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印祖故事:弘一喜入大师门,朝礼普陀瞻盛德

弘一法师民国七年(1918年)出家,民国九年(1920年)春应张云雷居士等的邀请,为印光大师文钞题词,由此得读《印光法师文钞》,对印光大师的道德文章十分钦佩。这一年秋天,弘一法师赴贝山闭关修念佛三昧,来信向印光大师请求最后训言,得到印光大师的指点。弘一法师是年又发心刺血写经,来信向印光大师请教。大师给他详细开示刺血写经的法则和注意事项,并特别指出写经要用正式体,促使弘一法师书法风格发生大的转变。总之,弘一法师虽未与印光大师见面,但已开始饱受法乳之恩。民国十一年(1922年),弘一法师上书印光大师陈情,请求愿作弟子,大师没有答应。民国十二年(1923年)阿弥陀佛圣诞日,弘一法师在佛前燃臂香,乞三宝加被,再次上书请求作弟子,印光大师再一次谦逊地谢绝了。到了年底,弘一法师再次竭诚哀恳,大师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民国十三年阴历二月,弘一法师在给王心湛居士的信中,对于自己蒙印光大师收为弟子,欢喜之情溢于言表。信中说:“朽人于当代善知识中,最服膺者惟光法师。前年尝致书陈情,愿厕弟子之列,法师未许,去岁阿弥陀佛诞,于佛前燃臂香,乞三宝慈力加被,复上书陈请,师又逊谢。逮及岁晚,乃再竭诚哀恳,方承慈悲摄受,欢喜庆幸,得未曾有矣。法师之本,吾人宁可测度,且约迹论,永嘉周孟由尝云,法雨老人,禀善导专修之旨,阐永明料简之微。中正似莲池,善巧如云谷, ... 灵峰,(明蕅益大师)步武资福,(清彻悟禅师)宏扬净土,密护诸宗。明昌佛法,潜挽世风,折摄皆具慈悲,语默无非教化,三百年来一人而已,诚不刊之定论也。孟由又属朽人当来探询法师生平事迹,撰述传文,以示后世,亦已承诺。他年参礼普陀时,必期成就此愿也。”印光大师收弘一法师为弟子属于破例,因为大师自出家就发一生不收徒众、不立门庭、不结社会之愿。这是大事针对当时佛门滥收剃度徒弟的流弊而发的愿。但是弘一法师的至诚打动了大师,从而破例收了一生唯一的出家弟子。弘一法师参礼普陀的愿望很快就实现了。民国十四年阴历五月,弘一法师得到旅金三十元,从温州启程,乘船赴普陀山。这次朝礼由周群铮居士陪同。周居士是弘一法师的护法,弘一法师在温州期间的饮食所需由周居士供养。到达普陀山后山法雨寺,弘一法师如愿见到自己尊崇的印光老人。寺院安排弘一法师住在藏经楼,便于他亲近印光大师。弘一法师在法雨寺住了七天,每天从早晚课和日常行为中观察学习印光大师的德行,向大师请教净土教义。弘一法师是一位非常细致认真的人,他对印光大师的语默动静,包括起居作息、衣食住宿、念佛拜佛、行住坐的威仪,一一观察入微。印光大师的言行威仪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弘一法师讲了一篇《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谈了他所体会到得常人能够学 ... 印光大师盛德。让我们来随喜弘一法师所说的印光大师四盛德。弘一法师说:“大师盛德至多,今且举常人之力所能随学者四端,略说述之。因师之种种盛德,多非吾人所可及,今所举之四端,皆是至简至易,无论何人,皆可依此而学也。” 甲、习劳 大师一生,最喜自作劳动之事。余于一九二四年[7]曾到普陀山,其时师年六十四岁,余见师一人独居,事事躬自操作,别无侍者[8]等为之帮助。直至去年,师年八十岁,每日仍自己扫地,拭几,擦油灯,洗衣服。师既如此习劳,为常人的模范,故见人有懒惰懈怠者,多诫劝之。 乙、惜福 大师一生,于惜福一事最为注意。衣食住等,皆极简单粗劣,力斥精美。一九二四年[9],余至普陀山,居七日,每日自晨至夕,皆在师房内观察师一切行为。师每日晨食仅粥一大碗,无菜。师自云:“初至普陀时,晨食有咸菜,因北方人吃不惯,故改为仅食白粥,已三十余年矣。”食毕,以舌舐碗,至极净为止。复以开水注入碗中,涤荡其余汁,即以之漱口,旋即咽下,惟恐轻弃残余之饭粒也。至午食时,饭一碗,大众菜一碗。师食之,饭菜皆尽。先以舌舐碗,又注入开水涤荡以漱口,与晨食无异。师自行如是,而劝人亦极严厉。见有客人食后,碗内剩饭粒者,必大呵曰:“汝有多么大的福气?竟如此糟蹋!”此事常常有,余屡闻及人言之。又有客人以冷茶泼弃痰桶中者,师亦呵诫之[10]。以上且举饭食而言。其他惜福之事,亦均类此也。 丙、注重因果 大师一生最注重因果,尝语人云:“因果之法,为救国救民之急务。必令人人皆知现在有如此因,将来即有如此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欲挽救世道人心,必须于此入手。”大师无论见何等人,皆以此理痛切言之。 丁、专心念佛大师虽精通种种佛法,而自行劝人,则专依念佛法门。师之在家弟子,多有曾受高等教育及留学欧美者。而师决不与彼等高谈佛法之哲理,唯一一劝其专心念佛。彼弟子辈闻师言者,亦皆一一信受奉行,决不敢轻视念佛法门而妄生疑议。此盖大师盛德感化有以致之也。我们如果能够学习实践印光大师的四大盛德,那么我们就无异于是大师的弟子,无异于与大师共住也。弘一法师到法雨寺参拜印光大师,受到印光大师的言传身教,对他今后的修持和弘法受益无穷。对于净土法门更加深信不疑,他曾经说:“余于佛法中最深信者唯净土法门。”而且在今后的弘法中,常书佛号,赠送有缘,经常演讲,提倡念佛,经常劝人,阅读印光法师文钞。而印光大师对弘一法师的德行也颇为嘉许,在未见面之前,印光大师在与尤惜阴居士的信中,曾赞扬弘一法师:“弘一师博学多闻,以光虽固陋,而其居心颇真实,其修行颇依固陋者之本分。”这次参拜印公,恰好王大同居士朝礼普陀,与两位高僧见了面,并记下了印光大师对弘一法师的赞语。王居士给弘一法师的赠诗说:“儒门逃出学参禅,面壁功夫胜十年,记得印公有一语,上人行德迈前贤。”也就是说印光大师赞叹弘一上人行持和品德可追古德前贤。当然,弘一上人也批评王居士第一句说得不对,因为弘公并非是参禅的,而是持戒念佛的。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印祖故事:弘一喜入大师门,朝礼普陀瞻盛德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浪漫告白短信,如何浪漫的告白

