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李广难封留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很值得玩味

李广是司马迁笔下塑造的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同时也留下李广难封这个成语。公孙浑邪曾经十分推崇李广,他对李广的评价是:李广才气,天下无双。司马迁甚至用了一个神话来形容李广的武勇,一次打猎看到草中有块石头,李广以为是老虎,所以直接射 ... ,结果整个箭头直接进去了。如果现在以我们的常识去判断似乎是不太可能的,太不科学了。司马迁后面直接又补了一句,第二次射,就射不进去了。 当听到李广驻守在当地,匈奴就不敢来犯,李广被匈奴抓住了,单于也不想伤害他,想活捉他。这样一个被汉朝认定为名将,被匈奴也认为是名将的人居然至死连个侯都混不上,留下李广难封这个成语,与他一同出道的堂兄弟李蔡到李广 ... 之时,已经做到丞相一职。 李广如此有才为什么封不了侯,这是很多人都很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司马迁用了三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李广自己的观点,李广他认为自己封不了侯的原因是自己 ... 了八百多个降卒,这有伤天和,自然封不了侯。 第二种解释就是李广运气不好,这个连汉武帝都相信了,汉武帝在李广最后一次出征的时候,暗中与当时的统帅卫青说李广这个人运气不好,不要让他单独与单于作战,这样可能会带来失败。这里可以看出汉武帝对李广的能力是绝对的信任,但对李广的运气的确是很怀疑。 第三种解释是汉文帝说的,汉文帝说你要是生活在刘邦那个时代,你封个万户侯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按知常容的理解一个皇帝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说一个手下不当时,这是高度评价还是定性评价呢?这不是皇帝对自己的否认吗? 这里是很值得推敲的,因为司马迁的《史记》不是官方记录,是司马迁父子二人之作,本来没有机会重见天日,被他的外孙在司马迁死后献给朝廷,被当时的汉宣帝认可,最终刊发印世才被时人熟知。所以司马迁写这个内容的时候,心里压力并不大的,而且也想过《史记》怎么流传开来的。司马迁设计两种路线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所以汉文帝这句话有没有真说过,也是值得怀疑的。这句话放在这里从文学写作上来看效果很好,因为有了这句话,整篇文章的悲情就定调了,从氛围营造上效果很好,很值得写作者借鉴。 李广为什么混的这么差呢?难道真是是因为上面三个理由? 李广的确是很厉害,但是李广出雁门关击 ... 匈奴之时,全军覆没,最后自己拼死跑回来的。后来跟着卫青,别人都立功了,但他没有立功,再往后与张骞一起时,分开走后,遇到匈奴骑兵重重包围,最后与自己的儿子李敢一起 ... 出重围,功过相抵。 我们这里要追问一句:为什么失败总跟随李广呢? 关于这个问题,不知道李广有没有想过呢?其实司马迁在《史记》中已经借公孙昆邪的口说出来了。 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自负其能这四个字就突出李广为什么总和失败混在一起的原因了。 自负其能换成现代的话就是缺少团队意识,缺少协作意识。正如现在有一些很有才华的人,但始终在工作上不太顺利,究其原因有一部分也是这个缘故。 李广不但很自负而且很自傲。他的带兵和程不识的带兵不一样,他带兵很随意的,程不识带兵是根据章法来的。当时程不识对李广有一句话评价: 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 李广这种做法是很不好的在程不识看来。 李广治军为什么如此简易,靠的就是自身的魅力作为补充,他靠的是自己冲 ... 在前,靠自己的勇来补军纪,所以士兵倒是喜欢,但真正作战之时万一李广挂了呢?整个部队谁来接收呢?李广肯定没有想过。李广的数次失败显然与他的不做作战前的准备工作直接密切相关,至少他的侦察系统是不完备的,包括随卫青出征其他人都有斩获,李广空手而归那一次也可以反映。 李广很爱士兵,但李广这种作风显然不是一个严谨的作风,显然不应该是一个合格指挥官的作风,更象是一个勇士的风格。一军一将需要的不仅仅是勇和胆略。在现实的管理中很多中层,或者管理者也会常犯类似的错误,能力越强这种错误犯的机率越高,这是能力之所拖累。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李广还有一个性格缺陷就是无视规则,有一次李广被免职之后,当时有宵禁,李广半夜回来被被喝醉的霸陵尉呵责失了面子,被迫留宿不能回家。后来李广官复原职之后就带上这个霸陵尉,在军中找了一个借口砍 ... 了。虽然霸陵尉对李广的言语上的确是有些不敬,比如他说: 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 但他执行的还是汉朝的法令,并没有过份之处,最后李广觉得这样自己太没面子,而 ... 之,显然并没有将自己置于法之下,其大局观还是值得商榷的。 他这种性格直接影响到了他的子孙,而且给他的子孙带来了祸害。他的儿子李敢因为军功封侯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去打伤大将军卫青,理由是为父报仇,最后被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借故给射 ... 了。孙子李陵直接兵败降了匈奴,虽然这里面有很多争议。 最终因为李广打下的名声,却受到李广个人主义的影响,整个李氏的当时社会评价是: 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用为耻焉 李广显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一直认为自己是完全正确的,在他死前他还是认为自己的失败是天意,而且过不了自己自尊这一关。 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李广与项羽在性格上是差不多的,他们都在恃勇,项羽最终 ... ,也认为是天意,不是自己的缘故。这两位传世名将都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性格缺陷给自己带来危害。或许他们没有读过或者真的理解《道德经》73章中这句话: 勇于敢则 ... 。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史记》开篇的那句文帝的话,细细品味,文帝真的是说李广不遇时吗?其实李广缺的不止是时机,还缺少能够驾驭他的人。 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只有刘邦这种能有极大包容之人才可以发挥他的才能,这其实也暗中点出李广的性格缺陷。 怀才不遇除了没有遇到好时机,更多的是没有遇到可以驾驭的人,因为怀才不遇之人大多是「 ”刺头”有傲气,他们眼中只有一句话:世界因我精彩。 但却忘记还有一句话,世界没有我同样精彩。这个世界缺谁都是可以的,因为地球照着都在转。 有才是好事,但恃才却非好事,因为那个己越大时,世界就越小,无形中你在缩小你的机会,自然失败的机率就大增。扔开所处的职位,李广和项羽都是千年难得的人才,但是呆错了位置人才依旧会带来失败,带来灾祸。 有一句话说人一旦被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这句有些重,也有些偏激,但也能够说明问题。整本周易谈的就是在合适的时候干合适的事情。说的容易,做很难的。 李广难封留给我们借鉴的东西太多太多。李广为什么混这么差封不了侯,他的教训给人生的启示是什么?你有受到什么启发吗呢?

