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谯周与陈寿谯周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年幼时受父亲熏陶,饱读诗书,上知天文下通六经,著名史学家陈寿则是他的学生。从此谯周是老臣>“从此谯周是老臣”这句诗出自温庭钧的《过五丈原》。>谯周是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在他的怂恿下,后主降魏。>谯周与陈寿>陈寿、罗宪等人都是谯周的学生。陈寿怀疑谯周以方术得知自己的寿命,所以假借孔子等人的寿命只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

谯周与陈寿 谯周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年幼时受父亲熏陶,饱读诗书,上知天文下通六经,著名史学家陈寿则是他的学生。谯周于公元270年逝世,一生撰写学术著作多种,计百余篇,但后世对他褒贬不一。
从此谯周是老臣>“从此谯周是老臣”这句诗出自温庭钧的《过五丈原》。>版本一:“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版本二:“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谯周是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在他的怂恿下,后主降魏。“老臣”两字,本是杜甫对诸葛亮的赞誉:“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用在这里,讽刺性很强。诗人暗暗地把谯周误国降魏和诸葛亮匡世扶主作了对比,读者自然可以想象到后主的昏庸和谯周的卑劣了。沈德潜为此句旁批说:“诮之比于痛 ... ”(《唐诗别裁》)。诗人用“含而不露”的手法,反而收到了比痛 ... 更强烈的效果。>整首诗内容深厚,感情沉郁。前半以虚写实,从虚拟的景象中再现出真实的历史画面;后半夹叙夹议,却又和一般抽象的议论不同。它用历史事实说明了褒贬之意。末尾用谯周和诸葛亮作对比,进一步显示了诸葛亮系蜀国安危于一身的独特地位,也加深了读者对诸葛亮的敬仰。>
谯周与陈寿>陈寿、罗宪等人都是谯周的学生。>泰始五年(公元269年),陈寿任本郡(巴西郡)中正,辞官还乡前去和谯周告别,谯周告诉他:“孔子七十二,刘向、扬雄七十一去世,我已经年过七十,也命不久矣,今后恐怕不会再见到了。”陈寿怀疑谯周以方术得知自己的寿命,所以假借孔子等人的寿命只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诸葛亮陈寿谯周三国读书蜀国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