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中医智慧:做让自己舒服的事,才是真的养生

真的健康不是纠结于吃什么或者怎么锻炼,而是人与自然相统一。 养生,不是简单地遵循某些条条框框,而是应该真正地感受自己。 今天,小郎中为大家分享一篇由心身医学硕士、中医师李辛撰写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切病先是「 ”神”病 中医认为一切病先是神病,然后是气病,再到血病,最后才到形病。 简单来说,疾病先从精神、信息的层面开始出问题;第二个阶段,气的运行规律发生紊乱;第三个阶段,才是有形的疾病层面。 很多人对自己的生活、内心状态、身心感受无知无觉,却指望通过吃一把绿豆、几根虫草就能改变很多。 这个对简单轻灵的小鸡、小鸟还行,我们这么大、身心这么复杂的人,要靠它来改变,不那么容易。 除非你是非常干净的肉体、非常清净的心灵,过着非常简单的生活,否则,一把绿豆是调不动你的,一包汤药也不太容易做到。 《黄帝内经》里有一段对话。 「 ”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黄帝问岐伯,当一个人形体破败了,气血也耗干了,治疗就很难见效,这是为什么啊? 「 ”岐伯曰:神不使也。”病人的神气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医生也没有办法调动了。 黄帝接着问,什么是神不使呢? 岐伯回答:「 ”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驰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这段话大家慢慢玩味,为什么现在病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好治,可以从这里找原因。 真正的养生,是去感受自己 当一个人用自己的感受生活的时候,是从他的内心出发,原点是自己,没有错位。 现代人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呢?我们去求一个东西、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总是有很多远大的发展计划,一直思考,想得很遥远。或者关注一个明星,念念不忘。不停地看这个看那个,或者不停地讲话,不停地做事。 我们以外物为原点,那就会失去对当下的自己和周围的感受。这个状态在中医叫「 ”形神分离”。 比如,现在讲营养,要吃得好,早上一个蛋,晚上一顿肉,对不对呢? 小时候我们都烧过炉子,炉火的大小决定了你应该往里面加多大的柴火,道理很简单吧? 那么,为什么我们在吃的问题上就不明白这些道理呢? 你的炉火明明很小很弱了,已经没有什么消化力了,烟道也都堵住了,大便不通,汗也不出,也没运动,你还吃牛排,还喝牛奶,只会增加肥料和堵塞,把炉火压灭。 这些道理不需要通过学习医学知识就能明白,都是日常生活最基本的常识,要在生活当中去体会。 体会吃什么东西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有知有觉地去生活,吃了某个东西你感到不舒服,哪怕吃到第十次你才发现,也是有知有觉的开始。 合适自己才是最好的,不是去外面寻找一个外在的统一标准。 所以,在生活中要养成用心的习惯。去感受自己、观察自己,然后至少知道: 吃了什么东西舒服,什么东西不舒服; 跟谁在一起舒服,跟谁在一起不舒服; 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会比较安心,或者反之,会睡不着、纠结和难过。 生活中时时刻刻留意观察自己,就可以时时刻刻调整自己,这是真正的养生。 健康就是「 ”平常”,还有「 ”中和” 整个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就像是一个巨大的交响乐,跟天地这个大的交响乐一起走,走得平常中和,这是健康的标准。 生病了,其实就是给老天踢出去了。所以,病在古代叫做「 ”失常”,病因叫「 ”失节”,或者「 ”失势”。 健康就是「 ”常”,它不是说你面色红润、精神饱满,也不是肌力多少、心跳多少……而是人与自然、社会处在相对和谐的关系中。 天气热,别人都出汗,你也能出出汗;别人走两个小时不累,你也能走得动,这就是「 ”常”。 但如果别人都怕冷,你还觉得热;别人都困了,你半夜三点还睡不着觉,这预示你的身体已经跟不上自然的节奏、已经病得不轻了。 健康就是「 ”平常”,还有「 ”中和”。 现在有一个很大的误区:有病就要根治,不停地治,一直治下去。因此,病人甚至整个家庭会忘记正常的生活,没有运动,没有生活,没有娱乐,没有恋爱,什么都没有,只剩下紧张、焦虑地跟病魔做斗争。 这是什么?失常。你的秋千正在被人为扰乱,甚至停摆! 这种情况,即使你有资源,能找到全世界最好的医生,也是没用的。一个人要康复,必须进入真实有序的正常生活中,与万物共沉浮、互交感的状态里,才能把病慢慢化掉。 所以关于养生和调理,真正重要的是尽可能地去找让自己安心和舒服的状态。 健康人也是这样,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方,与合适的人,以合适的方式,做合适的事,这个就是养生。 文章来源于有机会网,由「 ”阿黎”综合整理自图书《经典中医启蒙:一个中医眼中的生命、健康与生活》(本文有删改),作者:李辛(微信公众号:李辛的空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心身医学硕士,师承北京市第一批、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宋祚民先生。 编辑:高继明 审核:朱蕗鋆 每天早晨七点钟 关注养生中国(yangsheng-) 每天学点咱老百姓用的上的养生知识~ 快和身边的亲朋好友一起分享吧!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医智慧:做让自己舒服的事,才是真的养生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为什么有名的中医都在农村里?城市有名中医却都不知道?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它的基本理论就已形成,可谓是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中医是我国的主要医学,为我国广大百姓解决了很多疾病的痛苦。

