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浅谈汉武帝推行的六次币制改革的正确时间

汉武帝的六次币制改革,是中国经济史上最知名,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币制改革,武帝在第六次币制改革中确立的「 ”五铢钱”自元狩四年推行,至隋朝的隋五铢止,一直被沿用了七百余年的时间,可以说汉武帝的这次币制改革影响是深远的,也是巨大的。 汉武帝-五铢钱 但现如今,人们对于汉武帝的这六次币制改革所推行的时间,大多数都是遵循着「 ”建元元年,行三铢钱;建元五年,罢三铢钱,行半两钱;元狩四年,重铸三铢钱,并造白鹿皮币和白金三品;元狩五年,罢半两钱,行五铢钱;元鼎二年,铸赤仄五铢,废白金三品;元鼎四年,禁郡国五铢,改行由上林三官铸造的「 ”三官五铢””这种说法。 可事实上这个说法却并不是完全的正确,它所说的时间部分存在着明显的错误。 首先是「 ”三铢钱”的推行时间。据《汉书·武帝纪》载:「 ”建元元年春二月……行三铢钱”,就是说班固将推行三铢钱的时间定在了「 ”建元元年”。可是《汉书.食货志》和《史记.平准书》却明确记载,武帝是在元狩三年「 ”令县官销半两钱,更铸三铢钱,文如其重”的。而元狩三年与建元元年,中间可是间隔了20年的时间,那么到底哪个说法是正确的呢? 半两钱 据《史记.平准书》所载:「 ”自孝文更造四铢钱,至是岁四十余年,从建元以来,用少,县官往往即多铜山而铸钱,民亦间盗铸钱,不可胜数。钱益多而轻,物益少而贵。....令县官销半两钱,更铸三铢钱,文如其重”。而据《汉书.文帝纪》载:「 ”四年冬十二月...夏四月,除盗铸钱令。更造四铢钱。”,说明铸造「 ”四铢钱”是在文帝五年开始实行的。 再从「 ”自孝文更造四铢钱,至是岁四十余年”这段话,我们可以得知自文帝五年开始,西汉四十余年的时间都从未更改过币制,而是一直都在行「 ”四铢钱”。所以如果按照《汉书·武帝纪》所载,武帝是在建元元年推行「 ”三铢钱”的,那么司马迁绝对不会说「 ”至是岁四十余年”,因为从文帝武帝到建元元年,它们之间仅间隔35年的时间,远远达不到「 ”四十余年”。 所以「 ”三铢钱”推行时间因如《史记.平准书》所说是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而非《汉书.武帝纪》所说的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 三铢钱 其次是「 ”白鹿皮币和白金三品”的推行时间。现如今人们认定「 ”造白鹿皮币和白金三品”的时间是在元狩四年,大多数是依据《汉书·武帝纪》:「 ”(元狩)四年冬,有司言关东贫民徙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县官衣食振业,用度不足,请收银锡造白金及皮币以足用”得出的。但是从《史记.平准书》中所记载的来看,「 ”白鹿皮币和白金三品”推行时间却并非是元狩四年,而是元狩三年。 虽然《史记.平准书》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 ”白鹿皮币和白金三品”的推行时间,但如果我们仔细去找寻相应的记载的话,其实也能断定它的具体时间。首先《史记.平准书》中在记载造「 ”白鹿皮币和白金三品”时,其言「 ”其明年...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缋,为皮币,直四十万....又造银锡为白金”,这里的「 ”明年”就是下一年的意思。 白金三品 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史记.平准书》中的上下文来推断出它的推行时间。在「 ”其明年...乃以白鹿皮方尺.....”的下文,司马迁记载到「 ”其明年,大将军、骠骑大出击胡,得首虏八九万级,赏赐五十万金,汉军马死者十余万匹,转漕车甲之费不与焉。是时财匮,战士颇不得禄矣。”。 而据《史记·李将军列传》所载:「 ”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广数自请行。天子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是岁,元狩四年也。”,再据《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载:「 ”元狩四年春,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将各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而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骠骑”。 从两段记载我们可以准确得知,「 ”白鹿皮币和白金三品”的推行时间就是在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而非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白金三品 再是「 ”五铢钱”的推行时间。现如今大多数人认为铸五铢钱是从「 ”元狩五年”开始的,这主要是依据《汉书·武帝纪》:「 ”(元狩五年)罢半两钱,行五铢钱”,及《资治通鉴》:「 ”(元狩五年)罢三铢钱,更铸五铢钱。”这两段记载得出的。 但是实际上五铢钱推行于「 ”元狩五年”的这种说法早在宋代就被否定了,宋代 ... 之在《西汉年纪》说道:「 ”(元狩)四年冬……有司言三铢钱轻,易奸诈,乃更请诸郡国铸五铢钱,周郭其下,令不可磨取鋊焉。《考异》曰:《汉书·本纪》元狩五年云‘罢半两钱,行五铢钱’误也。按《食货志》前已销半两钱,铸三铢钱,后以三铢钱轻,更铸五铢,非行五铢而始废半两也。《食货志》又言‘大将军、骠骑大出击胡’,如是当是四年,《纪》载于五年亦非是。”。 在这里 ... 之就明确的说道「 ”五铢钱”开始推行的时间应是在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而非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 五铢钱 再据《史记.平准书》所载:「 ”其明年,大将军、骠骑大出击胡.....有司言三铢钱轻,易奸诈,乃更请诸郡国铸五铢钱....诸作有租及铸,率缗钱四千一算。非吏比者三老、北边骑士,轺车以一算;商贾人轺车二算;船五丈以上一算”,这里我们可以得知「 ”五铢钱”的铸造时间是在元狩四年之后,同时是与「 ”初算缗钱”同一年推行的,而据《汉书.武帝纪》载:「 ”(元狩)四年冬...初算缗钱”,也就是说「 ”五铢钱”的推行时间就是在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此外「 ”赤仄五铢”的推行时间。现在人们普遍认为「 ”赤仄五铢”开始铸造的时间是在元鼎二年,但是从《史记.平准书》的记载来看,却也并非如此。 《史记.平准书》载:「 ”郡国多奸铸钱,钱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钟官赤侧,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侧不得行,岁余,白金终废不行。是岁也,张汤死而民不思。”,也就是说在「 ”赤仄五铢”开始铸造的「 ”岁余”年后,张汤死了,而「 ”岁余”的意思就是一年多一点的时间,也就是跨了两年的时间。那么这里其实我们只要知道张汤是什么时候死的,也就知道了「 ”赤仄五铢”的推行时间啦。 赤仄五铢 那张汤是死在什么时候的呢?据《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载:「 ”元鼎二年....汤有罪, ... ”,也就是说张汤是在元鼎二年 ... 而亡的。那幺元鼎二年往前推两年是什么时候呢?就是元狩六年。所以「 ”赤仄五铢”的铸造时间应是在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而非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 综上所述,其实汉武帝六次币制改革的具体时间应该是这样的: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罢「 ”四铢钱”,始铸「 ”三铢钱”,并铸「 ”白鹿皮币和白金三品”。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罢「 ”三铢钱”,更铸「 ”五铢钱”。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始铸「 ”赤仄五铢”。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废"白金三品"。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废「 ”郡国五铢”和「 ”赤仄五铢”,开始全面推行由上林三官铸造的「 ”三官五铢”。 赤仄五铢 至于是什么时候「 ”罢三铢钱,行半两钱”,这到目前为止并未能找寻到正确的答案。 只能说《汉书·武帝纪》载:「 ”(建元五年)春,罢三铢钱,行半两钱”这段记载肯定是有误的,因为直到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才开始正式推行第一次币制改革,所以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是绝对不可能会有「 ”罢三铢钱,行半两钱「 ”这样的币制改革政策的。

