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专家点评] 宋马远 寒江独钓图

[专家点评] 宋马远 寒江独钓图

  在空阔平静的江面上,有一中年人(从形象上看)正在独钓,他身体略前倾,全神贯注,或许此时正有鱼儿咬钩?由于钓者坐在船的一端,故尔船尾微微上翘。画面四周皆不着墨迹,只是在船边勾出淡淡的几条水波纹以示江面,使人可以联想江的空旷,人在画面中央,更突现出一个“独”字。马远素有“马一角”之称,他常常留出许多空白处给观赏者以自由想象的余地,以少许胜繁复,手段高明。

  绘者马远号钦山,祖藉河中(今山西永济县)。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人物,并以画水闻名。此图纸本水墨,纵26.8厘米,横50.3厘米,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点评:悟言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专家点评] 宋马远 寒江独钓图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日本国立博物馆藏宋画,都是中国的味道

    宋、元、明各个时期,通过公、私的贸易船,以禅僧间的往来为主体的两国间的相互交流日益增进,中国的各种文物流传到了日本。本图带有五代南唐顾德的款印,但属南宋末期着色画的代表性作品。据说所画的是日本猴而非中国猴,除水墨之外还使用了金泥,工笔细腻自然。南宋画院画家毛松所作的说法始于狩野探幽,但此说缺乏依据。

  2. [专家点评] 宋马远 山水人物

    [专家点评]宋马远山水人物宋马远,山水人物,立轴,绢本,200×89厘米。马远,字遥父,号钦山,人称马一角。原籍山西,后居钱塘(杭州)。兴祖孙,世荣子,逵弟。光、宁朝画院待诏。画山水、人物、花禽,种种臻妙。与夏圭齐名,时称马夏。

  3. [专家点评] 宋马远 寒江独钓图

    [专家点评]宋马远寒江独钓图在空阔平静的江面上,有一中年人正在独钓,他身体略前倾,全神贯注,或许此时正有鱼儿咬钩?画面四周皆不着墨迹,只是在船边勾出淡淡的几条水波纹以示江面,使人可以联想江的空旷,人在画面中央,更突现出一个“独”字。马远素有“马一角”之称,他常常留出许多空白处给观赏者以自由想象的余地,以少许胜繁复,手段高明。绘者马远号钦山,祖藉河中。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人物,并以画水闻名。

  4. [专家点评] 明王谔 江阁远眺图

    [专家点评]明王谔江阁远眺图江阁远眺图(细部)《江山远眺图》为明代宫廷画家王谔所作。王谔字廷直,浙江奉化人。擅山水画,学南宋马远的画法。有“明代马远”之誉的王谔在此图中充分表现了马远画法的精髓。图中危壁悬崖,笔触坚劲,松树虬曲,姿态挺拔,楼阁描绘细腻、依山傍水、环境优雅,中有人物,隐然活动。此图很让人联想到马远的《踏歌图》来。《江山远眺图》绢本设色,纵143.2厘米,横229厘米。

  5. [专家点评] 宋马远 踏歌图

    [专家点评]宋马远踏歌图踏歌图(细部)踏歌图(细部)踏歌图(细部)踏歌图(细部)踏歌图(细部)“踏歌”是古代民间的一种娱乐活动,人们口唱欢歌、两足蹬踏,动作自由、活泼。南宋画家马远的《踏歌图》即表现了村民的踏歌活动。《踏歌图》为绢本立轴,纵192.5厘米,横111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马远绘画师李唐,故《踏歌图》中的山石用斧劈皴。《踏歌图》中的树法也很有特点,柳、竹、松皆瘦劲有致,与山石风格协调。

  6. [名家名品] 南宋名家——马远

    [名家名品]南宋名家——马远宋马远山径漫步图26.2×19.5厘米宋马远梅花书屋166×75厘米宋马远山水人物200×89厘米宋马远松下观月图宋马远春景山水图宋马远王羲之玩鹅图纵115.9厘米横52.4厘米宋马远王弘送酒图页纵25.7厘米、横28.5厘米。马远的艺术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故人称“马一角”,品评者多以马远的画为“残山剩水”,赞誉他的独特画风。记载中马远的绘画作品数量较多,但流传至今的已屈指可数。

  7. [网上展馆] 中国山水绘画

    山水形象由背景变为主体,以独立画种的姿态登上了中国画坛。而黄公望是元代最负盛名的山水画家,被称为元四家之冠。此画后来被誉为山水画的典范。明代为中国山水画最为鼎盛的时期。山水画是中国艺术领域的一朵常盛不衰的奇葩,我们网上展馆这期推出中国山水画展意在为弘扬中华民族绘画艺术摇旗呐喊,同时也为喜爱中国

  8. 是《孔子像》还是《庄子像》

    是《孔子像》还是《庄子像》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是春秋时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的创始人,文化的集大成者。我发现,此像其实不是马远画的《孔子像》,而是《庄子像》。因为我将两种图片仔细对照,发现现在流行的《孔子像》,其实只是曾藏于项元汴、余绍宋《庄子像》的一件临摹本。估计所谓马远画《孔子像》,也出笼于新中国成立初。

  9. 马远的人物介绍 马远的艺术成就

    人物介绍>马远,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生于钱塘。"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后,马远的祖父随着高宗赵构南渡,所以马远是在南宋的都城临安出生长大的。>艺术成就>马远的艺术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在构图上,马远一变五代、北宋以来的"全景式",而是在取景上善于以偏概全,小中见大,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以表现广大空间。故人称"马一角",品评者多以马远的画为"残山剩水",赞誉他的独特画风。

