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汉武帝全面扩张的背后:平匈奴仅一年即花一百亿

  年轻的汉武帝通过独尊儒术,确立了大一统帝国的官方意识形态。他在雄厚国力的支持下发动了一系列对匈奴的反击战,解除了匈奴的威胁;同时开展了全面的对外扩张,不仅恢复而且超越了秦朝的版图,直到两千多年后的现代,中国人仍然在享用他的遗产。

  横绝大漠的决战

  元狩二年秋天,因被汉军杀伤、俘获数万人,害怕被单于责杀,匈奴的浑邪王、休屠王决定投降汉朝。汉武帝担心他们诈降,命令霍去病率军迎击。休屠王反悔,被浑邪王杀掉,部下也被吞并。匈奴人见到汉军,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想投降,于是霍去病骑马闯入匈奴军营与浑邪王相见,并斩杀想逃跑的八千人,胁迫浑邪王所部四万余人号称十万渡河降汉。汉武帝大喜,赏赐了有功将士和匈奴降众数十亿钱,并封浑邪王为漯阴侯,食邑万户,封其部下等四人为列侯,加封霍去病食邑一千七百户;由于这两部的投降,汉武帝同时减去陇西、北地、上郡(今陕西省榆林市附近)一半的戍卒,以减轻天下的徭役。

  霍去病的两次征伐与匈奴浑邪王的投降使得汉朝占领了原属匈奴的整个河西走廊。匈奴人失去了这块水草丰美、冬温夏凉、适宜畜牧的土地,为此悲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汉书》卷94《匈奴传》。后来汉武帝在河西走廊先后设置了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史称“河西四郡”,它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最重要通道,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只有控制了河西四郡,才能从匈奴手中夺得并控制西域,汉朝的版图借此才能一直扩张到了帕米尔高原以西;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间的丝绸之路才能得以开辟;河西走廊从游牧区变成了农业区,大量的中原移民居住此地,隔绝了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这两大游牧区,改变了中原王朝不利的战略态势,同时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此后一千多年里,这块土地将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元狩二年是汉朝取得重大战果的一年,斩杀、俘获近十万匈奴部众,占领了整个河西走廊,但付出的代价极其高昂,仅这一年内为此就花费了一百多亿钱《史记》卷30《平准书》。虽然代价如此高昂,但斗志昂扬的汉武帝却决定要发动对匈奴的总攻击。匈奴骑兵机动性强,他们可以主动选择入侵的地点,出其不意;与之相应,如果不进行主动的打击,那汉军只能在长达数千公里的边境线上设置重兵,处处设防,处处挨打,非常被动,疲于奔命,而且效果很差。汉武帝选择的是主动进攻,消灭匈奴的有生力量,从而消灭匈奴入侵的能力,只有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才有可能达成这一目标。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决定出其不意,集结几十万大军与14万匹马横越大漠直扑匈奴单于主力。汉军兵分两路,分别由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领五万骑兵,其余几十万步兵、后勤部队跟随其后。汉武帝将所有精锐全部调拨给了霍去病,而且想让他获得歼灭单于主力的大功。原来汉武帝想让霍去病从定襄出兵攻击单于,后又听说单于在东面,于是又将他调往代郡出兵,卫青变为从定襄出兵。

  这件事充分证明汉武帝是一个爱之欲狂的人,他宠爱霍去病已经到了丝毫不加掩饰的地步,不仅将年仅21岁的霍去病提拔到与他的舅舅大将军卫青一样的级别,而且将所有的精锐调拨给他,甚至不惜改变战前部署,就是想让他获得歼灭单于主力的这一最大功劳,而丝毫也不顾忌卫青的感觉。但非常幸运的是,霍去病从17岁第一次从军征伐匈奴起,每一次都用战绩证明了他一点也没有辜负汉武帝对他异常出格的偏爱,这也是汉武帝宠爱他的根本原因所在,否则以汉武帝的脾气,一定会翻脸不认人。