浅谈汉武帝推行的六次币制改革的正确时间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2.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3.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4.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5. 一辈子都在抗击匈奴的汉武帝,为什么最后将江山托付给一个匈奴人

    汉武帝而金日磾当时不过是一个匈奴战俘,一次偶然相遇中,将两个地位悬殊的男人联系在了一起。让疑惑的是,这个匈奴人究竟有多大的才能,让汉武帝如此重用,打了一辈子匈奴的刘彻最后把江山交给一个匈奴人来辅佐,在这背后是不是又另有玄机?古代骑兵一手策划匈奴征讨之战的汉武帝,他深知骑兵是战胜匈奴的关键,而马匹就是骑兵的重中之重,想要战胜敌人,就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6.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7.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8. 鸿门宴上出现的三个「 ”二百五”让刘邦360度无死角完美逃脱

    《鸿门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大意是: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原本是想做局...了他,即历史出名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可是项羽这边出了个头号「”二百五”,非上去客串「”英雄救美”,最后刘邦在张良、樊哙的掩护下成功逃跑的故事。#我要上头条##月薪万元---新作者扶植计划开启##历史冷知识#头号人物项伯最出名的「”二百五”到底是谁呢?那就是项伯。项伯和项梁虽然都是项羽的叔叔,可是智商绝对不在一个leve

  9. 羊舌大墓扑朔迷离,墓主是晋文侯吗?答案可能在墓地

    曲沃羊舌墓出土的大师氏姜匜在晋国公侯墓发掘中,晋文侯在曲村的墓葬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发掘出羊舌大墓后,这个争论愈争愈烈,至今未搞清雄才大略的晋文侯墓葬,自然成为晋国考古的一大缺憾。两墓遗留的历史碎片在曲村—天马的九侯十九墓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之序。按序排列,m93/m102位置,应是殇叔和他的夫人。

