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安排辅政大臣也是个技术活!汉武帝成功了一半,汉宣帝则彻底失败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安排辅政大臣的传统。每当前一任皇帝对继任者的统治有所担心,尤其是继任者年龄较小之时,辅政大臣便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辅政大臣的安排却往往伴随着权臣的产生,甚至引发权臣欺压幼主之事,当幼主长大成人以后,又是一番帝王与权臣之间的刀光血影。当辅政大臣不止一个人的时候,又会伴随着权力的分配不均而引发的权臣之间的争斗,动辄一方出局,抑或发生流血事件,更有甚者,有灭族之祸。 今天,水一白就来聊聊西汉时期的两大名君是如何选择辅政大臣的,他们的出发点如何,最终的结果又是如何。 汉武帝安排的辅政大臣 汉武帝临终之前,选择了年仅8岁的幼主刘弗陵做继承人,为了能让大汉江山得以延续,辅政大臣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汉武帝又是根据什么来选择辅政大臣的呢? 我们先来看一看他的几个辅政大臣都是谁: 1、奉车都尉、光禄大夫:霍光 2、驸马都尉、光禄大夫:金日磾[jin mì dī] 3、太仆:上官桀 4、搜粟都尉:桑弘羊 可见,四个人里面并没有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之中也仅有太仆上官桀一人,桑弘羊虽代理大司农之职,但是毕竟已贬职。而霍光和金日磾职位则略低于九卿。 汉武帝的选择依据到底是什么呢? 汉武帝辅政大臣选择依据 汉武帝用人,虽不拘一格,但是真正的权力核心位置,却多以信任优先,而非唯才是举。这一点从他征匈奴的主将人选上就可见一斑,从卫青、霍去病到李广利,都带着浓浓的外戚光环。 为了削弱相权,增加中央集权,汉武帝为身边的近臣不断加官,形成了一个与外朝相对应的内朝,让他们能够直接参与国家重大问题的决策。虽然看起来,外朝的人员配置与汉初相差不大,但是,此时的外朝官员仅能处理和执行一些一般政务了,更多的是一些政令执行机构,而非政令决策机构。 所以,在汉武帝选择辅政大臣之时,他的选择依据更多考虑的也是更让他信任的近臣,而非那些虽然看起来身居高位的外朝官员。 霍光和金日磾作为汉武帝的司机(主、副掌御乘舆车)数十年,均以不犯错而著称,深得汉武帝的信任;而上官桀则因为多次向汉武帝表达忠心,而深得汉武帝亲信,同时,又管理皇家御马多年;桑弘羊也做了汉武帝多年的财务总监、理财专家,为汉武帝征匈奴的财政保障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只不过汉武帝统治末期,对桑弘羊信任度略有下降,导致他仅位列四大辅政大臣之末。 所以,表面上看,虽然汉武帝选择了两个车夫(霍光和金日磾)、一个马官(上官桀)和一个财务总管(桑弘羊),除了桑弘羊以外,其余几人能力皆不足以担起辅政大臣的重任,然而他们却是当时汉武帝所能想到的最值得信任的人选。 于是,汉武帝任命: 1、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 2、金日磾为车骑将军; 3、上官桀为左将军; 4、桑弘羊为御史大夫。 共同辅佐幼主,并且,汉武帝还送给霍光一幅「 ”周公辅成王”的图画以警示霍光等人。只可惜,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虽然汉武帝安排得看起来天衣无缝,但是却忽略了人的野心,几乎酿成大错。 辅政大臣之间的刀光血影 通过官职的安排可以看得出来,霍光为大司马(掌政权)、大将军(掌军权),领尚书事(可参与内朝决议),可以说是集西汉政军大权于一身。而其他三个人则相差较远,久而久之,当他们的政治诉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政治裂痕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 金日磾死得早,躲过了政治斗争。而上官桀和桑弘羊则很快地与皇位的有力竞争者燕王刘旦(汉昭帝的三哥)、鄂邑长公主(汉昭帝的姐姐)联合在了一起。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在他们的心目中,霍光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而他们却没有拿到想要拿到的利益,比如桑弘羊想要为家族子弟争取一些官职、上官桀则想让自己6岁的孙女入宫做皇后、鄂邑长公主则想让自己的相好丁外人封侯升官。然而,这一切的诉求都被霍光驳回了。 当6岁的上官氏由鄂邑长公主一手促成顺利入宫以后,这个利益共同体便达成了。