  此时郎中令李广请求从军,汉武帝认为他老了,不允许,过了很久,才勉强答应,于是任命他为前将军,与左将军公孙贺、右将军赵食其、后将军平阳侯曹瓤所部均隶属于大将军卫青。赵信为单于谋划:“汉兵度过大沙漠,人马疲乏,我们就坐等收容俘虏了。”匈奴将辎重囤放在北边后方,集结精兵在漠北以逸待劳等待汉军。人算不如天算,卫青率军出塞千余里,穿越大漠,正好遇见单于的主力,汉武帝刻意的安排落空。卫青见匈奴列阵以待,于是命令用武刚车(一种战车)环绕为营,派出五千骑兵攻击与匈奴的一万骑兵作战。此时太阳落山,刮起了大风,沙砾击面,两军都互相看不见对方,汉军从左、右两翼包围单于。单于见汉军人马众多、兵强马壮,于是傍晚他乘着骡车与数百精骑突围向西北逃跑。

  汉匈两军在昏暗中继续混战,双方杀伤相当。当汉军知道单于已经逃跑,随即派遣轻骑在夜里追击,卫青率大军跟随其后。天亮后,已经追击了200余里,仍然不见单于踪影。汉军一路追杀抵达了赵信城(今蒙古国杭爱山南麓),获得匈奴在此囤积的粮食,大军逗留一天撤军,并将剩余的粮食全部焚毁。卫青所部一共俘获、斩首达19万人。卫青回到大漠以南后,才遇到了迷路的前将军李广、右将军赵食其。为了向皇帝汇报情况,卫青命令长史(掌管有关官署日常事务的官员)按法律所列的罪状逐条审问李广,李广以自己“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而自杀,赵食其则下狱论死赎为庶人。

  并非汉武帝、卫青有意想迫害李广,相反,汉武帝对李广还是非常信任、赏识和宽大的,他刚即位就提拔李广任未央宫的卫尉,保卫皇宫,不可谓不信任;李广曾因兵败判处死罪,赎为庶人,曾饮酒后夜行到霸陵亭(今陕西省西安市东郊),霸陵尉喝醉了,呵斥李广。李广在马上说:“我是前李将军。”霸陵尉回道:“现任将军都不能夜行,不要说前将军了!”命令李广睡在亭下,等天明再走。不久匈奴入侵,汉武帝重新起用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李广要求霸陵尉一起去参军,而到军前就斩杀了他,然后再上书谢罪。汉武帝宽恕了李广,给他回复:“将军者,国之爪牙也,应该用自己的名声震慑四夷,用自己的威风来恐吓邻国。我希望将军为国除去祸害,并放弃残暴屠杀的行为。我难道希望看到你现在这样免冠光脚,屈膝下拜,以额触地向我请罪吗?”《汉书》卷65《李广苏建传》。

  残杀霸陵尉的行为说明李广为人心胸狭隘,报复心极强,将私人恩怨置于国家大事之上;在匈奴入侵,自己承担抵抗重任之际,竟然还残暴、极端自私地利用抵抗侵略的机会滥杀无辜。汉武帝对此的回答可以说是有情、有理、有节,并显示了自己宽容大度,他指出李广身为一位肩负重任的将军,使命是抵御外侮,而不是借机因个人恩怨而残杀无辜。即使如此,汉武帝以后仍然任命李广位列公卿的郎中令,地位仅在三公之下,全面负责皇宫及他本人的安全保卫,这充分表明他对李广是绝对信任并且非常器重的;不仅如此,李广的三个儿子李当户、李椒、李敢均担任过汉武帝的侍卫,李椒被提拔为代郡太守,李敢更是担任郎中令。李广的长子李当户性格也类似于他的父亲,非常刚直、忠勇。备受汉武帝宠爱的佞幸韩嫣与汉武帝调笑,侍立在旁的李当户一厢情愿地认为韩嫣过分放肆,竟然当场将他打得抱头鼠窜,结果李当户非但没有遭处罚,反而因此深得汉武帝赏识,可惜因他早死而未来得及被重用。后来李当户的遗腹子李陵也担任了汉武帝的侍卫,可以说李广一家祖孙三代都深受汉武帝的赏识、信任。

