纣之年的说法有44种说之多,前后相差100多年。「夏商周断代工程」设置了武王伐纣的年代学研究课题,对这一问题作深入研究。在工程所列的39个专题中,有好几个专题的研究结果,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这个问题有关。其中,考古学家在西周早期遗存与先周(周人先公先王时期)遗存中采集的含碳标本,经碳十四测年,已经提出了反映二者年代关系的时间段(1050BC——1020BC),由于这一时间段的跨度比44种说法所跨的100余年小了许多,这就可以把44种说法中的相当一部分排除在外。再结合天文学研究的成果,就有可能提出一个与这一事件发生的年代更接近的伐纣之年。

  商后期年代学研究课题设有4个专题,即殷墟文化分期与年代测定;殷墟甲骨分期与年代测定;殷墟甲骨文和金文年祀的研究;甲骨天象记录与商代历法。这些专题的设置,是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将不同学科交叉结合取得的成果综合起来,确定商后期比较准确的年代。这一课题也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依据安阳殷墟文化分期,在所分的五期遗存中各采集了可供测年的含碳样品。物理学家进行测年后提供的第一批年代,表明它与分期序列的早晚是一致的。因此,一旦将这些样品测完,再加上甲骨分期年代学测定的年代序列,将这两个专题的结果综合起来,可以为商后期年代框架的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础。

  天文学家与古文字学家对武丁时期宾组卜辞中所记五次月食的研究,从对月食卜辞的正确释读着手,又按甲骨学标准排出先后次序。然后由天文学家对这五次月食进行推算。他们从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000年间安阳地区可以看到的月食中找出与上述五次月食记录的干支相合、先后次序也相合的月食。进而提出了武丁王世的年代范围(1239BC —— 1181BC或1250BC——1192BC)。这一结果与殷墟文化分期中推断为武丁时期遗存的碳十四测年结果不矛盾。两相对照,可为推定商王武丁的年代提供依据。由历史学家对商代最后三个商王的年祀进行的研究,进而由天文学家从天文历法方面进行推算,也为推定三王的年代提供了重要参数。

  关于夏代和商前期的年代,考古学家已在河南发掘了登封王城岗、偃师二里头、郑州商城、偃师商城等城址,对这些遗址的文化分期已有了很好的基础。依据文化分期采集含碳样品的工作已经完成,测年结果也陆续公布。依据测年结果,可以提出一个与文化分期相一致的年代序列。加上天文学家和历史地理学家的研究结果,一旦对夏商分界的年代有了结论,可以排出夏代和商代前期的年代框架。

  为了便于比较与参考,「夏商周断代工程」还设立了世界诸古代文明年代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的专题,对其它文明古国研究年代学的状况进行研究。从他们的研究中可以看到,这些国的年代学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与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不少相似之处。这对我们的研究很有助益。

  总之,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以来,虽然只有三年时间,但在各学科专家携手合作、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不少阶段性成果。由于有了这些成果,使制订夏商周年表的任务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予以完成。这些成果还说明,采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办法,是可以解决一些过去由单一学科或单纯由人文社会科学无法解决的课题。它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开拓了一条新路。因此,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目标虽是为了解决夏商周三代的年代,但工程实施的意义则远远超出年代学研究的范畴。它对中国考古学、历史学、古文字学、天文年代学等学科的发展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多学科相结合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12000余尊彩塑,一览中国古代雕刻的最高水准

    山西古代彩塑总数有12000余尊,是不折不扣的彩塑艺术大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长治古代彩塑分别是:长治郊区梁家庄观音堂,长子县法兴寺,长子县崇庆寺以及沁县南涅水石刻。长治▼观音堂彩塑(明代)▼法兴寺彩塑(宋代)▼崇庆寺彩塑(宋代)▼南涅水石刻看完这些,果然美不胜收,但长治只是作为整个山西的缩影被推在了风口浪尖。

  2.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3. 消失的神兵利器——古兵器「 ”戈”的整理考证(终章)