  10. 南宋画家马远简介 马远的作品

    马远的作品马远出生浙江杭州一个绘画世家,家族多人为画院待诏,他生活在宋光宗、宁宗年间,是南宋绘画大师。那么,马远的代表作品都有哪些呢?南宋画家马远简介>马远南宋绘画大师,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生长在钱塘。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马远的作品>代表作有《踏歌图》、《华灯侍宴图》、《梅石溪凫图》、《欢梅图》、《西园雅集图》卷等。>马远的艺术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

随机推荐

  1. 梦见哀乐

    周公解梦梦见哀乐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哀乐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爱情名言名句摘抄-感人的情话

    不需要爱情,亦从不哭泣。但医生说,起因是朝夕相处,饮食结构相同、作息规律同步。我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阴晴圆缺,在一段爱情中不断重演。

  3. 梦见发烧脸很红

    周公解梦梦见发烧脸很红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发烧脸很红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细数致癌食品教你饮食防癌

    专家指出,生活中有很多食品有致癌作用,如熏醃制品、烧烤食物、油炸品、霉变物质、隔夜熟白菜与酸菜、槟榔以及反复烧开的水等。在杜绝以上不良饮食前提下,专家认为,合理膳食结构、保持良好营养是饮食防癌的良方。以下8类食物有防癌作用。另外,还应适当补充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抗氧化营养素,多吃坚果及山楂、枸杞、银杏、灵芝等可增强免疫力的食物。

  5. 梦境解析梦见房屋有何预示

    在梦境中,房屋代表自己,梦境中出现房屋预示著自己或家人的运势会有所改变,至于改变的结果是否吉祥,则视梦中房屋的情况而定。梦见装修新房子:预示梦者将会得到贵人相助。职员梦见房子倒塌:预示梦者的工作会降职。梦见年久失修的空屋:预示著梦者的家庭生活不太满意。梦见校舍在地震中倒塌:预示梦者健康方面有阴影,要特别注意急性病症。梦到家的前门或房子着火:预示男方的亲属要去世。

  6. 罗雀掘鼠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luóquèjuéshǔ【解释】原指张网捉麻雀、挖洞捉老鼠来充饥的窘困情况,后比喻想尽办法筹措财物。【出处】《新唐书·张巡传》:“至罗雀掘鼠,煮铠弩以食。”【例子】快饿死者,罗雀掘鼠,粮食罄尽,转为沟瘠是也。(严复《有如三保》)【相关】百度“罗雀掘鼠”

  7. 施面粥加念地藏经,让姨夫的尿毒症和失明神奇痊愈!

    8月份,姨夫在北京世纪坛医院确诊为尿毒症晚期,双眼几乎全部失明,被医生判了...,没有留院继续治疗。8月19日,妈妈开始为姨夫施面粥,8月21日,我和妈妈又开始轮流念地藏经,第一个14天施完后,联系了我姨夫,他说原来浮肿的脸和腿全部消肿了,只是心里觉得特难受,有时甚至想哭!南无地藏王菩萨!现在将施面粥仪轨供养给各位师兄,如果亲人朋友有得癌症等等大病的,照此仪轨施食,配合念地藏经、放生,无不痊愈!

  8. 安史之乱前,安禄山为何能突然发迹?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身为一位发起「”安史之乱”,几乎要掉大唐半条命的枭雄,安禄山另一桩叫好些后人惊讶的奇迹,就是他在盛唐年间,那几乎火箭般的发迹速度。要知道,在那个极讲究出身的盛唐,穷出身的安禄山,年轻时候只是个牙郎(互市里的小吏),熬到32岁才成了「”平卢讨击使”,还差点因战败被...头。可死里逃生后,安禄山的人生就好像开了挂:39岁当上平卢节度使(天宝元年),42岁兼任范阳节度使(天宝三年),4

  9. 善待不懂规矩的新人

    善待不懂规矩的新人——如何调服修行中瞋忿之心佛世时,比丘们也要遵循生活规律,作息整齐,也要有人负责叫唤大家起身,人人轮流担任此一职司。佛陀微笑地说起过去的因缘,在久远以前,有一个婆罗门修行团体,团体中的婆罗门教师颇有名望,带领五百位学生修行,他们的生活作息就依照团体所饲养的一只公鸡鸣啼而始。佛陀说,当时的婆罗门教师就是自己,五百位学生就是现在的五百比丘,那位不按时叫唤的比丘则是那只被...死的鸡。

  10. 「 ”吴佩孚幕府中之豪杰”、「 ”得日人推重”的江东才子杨圻杨云史

    随父入京杨圻清末曾随父居京城,以「”负不羁才,尚侠好奇,京华奇迹,裘马丽都。”为世人所知。追随吴佩孚民国报刊中记录的杨圻轶事民国后长期追随吴佩孚,转战各地,除以手中之笔为吴撰文外,还写下了许多记载军阀混战的诗篇。杨圻胆识过人,据时人撰《杨云史轶事》:「”云史清才雅度,有古人风。尤以忠义廉介着闻于时,湘楚间人士争推重之。....去年吴秀才(吴佩孚)汀泗桥之恶战,为南北成败关键。幕友皆不往。杨独请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