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治世者,务以厚德为根,仁心为本

作为千古圣贤的孔子一生除了学问渊博,思想过人之外,还极为眷顾苍生,忧国忧民。 他主张的为政者要有仁心厚德的这种思想,可谓历久弥新,震古烁今。 一、 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去做地方官,临走之前,他专门去拜访老师,向孔子请教说:「 ”请问,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呢?” 孔子热情地对子夏说:「 ”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可是,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简单了”。 孔子向子夏交代了应该注意的一些事后,又再三叮嘱说:「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夏表示一定要照老师的教导去做,就告别孔子上任去了。 《道德经》中言: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说治理国家就像烹小鱼一样,应该遵循一道一道的工序来,时间不到,火候不到,鱼是做不熟的。 孔子无疑是一位大智者,他深知治理国家应遵守一个循序渐进的规律。 如果急功近利,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如果目光短浅,贪图眼前小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 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治世是一个渐行渐进的过程,切忌急于求成。 二、 况钟,字伯律,明朝人,况钟在苏州任知府时,直接减轻官粮,实行折征的办法减轻百姓负担。 同时,整肃吏治,端正风气,注意清理冤狱,为民申冤。 他排了一个日程表,每天勘问一个县的案,周而复始,从不间断,在刚到任的八个月中,就清理了1500多件案子。 经他审理的案子,无论大小,都能基本做到百姓不叫冤,土豪不敢再为非作歹。 除此之外,他还做了兴修水利,创办学校,推荐贤才等好事。 况钟任职十三年间,获得了百姓的广泛拥戴和赞誉,最后,况钟积劳成疾,病逝于苏州任上。 唐朝的魏征一生以敢直言劝谏而流芳百世,他曾向唐太宗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给唐太宗的奏疏有十一件。 一生的谏诤多达「 ”数十万余言”,而他提的这些建议唐太宗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他二人的君臣关系千百年来被传为美谈,二人和群臣一起开启了贞观之治,使得大唐的国力蒸蒸日上。 举直错诸枉,愿意把直的东西放到弯曲的东西上面,弯曲的东西就自然变直了。 也可以引申为人才选准用好了,就能促进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反之,则会加速国家民族的腐朽灭亡。 所以说执政者的素质如何,对于德政的实施关系很大。 孔子认为要举贤任能,要选举一些品行正直的人来推行德政。 诸葛亮也在《出师表》中说国家要兴盛就必须「 ”亲贤臣,远小人”。 治世要任用刚正不阿的人,才能维护正义,才能服众,才能赢得民心,才能实现国家的河清海晏,繁荣昌盛。 三、 有一天,季康子问孔子:「 ”可以让子路,子贡,冉求他们三人治理政事吗?” 孔子回答说:「 ”子路勇敢果断,子贡学问通达,思想灵活,善于变通,冉求多才多艺,他们都可以啊”。 这三个人性格,禀赋,才能多么不同啊,而且关键是他们又都有各自的缺点:子路有勇无谋,子贡喜欢议论别人,冉求有点沉湎技艺,但是孔子认为他们都照样可以去治理政事。 这就是孔子,如此的懂人性,如此能包容别人的缺点。 他明白人都不会十全十美,最重要的是根据一个人的优点找到与之相应的合适职位,然后任其把长处发挥到极致,这就是用人如器,扬长避短。 治世需要丰富的心灵,需要胸怀坦荡,心底无私的伯乐去做到「 ”不拘一格降人才”,才能使一个国家呈现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盛世景象。 治世者,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务以厚德为根,仁心为本,舍私取义,俯仰无愧于良知,不为扬名于世,只求留得清气满乾坤。

治世者,务以厚德为根,仁心为本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孔祥熙是如何成为孔子75代孙的?

    南京......成立以后,孔祥熙历任实业...、财政...、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和中国银行总裁等职。

  2. 树欲静而风不止,下一句流传了2000多年,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

    品读历史,解读优秀家庭文化。

  3. 名人启示录:老子原创《道德经》,为何孔子修订《六经》名声更响

    撰文:郭珣;图片:网络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我国古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4. 批判孔子、干翻朱熹,76岁用剃刀自尽,大明第一狂人真不简单​

    我们大家都生过病,也都治过病。不知道大家寻思过没有,诊断与治疗的差别?诊断是摸清楚你得了什么病,治疗是对症下药。

  5. 了解一下,古代六位「 ”仁宗「 ”皇帝

    仁,在古代儒家学说中,被认为是道德规范的最高标准,也被认为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

  6. 王阳明一出山就把刁民横行的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见心学的强大

    从贵州到江西,这一路王阳明足足行了一个多月。而我们的主角王阳明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接管了庐陵。不出所料,王阳明第一天上班,在县衙外面击鼓鸣冤的百姓便有黑压压的一大群。但实际上,他们对于王阳明的承诺丝毫不抱希望。做出承诺以后,王阳明派人把庐陵的各种税收单子调了出来,发现这里的杂税多如牛毛,而且大多来历不明。

  7. 读史明智:从《史记·鲁周公世家》入手,看西周姬姓诸侯的兴衰史

    提到春秋时期的鲁国,我们知道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但是不要忘了还有一位比孔子更早的牛人也是鲁国人,他就是鲁国的建立者周公旦。

  8. 历代王朝虽是以儒为政,但杂家才是整个古代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当代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自然都基于统一的国家制度框架,不过当中的具体执行者却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也都各具其能、各安其职。

  9. 中国人为什么不应该 ... 孔子和商鞅?

