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冷战风云之马歇尔计划:美国是怎样实现对西欧领导控制的?

马歇尔将军

  为了遏制苏联和全球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美国在1947、1948、1949三年内相继出台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意味着美国从政治、经济、军事上三管齐下,对苏联实行政治上的孤立打击、经济上的封锁和军事上的包围。

  做为冷战三个重要支柱之一的"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资本主义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歇尔计划表面上是一项纯经济援助计划,但实际上是为了压制共产主义的发展,对抗苏联及其卫星国。进而从政治和经济上取得控制西欧的主导权,它明确地把欧洲一分为二,促使了两极对峙世界新格局的出现。

战后欧洲

  二战后的欧洲困境

  二战结束之后,大半个欧洲依然难以从数百万人的死伤中平复。战火遍及了欧洲大陆的大部分,持续的轰炸使绝大多数大城市遭到了严重破坏,特别是它们的工业生产。

  欧洲大陆上的许多著名城市,例如华沙和柏林,已成为一片废墟。而其它城市,如伦敦与鹿特丹,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这些地区与经济生产相关的建筑大多化为一片瓦砾,数百万人无家可归。

  虽然外援使1944年的荷兰饥荒有所缓解,但战争对农业的破坏还是导致了欧洲大陆许多地方出现了大面积的饥饿,而1946-1947年欧洲西北部罕见的寒冬又使这一情况进一步恶化。

  所受破坏最为严重的是交通运输设施。战争中铁路、桥梁以及道路都成为了对方空袭的目标。西欧的中小城镇和村庄所受的毁坏程度较轻,但交通运输的破坏还是使这些地区的经济与外界的联系几近断绝。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耗费大量财力,而此时大多数陷入战争的国家的国库已被消耗殆尽了。

  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阻断了西欧从东欧的粮食进口线,加剧了战后西欧粮食短缺的局面。食品短缺成为了最为紧迫的问题。情况在德国尤其严重,威廉·克莱顿在给华盛顿的报告中说,"数百万人正在慢慢饿死。"

杜鲁门、斯大林、丘吉尔

  二战后美国的担忧

  二战中唯一一个基础设施没有遭到明显破坏的正是美国。它比大多数欧洲国家都要晚一些参战,而且本土所受的损失也比较有限。美国的黄金储备充足,其经济也依然充满活力。战争期间美国的工业为本国和它的盟国的战争机器提供了支持,因此美国经济经历了自建国以来增长最快速的一段时期。

  战后,美国工厂又很快转入了民用生产,物资供应爆炸性增长,长期的繁荣需要有输出这些商品的市场,欧洲就成了这些商品输出的最佳选择。而事实上,马歇尔计划提供的援助中的很大一部分,正是这些来自美国的工业品和原料。

  1946-1947年酷寒的冬天,德国有许多家庭没有供暖,数百人被冻死。英国的情况虽然没有那么严重,但是为了满足国内的民用煤炭需求,工业生产不得不被停止。因此,从人道主义出发的考虑也是提出这一计划的重要动机之一。

  对美国来说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冷战思维的形成。美国 ... 中的很多人士对苏联行动的怀疑情绪正日渐加深。马歇尔计划的倡导者之一乔治·凯南在此时已预言了未来世界的两极格局。

马歇尔计划的策划者之一,乔治·凯南

  在法国和意大利,战后的普遍贫穷为 ... 势力的增长提供了充分的养料。而这些国家的 ... 在本国战争期间的反抗斗争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又使其声望急剧增长。在这些国家战后的选举中, ... 取得了普遍性的成功。在法国,法国 ... 甚至一度成为了议会第一大党。这令美国 ... 不安,他们担心法国和意大利也会滑入共产主义阵营。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其遏制政策也要求美国必须向非共产主义国家提供援助,以起到遏制苏联影响及扩张的作用。甚至有人寄希望于东欧国家加入这一计划,从而使他们从正在形成的苏联集团中脱离出来。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1947年6月5日,任美国国务卿的乔治·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而这一讲话的发表也标志着马歇尔计划的正式拍板。他站在哈佛园(Harvard Yard)纪念教堂的台阶上,宣告美国已为帮助欧洲复兴作好了准备。

  这篇由查尔斯·博伦(Charles Bohlen)起草的演讲词中没有提及任何的细节和数据。它号召欧洲人团结起来、共同规划一个他们自己的重建欧洲计划,然后由美国为这一计划提供资金才是这一演讲中最为关键的部分。

