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甲骨文里就有“霾”字 古时的霾是怎样的?

甲骨文里就有“霾”字 古时的霾是怎样的?

  近日,柴静的深度调查片《穹顶之下》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是,随着各类视角的不断进入,人们关注的焦点逐渐从雾霾和环保本身,转移到京城著名情怀女中年柴姑娘的周边。事情变了味,难怪有文章疾呼:关注雾霾,忘掉柴静。

  其实,早在柴静这一记响亮的提醒之前,在过去几年的中国,霾所制造的话题效应和受关注程度,已经大有赶超房价、工资等传统话题之势,堪称环保领域的“翘楚”。从自2011年以来,“PM2.5”和“霾”,一洋一土,两个名词先后为公众所熟知即可窥见一斑。

  说“霾”是本土出品,可能需要慢慢辨析一二。任何汉字,只要不是今人生造的,那么很清楚,肯定不是无源之水。“霾”字也不例外,自古有之,那么,霾在古代所指究竟是什么?我们今天所说的霾(haze)现象,古代有没有?

古代对“霾”的主流解释接近沙尘天气 和刻本《尔雅注疏》中的“风而雨土为霾”。

  “霾”字,《尔雅》给出的解释是:“风而雨土为霾”,意思是刮风下土就叫做霾。(此处“雨”是名词作动词,音玉,意为像雨一样落下)。《尔雅》的解释,针对的是《诗经·邶风》中《终风》一诗中的“终风且霾,惠然肯来”一句。《终风》是现存最早记载霾的传世文献,也是春秋战国以后人们解读霾所能见到的唯一文本来源,此后古人对霾的理解往上找都只能找到这而止。

  继《尔雅》之后,《诗经·毛传》将霾的定义简化为:“霾,雨土也。”而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郑玄的《毛诗笺》则完全照搬《尔雅》。师从郑玄的三国时人孙炎,虽将《尔雅》的解释详细为“大风扬尘,土从上下也”,但也只是具体了一点,并无新增的信息量。自此,自东晋郭璞、唐代孔颖达而下,直到清代,经学家们在这一问题上都没有任何新的说法。

字体演变中的“霾”字。

  经学家们没有,诗人文人们就更难有所发明了。如《后汉书·郎顗转》引了东汉郎顗奏疏中的“太阳不光,天地混沌,时气错逆,霾雾蔽日”一句,对其中的“霾”,唐人李贤注为:“《尔雅》曰:‘风而雨土为霾。“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尔雅》基于《诗经》中的“终风且霾”一句进行的解读,成为古人对霾的主流认识。这个认识,从“风”和“雨土”的联系,霾更接近于我们今天说的“扬尘天气”,更进一步可以说是沙尘暴,如北魏神龟二年(519年)九月的“秋末久旱,尘壤委深,风霾一起,红埃四塞”,又如《金史·后妃传下》所记载的“大风昏霾,黄气充塞天气”。

  然而,古人对霾的理解仅限于此吗?在纯文本的解读之外,古人有没有观测到更为接近于今天霾的天气现象呢?

  少数文献记载更接近现在意义上的“霾”

  首先我们要明确,对霾的理解和观测记录是两件事。就好比古人并不能按今天自然科学来理解日食现象,但这不妨碍他们去观测和记录日食。同样,古人对霾的主流定义与今日不同,但不妨碍他们将与今日霾现象比较接近的天候记录到“霾”的范畴中去。

  另外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尔雅》以及此后的经学家对霾的理解,主要是从文本上的释读,与史家在史书中的记录并不一定是重合的。在对霾的主流声音之外,还存在另外的一些低音。

  虽然春秋战国以后的古人所能见到的关于霾的最早文本是《诗经》,但是晚近以来,随着地下文物的出土,这方面能看到的材料反而要丰富于前。1928年开始发掘的安阳殷墟中,出土了含有“霾”字的甲骨卜辞。此后出土的各种甲骨卜辞中,“霾”字少说也出现了十几次。