  汉武帝为人慷慨大方,甚至大方得有点过分,赏赐有功将士从不吝惜,卫青收复河南地,他一次就封卫青部下十人为侯,如果李广有功,他又怎么会不封呢?李广曾宣称名声远不及自己的堂弟李蔡也能以军功封侯,另外诸部校尉以下,他们的地位不高,才能均不及中人,当然更不及自己,却也有数十人能以军功封侯。这些事实虽然让李广很不服气,但这恰好证明汉武帝的封侯只凭军功,而不以名声、地位。在卫青出兵前,因为李广的年龄太大,并且他在与匈奴作战中的运气太差,战绩不佳,汉武帝担心因为他的不胜任会影响此次决战,于是暗中命令卫青不让李广当前锋对付匈奴单于的主力;另外,卫青也想让自己的老部下,新失去侯位的公孙敖面对匈奴主力立功,所以也想将李广调离,但主要还是服从汉武帝的命令,从而导致了李广迷路不能按期到达的悲剧。

  司马迁对李广抱着深切的同情心,《史记》中的《李将军列传》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因此李广的形象深入人心,大家似乎都认为李广没有受到汉武帝重用,普遍认为“李广功高,封侯无份”,甚至最后因被卫青排挤、迫害而死,但历史的事实并非如此。前面讲过,汉高帝规定“非有功不得侯”,这一规定在当时还是得到较为严格的遵守。李广与匈奴的几次主要作战,不仅没有立功,甚至还打了败仗,最后也因迷路自杀,否则按照汉朝的法律,则又是死罪。因受李广的孙子李陵的牵连,司马迁遭受了残酷的刑罚,因此与命运坎坷的李广产生了共鸣,同病相怜;汉朝人也普遍喜欢刚烈、质朴、耿直、忠勇的品质,因此世代均为将门出身的李广及其一家的遭遇博得了很多同情,他的事迹比如被俘后奇迹般的逃脱,射箭入石,对部下关怀备至等故事在当时已经成为了传奇,他也因此享有了很高的声誉。

  显然汉武帝对卫青所部此次的表现并不满意,对卫青本人没有加封,部下更无一人封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霍去病及其所部却大获封赏:加封五千八百户食邑给霍去病本人,部下共有五人封侯,其中就包括了李广的儿子李敢。他因作战勇敢,夺得左贤王旗鼓,斩首多,被封为关内侯,并担任郎中令,负责保卫皇帝人身安全的重任。此时李广已自杀,这又一次说明汉武帝对李广父子非常信任,他的心中并无任何芥蒂,否则绝无任何可能在李广死后,他还会任命李敢负责保卫他的人身安全。这些事实均证明了汉武帝不仅从没有贬抑、排挤过李广,更不用说迫害、陷害了。

  虽然霍去病没有遇到单于的主力,但是他的战功却远远超过了卫青。他从代国、右北平北上二千余里,轻装横绝大漠,取食于敌,俘虏匈奴的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83人,封狼居胥山(今蒙古国肯特山,在山上祭天)、禅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之北,在山上祭地),一直到达了翰海(大沙漠,在今蒙古国境内;一说今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斩首7万余级,这是自汉朝建立以来对匈奴取得的空前辉煌的胜利。

  这场胜利的代价也是非常高昂的,出塞时两路汉军共有马14万匹,入塞时只剩下了三万匹,霍去病所部也损失了十分之三的人员。汉武帝特地设立了大司马的官职,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均担任大司马,相当于以前的太尉,并规定骠骑将军的等级、待遇均与大将军相同。从此之后大将军卫青越来越谦退,骠骑将军霍去病越来越显贵,卫青的门客大多去投靠了霍去病寻求官爵,只有司马迁的好友任安不肯这样做。