  这次演讲主要针对的听众是欧洲人,演讲现场特意没有邀请任何美国记者,而且杜鲁门还特意于同日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以转移国内媒体的注意力。而相映成趣的是,英国广播公司(BBC)全文播送了这篇演讲。

  事实上,早在马歇尔发布演讲之前,就已经有不少的意见和呼声认为有必要对欧洲开展援助重建计划。马歇尔计划的官方名字是"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 (ERP)〕。因其主要提出者时任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而得名。事实上真正策划该计划的是美国 ... 的众多官员,特别是威廉·克莱顿和乔治·凯南。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要把计划从签字变成现实,不仅需要各个参与国家的协商,还需要得到美国国会的批准。由于这一问题与各国自身利益息息相关,整个谈判显得极其冗长而复杂。一个大规模的会议在巴黎召开,这个会议几乎邀请了当时欧洲的所有国家,包括正在形成中的东欧集团成员国。

  由于苏联的反对,最后仅有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表示愿意参加该会议。但捷克斯洛伐克的外长扬·马萨里克因支持本国参与马歇尔计划,后来被召入莫斯科遭到斯大林的怒声斥责,这被认为是苏联欲开始加强对东欧的全面控制的一个明显信号。当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被苏联阻止前往巴黎参加会议时,其它的东欧国家也就很知趣地拒绝了美国的援助。芬兰为了避免与邻邦苏联形成过于对立的两国关系,也拒绝参与该计划。

  第一批实质性的援助在1947年1月交付,目的地是希腊和土耳其。起初,向这两个国家的 ... 力量提供援助的是英国。但由于其自身的经济情况此时已相当糟糕,难以坚持下去,于是英国请求美国来继续承担这一责任。

  1948年4月3日,杜鲁门签署了马歇尔计划,并批准设立了经济合作总署(ECA)来负责这一计划的实施。

  马歇尔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ED)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1.5亿美元,其中90%是赠予,10%为贷款。

  欧洲人将大多数来自于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资金用于输入美国生产的商品。欧洲国家在二战中几乎消耗光了他们的所有外汇储备,因此马歇尔计划带来的援助几乎是他们从国外进口商品的唯一外汇来源。

杜鲁门总统

  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马歇尔计划按原定计划在1951年宣告结束,但此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的其它形式的援助却始终没有停止过。

  1948年至1952年是欧洲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工业生产增长了35%, 农业生产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战前的水平。战后前几年的贫穷和饥饿已不复存在,西欧经济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空前发展。这样的经济奇迹是否主要归功于马歇尔计划的,尚存争议,但人们普遍认为马歇尔计划加速了西欧经济的发展。

  马歇尔计划的政治影响亦不亚于其经济影响。该计划的实施使西欧从战后的困境中摆脱出来,减少了人们对于 ... 的不满,稳定了 ... 势。马歇尔计划实施并显现出其作用之后,西欧 ... 的势力便迅速衰弱,其影响力已经不可与先前相比。

  由于马歇尔计划的成功实施,也巩固并推进了北大西洋同盟,并使之持续到冷战终结。

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促成欧洲一体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在提出马歇尔计划时,就要求西欧国家只有联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才能接受美国的援助,其目的在于使西欧成为美国商品和资本可以自由进入的“一个没有内部贸易关税壁垒”统一市场。西欧国家为此成立的一系列经济组织,都不同程度地冲破了原来民族国家的界限,加强了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增强了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

  同时,因为东欧国家拒绝参与该计划,马歇尔计划也被认为是宣告战后欧洲分裂的最重要的征兆之一。由于马歇尔计划包藏着对付苏联的意图,苏联必然要奋起反击。苏联为了防止出现离心倾向,大大加强了对东欧各国的控制。从1947年7月到1949年初,苏联通过采取一系列行动,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牢牢控制了东欧国家,从而基本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苏联——东欧阵营。

  就美国而言,美国也从马歇尔计划中获取很大的经济利益。它美国经济的海外渗透出口开辟了新的市场,消除了美国经济的潜在危机。同时也加强了美国对西欧各国经济的控制和支配能力,从而为美国在政治、军事上与西欧结盟奠定了经济方面的基础。

  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在西欧确立了无可怀疑的领导地位,使西欧各国纳入了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轨道,增强了美国抗衡苏联的力量,杜鲁门曾毫不隐讳地宣称,执行马歇尔计划“是为了明智而有效地实现我国外交政策的伟大事业”。

  有学者认为,从东西方关系的角度来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综合整理:老农)


 冷战风云之铁幕降临:旷日持久的冷战是怎样开启的?

