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古代节令生态习俗对汉画像石艺术的影响

古代节令生态习俗对汉画像石艺术的影响

  汉画在装饰墓室时,不仅依据时令节气的演化规律和生物生长发育特点体现出顺天意、尊时序、以时禁发的思想倾向,而且在生态文化的价值取向上以鲜明的形象或符号标榜强化着民众对于阴阳这一万物衍孕母本的趋近和认同。对汉画所蕴涵的文化资源进行转换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刘汉皇朝践祚四百余年,发达的政治、经济、哲学和科技在我国古代史册上留下了锦绣华章。但是,此起彼伏的兵燹战乱给人类文明带来毁灭性打击的同时,对生态资源也造成了创伤。急剧飙升的人口数量和人们对于土地、林泽资源所实施的掠夺性开发,使天时的润泽和山川的恩惠很快化为乌有。汉代的自然环境渐渐变得脆弱不堪,调节生态和遏制灾害发生的能力大为降低,自然灾害在大河上下、长城内外蔓延不息。据邓云涛《中国救荒史》统计,“灾患之作,竟已达三百七十五次之多。计旱灾八十一次;水灾七十六次;地震六十八次;蝗灾五十次;雨雹之灾三十五次;风灾二十九次,大歉致饥十四次;疫灾十三次;霜雪为灾九次。”“仅次于年年有灾,略多于隔年有灾。”“寒气错时,当温而寒”、“盛夏多寒”、“湖沼淤涸”、“覆沙飞扬”等表现灾异的词句更是充斥于前后汉书、《五行志》及其所引《古今注》的字里行间。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有着灵感思维特质的古人,其生态意识也在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对风调雨顺的期盼中逐渐觉醒,他们更迫切于跟自然环境和宇宙万有建立一种协调、相互依存的关系。画像石作为汉代墓室的装饰艺术,其图像背后所隐藏的节令生态意味就是汉代人在人与自然一体文化心理的促使和作用下,以诗意的情怀去体悟自然环境的结果。

  天人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世间万有的节律周期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促使古代的哲学流派,无论道家还是儒家都重视人与世界万有之间的和谐。人类和世界万物在宇宙间只具有相对生存发展的权利而不具有绝对权利,都不能将自己看作生态的中心。有害于生物环链之间其它存在物生存质量的权利都受到削弱和限制。万物为民众的伴侣,同为阴阳所生,尽管它们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条件和基础,人有谋取之资格,但也不能贪淫放纵,任意妄为,采之无度。道家提出少私寡欲、崇俭抑奢;儒家则在强调自觉克制贪欲的基础上,从生态伦理出发,更明确地提出了“与天地合其德”、“与四时合其序”的主张,要求给自然万物以生长的时间。孔子在《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中说:“伐一木, ... 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淮南子》在综合前人学说的基础上,根据时令节气的演化规律和生物生长发育特点提出了顺天意、尊时序、以时禁发的要求。画像石艺术虽然捃摭广博,内容繁富,涉及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若将它们放置在一起作通观考察,很容易发现汉代人在用汉画进行墓室装饰时对于题材的审慎态度。这种审慎中蕴涵着极深的生态观念。直觉上最为明晰的,要数那些带有丧葬时间题记的汉画像。尽管这些记载的文字不是很多,但为认识汉代公正平等生态的公理提供了可靠依据。中国传统固有的生态关怀理念认为春主生、夏主长、秋主收、冬主藏,汉画像石艺术也充分体现了这种思想倾向,表现出对于自然生命节律的尊重。汉画像石艺术发展到西汉晚期以后,车骑出行、乐舞百戏、田猎宴飨、弋射捕渔等内容逐渐增多,但有趣的是,由于春夏正值动植物的孕育生长期,于该节令建筑的汉画墓中,尽管舞乐百戏、跳丸角等画像内容层出不穷,但搏兽、田猎、弋射、罟渔等伐 ... 生命的内容却绝少出现在相关题材的组合中。安徽宿县褚兰墓出土的墓志显示为建宁四年二月,在出土的32块画像石中,尽管乐舞、拜谒、出行、祥瑞等图案应有尽有,惟独不见常见有田猎弋射内容。陕西绥德县四十里铺画像石墓建于永元四年五月,画像石内容组合与褚兰墓大同小异。山东嘉祥墓、山东微山两城墓均有相同情形。即便如此,也应该看到,虽然人类在春夏二季具有保护生物环链上其它生命体的义务,但是人类在秋冬季同样具有享用动物肉体或从动植物身上获得愉快和满足的权利。《月令》规定在秋冬季节不仅可罟渔以取池泉之赋,而且可田猎禽兽以获山林薮泽。山东苍山汉画像石墓建于元嘉元年八月,画像石内容除宴饮、出行、搏兽、田猎之外,还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众人捕鱼的热烈场面。山东嘉祥宋山汉画墓建造于永寿三年十二月,有画像31石,弩射、捕兽的画面甚为抢眼。山东莒县东莞孙熹墓建于光和元年八月,1号石的第二、三层雕刻狩猎图。图中一狗正在扑兔,一人荷筚而行 ;一野猪立于树下,一人张弓欲射,另一人则持矛痛刺。第五层为射虎、叉鱼图像。毫无疑问,汉画像石艺术的生态思想在客观上体现了一种古朴的生物环链中的平等理论,即著名生态学者阿伦·奈斯所说的“原则上的生物圈平等主义。”这些画像形象地说明,生物环链中的所有存在者,各自都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存在者都不应该依据自己的智能优势将其它生命视做奴仆,更不应该不受限度地一味实施占有和征服,在行施生存权利时也要铭记权利的限度,不能肆无忌惮地破坏生态秩序。

