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秘藏的国家珍宝绘彩勾首马(盛唐),河南巩义出土。是研究唐代陶塑艺术及葬俗的形象资料。“食”尊的出土对于研究济源西周早期封国的历史及其冶铸技术和冶铸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考古发掘实际而言,方形器一般皆出于高等级贵族墓葬。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的河南,一直以来都是文物大省。河南博物院自1928年建馆以来,共收藏文物14多万件,其中一级文物580多件。
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秘藏的国家珍宝
绘彩勾首马(盛唐),河南巩义出土。为三彩器。泥质白陶,模制而成,立于长方形板座上。马勾首作瘙痒状,前腿柱立,后腿若弓,耳朵一个向前一个向后,神态形象逼真,刻画出安详、舒逸的姿态。是研究唐代陶塑艺术及葬俗的形象资料。
“食”尊(西周早期):河南省济源市大岭村出土。侈口、弧颈、微鼓腹、圜底,高圈足外撇,下端有垂直折边。圈足内壁上有阴刻铭文一字:食。“食”尊的出土对于研究济源西周早期封国的历史及其冶铸技术和冶铸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器内铭文“食”字,应是作器者之名或其部族。
莲鹤方壶(春秋):河南新郑李家园出土。壶上有冠盖,器身长颈、垂腹、圈足。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中间平盖上立一展翅欲飞之鹤;壶颈两侧用附壁回首之龙形怪兽为耳;器身满饰蟠螭纹,腹部四角各攀附一立体小兽,圈足下有两个侧首吐舌的卷尾兽,倾其全力承托重器。
“父乙”角(西周):河南省信阳浉河港出土。角为饮酒器。上有盖,盖顶有脊,脊的中部有桥形钮。器口呈橄榄形,颈部收敛,腹壁微鼓。一侧有首状,圜底, ... 锥状足。盖与器身饰以雷纹衬底的饕餮纹与蕉叶。盖内与器身壁对铭12字:“晨肇贮用作父宝尊彝册”。
王子午鼎(春秋中期):淅川县下寺出土。是楚庄王之子、楚国令尹“王子午”墓中所出七件列鼎之一。鼎身束腰平底,侈耳、蹄足,口沿攀6条龙形怪兽,内腹与盖有铭文85字。大意为“王子午自铸铜鼎,以祭先祖文王,进行盟祀,我施德政于民,因而受到尊重,望子孙后代以此为准则。”
蟠虺纹曲耳铜鼎(春秋):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圆形,敞口,微束颈,深腹,圜底,附耳,蹄足。此类鼎的形体以束颈和曲耳为典型特征。
杜岭方鼎(商代中期):郑州市出土。目前人类所能认知的年代最早、体量最大、铸造最为完美、保存最为完整的青铜重器。也是最早装饰饕餮纹与乳钉纹的中国礼器
妇好鸮尊(商代晚期):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盛酒器,形体呈猫头鹰状,
“妇好”方斝(商代晚期):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方形器较之圆形器用范为多,浇铸更复杂。以考古发掘实际而言,方形器一般皆出于高等级贵族墓葬。
“司母辛”四足觥(商代晚期):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盛酒器,器身奇特,前部似牛呈立兽状,头上有卷曲的犄角,中脊至尾为卷龙纹,后部呈鸟状,足为两蹄两爪,尾部有兽首形扳。通体饰细腻精致的纹饰,盖内与器身内均有“司母辛”三字铭文。
“祖辛”卣(商代):河南省辉县褚丘出土。口与盖子母扣合,鼓腹,圈足。盖上有菌状钮,盖及器身出扉棱四条。整个器物以云雷纹为地,饰纹或鸟纹。上腹部有竖瓦纹,提梁两端饰兽头。盖内及器底均铸“祖辛” 二字铭文。
铜奔羊(汉代):出土于河南偃师寇店。
几何云纹铜壶(西汉):出土于河南许昌。
四神云气图(西汉早期):出土于永城芒砀山梁国王陵区柿园墓,壁画位于墓室顶部,中部一条7米长巨龙飞腾,东朱雀,西白虎,四周由怪兽、灵芝及云气纹图案装饰。壁画从主墓室顶部的西端起,向东延伸有丈余,总面积达30平方米,填补了我国西汉时期壁画的空白。
白釉黑彩蹴鞠图瓷枕(宋代):为八角形,枕面绘黑彩开光童子蹴鞠图,四壁绘黑彩缠枝花叶纹一周。图中童子头梳双丫辫,上身穿左衽剪领窄袖花衣,下着肥腿长裤,腰系缎带。双臂外张,收藏袖内,上身前躬。左脚着地,右脚抬起,正全神贯注地将球踢起。底部印“张家造”三字。
钧窑天青釉碗(北宋):鄢陵县窖藏出土。钧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胎质坚硬,釉层较厚,基本色调为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釉色有天蓝、天青、月白、紫红等。
武曌金简(唐代早期):出土于中岳嵩山峻极峰。金简呈长方形,正面镌刻双钩楷书铭文3行63字。是武则天在久视元年(公元700年)七月七日来嵩山祈福,谴宫廷太监胡超向诸神投简以求除罪消灾。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唯一金简。
铜博山炉(汉代)。
玉韘形佩(西汉):河南永城僖山汉墓出土。
五凤熏炉(西汉):河南省焦作嘉禾屯窖出土。盘为平底,三只小乳足。大凤双爪铆在盘上,首引颈,口衔圆球,振翅挺胸,阔翅上翘,胸前与双翅上均有阴刻羽状纹饰。翅、腹连接外用穿定连接,可自有张合。尾翅均有弧形与长方形小镂孔。胸前、双翅和尾部另饰四只雏风。
水榭楼台乐舞俑(汉代):灵宝市张湾3号汉墓出土
白釉绿彩长颈瓷瓶(北齐武平六年):安阳县范粹墓出土。侈口,细长颈,鼓腹,浅圈足。通体施微泛淡黄色的白釉,腹之一侧挂翠绿色彩带。釉质细腻明亮,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白瓷器和加彩瓷器。白瓷和加彩瓷的产生,改变了以往的单一色调,为以后的彩瓷产生奠定了基础。
郑国东周祭祀遗址编钟(春秋中期):河南省新郑郑国祭祀遗址出土,青铜乐器。镈钟 4件,钮钟20件。
玉柄铁剑(西周晚期):出土于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墓(虢季墓)。剑身插在精心 ... 的牛皮鞘内,剑外有丝织品包裹的痕迹,剑柄是由和田青玉制成,剑柄中空,里面插有铜制的芯,连接剑身和剑柄。经过专家研究发现,这柄剑竟然是一块炼渗碳钢,所铸器物也因此更锐利、坚韧。
贾湖骨笛(新石器时代):舞阳贾湖遗址出土,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吹奏乐器。用仙鹤的尺骨或腿骨制成。其出土是中国音乐文化有九千年文明史的最直接的佐证。贾湖骨笛的音律音阶及 ... 工艺跟今天的管乐器极为相似,最近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
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的河南,一直以来都是文物大省。
河南博物院自1928年建馆以来,共收藏文物14多万件,其中一级文物580多件。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