 柏林墙是怎样竖立起来的?

 冷战为什么把苏联拖垮了,而美国反而更强大了?


长按右图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

冷战风云之马歇尔计划:美国是怎样实现对西欧领导控制的?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2. 哈萨克斯坦为什么要迁都? | 地球知识局

    南部历史名城阿拉木图至今仍是该国,乃至整个中亚最繁华富庶的城市,不仅是哈萨克斯坦的经济中心,还承担着中亚金融中心的重任。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当时地广人稀,少量的游牧民基本无法阻挡如日中天的俄国人,很快被纳入了沙俄广袤的领土中。

  3. 孙竞昊:「 ”康先生”(Mr. Commodity)在江南

    本文系由2019年5月31日在上海博物馆观众活动中心举办的「”江南文化”系列讲座的讲稿整理而来。一、引言:「”德先生”与「”赛先生”之外的「”康先生”1、「”...”新文化的灵魂今年是「”...”百年祭,海内外都在搞一些学术及非学术的纪念活动。大家纪念1919年春夏之交的...活动,以及与之相连的从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运动发生在新文化运动的语境里,而且造成了之后新文化运动

  4. 柏林墙的倒塌既是冷战的客观结果,也是明确反应了人心所向

    11月9日,是柏林墙倒塌30周年,全世界的媒体几乎都对此隆重报道。柏林墙的建造,是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产物。冷战导致了世界的分裂,也导致欧洲的分裂,尤其是德国的分裂。二战之中,德国战败。对德占领前,这些分歧未能解决。有鉴于此,美国人决定停止从占领区起运一切物资赔偿。英美利用空投向西柏林250万居民供应生活物资,苏占区反而受害更大。

  5. 在现代,两个国家可以合并成一个国家吗?这国就是合并出来的

    在现代,两个国家通过和平的方式合二为一成为一个国家也是有的,比如坦桑尼亚,由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组成,两国自愿合并成一国,这样的操作往往会使得两个国家都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带来凭借一个国家所不能够得到的收益,可以说,两个国家合并为一个国家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益的。

  6. 卡累利阿与芬兰、俄罗斯之间的恩怨情仇

    就是这个卡累利阿却一直是芬兰与俄罗斯争夺的焦点,承载着芬兰与俄罗斯之间的恩恩怨怨、爱恨情仇,始终是两个国家关系中的一个敏感话题。芬兰和俄罗斯之间的恩怨情仇,可追溯到中世纪时期。而且苏联表示愿意给三倍于卡累利阿地峡的领土作为芬兰的补偿。这个承载着芬兰与俄罗斯之间恩怨情仇的卡累利,或许永远留在了俄罗斯体内。

  7. 明朝白银货币化:中国传统经济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国在和世界各国的贸易不断发展过程中,白银最终成为了中国的主流货币。明朝时期是中国白银货币化的关键时期,和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密不可分。白银货币化反映了中国和世界市场的接轨开始,也反映了中国商品经济出现了新变化。元朝纸币明朝初期,为了改变元末货币混乱的局面,于是统一使用铜钱。

  8. 广场协议的真相:日本经济死于他 ... 还是走火入魔?

    关于广场协议很多人都比较熟悉,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正是这一纸协议让日本经济一蹶不振,陷入「”失去的二十年”。日本人吉川元忠写在《金融战败》中甚至认为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不亚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事实真是如此吗?我看未必,提出两个问题:第一:签署广场协议的国家除了日本美国还有德国英国和法国,这几个国家汇率都对美元大幅度升值,为何唯独日本失去了二十年,而其他国家却欣欣向荣呢?第二:广场协议签署于1985年,

  9. 被忽略的低音:中国近代的农民为何普遍贫困?

