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老子道德经导读:俗薄 【经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帛书甲本:故大道废案有仁义,知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畜兹。邦家阍乳案有贞臣。 帛书乙本:故大道废安有仁义,智慧出安有大□,六亲不和安又孝兹。国家阍安有贞臣。 ...
老子道德经导读:俗薄
【经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帛书甲本:故大道废案有仁义,知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畜兹。邦家阍乳案有贞臣。
帛书乙本:故大道废安有仁义,智慧出安有大□,六亲不和安又孝兹。国家阍安有贞臣。
【翻译】
大道毁坏失去作用了,于是有仁义的出现。智慧一出现,于是就有严重的诈欺。六亲无法和睦相处,于是才有孝顺和慈爱。国家黑暗混乱,于是有忠臣。
老子主张无为自然的大道。仁义礼智信,忠孝慈爱都是当时所推崇的德性,也是儒家所主张而倡导的美德。老子正言若反,绝圣弃智是表,民心归朴,回归大道之本才是里。本章看似反对仁义礼智信与忠孝慈爱,实则这些都只是「末」,当无为自然之大道消失时的相濡以沫之「小道」,当人们越襟持与此小道,就离大道越远,真正的大道是让民心归于朴实自然,那才是大仁大义,大智大慧,大孝大慈。
【释义】
大道废,有仁义
大道毁坏失去作用了,于是有仁义的出现。
废:原本指屋子毁坏,后引伸凡事物毁坏,不能再使用为废。《说文》:「屋顿也。」段注:「顿之言钝。谓屋钝置无居之者也。引伸之、凡钝置皆曰废。」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河上公注:大道之时,家有孝子,户有忠信,仁义不见也。大道废不用,恶逆生,乃有仁义可传道。
王弼注:失无为之事,更以施慧立善,道进物也。
智慧出,有大伪;
智慧一出现,于是就有严重的诈欺。
智慧:或作「智惠」、「知慧」。
伪:诈欺、欺骗。《说文》:「诈也。」段注:「诈者欺也,《释诂》曰:诈,伪也。」
第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河上公注:智惠之君,贱德而贵言,贱质而贵文,下则应之以为大伪奸诈。
王弼注:行术用明,以察奸伪;趣覩形见,物知避之。故智慧出则大伪生也。
六亲不和,有孝慈;
六亲无法和睦相处,于是才有孝顺和慈爱。
六亲:六种最亲爱的人,具体而言为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及夫妇。王弼注:「六亲,父子兄弟夫妇也。」《史记‧管晏列传》「上服度则六亲固」正义曰:「六亲谓外祖父母一,父母二,姊妹三,妻兄弟之子四,从母之子五,女之子六也。」
孝:孝顺。《说文》:「善事父母者。」《礼记‧ 祭统》:「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畜即养。
慈:慈爱,笃爱。《说文》:「慈,爱也。」《礼记‧曲礼》「故州闾乡党称其孝也,兄弟亲戚称其慈也」孔颖达疏:「慈者赌爱之名。」
河上公注:六亲绝,亲戚不和,乃有孝慈,相牧养也。
国家昏乱,有忠臣。
国家黑暗混乱,于是有忠臣。
河上公注:政令不行,上下相怨,邪辟争权,乃有忠臣匡正其君也。此言天下太平,不知仁义,尽无欲不知廉,各洁己不知贞。大道之君,仁义没,孝慈灭,犹日中盛时,众星失光。
王弼注:甚美之名生于大恶,所谓美恶同门。六亲,父子兄弟夫妇也。若六亲自和,国家自治,则孝慈忠臣不知其所在矣。鱼相忘于江湖之道,则相濡之德生也。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