李广难封留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很值得玩味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2.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3.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4.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5. 一辈子都在抗击匈奴的汉武帝,为什么最后将江山托付给一个匈奴人

    汉武帝而金日磾当时不过是一个匈奴战俘,一次偶然相遇中,将两个地位悬殊的男人联系在了一起。让疑惑的是,这个匈奴人究竟有多大的才能,让汉武帝如此重用,打了一辈子匈奴的刘彻最后把江山交给一个匈奴人来辅佐,在这背后是不是又另有玄机?古代骑兵一手策划匈奴征讨之战的汉武帝,他深知骑兵是战胜匈奴的关键,而马匹就是骑兵的重中之重,想要战胜敌人,就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6.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7.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8. 鸿门宴上出现的三个「 ”二百五”让刘邦360度无死角完美逃脱

    《鸿门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大意是: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原本是想做局...了他,即历史出名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可是项羽这边出了个头号「”二百五”,非上去客串「”英雄救美”,最后刘邦在张良、樊哙的掩护下成功逃跑的故事。#我要上头条##月薪万元---新作者扶植计划开启##历史冷知识#头号人物项伯最出名的「”二百五”到底是谁呢?那就是项伯。项伯和项梁虽然都是项羽的叔叔,可是智商绝对不在一个leve

  9. 羊舌大墓扑朔迷离,墓主是晋文侯吗?答案可能在墓地

    曲沃羊舌墓出土的大师氏姜匜在晋国公侯墓发掘中,晋文侯在曲村的墓葬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发掘出羊舌大墓后,这个争论愈争愈烈,至今未搞清雄才大略的晋文侯墓葬,自然成为晋国考古的一大缺憾。两墓遗留的历史碎片在曲村—天马的九侯十九墓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之序。按序排列,m93/m102位置,应是殇叔和他的夫人。

  10. 大臣睡懒觉不想上早朝,朱元璋怒斥:回家种地去,爱睡几时睡几时

    所谓「”朝仪”,指的是皇上上朝时,大臣们必须遵守的各种礼仪。比如大臣们什么时候进宫、什么时候整队、在大殿上应按照什么样的顺序站位,行什么样的礼仪、口中呼唤什么样的敬语等等,都是非常有讲究的。类似这样的日常上朝礼仪就是「”常朝仪”,也叫「”朝礼”,而在重大节日或是需要接待远道而来的外国使节、各地诸侯的时候,大臣们还要遵循「”大朝仪”,也叫「”朝贺之礼”。顾名思义,「”大朝仪”的规格要比「”常朝仪”高

随机推荐

  1. 潜行的意思

    潜行的意思   潜行   【潜行的意思】   ①(动词)在水面以下行动。 ②(动词)在外边秘密行走。   【潜行的例子/例句】   潜水艇可以在海底潜行。(作谓语)这支部队正潜行前进。(作状语)...