  至此,从元光五年到元狩四年的11年间,汉朝几次发兵主动征讨匈奴,共俘虏、斩首约二十四万人,其中霍去病的战绩就占了近一半;元狩四年的两路北伐,俘虏、斩首匈奴九万余人,匈奴遭受了重大损失,从此匈奴向北方远遁,而不敢在沙漠以南设立单于的王庭(匈奴的统治中心)。此后,汉军越过黄河从朔方郡向西至令居(今甘肃省永登县)构筑防线,开凿灌溉水渠屯田,戍守士兵达五六万人,并向北蚕食了一些匈奴土地。然而因为马匹数量少,同时汉军又在向南征伐闽越、南越,向东征伐朝鲜,向西征伐羌、西南夷,因此很久不再大规模征伐匈奴了,汉与匈奴之间的关系暂时进入了一个相对和缓的时期。

  似乎就是为了征伐匈奴而生,在封狼居胥到达人生顶点后仅两年,年仅23岁的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去世,其短暂的一生犹如一颗灿烂夺目的流星。汉武帝深感哀痛,将他安葬在自己的陵墓茂陵(位于今陕西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兴平市境内)旁边,霍去病的墓形状为祁连山,以彰显他的军功;动员了霍去病招降的原匈奴浑邪王、休屠王所部,让他们穿戴铁甲,从长安一直排列至茂陵为他送葬。

  霍去病是汉武帝一生中最钟爱的臣子,他为人沉默慎言、任性使气、敢作敢为。汉武帝曾想亲自教他孙子、吴起兵法,但他却认为作战要灵活变化,没必要学这些古代的兵法;汉武帝曾经为他置办住宅,命令他去看看如何,他回答的是一句至今仍让人热血沸腾的话:“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汉武帝却因此越发宠爱他。

  然而由于霍去病少年得志,他年仅17岁就贵为侍中,因此不体察下情。他率军出征,汉武帝派专人给他送去数十车的酒肉,等到班师还没有吃完,但同时士兵们却饿着肚子。在塞外时,士兵因缺粮而士气不振,可他命令士兵为他修建球场踢球,类似的事他还做过不少。郎中令李敢因怨恨大将军卫青逼死父亲李广,曾为此打伤了卫青,卫青隐匿不报。不多久,李敢随从汉武帝去甘泉宫打猎,听闻此事的霍去病就射杀了贵为郎中令的李敢,汉武帝竟然宣称李敢是被鹿角撞死的,而包庇了霍去病的胆大妄为。

  在日常生活中,霍去病这样的人就是一个典型的贵公子,年轻气盛,为人极度以自我为中心,恃才傲物,甚至品行不端,但他却是一个不世出的军事天才。这样的人只有在一个壮怀激烈的大时代中才有其用武之地,也只有一个像汉武帝一样雄才大略的帝王才能赏识他、包容他。从本性上讲,霍去病与汉武帝是同一类人,为人处事非常相似。

  或许比霍去病大16岁的汉武帝正是从他身上发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因此才对他毫无顾忌地极度宠爱,破格重用。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汉武帝,只有他才能发现并敢于放手任用一个年轻的军事天才,所以,中国历史上也只有一个霍去病,率领几万精骑横绝大漠,封狼居胥。

  霍去病的舅舅卫青虽贵为大将军,位极人臣,为人却仁善退让,以温和、柔软的身段讨汉武帝的喜欢,但天下却没人称赞他。

  这可能是因为当时汉朝人的性格普遍质朴、刚烈,看不得卫青老于世故,对汉武帝曲意承欢的样子,也瞧不起他出身奴隶,因裙带关系而发迹。卫青的行事风格或许是天生,但更多可能是后天的惨痛经历所致,他是奴隶出身,决定了他必须时时小心谨慎、察言观色。