他们原以为如此强大的阵营可以顺利将霍光扳倒,然而,却忽略了小皇帝刘弗陵对霍光的信任程度。 当他们在朝堂之上大肆弹劾霍光之时,刘弗陵根本不予理会。后来,甚至说出:「 ”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因为,在刘弗陵的心里,霍光如果想要反,根本不必做这些「 ”无谓的事”。 之后,利益共同体决定铤而走险,一心谋反,重立新君。只不过,又一次走漏消息,利益共同体被一锅端了。上官桀、桑弘羊被灭族,燕王、长公主 ... ,汉武帝安排的辅政大臣仅剩霍光一人而已,朝政大臣自然也都掌控在霍光手中。 汉宣帝安排的辅政大臣 看罢汉武帝安排的辅政大臣的结局,再来看看汉宣帝是如何做的。 按理说,汉元帝即位的时候已经27岁了,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不大需要汉宣帝做如此安排了。但是,汉宣帝对自己这个「 ”柔仁好儒”的儿子实在是不大放心,所以还是为儿子留下了「 ”三驾马车”。 1、侍中、乐陵侯:史高; 2、太子太傅:萧望之; 3、太子少傅:周堪。 能够看得出来,汉宣帝的选择跟汉武帝相同之处是都没有选择外朝的重臣,三公依然不在他选择之列,然而不同之处则是他并没有完全选择自己信任的臣子,也不完全是唯才是举的,而是以外戚+太子身边的儒臣构成的。 汉宣帝辅政大臣选择依据 先简单介绍一下这「 ”三驾马车”: 1、史高是汉宣帝祖母史良娣哥哥史恭的长子,属于外戚的代表,是汉宣帝的信任人选。 2、萧望之是汉宣帝一朝的老臣子,早期受霍光打压,后经宣帝起用,起起伏伏,最高升至御史大夫,而此时则担任太子太傅,即太子的首席老师。 3、周堪则属于后起之秀,担任太子的次一级老师。 萧望之、周堪在汉宣帝眼中,都应该是汉元帝所喜欢的那种大儒,经学大师,但又不算是那种不懂变通的俗儒。所以,汉宣帝吸取汉武帝选择辅政大臣的经验,选人时更多的考虑是迎合太子的需要,为太子选择跟他更为亲近的人,而并不完全是汉宣帝自己最为信任的人,让他有机会大胆地推行他的政治理念。 所以,汉宣帝的任命结果是: 1、史高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 2、萧望之为前将军、光禄勋、领尚书事; 3、周堪为光禄大夫、领尚书事。 虽然外朝官职大小不一,但是却都拥有直接帮助汉元帝做重大决策的机会。只不过,汉宣帝的这一安排却彻彻底底地失败了。 「 ”三驾马车”不如中书令 「 ”三驾马车”之所以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汉元帝最信任的并不是这三个人中的任何一人,而是内朝的中书令,从弘恭到石显,身为宦官的中书令才是汉元帝最信任的人。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而设立的内朝,到了汉元帝时期,已经彻底沦为宦官的权力中枢。武帝、宣帝用宦官,其目的在于控制皇权,然而,到了元帝时期,最后却成为了皇权旁落的机构。 身为元帝老师的萧望之也是好大喜功、争权夺势之徒,不但直接把枪口对准内朝宦官,更是将史高为首的外戚势力也推向了宦官一方,最后自己也落了个饮鸩 ... 的下场。独木难支的周堪也起起伏伏,最终患病而死。元帝朝堂则变为宦官石显为首,外戚史高等人邦凶,外朝众臣依附的局面。 其根本只缘于汉元帝的一个理念:宦官无家室,因此不会缔结外党。因此,出于对石显的信任以及元帝自身健康的考虑,元帝将朝政全权交给了石显处理,事无大小,都要向石显汇报。 大汉朝之宦官误国,从汉元帝时而起。 水言水语 前任君主为继任君主选择辅政大臣,这个难度比自己选择可用之才可是要大得多得多了。所以,虽然汉武帝、汉宣帝虽然都是一代名君,但是他们在为继任者选择辅政大臣之时,仍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问题。 之所以说汉武帝成功一半,主要在于汉武帝的第一人选霍光。他不但得到了汉昭帝的无条件信任,而且,他并没有因大权在手而肆意弄权,反而推行了「 ”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在用人方面,霍光也提拔了一大批可用之才,使得大汉朝从汉武帝时期的疲态之中顺利走了出来。霍光也许真如史书所说「 ”不学无术”,但是他并没有因一已私利,而窃取大汉朝的江山,甚至于在汉昭帝死后,又为大汉选择了汉宣帝这样一位名君。「 ”昭宣中兴”,应记霍光一大功劳。 而汉宣帝的失败,既在于汉元帝的问题,也在于他的人选的选择。萧望之在宣帝一朝的起起落落已经说明了宣帝本身对萧望之的使用是有矛盾的,而史高从后来的所作所为看能力上欠缺得还是比较多的,唯有周堪看起来能当大用,却位列最末。而宦官掌权者弘恭和石显也都是汉宣帝起用的,元帝不过沿用而已。甚至可以说,元帝之过,宣帝也是要承担一定责任的。