  2. 千金拜师李东垣——我国脾胃学说的创始人

    人物简介李东垣(1180—1251年),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名杲,字明之,晚年自号东垣老人,被尊称为「”李君”,是我国「”金元四大家”之一,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擅长调治脾土,著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是脾胃内伤学的奠基人,素有:「”外感宗仲景,内伤法东垣”之说,和医圣张仲景并列,可见李东垣在中医理论学上的贡献。生平经历李东垣出身于真定世家大户,其家世居于此,颇有资财。东垣自幼天资聪慧,沉静

  3. 元代神医徐文中:能呼风唤雨解旱情,可惜名医难出高徒

    古代医道的根本,《黄帝内经》开篇讲到的其实是如何顺应「”道”。中医的传承顺序是上帝-先师-岐伯-黄帝。「”上帝”是天上的最高主宰。中国道教信仰的「”上帝”,祭祀的是「”玄天上帝”。因为,中医的根源于天道,自然会涉及到神和道,自然是名正言顺的神传医学。那些保持传统医道的人,因为能参透天地人之间的道理,所以会出现一些人们想象不到的奇特能力。中国古代有不少神医,比如华佗、扁鹊、孙思邈、李时珍等等,他们的

  4. 中国两百年前出版的书,韩国出十亿,日本出二十亿,美国愿出更高

    不过《聊复集》并不是全卷出版,有五卷公开发行,其中四卷还是手稿,《聊复集·怪症汇纂》就属于这些手稿之一。《聊复集·怪症汇纂》中收集的治疗疑难杂症的药方达到了540多种,像糖尿病等治疗...都在此列。《聊复集·怪症汇纂》孤本所汇集的资料上至春秋战国,下至汪必昌所在的年代,这里面记载的不仅有中医对疑难杂症的治疗史料,更是汪必昌本人行医数多年间对中医知识的总结,汪必昌的这本书是中医学界的一大福音。

  5. 王庆其:「 ”废止中医”是对历史的无知

    王庆其,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主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会副主任,新加坡中医学院客坐教授。

  6. 民国时期的医生:名医诊金是穷人家庭半月生活费

    民国北京城有「”四大名医”,指的是中医。按一般说法是指萧龙友、孔伯华、施今墨、汪逢春四位。还有一种说法是萧龙友、孔伯华、汪逢春、杨浩如。这五个名医除了孔伯华是山东曲阜人,其他四个都是南方人。汪逢春是江苏苏州人,施今墨是浙江萧山人,萧龙友是四川三台人,杨浩如是江苏淮阴人。不管四大也好,五大也好,民国时期北京中医最有名的就是这五个人。1929年南京国民...取缔中医的政策遭到强烈...和反对,只得收回

  7. 上古的「 ”祝由术”,到底是什么?

    「”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在古籍中,记载了这么一种巫术,可以借用符咒,来治疗疾病,叫做祝由术。在上古时期的祝由术,是一种官职,都是当时文化程度高的人才能当的。据传,现在也还有会使用祝由术的人,这就说明,祝由术的传承,也许一直没有中断过;也就是说,在各个朝代,都应该有着关于祝由术的记载。但是,祝由术的使用...,却一直不太具体,因此,就算有记载使用的祝由术,也很难分辨出来真假。说

  8. 肚子痛?头晕?脾气暴躁?西方妇女有时可能因此失去她们的 ...

    如果一个女人感到头晕、失眠、腹部不适、痉挛,你会觉得她发生了什么呢?但是,你绝对不会将它理解为一颗在女人体内游荡的...在作祟。但是,在西方,这种思想曾经维持了几千年!曾经在漫长的男人主导的历史上,女人是毫无尊严可谈的。在古代漫长的医疗史上,女人的医疗基本上都是由男人来决定的。

  9. 一位给乾隆当过御医的民间高手,他是如何成为神医的(上)

    在中医的历史上,有这么一位医家,他一生创立了很多方子,遗憾的是,他的学问却快要绝了,和我说过的秘方一样。这位医家绝对是位高人,您想想,他给乾隆皇帝当过御医,这绝对是高人中的高人啊。一代高人,似乎马上就要消失在滚滚的黄沙中了。这位高人,就是黄元御。这么跟您说吧,黄元御有个传人,叫麻瑞亭,麻老生前在西安行医,活了94岁,1997年去世。

  10. 学中医的你,知道十大中医之祖都是谁吗?

