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有些人的肠道里,会长出一两颗甚至一撮小肉疙瘩,这种「”小疙瘩”就是肠息肉。数据显示,80%~90%的肠癌是由「”息肉恶变”产生的,及时切除息肉有助预防肠癌的发生。然而,临床上有很多患者,明明切了息肉,还是得了肠癌。《生命时报》邀请权威专家,提醒你息肉切除后必须定期复查,并教你预防息肉的正确...。受访专家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赵平重庆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王东林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思德

有些人的肠道里,会长出一两颗甚至一撮小肉疙瘩,这种「 ”小疙瘩”就是肠息肉。 数据显示,80%~90%的肠癌是由「 ”息肉恶变”产生的,及时切除息肉有助预防肠癌的发生。 然而,临床上有很多患者,明明切了息肉,还是得了肠癌。 《生命时报》邀请权威专家,提醒你息肉切除后必须定期复查,并教你预防息肉的正确 ... 。 受访专家 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 赵平 重庆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 王东林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刘思德 武汉协和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 吴轲 肠息肉绝不能一切了事 肠息肉本身不是癌,但有可能变成癌,比较危险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 家族 ... 肉 与遗传因素有关,其癌变的倾向性几乎可以达到100%。 特点为婴幼儿期无息肉,常开始于青年期。息肉数目往往非常多,好像铺路的鹅卵石一样,密密麻麻分布在肠道上。 2. 腺瘤 ... 肉 这是公认的癌前病变,癌变率40%以上。其直径越大,癌变的机会越高。 3. 平坦型息肉 从外观上来说,普通息肉像蘑菇一样,有一个蒂与肠壁相连,比较容易发现和切除。 平坦型息肉则像地毯一样「 ”趴”在肠壁上,难以发现也不好切除。 直径超过1厘米的平坦型息肉,癌变速度更快,随访资料显示,即使是良性病变,最快3年左右也会发展成进展期大肠癌。 4. 增生 ... 肉 这种息肉癌变的风险较低,50岁以上者几乎一半的人会有这种息肉,年纪越大越多,抽烟者也会比较多。 一般而言,腺瘤 ... 肉和家族 ... 肉是一定要切除的。但肠息肉绝不能一切了事,良 ... 肉也不例外。 这是因为腺瘤 ... 肉切除后再生、复发的概率较高,有时候切息肉就像割韭菜,切除了旧的很可能还会长出新的,且复发时息肉的位置和性质都可能不一样;同时多发 ... 肉容易漏诊,息肉切除后必须密切随访复查。 临床上那些切了息肉,还是患上肠癌的人,很可能就是忽视了定期复查。 若息肉只有一个,病理证明是良性的,刚开始每年只需查一次内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之后可以改为每3年查一次; 有多个良 ... 肉,为保险起见,还是要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息肉大于2厘米、病理为绒毛状腺瘤和无蒂息肉,复查间隔应在1年以内。 这些人的肠道最容易长「 ”疙瘩” 部分大肠息肉患者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稀便、大便带血和黏液等,也可有便秘或大便次数增多,长蒂息肉或位置近 ... 者可有肿物脱出 ... ,少数患者甚至有腹部闷胀不适或隐痛症状。 然而,多数大肠息肉起病隐匿,无任何临床症状。 大肠息肉及大肠癌的高风险人群,每年至少应做一次肠镜,这些人包括: 45岁以上人群; 有肠道症状的人群,如反复黑便、排便习惯改变等; 一级亲属中有大肠癌或腺瘤病史的成员; 大肠癌或息肉手术后或内镜治疗后随访复查; 有盆腔放射性治疗和胆囊切除史者; 符合以下任意两项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酷爱高蛋白高脂肪食品、长期久坐或缺乏运动者等。 5招降低息肉恶变风险 从肠息肉转变为肠癌不是一蹴而就,很多不良生活习惯会从中作梗,加速或诱发癌变。 1、减少高蛋白高脂饮食 以鱼、禽、瘦肉、低脂奶制品代替动物油过多的红肉,以煮、蒸食物代替油炸食品。 增加绿叶类和根类蔬菜、水果的摄入。 多吃含淀粉和纤维多的食物,如豆类、谷薯。 多吃新鲜食物,少吃腌、熏食物,不吃发霉食品。 注意增加纤维素的摄入,如菌类、鲜豆类、笋类。 2、注意清洁 注意个人卫生,保证局部清洁,从而减少慢性炎症的发生,比如勤洗 ... 、女性保证 ... 卫生。 3、定期排便 长期便秘患者肠道内存在大量干结的粪便,可持续 ... 直肠黏膜,造成慢性炎症,久之可能引发肠息肉。 最好固定时间排便,比如晨起后或早餐后。 尽量每天大便一次,有便意时及时如厕,避免久忍大便等。即使没有排出来,也要定时蹲厕所。 上厕所不要带手机,无论蹲厕、坐便,如厕时间不宜超过5分钟,有便秘的人不宜超过10分钟。 4、避免久坐 多项研究发现,遵循综合健康生活方式,可减少结肠癌一半以上死亡风险,而运动是证据级别最高的健康生活方式。 改变久坐不动的状态,每隔40分钟起身活动2~3分钟。每周运动3~5次,每次至少30分钟,慢跑、游泳、健步走都是不错的方式。 5、过点「 ”苦”日子 预防肠癌,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赵平推荐了一个 ... :饮食不妨「 ”苦”一点,守住「 ”鲜、野、淡、杂”四字诀。 「 ”鲜”指多吃新鲜食品; 「 ”野”指吃天然蔬果; 「 ”淡”就是少盐少油少肉; 「 ”杂”则是吃尽可能多的食物,不偏食。 本期编辑:郑荣华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大肠息肉的症状肠息肉健康养生癌症腺瘤大肠癌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