安排辅政大臣也是个技术活!汉武帝成功了一半,汉宣帝则彻底失败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2.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3.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4.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5. 一辈子都在抗击匈奴的汉武帝,为什么最后将江山托付给一个匈奴人

    汉武帝而金日磾当时不过是一个匈奴战俘,一次偶然相遇中,将两个地位悬殊的男人联系在了一起。让疑惑的是,这个匈奴人究竟有多大的才能,让汉武帝如此重用,打了一辈子匈奴的刘彻最后把江山交给一个匈奴人来辅佐,在这背后是不是又另有玄机?古代骑兵一手策划匈奴征讨之战的汉武帝,他深知骑兵是战胜匈奴的关键,而马匹就是骑兵的重中之重,想要战胜敌人,就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6.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7.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8. 鸿门宴上出现的三个「 ”二百五”让刘邦360度无死角完美逃脱

    《鸿门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大意是: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原本是想做局...了他,即历史出名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可是项羽这边出了个头号「”二百五”,非上去客串「”英雄救美”,最后刘邦在张良、樊哙的掩护下成功逃跑的故事。#我要上头条##月薪万元---新作者扶植计划开启##历史冷知识#头号人物项伯最出名的「”二百五”到底是谁呢?那就是项伯。项伯和项梁虽然都是项羽的叔叔,可是智商绝对不在一个leve

  9. 羊舌大墓扑朔迷离,墓主是晋文侯吗?答案可能在墓地

    曲沃羊舌墓出土的大师氏姜匜在晋国公侯墓发掘中,晋文侯在曲村的墓葬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发掘出羊舌大墓后,这个争论愈争愈烈,至今未搞清雄才大略的晋文侯墓葬,自然成为晋国考古的一大缺憾。两墓遗留的历史碎片在曲村—天马的九侯十九墓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之序。按序排列,m93/m102位置,应是殇叔和他的夫人。

  10. 大臣睡懒觉不想上早朝,朱元璋怒斥:回家种地去,爱睡几时睡几时

    所谓「”朝仪”,指的是皇上上朝时,大臣们必须遵守的各种礼仪。比如大臣们什么时候进宫、什么时候整队、在大殿上应按照什么样的顺序站位,行什么样的礼仪、口中呼唤什么样的敬语等等,都是非常有讲究的。类似这样的日常上朝礼仪就是「”常朝仪”,也叫「”朝礼”,而在重大节日或是需要接待远道而来的外国使节、各地诸侯的时候,大臣们还要遵循「”大朝仪”,也叫「”朝贺之礼”。顾名思义,「”大朝仪”的规格要比「”常朝仪”高

随机推荐

  1. 揭秘民国年间冀中村民究竟吃什么?