  汉武帝是一位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生死予夺、杀伐决断、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人,更何况汉武帝的爱恨转换很快,最后两次出征后,卫青都没有被加封,年轻的霍去病后来居上,这些都是明显的信号,表明汉武帝对卫青的宠爱已经急剧衰减。从这个意义上讲,霍去病的早逝未必是件坏事,在以后多年汉匈之间并无大规模的战事,他失去了用武之地,一旦汉武帝对他的宠爱衰减,以他的桀骜不驯,下场会很危险。

  元光、元狩年间,汉朝对匈奴的战争波澜壮阔,场景极为宏大,战场从东到西直线距离超过了二千公里,南北直线距离则超过了一千公里。匈奴全部是骑兵,机动性强,很难捕捉,战斗力强劲,而汉朝的旧时名将如韩安国、李广、程不识等人均无法适应这种大规模、高强度的机动作战,汉武帝发现了在自己身边这两位出身卑贱的年轻人具有军事才能,便让他们有机会在实际的战争中锻炼,证明了自身的能力,然后再破格提拔,让他们超越了所有将领,授予他们北伐匈奴的最高指挥权;卫青、霍去病也用其超人的指挥能力、惊人的战功证明了自己是最优秀的军事家。

 

  汉武帝识人、用人的能力之强,魄力之大,都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位领导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恐怕就是知人善任,就凭这一点,汉武帝就不愧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

汉武帝全面扩张的背后:平匈奴仅一年即花一百亿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2.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3.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4.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5. 一辈子都在抗击匈奴的汉武帝,为什么最后将江山托付给一个匈奴人

    汉武帝而金日磾当时不过是一个匈奴战俘,一次偶然相遇中,将两个地位悬殊的男人联系在了一起。让疑惑的是,这个匈奴人究竟有多大的才能,让汉武帝如此重用,打了一辈子匈奴的刘彻最后把江山交给一个匈奴人来辅佐,在这背后是不是又另有玄机?古代骑兵一手策划匈奴征讨之战的汉武帝,他深知骑兵是战胜匈奴的关键,而马匹就是骑兵的重中之重,想要战胜敌人,就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6.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7.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8. 鸿门宴上出现的三个「 ”二百五”让刘邦360度无死角完美逃脱

    《鸿门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大意是: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原本是想做局...了他,即历史出名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可是项羽这边出了个头号「”二百五”,非上去客串「”英雄救美”,最后刘邦在张良、樊哙的掩护下成功逃跑的故事。#我要上头条##月薪万元---新作者扶植计划开启##历史冷知识#头号人物项伯最出名的「”二百五”到底是谁呢?那就是项伯。项伯和项梁虽然都是项羽的叔叔,可是智商绝对不在一个leve

  9. 羊舌大墓扑朔迷离,墓主是晋文侯吗?答案可能在墓地

    曲沃羊舌墓出土的大师氏姜匜在晋国公侯墓发掘中,晋文侯在曲村的墓葬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发掘出羊舌大墓后,这个争论愈争愈烈,至今未搞清雄才大略的晋文侯墓葬,自然成为晋国考古的一大缺憾。两墓遗留的历史碎片在曲村—天马的九侯十九墓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之序。按序排列,m93/m102位置,应是殇叔和他的夫人。

  10. 大臣睡懒觉不想上早朝,朱元璋怒斥:回家种地去,爱睡几时睡几时

    所谓「”朝仪”,指的是皇上上朝时,大臣们必须遵守的各种礼仪。比如大臣们什么时候进宫、什么时候整队、在大殿上应按照什么样的顺序站位,行什么样的礼仪、口中呼唤什么样的敬语等等,都是非常有讲究的。类似这样的日常上朝礼仪就是「”常朝仪”,也叫「”朝礼”,而在重大节日或是需要接待远道而来的外国使节、各地诸侯的时候,大臣们还要遵循「”大朝仪”,也叫「”朝贺之礼”。顾名思义,「”大朝仪”的规格要比「”常朝仪”高