    针灸之祖——黄帝黄帝是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现存《内经》即系托名黄帝与歧伯、雷公等讨论医学的著作。脉学介导者——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渤海郡郑人。太子尸厥已死,而治之复生;齐桓公未病,而知其后五日不起,名闻三下。《史记?战国策》载有他的传记病案,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外科之祖——华佗又名敷,字元化,后汉末沛国人。精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

随机推荐

  1. 历史上的宝藏,得到一个你就富可敌国

    随着朝代的更迭,后来者基本上都会对前朝的财物大加掠夺,从而获得大量的财富。今天笔者就来谈谈中国历史上的三个巨额宝藏传说。

  2. 世上最浪漫的一句话

    只到失去才看到,其实那最熟悉的才是最珍贵的。人生的苦闷有二,一是欲望没有被满足,二是它得到了满足。

  3. 肝不好的人,脸上有这3个特征,你若一个不占,恭喜,肝还算健康

    有的人喝酒容易上脸,还没喝几口酒,脸上就已经变得红彤彤的了,有的人觉得喝酒上脸的人,酒量很大。殊不知,喝酒就脸红的人,是肝脏代谢分解酒精能力差的一种表现。喝酒上脸,就是肝给我们的一种提示,告诫我们不宜多饮酒。其实,除了喝酒上脸之外,肝不好的人,在脸上会有这3个表现,若是你有这几个表现,赶紧养肝护肝,你若一个都不占,恭喜,表明你的肝还算健康。

  4. 梦见屠夫:运气不好,事情不顺

    见屠夫,灾祸临头。屠夫就是...生,他的出现会有很多的动物死亡。梦见熟悉的长者成了屠夫,暗示做梦的人存在潜在的恐惧,可能会遭到权威人士的严惩责罚。梦见一个陌生的屠夫,暗示做梦的人害怕受到冤枉。梦见在肉市的屠夫,暗示做梦的人在签文件时应该小心才好。梦见正在...生或切肉的屠夫,暗示做梦的人身体可能有了问题,应该到医院进行检查。

  5. 聪明的阿凡提

    从前,新疆有个非常非常聪明的人,名字叫做阿凡提。这事儿给皇帝知道了,就派人把阿凡提找来。皇帝非常生气,他就叫人把阿凡提绑起来,拉出去...头。可是阿凡提一点也不害怕,他还哈哈大笑呢。皇帝觉得奇怪,就问阿凡提,为什么快死了还笑。皇帝真的给了阿凡提许多许多金银财宝,阿凡提把这些财宝都送给了穷苦的老百姓。

  6. 吴季子挂剑的故事

      《史记﹒ 吴太伯世家》记载:“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  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  :'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札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徐人高  其谊,为筑台...

  7. 海宁发现5000年良渚遗址,占地约10余亩,出土大量珍贵文物

    中国汗青文化积厚流光,有着很多陈旧而有趣的神话和民风故事:“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纪昌学箭”等等,对于国人来说都已知晓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汗青,然而中华文明的泉源又在哪里呢?有的人说是在陕西,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还有人说是河南、山东……其实这些说法都纰谬,真正中华文明发源地就在浙江!浙江的赞山是镶嵌在海宁城门的一颗灿烂明珠,同时也是著名遐迩的良渚文化要地。大约公元前3000年

  8. 新发现的“星矮蛙”背着银河系,躲在枯叶中

    在印度西部高特山脉的一个孤独的高原上,一个古老的青蛙家族已经在落叶中悄悄地隐藏了数百万年,躲避人类的发现。研究小组将这种新发现的两栖动物命名为“星状矮蛙”,根据研究小组今天发表在《PeerJ》杂志上的最新论文,它是一个从未被描述过的家族中唯一已知的物种,可能已经独自潜伏在它的青蛙家族树的分支上好几个世纪了。

  9. 含辉和尚和悟达国师的因果故事

    含辉和尚的故事从前在浙江某寺,有一法号叫“含辉”的和尚,年约四十多岁,平日守戒律尚称精严。从此,含辉和尚的毒疮,果然暂时停止发作,直到三年后,才复发溃烂而亡。冤深似海恨难平这两个故事,有许多类似的地方,含辉和尚因闻狗肉香味而动心,使得护法神远离,悟达国师则因名利心起,而在德性上有所亏损,两者皆因心性上的疏失,而予久已窥伺在旁的“冤亲债主”,有了合理“讨债”的理由和机会。

  10. 佛经故事:神奇的诵经声

    比丘对佛法真可谓精进持戒,毫不懈怠。在一个黄昏时分,牧童循着诵经声来到比丘的门前,说道:“请问,您读得是什么呀,这么好听!”牧童走到比丘的面前再次追问,然后靠着书桌,眼睛放出智慧而渴求的目光。再也没有牧童经过他的门口了。一天,山中那比丘化缘到了这个长者家门口,远远地就听到长者妻子嘴里的哼哼声,心里不禁欢喜起来。比丘即快步走入长者家门,见长者一脸的愁云,便问道,“请问,贵府是谁在念佛经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