       关于不同历史时期民众生活水准和消费研究,是国际学术界一个相当重要的话题,然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似乎还不多见。从《白鹿原》一类的小说中可以看到当时乡村饮食的一些浮光掠影,但毕竟不是实证性的历史研究。著名学者陈翰笙先生20世纪30年代初进行的保定(清苑)1...

  2. 历史悬疑:曹操生死相托的弟兄张邈为什么会背叛?

    曹操早年间有一个最好的朋友,名字叫张邈。

  3. 梦见自己牙齿掉光梦到自己牙齿掉光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自己牙齿掉光好不好

    做梦梦见自己牙齿掉光好不好?梦见自己牙疼,并且牙齿掉光了,预示著朋友运走低,你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发生争执,也要克制下自己的脾气。梦见溺死梦到溺死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溺死好不好梦见自己牙齿松动,掉光了,预示著健康状况不佳,要注意饮食,不要暴饮暴食,避免引发急性肠胃炎、盲肠炎等疾病。老人梦见自己牙齿掉光,预示著运气一般,不过需要忍耐和培蓄自己的实力,以等待好运气的到来。

  4. 女性经期气色不好 饮食高招

    经孕产乳是女性特殊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女性生理“以血为主,以血为用”。女性通过养血,可以达到调经美容的目的。那么,月经不调,气色不好,吃什么好?属阴虚体质者:月经闭止6个月以上;或月经量明显减少或经期不足2天;或经期后错超过七天以上。大枣中含有蛋白质,糖类有机酸多种维生素及钙铁磷等微量元素。黑糯米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能补中益气。

  5. 如何做好工作汇报?1个好标题,2个好故事,3个具体数据

    今天和大家说一说战国名臣西门豹是如何汇报工作的?魏文侯时,西门豹任邺令。听了西门豹的这番话,魏文侯幡然醒悟,连忙对西门豹表示歉意。西门豹汇报工作的故事讲完了。那么,大家觉得西门豹的工作汇报怎么样?魏武侯魏击,是三家分晋后魏国的第二代国君,在位期间将魏国的百年霸业再一次推向高峰。当然,根据史书的说法,西门豹是含冤而死的。其实具体的...总结起来就三点:一个好标题,两个好故事,三个具体数据。

  6. 张栻简介 张栻生平介绍 张栻后裔

    张栻张栻,世称南轩先生、张宣公,是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与朱熹、吕祖谦合称“东南三贤”,又和李宽、韩愈、周敦颐等人并称石鼓七贤。张栻简介>张栻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每年在农历6月30日季瑛公生辰日,此支张姓后裔均会在白杨进行祭祖活动。

  7. 了解药性药理 让中药为美食加分

    百合百合性微寒,味甘,具有养阴润肺止咳的功效。大枣大枣性平,味甘,是补脾和胃,益气生津,养血安神的药物。茯苓茯苓味甘,性平,中医认为可开胸腑、调脏气、补气血,能够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提高人体代谢率,增强免疫功能,调节内分泌,被誉为中药“八珍”之一。淮山淮山性平味甘,有“温补而不骤,微香而不燥”的赞誉,具有健脾补胃、固肠止泻、益肾的作用,用来煮粥或者炖肉,完全作为日常蔬菜食用。

  8. 4.太子舍身救虎

    太子遇到一位圣明的大师,于是抛弃了荣华富贵,拜大师为师,和大师的弟子一起在山中修道。这时,太子解开衣服,纵身跳下悬崖。老虎得到一具菩萨的肉,母子都活了过来。悬崖上所有人看见太子被老虎吃了,骨头肉片散乱一地,不由得大声号哭,声音震动整个山谷。

  9. 孕妇梦见桃花林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桃花林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桃花林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转辗反侧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zhuǎnzhǎnfǎncè【解释】形容心中有事,翻来覆去不能入睡。同“辗转反侧”。【出处】清·王韬《淞宾琐话·田荔裳》:“闻女转辗反侧,久而不眠。”【例子】无【相关】百度“转辗反侧”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