随机推荐

  1. 梦见风筝断线

    周公解梦梦见风筝断线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风筝断线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财气和阴阳宅

    冯天魁财大气粗,嫌老宅不足以和他的身份匹配,就在城南新建了一所大宅。没想到冯老太太体弱经不住劳顿,居然犯了痰症,当天夜里就去世了。乔迁之喜的宴席改成了送殡的丧宴,冯天魁感到大大的晦气。陈大人面如美玉,仪容丰美,虽然年少,却甚是懂得为官敛财之道,与冯天魁一拍即合,各取所需。单这一笔生意足以挣回新宅院的花费,冯天魁转悲为喜。

  3. 梦见自己踢别人,踢东西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踢别人,踢东西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踢别人,踢东西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受鳌拜牵连,被削爵论罪的遏必隆,为何死后能被康熙恩赐修建家庙

    顺治皇帝驾崩以后,年仅8岁的爱新觉罗·玄烨继承大清皇位,登基为帝,是为康熙皇帝。

  5. 2017最优美的短语 那绿叶上的水珠,是思念的泪滴-感人的情话

    13.最悲哀的爱情,不是有无数个情敌,而是你一个敌人都没有14.多少开始,发乎情。

  6. 感情线末端分叉好不好_看相大全

    感情线末端分叉好不好感情线本端分叉,一条延伸到木星丘,另一条延伸到食指和中指之间的人,主对爱情适可而止,不过度沉溺,所以一辈子都能过著圆满的爱情生活。感情线末端的附近,有无数条支线的人,主爱情专一,同样的,也以获得对方的爱情。感情线末端有三叉的人,主其爱情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感情线在中指下方中断的人,表示不会因个人问题,而会因命运的安排,使爱情发生破绽。断掌纹好不好_看相大全

  7. 济公活佛传奇录十五 显神通替古佛装金 解冤结遇死人走路

    第十五回显神通替古佛装金解冤结遇死人走路话说王巡抚将三千贯钞,差人同济颠押送到寺,长老与众僧,那一个不喝采道:「化得这位宰官的钱,真要算他的手段!」一面准备斋点款待来人,打发了回去,一面就请画师来,将两廊与影壁作画,不几日俱已画完。济颠方才写完,忽一个后生,满脸焦黄,刚走到店门前,一跤跌倒了,看看已是没有了气。正要作谢,济颠乘空早一迳走了。

  8. 长夏无病三分虚,立秋过后需调养,切记「 ”3不吃,4不做”

    文/李小兵俗话说:「”长夏无病三分虚”,立秋过后,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中国古老的养生之道最注重季节气候变化,四时不同,饮食起居随时变化。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昼夜温差增大,若是不注意调养,很容易惹来疾病,因此立秋之后一定要记住几个养生的重点,切记「”3不吃,4不做”。立秋之后「”3不吃”不食瓜01西瓜属于性寒食物,三伏天吃是清热解暑的佳品,但是立秋之后就不应该多吃了

  9. 攻心为上的意思及近义词 | 成语大全

    中文发音:gōngxīnwèishàng。

  10. 豆浆要这样喝才最健康

    另外,痛风患者尽量不喝豆浆。如果喝太多,一方面黄豆中的大豆低聚糖摄入过多会造成腹胀,另一方面,蛋白质摄入过多也不利于人体健康。豆浆不要配红糖豆浆里不能加红糖,因为红糖里面有多种有机酸,它们和豆浆里的蛋白酶结合,容易使蛋白质变性沉淀,不容易被人体吸收。长期喝豆浆的人不要忘记补充微量元素锌。切记,豆浆不宜与鸡蛋一起食用,因为豆浆中的胰蛋白酶会与蛋清中的蛋白质相结合,使营养成分遭到破坏,降低营养价值。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