《甲骨文合集》13466版甲骨卜辞摹本上的“霾”字(左上)。

《甲骨文合集》13467版甲骨卜辞拓本“贞兹雨隹霾贞兹雨不隹霾”。

  甲骨卜辞包含大量的气象信息,这些气象信息被用于占卜吉凶,是当时人行动的参考,所以可以作为商人的实地观测记录。

  “在十几条含有“霾”的卜辞中,其中有一条特别值得重视,就是“贞: 兹雨隹霾?贞:兹雨不隹霾?”(郭沫若主编《甲骨文合集》13467版)这一条的意思大致为“贞人占卜问,这场雨会出现霾吗,这场雨不会出现霾吗?”霾与雨同时出现,不同于《尔雅》系统将其与风联系的解释。因此有学者结合其他卜辞推断,甲骨卜辞中的“霾”的含义应该是一种昏暗的空气混沌状态,而非具体的天气现象。”

  简单点说,商人对于霾,至少出现了非扬尘现象的一种空气状态的理解。这种理解,因为《尔雅》系统的强大话语,而被忽略。虽然是非主流,但并未断绝。

  东汉王逸首先提出了质疑,认为“霾非沙尘”。出自与唐人之手的《晋书》,对霾的解释可能是最接近我们现在所说的霾。《晋书·天文志中》写道:

  “凡天地四方昏蒙若下尘,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月,或一时,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

  关键在于一个“若”,天地昏暗,灰蒙蒙的好像下尘土一样,但不是像《尔雅》系统直接说就是下土。加上“雨不沾衣”—没下雨但空气湿度很高—“而有土”,没有直接下土而有土,说明空气中含有尘土,像极了我们说的“PM2.5”,只不过成分和今天的肯定大不相同而已。

  隐藏在“黄雾”“黑气”记载后面的“霾”

  古时史官记录,有时会采用其他的文字来描述这种天气现象,比如“黄雾”、“黑气”。

  《尔雅》在汉文帝时就已经设置了博士,在唐文宗时被列入经部,到宋代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其为“霾”做出的定义自然被奉为圭臬,加之后世经学家不断强化,“霾为沙尘”的观念长时间固定下来,并影响到我们今人对古代霾的理解。

  这种强大的“经典”效应,让“霾非沙尘”的认知只能在狭小的空间喘息。但是,我们知道现代霾的产生与燃料使用和污染物排放密不可分,然而古人也要烧东西,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生产活动,也会产生烟尘、气态污染物,以及通过物理、化学变化形成的二元气溶胶。大规模一次性的焚烧行为,比如开荒、战争等,如果遇上天气条件的配合,古代自然也会出现能见度降低、空气混浊的天气现象。

  对于这种天气现象,因为“霾”这个概念可能会让渡给沙尘天气,但人们仍会看到,史官仍要记录,所以有时会采用其他的语言文字来描述,比如“黄雾”、“黑气”。所以如果我们顺着“霾”、“雾霾”等去寻找古代的“PM2.5”,找到的往往都是大颗大颗的沙尘。

  古人敬天畏命,往往视霾为凶兆

  总结一下,我们说古代有接近于我们今天定义的“霾”,但往往不以“霾”来表述,空气中细颗粒物的成分肯定也有很大的差别。以“霾”表述的天气现象,以沙尘天气为主,也有少量今日的“霾”,只是需要详加辨析,不能一概而论。另外,中国古代文献中对“霾”、“黄雾”等表述,自唐宋开始增多,这可能与唐宋时期气候变暖,以及黄河泛滥遗留下部分沙丘有一定关系,所以北宋开封人出行时不时也要戴上面罩,武装到牙齿。

  和地震、雷暴等现象一样,古人无论对于沙尘之霾,还是黄雾之霾,往往并不视为自然灾害,而更多作为一种异兆、凶兆,所谓“天地霾,君臣乖”,是上天对人间秩序的一种警示。这种观念下,对于霾的应对办法,和其他异兆一般,主要是用政治行为来化解,比如皇帝下罪己诏,重新安排 ... 领导班子,或者斋戒焚香祈求神灵。

  这种“治理”方式,显然对环境改善不会有什么作用,对我们今天空气污染的防治也提供不了什么经验。但是,古人这种“敬天畏命”的观念,治不了霾,却在一定程度上治得了人。大无畏并非总是好的,头上悬着点什么,人做坏事时才会有所顾忌。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甲骨文里就有“霾”字 古时的霾是怎样的?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八百诸侯如期会盟,周武王为什么不直接伐纣,反而选择退兵?

