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今天是7月23日,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大暑如约而至。古人如何以禅意来化解酷暑,现代人如何在大暑之后这段最热的日子里养生。小暑过后,熬着熬着,大暑又来了!

今天是7月23日,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大暑如约而至。古人如何以禅意来化解酷暑,现代人如何在大暑之后这段最热的日子里养生。请看下文。 小暑过后,熬着熬着,大暑又来了! 根据《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7月23日10时50分,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大暑”正式登场,迎来一年里最热的时候。 「 ”火云烧清空,大暑金石流”。 古人的诗句虽然夸张,但也说明了大暑的威力。 每年阳历7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时为「 ”大暑”节气开始。 民间谚云:「 ”冷在三九,热在中伏。23日大暑正值今年「 ”中伏”的第二天,而且今年的「 ”中伏”是20天,正好囊括「 ”大暑”节气在内。 虽然是大暑,但现代人只要待在房间里,借助空调的力量,依然比古代皇帝还要舒坦。 在古代,人们没有空调,又如何度过炎炎夏日呢? 关于这一点,不要小看祖先们的智慧,好多招呢。在小暑时,禅宗文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过啦 今天我们再跟大家介绍一种更加佛系的 ... ——参禅避暑。 在古代,很多士大夫都是佛系人士,他们在酷暑难挡之际,往往前往深山,探访古寺,同禅师们一起参禅论道,还做诗来表达自己的悟境,通过这些诗句,作者和读者都似乎能从其中获得一丝清凉。 我们首先来欣赏号称「 ”诗佛”的王维的一首禅诗。王维一生笃信佛教,其诗中多有禅意。他在《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记述了他去寺院拜访一位禅师请教佛法,在得到禅师的回答后,他有所体悟,顿感身心清凉,于是感慨地写下以下诗句: 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 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 和王维同行的诗人裴迪也作了一首同名诗,也写道: 安禅一室内,左右竹亭幽。 有法知不染,无言谁敢酬。 鸟飞争向夕,蝉噪已先秋。 烦暑自兹适,清凉何所求。 王、裴二人都从与禅师的禅意问答中,感受到了内心的清凉,夏日的暑热一扫而空。这不得不说是禅的妙用。 对于这一点,「 ”诗魔”白居易也是深有体会,他写了一首诗,道破了禅者不惧酷暑的原因。 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 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即凉。 这四句诗,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我们熟知的「 ”心静自然凉”。 而现在的人整天身心忙碌,很难静下来,要应付酷热的天气,也只有靠空调了。 根据中医理论,人的身体需要根据四时节气来调养,方能长久保持健康。大暑这一天及之后的一段时间,我们不能贪图舒适,一味贪凉,一些事关身体健康的事项需要注意: 起居调养 大暑节气,天气炎热,此时要注意防暑,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劳作,老人及体质虚弱者避免在正午烈日下出门,汗出后及时更换衣物,避免出汗后受凉感冒。 同时,室内要注意通风,空调房间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差不要超过10摄氏度,避免出汗后直对风扇或空调吹风,以免感冒。 此外,大暑时气温高,比较炎热,人比较容易感到疲倦,所以,这时候要注意睡好午觉,适当的睡午觉可以保持精力充沛。 运动调养 大暑正处于「 ”三伏天”,天气炎热,此时宜少运动或选择低强度的运动项目,如散步、快步走、八段锦、太极拳等,宜在清晨或傍晚在清凉的公园、河边、林荫道旁进行,注意避免运动后大汗淋漓,运动过后要补充水分,但应避免进食冷饮,否则容易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饮食调养 大暑不但天气炎热,而且雷电、暴雨多,此时人们容易受暑湿影响出现腹胀、食欲下降、乏力等症状,此时饮食宜清淡多样,以补气健脾、消暑生津为主,可多食绿豆、黄瓜、苦瓜、莲藕、冬菇、紫菜、西瓜、薏米、冬瓜、桂圆、桃子、黄皮、芦根、白茅根等食物及药食两用之品。 只要注意好以上事项,大暑及之后一段时间,即使再怎么酷热,我们也能安然度过。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大暑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