  古人认为,春夏为阳,秋冬为阴,音乐为阳,礼仪为阴。因此,春夏祭祀时为利养阳,一般舞乐齐备;而秋冬祭祀时为利养阴,常常无舞无乐。《礼记·郊特牲》曰:“飨有乐,而食尝无乐,阴阳之义也”,即是此理。察究墓室中的汉画像石艺术,不难发现,墓凡建于春夏之季者,即有乐舞场面;墓若建于秋冬季节,一般无乐舞场面。例如安徽宿县胡元壬墓,建于“建宁四年二月”,墓碑左侧即刻舞乐百戏图,一女抚琴,一女吹箫,一女翘袖折腰随节而舞。绥德县四十里铺画像石墓建于“永元四年五月”,墓门门楣石正中刻画三女七男。三女中一人抚琴,两人长裙拖地,婀娜起舞。七男分别执便面(扇子)、吹笙、杂耍、倒立、起舞、跽坐而舞、投壶。而建于秋冬季的山东苍山墓(元嘉元年八月)、河南唐河冯孺久墓(天凤五年十月)、山西离石孙显安墓(建宁四年十二月)、山东莒南东兰墩墓(元和二年十二月),尽管都出土了不少画像石,但乐舞画面难觅踪影。所有这些事实,都已在生态文化的价值取向上,以鲜明的形象或符号标榜强化着民众之于阴阳的趋近和认同。阴阳是自然万物衍孕的母本,人来自于自然,在人的生命历程中不应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和分裂,它们是阴阳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元素,二者的和合亲善是生态系统充满活力的基础。汉画像石艺术中这种与生态本原相一致的文化性存在,在为墓主及其亲人的各种幸福欲求提供心理保障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了意义深远的审美能力。

  从生态本性出发,汉画像石艺术在装饰墓室时将人类与自然视为一体,认为它们无时不处在有机、和谐、亲善的关系中,世界万有都是人类愉情悦性的对象。这种认识包含着强烈的生态意识。汉画像石装饰艺术所隐含的“以时禁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和合阴阳”等生态美学问题,也蕴涵有深刻的当代内涵。在审美层面上,若对汉画的这些文化资源进行合乎当前实际的改造和转换,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传统文化的 ... 来说,意义重大而深远。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南阳汉画像石与早期民间信仰生态意识研究》项目成果,项目批准号:05JA730005。

  摘自:《装饰》2007年第3期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古代节令生态习俗对汉画像石艺术的影响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揭秘:貔貅就是大熊猫?史书这样记载,值得收藏

    貔貅在我们心中是一种招财的神兽,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历史记载的貔貅的故事,传说中貔貅和周武王见过,还是姜子牙的坐骑,还被封官,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咱们一起往下看!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

  2.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3.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4. 揭秘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8件艺术品伪造案