    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现在周文王明目张胆地讨伐这个家伙,纣王居然没有一点反应。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夏商周时期出征都是需要占卜的,上一次八百诸侯会盟的时候,占到的都很吉利,但这一次占到的却是很不吉利,天象也不好。武王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在众人认为必胜的时候,周武王宣布退兵,在众人恐惧的时候,周武王带兵伐纣。

  2. 涂山之会是华夏民族形成与华夏文化发展的里程碑

    华夏民族如何形成以及华夏文化如何成为中华全民族共同信仰?长期以来都是困扰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历史之谜。众所周知,尧、舜、禹是华夏民族的三位圣人,在中华正统儒家思想中,尧舜禹是儒家思想的精神内涵;在民间,尧、舜、禹三位华夏民族先人化身为天官、地官、水官三位圣灵,保佑着天下华夏百姓,是三官庙中的三位神仙。尧舜禹之间形成的禅让制度开启了华夏文明的先河,是华夏民族仁义思想的来源。

  3. 汉字是谁发明的?仓颉?夏人?大商?

    在考古上来说,是商朝首先发明了文字,即甲骨文。

  4. 夏朝存亡之惑,中国首个王朝因何灭亡?

    很多人对夏朝的了解并不多,然而对于夏朝是否真实存在也表示有怀疑,夏朝也成为了考古界的一大谜团。因此,城市在中国古代社会并不十分重要,尤其在早期夏商周时代。在那个年代,中国人对玉石的重视程度超过对金银的重视程度,而玉石并非用来做贸易中介物的。所以,以一个小型城市遗址拥有金银财宝数量的标准,来判断中国古代的文明,并不十分适用。

  5. 战国七雄先祖,皆黄帝之后,统一华夏是每个战国的追求

    仔细研究战国七雄的传承,会发现他们都是黄帝之后,因此战国时代的战争不再是争霸战争,而变成了统一战争。战国七雄秦国、赵国的共同先祖是伯益,均为嬴姓。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楚国以黄帝后裔自傲,因此楚国尊土德,旗帜颜色是黄色的。魏国始祖毕公高跟乃周室宗亲,周武王封姬高于毕国,故称为毕高公。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战国七雄皆国黄帝之后,统一华夏是七兄弟的份内之事。

  6. 诗经记载「帝乙归妹」,商国为何要与周国和亲?

    《周易》中说,「帝乙归妹,以祉元吉」。很多人以为,帝乙归妹,是帝乙把商王族的公主嫁给了周文王。帝乙归妹,是替周、莘两国做媒,或者以帝乙的名义,赐予太姒以王族公主的身份和礼仪规格出嫁周室,诸如此类等等。相比之下,商国与周国的「和亲」,与唐蕃和亲比较相似。同样,帝乙时期的商王国,还有远比周国威胁更大的敌对势力,其中威胁最迫切的,就是盂yú国。

  7. 他是一国之主,却成了「 ”人祭”的祭品,这「 ”人祭”得有多神圣?

    今天,要说的这场祭祀,居然把一国之主作为祭品,这又是怎样的一场祭祀活动呢?相传,在大禹治水成功以后,禹成为了夏朝的统治者。那个时候,夏朝是最强大的部落,其它附属的部落统统被称为方国。在治国中更是如此,对那些不顺从的方国部落,直接进行武力讨伐,劫掠落败部落的美貌女子和财物。桀的暴行加速了夏朝毁灭的步伐。禹因为与共工一族共同治理洪水救了天下百姓,成为夏朝的精神领袖。

  8. 中国唯一的总统手植树——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手植槐

    中华民国大总统手植树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片树林里居然还有一棵袁世凯当年栽种的槐树。中华民国大总统手植树从树冠上看,袁世凯手植槐还是比较茂盛的,貌似没有什么病害。袁世凯是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这是没有争议的。中华民国大总统手植树袁世凯手植槐已经挂牌,按照法律规定,100年-299年的古树为国家重点二级保护,铭牌上写着二级保护。

  9. 西夏揭密,羌人所建为何与拓跋氏关系密切?党项人又到哪去了?

    因此党项人的首领拓跋氏可能就是出自西北地区的鲜卑人。西夏立国到灭亡而在唐朝灭亡之后,党项人首领的李氏家族自称定难节度使,开始逐渐扩张自己的领地。而在围困中兴府期间,铁木真因为不明原因去世,后世许多人认为他是在与西夏战争期间受伤,最终伤重不治的。而在元朝时,唐兀人被视为色目人的一支。

  10. 「 ”春节”历史才100多年?民国时还曾被禁止,这是为什么?

    大家知道,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所以在许多人的认识里,春节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随机推荐

  1. 报告显示,受欺负的孩子更有可能携带 ...