    而你,可愿与我一同分享,生命中的每一刻时光?不管是苦是甜,是辣是酸,有滋有味的日子爱你永不变!相别的日子,花也无言,月也不圆。心有结千千,长盼共花前,两手紧相牵。我在你身旁守望,你如花开般绽放。Morefrommysite冬天火热的爱情关怀短信情侣爱情经典短信大全温情的爱情短信20183年春节给老婆的短信男女暧昧短信大全恋人们的肉麻爱情短信如何追女孩?

  2. 【凌突】的意思是什么?【凌突】是什么意思?

    《新唐书刘栖楚传》:「一日,军士乘醉有所凌突,诸少年从旁譟曰:‘痴男子,不记头上尹邪!’」唐·罗隐《与招讨宋将军书》:「而王仙芝、尚君长等凌突我庐·寿,燖剥我梁·宋。」宋·宋祁《宋景文笔记考古》:「兽何自而至焉:自山林来,则必凌突淮河。」凌突的拼音língtū凌突是什么意思凌突língtū冲撞;侵犯。

  3. 伤感qq心情大全 我们变成了世界上 最熟悉的陌生人-感人的情话

    十一、最愚蠢莫过于手贱去看影响情绪的东西。

  4. 糖尿病人经常吃鸡蛋,对血糖健康是好是坏?告诉你如何正确吃鸡蛋

    但是大家要知道,膳食指南早就已经取消了对胆固醇的限制,原因也很简单,不管我们吃多少胆固醇,对血液里面的胆固醇都没啥影响,也就不会造成血糖的波动。所以如果说糖尿病人不能吃鸡蛋是因为胆固醇太高,显然是没有什么道理的。而且还有一些实验发现,糖尿病人吃鸡蛋利于血糖的控制。

  5. 做梦梦见中药预示著什么 – 周公解梦

    是指在汉族传统医术指导下应用的药物。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那梦见中药好吗?梦见中草药,意味着要生病。梦见煎中药,表示你身体正在进行一次排毒过程,是一些慢性疾病好转的象征。做梦梦见飞船有什么含义–周公解梦

  6. 【临症】的意思是什么?【临症】是什么意思?

    ●《儒林外史》第三一回:「‘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不瞒太爷说,晚生在江湖上胡闹,不曾读过什么医书,却是看的症不少。」●闻一多《关于儒、道、土匪》:「医生临症,常常有个观望期间,不到病势相当沉重,病象充分发作时,正式与有效的诊断似乎是不可能的。」★「临症」在《汉语大词典》第11888页第8卷732参见:临症临症是什么意思临症línzhèng指诊断和治疗疾病。

  7. 梦见自己被人打和威胁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被人打和威胁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被人打和威胁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梦见皮货_周公解梦梦到皮货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皮货好不好

    做梦梦见皮货好不好?梦见皮货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皮货的详细解说吧。梦见经营皮货,表示生活顺达,兴趣多样。梦见睡袍_周公解梦梦到睡袍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睡袍好不好梦见精美的皮衣,表示富有、风光。年轻女子梦见她正穿着昂贵的皮衣,预示她将嫁给一个非常有头脑的男人。

  9. 梦见全家人被杀

    周公解梦梦见全家人被杀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全家人被杀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未来鸡与过去笋

    一次他的表兄某b过六十大寿,A派儿子送了一个礼盒去以示祝贺。B揭开一看,礼盒里仅有六个鸡蛋,还附了一张说明:此未来之肥鸡也。兄千秋令节,为时过早,若可迟三月者,一群凤雏,行将引吭而啼矣。第二天,B派人给a送去请柬,约他来赴宴。>a正盼着的时候,B进来了,把手里拿着的一根青竹子放到桌子上,说:“这是过去的嫩竹笋,特别鲜,特别好吃。老弟怎么来晚了呢?要早来几个月,这鲜笋还没长成竹子,正好下酒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