    西周武士复原图从商朝渔猎的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制的周朝,西周事实上完成了一个文化、心理、行为规范一致的共同体,也奠定了延续至今的中华文化的根基。出身殷商和宋国王室的孔子,开创儒学,为礼乐文化奔走终生,商、周文化正源之争,终于尘埃落定。有趣的是,与倡导农本的后世儒家不同,孔子本人的言论多显轻农思想。他从不介意爱徒子贡经商,却在背后嘲笑以务农为志愿的弟子樊迟。

  4.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5. 夫妻「 ”合葬墓”遍地黄金,被盗3次后,考古家:至少还有20亿文物

    560年后,这座夫妻墓被发现,考古专家赶到时,发现了3个盗洞。仅是一个魏妃,就有着价值上亿的珠宝陪葬品,考古学家们粗略地估计了一下梁王墓中随葬品的价值,梁王墓中的文物不是瓷器就是黄金和玉器,其他的陶制品都很少,因此考古专家认为梁王墓中的文物价值超过了20亿。专家大呼:快挖,还剩下20亿文物!从梁王的墓志铭来看,在梁王去世后,皇帝为他赐谥号为:庄。

  6. 定陵是如何成为考古界的一个深刻回忆与极大的损失的?

    此处的定陵,特指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皇陵区的明定陵,明定陵是大明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寝,也是第一处被官方主动考古发掘的帝陵,但就是这次的挖掘,却造成了一次巨大的考古损失,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下面慢慢道来。鉴于这次灾难性的后果,在郭沫若在此请求挖掘武则天的陵墓时,上面冷冷的说:不允许,而且今后再也不准主动挖掘帝后陵墓!!!

  7. 羊舌大墓扑朔迷离,墓主是晋文侯吗?答案可能在墓地

    曲沃羊舌墓出土的大师氏姜匜在晋国公侯墓发掘中,晋文侯在曲村的墓葬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发掘出羊舌大墓后,这个争论愈争愈烈,至今未搞清雄才大略的晋文侯墓葬,自然成为晋国考古的一大缺憾。两墓遗留的历史碎片在曲村—天马的九侯十九墓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之序。按序排列,m93/m102位置,应是殇叔和他的夫人。

  8. 郭沫若本是文化名人,为何热衷于挖坟掘墓,梦想是破解秦始皇陵

    早年的郭沫若确实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人称「”孔夫子挂腰刀”,写过很多不错的文集,然而解放后,身为中国科学院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却把自己的大多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开棺1956年,郭沫若和吴晗等人向国家建议挖掘明朝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刚开始就遭到了大多考古学家的反对,主要当时国家文物保护技术很不成熟,就是挖掘成功,也难以对陵墓出土的文物进行妥善的保护,可是当时反对者人微言轻,加上郭沫若的一意孤行,

  9. 郴州有个位于闹市的帝王园陵,见证郴州历史发展,却少人来游玩

    义帝陵是秦末义帝的陵墓,现位于湖南郴州市最繁华的地方,来郴州市旅行之前不知道郴州有这么一个历史景点,到达郴州后在宾馆打开地图才发现义帝陵就在宾馆的旁边,而义帝陵公交站就在文化路中段西侧的地方,对于前来游玩的游客来说位置相当好找。

  10.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 ”颜值逆天”的文物?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拜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积淀所赐,每当有文物亮相,都不知会惊艳多少观众的目光。

随机推荐

  1. 中国早期现代化:与日本的比较

    中日两国同为后发国家,在大致相同的时段里开始早期现代化的进程,结局却差异如此之大,个中原因引起学界广泛关注。本文在此处提出中日两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干预措施导致两国早期现代化出现不同结局,是根据当时两国实际的史实得出的结论。中国缺以户数统计的数字。

  2. 作为乾隆哥哥的弘时 雍正为何没有传位给他呢

    雍正为何不传位给三子弘时,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那么,疑问来了,乾隆的哥哥弘时,为何没被雍正选为皇位秉承人呢?此时,弘历的二兄弘昐两岁时早殇,不曾与序行次;而与序行次的长兄弘晖、三兄弘昀又先后逝世,年善于弘历的惟有弘时一人。由此,对雍正天子来说,弘时和弘历成为那时本人活着、且年纪最大的两个儿子。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时卒,年二十四岁。

