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曹叡刚一继位,吴国,孟达,蜀汉趁着魏国主少国疑接连搞事情。还好当时魏国有文聘,司马懿,曹真三人,分别粉碎了三方势力的攻势。正聊三国作者注意到,太和二年,大司马曹休薨逝。太和四年,曹真入京被封为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曹真烦不烦诸葛亮,当然烦啊!自己主要在西线运作,被诸葛亮连连骚扰,连曹叡还曾经御驾亲征长安。曹真受曹叡如此隆恩,总得干点什么表示表示吧,要是干好了说不定能再次增加自己的威望。

曹叡刚一继位,吴国,孟达,蜀汉趁着魏国主少国疑接连搞事情。还好当时魏国有文聘,司马懿,曹真三人,分别粉碎了三方势力的攻势。 正聊三国作者注意到,太和二年,大司马曹休薨逝。太和四年,曹真入京被封为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曹真烦不烦诸葛亮,当然烦啊!自己主要在西线运作,被诸葛亮连连骚扰,连曹叡还曾经御驾亲征长安。 曹真受曹叡如此隆恩,总得干点什么表示表示吧,要是干好了说不定能再次增加自己的威望。他就向曹叡请奏大军伐蜀。曹真向曹叡表示:「 ”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 为何选择子午谷 曹叡同意了伐蜀计划,也根据曹真的请求允许曹真从斜谷进攻汉中。在大军准备调遣之时,陈群听说曹真大军要走斜谷,就赶紧给曹叡上疏。 曹真 陈群表示,当年曹操讨伐张鲁已经准备了很多军粮,但最后在和张鲁的战斗中还是出现了缺粮的问题。斜谷这个地方很凶险,常常会让军队陷入进退两难的情况。军队都如此困难,那粮草经过此地安全更难保障。如果要沿途守护或建立前方 ... 粮库,也会白白损失战斗力,这些都是一定要深思熟虑的。 曹叡觉得有道理,就不让曹真走斜谷,让曹真重新想伐蜀道路。 曹真得知曹叡不让自己走斜谷了,就上疏表示要从子午谷突袭汉中。 正聊三国作者注意到,陈群再次上疏表示子午谷一道对全军来说有诸多不便,还提到了全面伐蜀的 ... 用度魏国恐无力支撑。 曹叡收到了陈群的上疏,发现这俩人在借我当传话筒啊。于是曹叡就把陈群的建议写成诏书让曹真参考。 曹真早等不及了,陛下给我下诏让我参考?那我就一边发兵子午谷一边参考吧。曹真来到长安,率领大军开始了这场 ... 蛇尾的伐蜀之战。 啼笑皆非的战斗结果 曹真决定走子午谷,但是他也知道自己独木难支,在充分参考了汉中的地理位置后,曹真命令司马懿经汉水逆流而上,郭淮、费曜等部或从斜谷入、或从武威入。诸葛亮不是曾给自己来了一个虚虚实实吗?曹真这次也给诸葛亮来一招,底气在于曹真每一路都是实的。 你汉中的 ... 力量全在北面,司马懿从偷你后方。你江边设伏,我斜谷武威地方的人可以牵制你,最后子午谷直接偷袭你。 曹真笑了,灭蜀好似反掌观纹一般。 司马懿 再看司马懿这边,司马懿这一战打的相对轻松,司马懿从荆北地区出发。军队有水军,也有沿岸的陆军。逆着汉水,一路上有所小胜,大军在丹口整顿。下一站,司马懿就准备直达汉中了,无论是水路从蜀国境内搅合,还是用陆军快速偷袭汉中。司马懿的选择很机动。 司马懿的进攻速度并不快,在司马懿思考准备继续前进的时候,天降大雨,多条水路全部大溢,司马懿陷入进退两难之中。 司马懿那边下雨了难以前进,曹真这边主力也遇到了暴雨。曹真遇到的雨有点离谱,这一场雨下了一个多月,虽然期间可能有几天不下。但子午谷内道路已经被雨水毁坏,很多栈道也不能再用,最重要的是曹真军还遇到了山洪。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曹真的大军仅仅走了一半的路程。 原本就是多年废弃的道路,曹真看到和自己同甘共苦的将士们迈不开步,甚至很多人在走栈道的时候随朽木摔死。 有诏! 短短两个字,曹真跪下听旨。 果然,曹真接到了曹叡班师的诏书。曹真命令后队变前队,大军撤回长安。突然,曹真往西南方向回头看了一眼。他也不知,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出征了。 几乎同时,司马懿、郭淮等人也接到诏书,班师回朝。 这一次伐蜀,除了司马懿有点战绩被记载了下来。曹真估计是一个敌人都没看到。而郭淮那里在阳溪地区被击退。这次伐蜀, ... 蛇尾,白白损失。 太和五年,曹真薨逝。 《止战梳》的创作背景 最近几年炒作的《止战疏》和《出师表》之争,本文暂不考虑。但本人很讨厌别人发了一篇论文,被过度发酵之后去攻击写论文的人,最后扣上各种帽子打扰别人生活的行为。 准确的说,曹叡确定允许或者说默许曹真伐蜀之后。他驾幸许昌,华歆正是在此时给曹叡上疏的。 曹叡 本来陈群就一再反对伐蜀,再加上郭淮不胜与曹丕进军连降大雨,曹叡也没有那么多信心了。 华歆一递上《止战疏》,曹叡就同意下诏「 ”止战”。其实,这一封上疏,只是华歆递上来。他背后还代表着陈群,王肃(王朗之子),杨阜等人的呼声。 我依旧认为,这仍是政治斗争的一种方式而已。 附录《止战疏》: 兵乱以来,过逾二纪。大魏承天受命,陛下以圣德当成康之隆,宜弘一代之治,绍三王之迹。虽有二贼负险延命,苟圣化日跻,远人怀德,将襁负而至。夫兵不得已而用之,故戢而时动。臣诚愿陛下先留心于治道,以征伐为后事。 且千里运粮,非用兵之利;越险深入,无独克之功。如闻今年征役,颇失农桑之业。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使中国无饥寒之患,百姓无离土之心,则天下幸甚,二贼之衅,可坐而待也。臣备位宰相,老病日笃,犬马之命将尽,恐不复奉望銮盖,不敢不竭臣子之怀,唯陛下裁察。 文:正聊三国团队作者XXY 了解更多三国趣事,请多多关注,正聊三国。
本文标签:曹真司马懿汉中三国止战疏陈群大军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