  10. 大臣睡懒觉不想上早朝,朱元璋怒斥:回家种地去,爱睡几时睡几时

    所谓「”朝仪”,指的是皇上上朝时,大臣们必须遵守的各种礼仪。比如大臣们什么时候进宫、什么时候整队、在大殿上应按照什么样的顺序站位,行什么样的礼仪、口中呼唤什么样的敬语等等,都是非常有讲究的。类似这样的日常上朝礼仪就是「”常朝仪”,也叫「”朝礼”,而在重大节日或是需要接待远道而来的外国使节、各地诸侯的时候,大臣们还要遵循「”大朝仪”,也叫「”朝贺之礼”。顾名思义,「”大朝仪”的规格要比「”常朝仪”高

随机推荐

  1. 死得不是时候的信徒

    有些小偷往精舍方向跑去,这时候,天快要亮了,摩诃迦罗也正要到精舍附近的池塘去洗脸。这些小偷于是把偷来的东西丢在摩诃迦罗面前,然后逃之夭夭。被偷的人家这时候正好追上来,而看见摩诃迦罗和赃物,他们误认他也是小偷,便不分青红皂白地抓住他痛打一番,摩诃迦罗当场不幸被打死。这些比丘就回精舍向佛陀报告:“世尊!整夜在精舍听闻佛法的在家信徒摩诃迦罗死于非命。”

  2. 梦见群众_周公解梦梦到群众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群众好不好

    梦见群众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群众的详细解说吧。商人梦见参加群众大会,或听报告,对手会给自己造成损失。未婚男子梦见和自己的情侣参加群众大会,是凶兆。女性梦见市场上出现人山人海、兴旺繁荣的景象,意味着家境非常富裕,财运很好。梦见自己在人群中有被挤压的感觉,是不吉利的梦,暗示身体可能将罹患某种疾病。

  3. 可怜的婴灵例证

    可怜的婴灵例证之一来自香港的郑国红,年轻的时候曾经因为无知而堕胎两次。可怜的婴灵例证之二婴灵报复父母母病惊见地狱农民家庭出身的周水珍,年轻的时候曾经因为不想被孩子拖累而堕胎。她的报应来得很快:尚未中年就身患重病,婴灵到家中报复父母。二0一0年十二月,被周女士堕胎的婴灵终于找到了父母,要父母给她道歉。

  4. 我要摸流氓

    一天中午由于天热,爷爷脱去了上衣,三岁的孙女看见了,抻手就去摸爷爷的...,爷爷就...了:“流氓!”第二天孙女扑到爷爷身上说:“爷爷,爷爷,我要摸流氓!”

  5. 情人节祝福语_七夕情人节祝福语表白短信_情人节语录

    想在七夕和你深情依偎在星空下,祈求你永远我身旁,祝你七夕快乐!七夕情人节,将玫瑰雕成短信,相约葡萄架下共密语。七夕情人节祝福语表白短信(三)1.轻轻的剪一缕情丝放飞在炎炎的烈日下,默默的拽一丝牵挂抛向无垠的宇宙中,寄去我深深的牵挂和甜甜的祝福。

  6. 梦见生病没有人来感到失望

    梦见生病没有任何人来而感到失望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每个人都希望在自己生病的时候能有人看望自己,人越多也许心里越高兴,只有这个人关心自己,自己生病了才会来看望自己。梦中的生病没有任何人来探望,自己感到非常地失望,说明自己生活中没什么朋友,对交友感到了迷茫。

  7. 梦见牙齿痛

    周公解梦梦见牙齿痛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牙齿痛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出埃及记:以色列人是不是埃及的奴隶?

    《出埃及记》引起了教徒、学者和日常读者的兴趣.对其内容的处理...各不相同.道歉的...包括对圣经的字面解释,然而极简主义的...表明圣经中的故事并不完全是事实.这项研究从世俗的军事立场出发,包含了道歉和极简主义之间的中间立场.本文的重点是希伯来语的大规模出埃及记.提交人并不否认希伯来人离开埃及这一事实——逃跑的人数是有问题的.使用对eleph的另一种解释,希伯来语中的“千”一词,结合希伯来人已知

  9. 穷形尽相造句_穷形尽相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穷形尽相qióngxíngjìxiàng穷形尽相的意思和解释:原指描写刻画细致生动,现在指丑态毕露。穷形尽相的出处晋·陆机《文赋》:“虽离方而遁员,期穷形而尽相。”穷形尽相造句衬字,明显的具有口语化,俚语化,并使曲意明朗活泼,穷形尽相的作用。Liningtheword,obviouslywiththecolloquial,slang,musicandlivelyItalianuncertainty,thepoorshapeoftheroleofall.穷形尽相造句相关作为一种修辞手法的互文从语言单位看可分

  10. 美历史专家:中国古代很注重妇女的角色地位

    中国千年传统社会,女性一直在隐秘而有力地行使家族权力。近日,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柏文莉,她表示,人们以往谈论中国历史,大多着眼于“父系”脉络,但实际上,从上层到民间,...一直很注重妇女角色地位,妇女及其夫婿构成的关系和网络在一个所谓“主流家族”中至少要占到一半的重要性。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