  2. 汉文帝第一位王后是谁?为什么汉文帝登基之后四个儿子全部病逝?

    为什么汉文帝登基之后四个儿子全部病逝?这位王后的真实身份到底是谁,为何几个儿子全都死的那么早?>>周书纪年在读史时,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西汉汉文帝在登上皇位之后,四个儿子在短短一年之内全部病逝。刘恒登基之后,追封了薄太后与窦漪房外家,对于为其生育四个儿子的首任王后,却无所加封。这说明刘恒的首任王后,极有可能是吕氏族人,汉文帝刘恒因为投鼠忌器,只好作罢。

  3. 燕驾越毂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yānjiàyuègū【解释】燕地的车越地的毂。指把不同的东西混在一起。【出处】明·高攀龙《寄瞿洞观书》之二:“广土众民,君子所欲。老丈得之,其与世俗吏传舍一官者,必有如燕驾越毂,不可同年而语。”【例子】无【相关】百度“燕驾越毂”

  4. 梦见坐大巴车想吐

    周公解梦梦见坐大巴车想吐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坐大巴车想吐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台湾省

    图片来源于网络1662年2月1日,我国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军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了台湾省。郑成功痛心于国破家亡和人民苦难,拒父劝降,焚衣招贤,募兵抗清。郑成功第三次北伐失败后,兵力大伤。如果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国土台湾省,扩大抗清根据地,壮大自己的力量,形势就会好得多。而且...民不堪忍受荷兰侵略者的暴行,切盼解放。这是郑成功正告荷兰殖民者的庄严誓词,也是他“十年始克复先基”的意愿。

  6. 梦境看谁是你的财神 -周公解梦

    梦可以体现一个人的生活轨迹的,也可以断定一个人的情感健康财运,解梦网现在就来说说从解梦角度看谁最能旺你的财,也就是谁才是你真正的财神爷。若未婚,则财神爷是同学或发小。你的财神爷是交往不深的贵人。你的财神爷是强势的上司。你的财神爷是关公。一个不做梦的女人,你的财神爷是父母。你的财神爷是海洋或蓝色系宝石。梦见死人讨债预示什么-周公解梦

  7. 垒字结尾的成语

    第四个字是“垒”的成语、最后一个字以“垒”结尾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森严壁垒——原指军事戒备严密。现也用来比喻彼此界限划得很分明。 深沟高垒——深的战壕和高的营垒。指坚固的防御工事。 四郊多垒——垒:营垒。敌军四面逼近,形势危急。也比喻竞争的对手多。 深壁固垒——...

  8. 感冒了嗓子疼!教你几个食疗的 ... ,从此告别药品

    嗓子疼是由于人体的咽部及其喉部受到病毒或者细菌感染导致的组织炎症,出现红肿、疼痛的症状。多发生于秋冬及冬春之交。今天给大家介绍三个专门治疗嗓子痛的食疗方子柠檬蜂蜜水食材:柠檬1/4个,蜂蜜10克......:第1步:把柠檬用搅拌机打碎。中医认为,柠檬具有生津止渴、和胃降逆、化痰止咳的功效。感冒初起时,喝柠檬蜂蜜水可以缓解咽喉疼痛,减少喉咙干燥等不适。本饮品适合由于肺热引起的咳嗽,喉咙干痛、声音嘶哑。

  9. 爷爷起兵反叛孙子,孙子堪称历史最荒唐皇帝

    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这些荒唐奇葩的皇帝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出自明朝。没错,这位荒唐到极点的皇帝便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种种荒唐事迹,哪怕说他是我国历史上最荒唐的皇帝也不为过了。朱佑樘与唯一的妻子张皇后婚后多年才生下朱厚照,老来得子的朱佑樘难免对儿子十分宠爱。>当“爷爷”朱宸濠在南昌起兵十万反叛的消息传到朱厚照耳中的时候,这位荒唐皇帝不同于其他皇帝愤怒,而他却是拍手叫好,乐的合不拢嘴。

  10. 明代德化窑

    清代早期后,德化窑白瓷的生产质量下降,其原因是明代晚期后,因国力衰退,为应付出口需求,德化窑开始生产青花瓷。除上述明代的窑场继续生产外,据统计,目前已查明明代窑址共有一百多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