    无论是为了金钱上的利益,还是仅仅为了...,艺术品伪造者伪造了丢失的艺术品,精确地复制了原作,并以著名创作者的风格想象了全新的物品。

  5.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6.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7.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8. 一辈子都在抗击匈奴的汉武帝,为什么最后将江山托付给一个匈奴人

    汉武帝而金日磾当时不过是一个匈奴战俘,一次偶然相遇中,将两个地位悬殊的男人联系在了一起。让疑惑的是,这个匈奴人究竟有多大的才能,让汉武帝如此重用,打了一辈子匈奴的刘彻最后把江山交给一个匈奴人来辅佐,在这背后是不是又另有玄机?古代骑兵一手策划匈奴征讨之战的汉武帝,他深知骑兵是战胜匈奴的关键,而马匹就是骑兵的重中之重,想要战胜敌人,就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9.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10.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随机推荐

  1. 婚礼上的歌曲 轻松体验婚礼流程

    下面给大家介绍下婚礼上的歌曲,希望可以帮到您哦!

  2. 隐藏在危地马拉丛林树冠下的玛雅文明

    危地马拉丛林是厚厚的和具有挑战性的探索,因此研究人员绘制了地形图的技术称为光探测和测距,或激光雷达。这些激光雷达图像是在对玛雅低地(一个面积超过810平方英里(2100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空中勘测时拍摄的。激光雷达分析(底部)显示了危地马拉北部丛林中隐藏的结构(顶部)。研究人员说,这一发现突出了玛雅腹地和城市中心之间的联系。

  3. 秋天粗粮,5个贴士让营养翻倍

    秋季多吃粗粮,有利于预防相关慢性病的发生,还可以帮助女性护肤养颜排毒,可谓益处多多。不同的杂粮营养成分也不一样,如何才能让其营养翻倍呢?高压锅烹调能避免食物接触过多氧气,对于保存粗粮中宝贵的抗氧化成分,如多酚类物质是非常有利的。

  4. 须达见佛

    舍卫国国王有一个大臣,名字叫做须达,家中富有财产。须达听到佛与僧这两个名称,心中就感到疑惑,所以又问:“什么叫做佛呢?”须达听了这番话,心中即产生了一种信念与信心,就盼望着到第二天早晨去见见佛祖。须达看见佛祖,仿佛是一座金山,威严庄重,仪容端正,心中更是欢喜,赶紧顶礼参拜,跪地合掌,问候佛祖的起居。须达听此法更加高兴,从此皈依佛法,成须陀洹果。

  5. 带有梵字的成语

    包含有“梵”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www.lishirenzhi.com)梵册贝叶——指佛经,佛经原本多用梵文写在贝多罗树叶上。

  6. 成语【有案可查】意思解释 | 成语大全

    成语词典>>有案可查的意思解释成语有案可查发音:yǒuànkěchá释义:案:案卷,文书。

  7. 梦见房子扩大

    周公解梦梦见房子扩大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房子扩大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熊廷弼幼年应对

    明朝抗清名将熊廷弼,湖广江夏人,幼年就会对句。有一次,熊廷弼与人同游,游侣看见农民插秧,出一联要他应对,上联是:稻草扎秧父抱子;>熊廷弼看见路人提一篮竹笋走过,马上对出下联:>蔑篮提笋母怀儿。>这副对联触景生情,颇具巧思。他还对过另一联:>雪压竹枝尖点地;>风吹荷叶背朝天。>这联描绘景物状态细致入微,历历如画。

  9. 成语典故_成语门可罗雀的主人公是谁?门可罗雀是什么意思

      门可罗雀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门可罗雀解释   原指门外可张网捕雀。后形容为官者休官失势后,门庭冷落车马稀少;或形容事业由盛而衰,宾客稀少之况。   门可罗雀的典故...

  10. 土耳其苏丹阿赫迈 *** 寺简介

    土耳其苏丹阿赫迈 *** 寺  苏丹阿赫迈 *** 寺介绍  1609年,14岁即位的阿赫迈特苏丹命令建筑师迈赫迈特‧阿加(Mehmet Aga)在原来的阿伊芳舍苏丹的王宫上修建一座能与阿亚索菲亚教堂相比美的 *** 寺,以证明他是一个虔诚的伊芳斯兰教信徒。1617年,...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