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养生一词最早出现于道家经典之一的《庄子》中,《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提到上古之人长寿的秘诀时说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可见随着阴阳、术数的变化而变化才是养生最根本的问题。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黄帝内经》里所指出的「”春夏养阳”,也就是说,夏季养生重在养阳,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仍

养生一词最早出现于道家经典之一的《庄子》中,《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提到上古之人长寿的秘诀时说到「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可见随着阴阳、术数的变化而变化才是养生最根本的问题。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黄帝内经》里所指出的「 ”春夏养阳”,也就是说,夏季养生重在养阳,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仍然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 饮食调养 中医养生学认为,长夏的饮食原则宜清淡,少油腻,要以温食为主,如元代著名养生学家邱处机主张夏季饮食应「 ”温暖,不令大饱,时时进之……其于肥腻当戒”。也就是说,长夏的饮食要稍微热一点,不要太寒凉,亦不要吃得太多,但在次数上可稍多一些。 纯阳宫 夏季药食养生法 热能伤阴、伤气,加之夏日排汗较多,气阴更益耗伤,如有阴雨,则兼扶湿邪。根据上述特点,夏季药物补益当以甘平、甘凉补益气阴、气津之品为主,兼以清热祛湿。 有些慢性病患者,如支气管炎,只有在冬天发作,而在夏季不发作,可采取「 ”冬病夏治”之法。夏季进补,常选用平补肾气的药物,如参茂片、胎盘片、固本丸、灵芝液、参菩白术散等中成药。此外,夏季由于寒凉之物食之较多,易伤胃气,故应在补气生津之时,还要注意健脾胃。 以夏季在膳食方面,早晨吃少许洋葱,晚饭后饮少量红酒,保持气血通畅。平时应以低脂、低盐、多维生素等比较清淡之食物为主,有清芬养心,清热解毒,利湿祛痰,养血安神的功效,在配合气功的动静功,以助体内气血的微循环,以避免因夏季冷气房呆过久,造成气滞血疲。 这个季节一般选用中药草的蔬菜果食为荷叶、鱼腥草、麦冬、茯苓、川芍、丹参、红花、赤芍、莲露、西瓜、莲藕、绿豆汤、乌梅汤、小豆汤、葛笋、冬瓜汤、茄子、苦瓜汤、菊花叶汤、豌豆、四季豆、包菜、大白菜、藿香、佩兰等。 夏季之「 ”暑”宜养生 夏季三个月,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上下交合,植物开花结果。夏季是人体心火旺,肺气衰的季节,人应晚睡早起,顺应自然,保养阳气。因为夏天太阳升得早,清晨空气清鲜,早起后到室外参加一些活动,对增强体质颇有益处。 暑为夏季的主气,暑为阳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气伤津,引发头昏脑涨、失眠心悸、食欲不振和乏力等症状,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1.) 外暑,即自然界高热的气温,夏季气温高,日光照射足、时间长,在通风不良,身体疲倦,饮水过少的情况下易中暑。 2.) 内火,即人体气血、阴阳、脏腑失衡而出现的内热诸疾。①心火:可常喝绿豆粥,或用白菊花代茶饮;重者可用莲子加适量冰糖水煎,吃莲子喝汤。②胃火:实火可用牡丹皮、栀子、淡竹叶泡茶喝;虚火可吃梨汁、甘蔗汁、蜂蜜等。③肝火:川贝母捣碎成末,梨2 只,削皮切块,加冰糖适量,清水适量炖服。④气郁:宜用陈皮、茯苓,水煎服。 冬病夏治 「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预防防治疾病中的特色疗法,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 ”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夏季气温高,人体阳气充盛,体表经络气血旺盛的有利契机,通过适当地结合三伏贴疗法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冬病夏治的 ... 有 ... 、艾灸、理疗、 ... 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 参考文献 [1] 元非.中医养生之夏季养生法[J].养生保健,2007,6:109. [2] 贺颖,王彩霞.论中医夏季养生调摄观[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11) : 192-194. [3] 陈美惠.张仲景养生思想及养生 ... 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 [4] 王洪图主编.内经选读[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 [5] 曹娜.中医养生思想古今文献整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冬病夏治养生中医健康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