    一些中国人经常...孔子,说孔子的思想虚伪、腐朽、落后,看不起女人和劳动人民,为统治者服务等。我们可以...思想落后的当代人,却不能...孔子和商鞅,为什么呢?孔子和商鞅是2300多年前的人物,他们生前是风云人物,改变了当时的历史。今天的人凭什么...家?孔子、商鞅的时代,是中国的婴幼儿时期或者小学阶段。

  10. 孔子最喜欢的年青人是什么样子?

    长者喜欢一个年青人,无过于把他收为女婿。

随机推荐

  1. 趣谈宋朝的足球联赛

       蹴鞠运动风靡朝野  说起古时的足球运动,许多朋友都会立即想到宋朝的蹴鞠;而提到宋朝的蹴鞠,相信更多人会联想到高俅——这当然是拜《水浒传》的影响所赐。历史上高俅确有其人,也确实踢得一脚好球,原是苏东坡先生身边的一名小吏,因球艺高超,...

  2. 梦见生孩子_周公解梦梦到生孩子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生孩子好不好

    梦见生孩子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生孩子的详细解说吧。男人梦见自己妻子生孩子,预示著财运增加,家中收入会大幅度提升。女人梦见自己将要生一个男孩,意味着会过上幸福舒畅的生活。周公股市梦见生孩子,股市暗示含增资股因被盛传要增资而涨价,但自屋顶上俯看道路,则增资只是谣言而已,会开始跌价。原版周公解梦梦见人产儿。《梦林玄解》梦身是小儿为人产下。

  3. 周公解梦:梦见蛇进房间

    男性梦见蛇进房间,要出远门,有问题,最好中止。梦见蛇盘在屋梁上,提醒你不能麻痹大意,要多注意出行安全。梦见蛇盘在床下,表示你可能会生病,一定要保持乐观的心情,因为人的心情好坏非常重要,如果心情乐观,病情就很容易好转的,如果蛇还爬上了床,暗示你此病需要好好的治疗。但不要对身边的人或事反应过度,谨言慎行,以免遭非议办公族梦见家里进了很多蛇,则在工作朝着自己的规划前进,注重全局性。

  4. 怎样正确揭开梦境的奥秘 – 周公解梦

    虽然大部分的时候,我们都记不得完整的梦境,但是只要根据梦中出现的几个关键点,我们就能对梦境做一个初步的分析了哦!因此,愈常联系你的解梦将会愈正确哦!

  5. 梦见丧葬

    周公解梦梦见丧葬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丧葬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梦见女鬼大哭

    周公解梦梦见女鬼大哭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女鬼大哭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明朝万历年间的“独相” 内阁首辅叶向高生平简介

    明朝大臣、政治家,万历、天启年间两度出任内阁辅臣。万历三十六年,朱赓、于慎行先后去世,王锡爵拒绝入阁,李廷机又闭门不理事,阁务仅靠叶向高一人主持达七年之久,时人称其为“独相”。等到日期临近,叶向高请求先整顿福王的仪卫、舟车等仪仗用度,神宗却不予采纳。内侍立即跪着呈上叶向高的奏疏。神宗命令内阁宣布诏书。叶向高扣留皇帝的诏书不宣读,请求今年冬天提前为太后举行寿礼,而让福王如期回封国。

  8. 祝福语_感恩节感恩父母祝福语

    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作为子女的应该学会感恩,懂得感恩他们,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感恩节感恩父母祝福语”,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感恩节感恩父母祝福语1.常回家看看,关心父母要做到;多做点家务,抱抱老婆博一笑;向朋友问好,经常联系友情牢;向生活微笑,善待自己让幸福围绕!感恩节,心怀感恩,幸福永存。我们共同在感恩节为他们祝福吧!祝二老感恩节快乐!

  9. 关于感情的说说 你若给我百般柔情 我若给你千般宠爱-感人的情话

    ]二、我爱你,在你眼里却成了我碍你。。。

  10. 从原始人结绳记事到筑墙之缩、钱贯之繦......看中国绳结演变历史

    (图片|互动百科)绳,索也。索下云:「”绳也。艸有茎叶,可作绳索也。”绳结,是以绳为基本材料,将一段或多段绳,通过纵横穿插、打成结扣而成。在文字出现以前,先人们用绳子缠绕出的各式各样的结来传递信息。《周易·系辞下》中载:「”上古结绳而治。”《九家易》中亦有:「”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后来随着人们生产、狩猎等活动的增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