    经济观察报书评作者=李金铮来源=《江海学刊》新配图片,源自网络近代以来,...之演变过程,也是中国知识分子不断反思和批判的过程。中国农村以其历史悠久、地位重要和纷繁复杂,更是倍受关注,贫困问题就是其中的焦点之一。

  10. 这才是乌克兰和俄罗斯一直互怼的原因

    而俄罗斯属于斯拉夫人。但东斯拉夫不仅仅是俄罗斯,还包括了乌克兰人跟白俄罗斯人。基辅现在是乌克兰首都,所以东斯拉夫人的根其实是在乌克兰。俄罗斯这个词可以说是从基辅罗斯发展而来的,所以占据基辅的乌克兰虽然被称为小俄罗斯,但他们不想做小了,他们认为自己占有基辅,就更有资格继承这个词。这跟中国的中原人宣称他们才是正宗是一样一样的。

随机推荐

  1. 古玉器鉴定专家周南泉

    古玉器鉴定专家周南泉周南泉,男,汉族,1936年生于广东兴宁市。古玉器定价六大原则初见周南泉,他正和大家谈论古玉器,兴致很高,他给我的印象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学识渊博,没有一点专家的架子,对收藏爱好者们的提问,耐心予以解答。周南泉早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1972年调入故宫博物院,古玉器文化底蕴,堪称中国当代古玉器鉴定与研究的一代师表。这就是周南泉几十年孜孜不倦为祖国文物事业而工作的原因。

  2. 揭秘章含之外遇始末:东窗事发遭前夫揭穿

      章含之外遇前,与前夫洪君彦婚姻关系存续了16年,两人于1957年结婚,直到1973年2月因为章含之的外遇离婚。  章含之外遇前的婚姻  章含之与前夫相识于1949年。当时洪君彦17岁,刚考上北京燕京大学经济系;章含之14岁,尚是贝满女中初三年级的学生。洪、章含之相恋...

  3. 有些人只能缅怀,有些事只能回忆-感人的情话

    想让将来身边的人配得上自己挑剔的审美,自己必须要先成为配得上这些人的人十五、感情中最磨人的,不是争吵或冷战,而是明明喜欢、还要装出不在乎。

  4. 我用一辈子来释怀

    我们的故事,一点也不长,却足以我用一辈子来释怀。

  5. “破五”的由来与习俗

    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路头又称“五路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他为神,名“五路神”。至于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与初五之“五”牵连之故。送穷正月初五“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6. 奕誴是谁?晚清最清闲的王爷,慈禧太后非常忌惮此人

    由此可见,道光皇帝对奕誴厌恶的程度。虽然慈禧太后不喜欢奕誴这个人,却对其没有丝毫招数。这与奕誴的身份有关,相比而言,慈禧太后低他一头。除此之外,奕誴圆滑处世,让慈禧太后难以摸清其习性。奕誴还兼任宗人府的重要职位,若是慈禧太后犯下错误,奕誴一样有责罚的权力。这样的事情并不是没有发生过,奕誴曾多次暗中指出慈禧太后的错误。

  7. 认清实际控制和藩属羁縻的区别,为何说清朝并未真正实控中国疆域

    且不说,这些言论是否正确,今天,我们就来看下,关于清朝的大一统和实控问题。是清朝奠定了中国疆域还是清朝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奠定了中国疆域?

  8. 不信佛的人对佛教的诘问

    弥兰陀王变色说:“当然痛!哪有膀子砍断了不痛的!”弥兰陀王很不服气地辩驳:“我是为了身体的健康才要保护它的!”弥兰陀王大不以为然的回答:“当然不能!治病要对症下药,慢慢地一味配一味的调理,病人才会好,怎么能胡来!”弥兰陀王面露赞叹之色,十分佩服那先比丘对答如流的智慧,继续问到底的说:“那么,请问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嗔恨心,会不会发脾气?”

  9. 送出感激

    斯迪尔的母亲叫维蒂娅。维蒂娅平静地说:“不,儿子,你说的不对,我这个慈善家跟你这个慈善家并不矛盾,你送出去的是物质,我送出去的是感激。每个人都有帮助别人的愿望,哪怕他是一个穷人。你送出去了物质,得到了感激;而我送出去了感激,得到了物质,我们同样帮助了别人,不是吗?”因为真正的慈善家不但要懂得向别人赠送物质,还要懂得送出自己的感激!

  10. 谋圣鬼谷子谈一谈:姜子牙如何「 ”攀大树”

    姜子牙的传说相信大家都已经听过。在渭水之滨钓鱼,等待着那个识他的君王。即使你才华过人、能力非凡,如果没有人赏识你,那也只能默默无闻。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