  3. 面不改色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miànbùgǎisè【解释】脸色不变。形容从容镇静的样子。【出处】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我这...寨上,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厮,面不改色。”【例子】(秦王)叱左右前缚(蔺)相如,相如面不改色。(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近义词】神色自若【反义词】大惊失色【相关】百度“面不改色”

  4. 洞穴艺术之争

    是人类最古老的雕塑,它很小,可以藏在你的拳头里。这尊由猛犸象牙雕刻而成的4万年雕像清晰地代表了一位女性,胸部不断膨胀,生殖器精心雕刻。头部,手臂和腿部只是建议。“你找不到比这更多的女性,”尼古拉斯·科纳德说,他是俄亥俄州出生的考古学家,他的图宾根大学团队于2008年秋天在德国西南部的一个拱形洞穴底部发现了这尊雕塑。“头和腿没关系。这是关于性,生殖。相关内容最早的已知艺术家的工作室从史前中提取的发现

  5. 梦见自己打甜筒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打甜筒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打甜筒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持準提咒回向母疾愈

    尔后每天跪诵观音準提各经咒,以祈祷母亲的寿命更长,乃至于救济众生,普利物类,他亦欢喜奉行。他的母亲原患有痼疾及火气病,忽然同时迸发,其势汹汹胜于从前。当即焚香对天,叩头痛哭流涕,发誓除却一切妄念,以祈母亲的病早屑痊愈。当时他的母亲滴水不进已有五日了,这天忽然想吃稀粥。当夜梦见所供奉的观音大士,招呼他的母亲同坐。并给予绿水一杯,令他的母亲喝下。第二天母亲病情减半,过几天竟痊愈了。

  7. 南极洲有一股巨大的岩浆在膨胀

    而西部南极洲的MarieByrd土地,在羽流被怀疑存在的地方,远离任何这样的边境地区。极端的南极洲:埃尔斯沃思的惊人照片“KDSPE”“KDSPs”他们的模型证实了岩浆柱的存在,每平方米的热量向地表输送约150毫瓦,在地壳可能存在裂谷的区域,峰值达到每平方米高达每毫瓦毫瓦。这股岩浆流并不是最近南极西部冰盖融化上升的另一个可能原因,这归因于人类造成的气候变化。

  8. 快速鉴定铜元的有效 ... (或技巧)

    快速鉴定铜元的有效...(或技巧)我国的铜元诞生于清朝光绪二十六年,它标志着我国金属货币铸造工艺从传统的手工翻砂铸造阶段进入了一个先进的机器化生产的新阶段。一般来说,真币的内外珠圆与外边轮内齿圈上的小圆点、细齿,大小一致,间距均匀;伪币内外珠圆与外轮内齿圈上的小圆点多数深浅不一,间距不一致,细齿大小不一,齿圈有粘连现象。

  9. 戒淫必读

    一.何时较易生欲念或梦遗1.内心--起淫心烦恼,失正念:忆念往昔情怀贪染影相:好奇分别女貌,独处孤寂无所事事,心不在法上.2.外缘--事多烦杂时,多见女色.图片.文字.音声等;放逸而忘形,或压力重郁闷欲舒.3.外境--男女共住共处事;季节气候变异时.4.生理--晚餐宵夜温饱时,美食可口营养高.精力充沛;虚火上升.运动.工作过度劳累;身寒.感冒神经痛.失眠等四大不调.睡姿不当.被重脊热等.二.如何对

  10. 第三次第乌战役:葡萄牙帝国与西北印度的最惨烈冲突

    其中又以发生在1546年的第三次战役,进行的最为激烈。旧冲突的总爆发16世纪的葡萄牙王国旗帜自从1538年的第二次第乌战役后,古吉拉特苏丹国就一直准备再次对第乌的葡萄牙人下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