    我们知道,受欺负的学生往往比不受欺负的学生携带...的频率更高。参与者包括12-18岁的学生,他们对国家犯罪受害调查的2011年和2013年学校犯罪补充做出了回应。SCS询问学生们在当前学年中有关欺凌、学校安全、接触和获取武器和非法物质以及在学校存在帮派的经历。...暴力每年在美国造成数千人伤亡。他们也更有可能受伤,企图...,并报告最近非法使用药物

  2. 海莉·乔尔·奥斯门特简介

    出生于1988年4月10日出生地: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美国年龄:31岁一代:千禧年中国十二生肖:龙星星座:白羊座海莉·乔尔·奥斯门生活事件1999-08-02《第六感》,布鲁斯·威利斯、托尼·科莱特、海莉·乔尔·奥斯门主演,2001-06-29《人工智能》首映,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海莉·乔尔·奥斯门特、裘德·洛和弗朗西斯·奥康纳主演的影片在推特上的Facebook分享上发布了著名演员凯西·阿弗莱克艾迪·雷德梅恩李连杰迈克尔·道格拉斯汤姆·霍兰德维杰

  3. 每天吃蜂蜜有益健康

    研究人员对25名健康的成人进行试验。在29天试验期内,每天在受试者的饮食中加入4汤匙的荞麦花粉蜜,然后比较他们在试验开始时与结束后的血液样本,发现受试者体内的抗氧化物的水平提高了不少。特别是在饮食中加入蜂蜜成分,不仅提高人体内抗氧化物水平,改善人体免疫功能,同时也能使食物变得可口。不过那些蜂蜜替代物或其他糖类,并不含蜂蜜所含有的抗氧化物质。至于蜂蜜的食用量,研究人员建议,每天2至4汤匙为恰当。

  4. 张海天在抗日战争期间起了什么作用?中流砥柱般的存在

    就比方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土匪张海天便毅然决然地改弦易撤,举起抗日大旗,与鬼子明争暗斗。张海天他不仅严厉的拒绝了,甚至还对日本鬼子,产生了大力度的打压。这位英国小美女的身份特殊,他的丈夫是英国海军高官的儿子,张海天决定好好利用。这些个日本兵,真的在英国的施压之给张海天谈了一谈赎金的事情。而后来正是通过这笔费用,和他们的物资,张海天才和日本进行浴血奋战。

  5. 民国五卅(sà)惨案死了多少人,最后是怎么解决的?

    五卅(sà)惨案因发生于1925年5月30日而得名,是反帝国主义爱国运动五卅运动的导火线。5月30日,上海学生两千余人在租界内散发传单,发表演说,...日本纱厂资本家镇压工人大...、打死工人顾正红,声援工人,并号召收回租界,被英国巡捕逮捕一百余人。下午万余群众聚集在英租界南京路老闸巡捕房门首,要求释放被捕学生,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

  6. 心情不好的青春短语 谁暖过我心窝,谁心疼我哭过-感人的情话

    以为自己不再青春年少,可年华还未老去。流转的年华,苍白的光和影,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当生活因为这样的真相日趋平静,我终于知道,我再也无法向我渴望的每一个远方,致以深深的敬意。我的理想就是你。

  7. 推广普通话周的宣传口号 | 口号大全

    (1)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积极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3)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4)四海同音,万众一心(5)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6)普及普通话,四海是一家(7)面向现代化,推广普通话(8)积极普及普通话,齐心协力奔小康(9)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10)推广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11)新闻媒体要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榜样(12)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13)我是

  8. 梦见独木桥

    周公解梦梦见独木桥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独木桥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关于爱情的说说伤感语句大全-感人的情话

    谁的人生都有伤,谁的心里都有痛!无论她看起来想要什么,她想要的终归只有两样东西:很多的爱和很多的安全感。和喜欢的人千言万语,和其他的人一字不提。

  10. 埋藏在贝加尔湖湖底的大量尸体,他们到底是什么来历?

    贝加尔湖,汉朝时期苏武牧羊之处,也被古人成为瀚海或是北海。后因游牧民族的阻挡,中国人很少再能接近这一区域。清朝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大多归于清朝统治,贝加尔湖也为我国所有。后俄国东扩,与清朝交战后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条约规定将这一大湖割让给了沙俄。贝加尔湖的湖泊面积达3万余平方千米,其水深最深处达1637米。别看称其为湖,可其内居然还有着不少在海洋中才得以看到的生物。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